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17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乙肝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尤其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抗乙肝胶囊。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三大顽症之一,仅次于爱滋病和癌症,而我国据1993年有关调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61%,经推算约有7亿多人口感染,并逐年增加。
乙型肝炎易慢性化,病程长,缠绵难愈,易演变成肝硬化,肝癌。其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外中西医肝病界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和清除,已成为治疗上的重大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公认的疗效高、付作用少、抗原转阴率高、重复性好、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高疗效药物。
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中止其持续感染,达到病症与病原检测指标同步改善,这正是中西医肝病界急需迫切攻关的焦点难题。目前国内外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西医药物有以下棘手问题1、西药抗病毒,调节免疫类药物(1)干抗素,(2)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3)阿糖腺苷,(4)阿昔洛韦(无环乌苷),(5)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自身单个核细胞回输疗法。此类药物价格昂贵,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抗原转阴率低,停药后极易反跳,长期用药,一般患者难以承受,不易进行推广。
2、各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成药,如云芝肝泰,肝必复,灭澳灵,利肝隆,乙肝解毒胶囊,乙肝扶正胶囊,用于调节免疫的猪苓多糖等药,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只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轻微改善,而最重要的缺陷是对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疗效甚微。
3、乙型肝炎病理机制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长期服用汤药,药味苦涩,易导致药物性胃炎,患者难以接受。
1995年7月19日,公开了一种“乙肝解毒丹及其制作方法”,(申请号94108841),其配方及含量,(单位g)山茶根5-15.0、龙胆草5-15.0、山栀5-15.0、白花蛇舌草(二叶 )5-15.0、双花5-15.0、连翘5-15.0、公英5-15.0、地丁5-15.0、韩信草5-15.0、生地5-15.0、玄参5-15.0、丹皮5-15.0、丹参7-17.0、赤芍5-15.0、地熏5-15.0、草射香5-15.0、婆蒿5-15.0、一串红5-15.0、神草10-20.0、白芍5-15.0、五味子5-15.0、水牛角5-15.0。该丹重在解毒灭澳,可防止急性。重症患者转为慢性和恶化患者,且克服了以往治疗乙肝药物易败胃的弊端,达到既排毒又健胃之独特疗效。但该产品的药物配方原则重在清热凉血解毒,从根本上忽视了肾为人体的免疫之本,阳气之根,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该丹过用清热凉血解毒药物,易遏伤机体阳气,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致使病毒复制活跃,更重要的是该产品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其反馈信息表明,疗效低,疗程长,尤其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繁殖复制、调节、激发、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无确切疗效,因而可信度低。
95年11月22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申请号951038834)该产品忽视了乙型肝炎易致肝气郁结,经络壅滞不通,肝脏瘀血,肝功能障碍。肝的正常疏泄是免疫功能正常发挥和经络通畅,各脏腑功能协调的根本保证。该产品有效率虽可达98%,但抗原转阴率低,HBsAg 33.7%,HBeAg 48.8%,其临床观察表明,该药物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繁殖复制,中止其持续感染方面,无明显突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乙肝胶囊,它具有疏肝补肾,活血解毒利湿,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繁殖复制,调节、激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酶、利胆退黄,阻止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能,达到病证与客观检测指标获得同步改善为一体的、重复性较好、行之有效、无毒付作用、价格低廉、节省药材、制作简单、抗原转阴率高、便于进行推广的抗乙肝综合性高疗效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的认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为“疫毒”而非“湿热”,湿热、瘀血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的病理产物。肝郁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重要的病理基础。其病理变化则为肝郁气滞血瘀,肾虚、疫毒未尽,根据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乙癸同源,肾为人体免疫之本,阳气之根,肝的正常疏泄是经络通畅和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发挥的根本保证,病因为疫毒的机理;参考现代药理研究,从中筛选出具有疏肝补肾,活血解毒,又有利湿特点,兼能杀灭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繁殖复制的药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疏肝可使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各脏腑功能调畅,免疫功能正常发挥。补肾可以调节,激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活血可以促进肝内血循环,加速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修复,增强肝细胞的抗病解毒能力,阻止肝纤维化,以利于清除瘀血疫毒,解毒可以直接杀灭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和复制,利湿可以有效地破坏乙型肝炎病毒的生存环境,削弱其毒力和繁殖能力。
