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756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特别是一种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丙型肝炎是近年来才发现的一种通过输血传染的疾病。它的各种体症和指标与乙型肝炎患者相近,感染率逐年增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品治疗丙型肝炎,但由于病人敏感性低,复发率高,价格昂贵,副作用大,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无限痛苦,且干扰素是根据西方人种而研制的,所以治愈率极低,所以采用的人越来越少。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净化血液、利温排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现代医学所称之丙肝,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名称,但就其临床所见症状和体征,可概括于祖国医学“黄疸”和“胁痛”、“积聚”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一般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肥甘,外感疫毒温热之邪,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阻中焦。蕴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于肌肤,下流于膀胱,而成黄疸。胁肋为肝胆之分野,肝胆郁热、气机不畅,故胁肋胀痛。根据辨证施治,对此湿热症其治则以清热利湿、和肝理脾为法。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虎杖20~30份茵陈20~30份五味子20~30份蒲公英20~30份黄芩10~20份杞子15~25份白芍15~25份 丹参20~30份茯苓10~20份甘草8~15份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虎杖25份茵陈25份五味子25份蒲公英25份黄芩15份枸杞子20份 白芍20份丹参25份 茯苓15份 甘草10份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的生产方法是取以上十味中药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清膏与适量淀粉混匀,加90%乙醇适量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丙肝胶囊来自临床验方,属国内首创,是在治疗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丙型肝炎多由输血或乙肝而演变所致。根据这一特点,本方采用中草药治疗,使诸药入血分,净化血液,利湿排毒,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发明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肝理脾。
用法和用量口服,一日两次,每次3-5粒。
实施例。按下例配比称取原料虎杖25千克茵陈25千克五味子25千克蒲公英25千克黄芩15千克构杞子20千克 白芍20千克 丹参25千克茯苓15千克甘草10千克生产方法取以上十味中药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清膏与适量淀粉混匀,加90%乙醇适量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虎杖20~30份 茵陈20~30份五味子20~30份蒲公英20~30份黄芩10~20份 枸杞子15~25份 白芍15~25份 丹参20~30份茯苓10~20份 甘草8~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肝胶囊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虎杖25份茵陈25份 五味子25份蒲公英25份黄芩15份枸杞子20份白芍20份 丹参25份茯苓15份甘草10份
3.根据权到要求1、2所述的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肝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以上十味中药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清膏与适量淀粉混匀,加90%乙醇适量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丙肝胶囊,它是以虎杖、茵陈、五味子、蒲公英、黄芩、枸杞子等十味中药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按比例配制后经加水煎煮三次,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制粒、干燥后制成胶囊。本发明配方及制作方法独特,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肝理脾,治疗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K9/48GK1151312SQ9611026
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4日
发明者江洋 申请人:江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