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7215阅读:3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的主要原料附片,是由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根,经加工炮制而成。其药用功能主要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该药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汤剂的临床配方,但是由于附片具有大毒,虽然市售附片已经过炮制,但服食前仍需经过长时间煎煮,稍有不慎或使用不当,仍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目前,临床上使用附片受到下列情况的限制1、附片毒性较强,其毒性成份对人的至死量仅3~4mg,加热煎煮可降低毒性,但时间和温度不易掌握,给安全用药带来危险;2、长时间煎煮,会使药物中有效成分生物碱流失,降低药效;3、加工炮制时间过长,给使用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完全保留附片的治病功效,又可直接供口服,应用于临床汤药配方或民间药膳的安全、有效、方便的附片颗粒剂(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根据附片所含毒性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的化学性质,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将毒性成分水解为对人体无害的胺醇类碱(乌头胺、中乌头胺、次乌头胺)。
本发明以附片为原料,先制成附片干浸膏粉,再加入相应的辅料,用常规制剂方法制备附片颗粒剂。
本发明制附片干浸膏粉的方法如下取附片,加4-12倍重量的水,加热加压煎煮0.5-3小时,压力为0.01-0.20兆帕,提取液经粗过滤,精过滤,同样条件下反复提取三次;在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将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0(20~40℃检测),经喷雾干燥制得附片干浸膏粉,待用。
用附片干浸膏粉加辅料制附片颗粒剂,可分别按以下方法进行制法一配方组成(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70~90% 微晶纤维素 2~10%羧甲基纤维素2~10% 糊精0~20%优选配方配比范围附片干浸膏粉80~90% 微晶纤维素 3~8%羧甲基纤维素3~8%糊精 6~18%最佳配比附片干浸膏粉85% 微晶纤维素 4%羧甲基纤维素3.5% 糊精 7.5%将附片干浸膏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糊精混合均匀,过60~8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粉用干法造粒机制成颗粒,再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克,即得本发明药物。
制法二配方组成(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 60~85% 淀 粉 10~30%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5~10%蒸馏水 适量优选配方配比范围附片干浸膏粉 65~80% 淀 粉 15~30%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5~8%蒸馏水 适量最佳配比附片于浸膏粉 70% 淀 粉 25%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5% 蒸馏水 适量将上述各组份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将其制成软料;再将软料用14目筛制成颗粒,沸腾干燥后,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出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药物。
制法三配方组成(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 50~90% 淀粉5~35%糖 粉 5~15%优选配方配比范围附片干浸膏粉 60~85% 淀粉5~30%糖 粉 5~10%最佳配比附片干浸膏粉 80% 淀粉 12%糖粉 8%制淀粉浆制取含量为5-15%的淀粉浆40-80kg,淀粉浆;用流化床制粒机制粒,先用流化空气将附片干浸膏粉、淀粉和糖粉混合均匀。制粒工艺条件是进气温度50~80℃,喷液速度每分钟300~600g水量喷入,喷雾压力控制在1~2.5Bar,喷嘴高度在13~20cm处。当成粒结束后,提高进气温度至85~100℃,开始干燥,直到颗粒被干燥到出气温度为60~80℃为止;将干燥后的颗粒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药物。
经药理及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品有较明显的强心作用及明显抑制甲醛、蛋清所致大鼠足爪脓肿作用,这与中医用于“回阳救逆”及治疗“风寒湿痹”是相吻合的。
本发明药物用于临床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地去除了附片的有毒成分,服用安全、可靠;2、可配合汤剂处方,代替附片使用,直接兑入煎好的药汁中服用,免除了煎药的麻烦,服用方便;3、本品也可单独使用,直接兑入肉汤和菜汤中服用或直接用开水冲服。
本发明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成人一次1-2袋,或根据汤剂配方量服用,一日1-3次。使用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娄、贝母、白芨同用。
实施例一①制取附片干浸膏粉取附片,加8倍重量的水,加热加压煎煮2小时,压力为0.05-0.10兆帕,提取液经粗过滤,精过滤,同样条件下反复提取三次;在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将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0(20~40℃检测),经喷雾干燥制得附片干浸膏粉,待用;②取附片干浸膏粉70%、微晶纤维素10%、羧甲基纤维素10%、糊精10%混合均匀,过60~80目筛;③将过筛后的药粉用干法造粒机制成颗粒,再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克,即得本发明药物。