其具体方案为(1)抗乙肝胶囊的药物配方及配比如下按重量比柴胡10-15.0丹参15-20.0郁金15-20.0赤芍15-20.0白芍10-15.0虎杖20-30.0茵陈30-40.0白花蛇舌草20-30.0土茯苓20-30.0连翘20-30.0木通10-15.0淡竹叶10-15.0过路黄20-30.0贯仲20-30.0生山楂15-30.0五味子10-20.0黄芪30-60.0巴戟10-20.0寄生20-30.0甘草6-10.0,(2)将上述配方中药物,分别经清洗、干燥、粉碎后,研成细粉,过80-120目筛,将所得药粉充分混匀、灭菌,在无菌环境下分别装入胶囊后即制成在本发明中称的抗乙肝胶囊,本发明称其为抗乙肝I号胶囊,亦可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水泛丸,密丸或片剂。
上述(1)中配比的药方也可加入菟丝子15-20.0仙灵脾15-30.0后,所制的药物在本发明中称为抗乙肝II号胶囊。
本发明药物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药物原料系纯植物中草药,对人体无毒付作用,可长期服用,且安全、易于接受。
2、本发明药物经粉碎加工,节省了药材,避免了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加大了药物与溶媒接触面,使药物有效成份充分浸出吸收,服用、携带方便,疗效显蓍,节约费用,无须煎煮,适于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药物可取代昂贵的西药抗病毒药及降酶保肝药,(干扰素,100万单位、每支138元)单独服用,即可达到抗病毒、激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酶、利胆退黄、恢复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的综合疗效。
4、抗原转阴率高,HBsAg转阴率73.3%,有效率93.3%,HBeAg转阴率83.7%,有效率91.8%,抗-HBC转阴率82.1%,抗-HBe转阴率100%,PHSA-R转阴率70%,临床基本治愈率(总)88.3%,总有效率98.3%。
5、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特选择经各种中西抗病毒、调节免疫、降酶保肝药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持续未转阴的60例患者,治疗前均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全部患者有一项以上阳性,同时测定肝功能,上述指标治疗期间及终止治疗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治疗期间,全部患者停服所有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西药及现有中成药和保肝降酶药,疗效判定标准按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判定,每例患者均连续治疗3-6个月,部分病例疗程超过半年,一个疗程三个月,共连续观察1-4个疗程。
治疗结果抗乙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详见表1,抗乙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2。
表1,抗乙肝胶囊对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影响
表2,抗乙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对于肝功能的影响,本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者42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40u/L,赖氏法),治疗前黄疸指数大于17.1umol/L者23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
实施例1抗乙肝I号胶囊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单位g)一 二 三柴 胡10.012.015.0丹 参15.018.020.0
郁 金15.018.020.0赤 芍15.018.020.0白 芍10.012.015.0虎 杖20.024.030.0茵 陈30.035.040.0白花蛇舌草20.024.030.0土茯苓20.024.030.0连 翘20.024.030.0木 通10.012.015.0淡竹叶10.012.015.0过路黄20.024.030.0生山楂20.024.030.0贯 仲20.024.030.0五味子10.015.020.0黄 芪30.045.060.0巴 戟10.015.020.0寄 生20.024.030.0甘 草 6.0 8.010.0实施例2抗乙肝II号胶囊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单位g)一 二 三柴 胡10.012.015.0丹 参15.018.020.0郁 金15.018.020.0赤 芍15.018.020.0白 芍10.012.015.0
虎 杖20.024.030.0茵 陈30.035.040.0白花蛇舌草20.024.030.0土茯苓20.024.030.0连 翘20.024.030.0木 通10.012.015.0淡竹叶10.012.015.0过路黄20.024.030.0生山楂20.024.030.0贯 仲20.024.030.0五味子10.015.020.0黄 芪30.045.060.0巴 戟10.015.020.0寄 生20.024.030.0菟丝子15.018.020.0仙灵脾15.020.024.0甘 草 6.0 8.010.0本发明所述的抗乙肝胶囊主治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其中抗乙肝I号胶囊适用于伴有肝功能异常(即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临床表现为,口干苦、胁胀痛、小便黄、乏力肢软、纳差、苔薄黄或薄黄腻、脉弦滑者。抗乙肝II号胶囊适用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临床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下肢 软、胁胀纳差、或右胁隐痛等。急性乙型肝炎,胆红素升高及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者忌服。
服用方法6-8克/次,日服三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权利要求
1.一种抗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1)、所选取的药物配方及其配比如下按重量比柴胡10-15.0丹参15-20.0郁金15-20.0赤芍15-20.0白芍10-15.0虎杖20-30.0茵陈30-40.0白花蛇舌草20-30.0土茯苓20-30.0连翘20-30.0木通10-15.0淡竹叶10-15.0过路黄20-30.0贯仲20-30.0生山楂15-30.0五味子10-20.0黄芪30-60.0巴戟10-20.0寄生20-30.0甘草6-10.0,(2)、将上述配方中药物,分别经清洗、干燥、粉碎后,研成粉,过80-120目筛,将所得药粉充分混匀、灭菌,在无菌环境下分别装入胶囊后即制得本发明中称的抗乙肝胶囊。
2.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配方中还有菟丝子15-20.0仙灵脾15-3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纯中草药制成的抗乙肝胶囊,它是选取柴胡、丹参、郁金、赤芍、白芍、虎杖、茵陈、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连翘、木通、淡竹叶、过路黄、贯仲、生山楂、五味子、黄芪、巴戟、寄生、甘草等药物,分别经清洗、干燥、粉碎后,研成细粉,过80-120目筛,将所得细药粉充分混匀、灭菌,在无菌环境下分别装入胶囊后即成,本发明的优点是抗原转阴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文档编号A61P1/00GK1146362SQ9611876
公开日1997年4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庆兰 申请人:张庆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