实施例二①制取附片干浸膏粉同实施例一;②取附片干浸膏粉70%、淀粉20%、羧丙基甲基纤维素10%加入适量蒸馏水,将其制成软料;③将软料用14目筛制成颗粒,沸腾干燥后,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出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药物。
实施例三附片干浸膏粉 80% 淀粉12%糖 粉 8%①制取附片干浸膏粉同实施例一;②制淀粉浆制取含量为5-15%的淀粉浆40-80kg;③用流化床制粒机制粒,先用流化空气将附片干浸膏粉、淀粉和糖粉混合均匀。制粒工艺条件是进气温度50~80℃,喷液速度每分钟450g水量喷入,喷雾压力控制在1~2.5Bar,喷嘴高度在13~20cm处。当成粒结束后,提高进气温度85~100℃,开始干燥,直到颗粒被干燥到出气温度为60~80℃为止;④将干燥后的颗粒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冲剂。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是以附片为主要原料按照下述方法制成的颗粒剂①制附片干浸膏粉取附片,加4-12倍重量的水,加热加压煎煮0.5-3小时,压力为0.01-0.20兆帕,提取液经粗过滤,精过滤,同样条件下反复提取三次;在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将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0(20~40℃检测),经喷雾干燥制得附片干浸膏粉,待用;②加入辅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附片颗粒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是所用辅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70~90% 微晶纤维素 2~10%羧甲基纤维素2~10%糊精0~20%附片颗粒剂的制法为将附片干浸膏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糊精混合均匀,过60~8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粉用干法造粒机制成颗粒,再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克,即得本发明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辅料的优选配比范围是附片干浸膏粉80~90% 微晶纤维素 3~8%羧甲基纤维素3~8% 糊精6~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辅料的最佳配比是附片干浸膏粉 85% 微晶纤维素 4%羧甲基纤维素 3.5% 糊精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是所用辅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60~85% 淀 粉 10~30%羧丙基甲基纤维素5~10% 蒸馏水 适量附片颗粒剂的制法为将上述各组份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将其制成软料;再将软料用14目筛制成颗粒,沸腾干燥后,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出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辅料的优选配比是附片干浸膏粉65~80% 淀 粉 15~30%羧丙基甲基纤维素5~8% 蒸馏水 适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辅料的最佳配比是附片干浸膏粉 70% 淀 粉 25%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5% 蒸馏水 适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是所用辅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50~90% 淀粉5~35%糖 粉 5~15%附片颗粒剂的制法为制取含量为5-15%的淀粉浆40-80kg;用流化床制粒机制粒,先用流化空气将附片干浸膏粉、淀粉和糖粉混合均匀,制粒工艺条件是进气温度50~80℃,喷液速度每分钟300~600g水量喷入,喷雾压力控制在1~2.5Bar,喷嘴高度在13~20cm处,当成粒结束后,提高进气温度85~100℃,开始干燥,直到颗粒被干燥到出气温度为60~80℃为止;将干燥后的颗粒分别过一号筛和四号筛,除去头子和细粉,所得颗粒分装于铝塑复膜袋中,每袋相当于生药4g,即得本发明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用辅料的优选配方为(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60~85%淀粉5~30%糖 粉 5~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片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用辅料的最佳配方为(重量比)附片干浸膏粉 80%淀粉12%糖粉 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片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是以附片为主要原料加水加热加压煎煮、过滤,将过滤液减压浓缩,经喷雾干燥制得附片干浸膏粉,然后加入辅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附片颗粒剂。本发明药物有效地去除了附片的有毒成分,服用安全、可靠;可配合汤剂处方,代替附片使用,直接兑入煎好的药汁中服用,免除了煎药的麻烦,服用方便;本品也可单独使用,直接兑入肉汤和菜汤中服用或直接用开水冲服。
文档编号A61K9/16GK1137914SQ9610224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7日
发明者陈庆党, 杨云, 龙飞, 何国民, 陈钢, 陈红民 申请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