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活性成分通过屏障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34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运活性成分通过屏障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成分以非常小的液滴形式给药的新制剂,该液滴可悬浮于液体介质中,具有一种由一个或多个分子层组成的类膜外层,含有一种活性成分并特别适合于转运活性成分通过屏障,例如皮肤、粘膜、器官等中的天然渗透性屏障和细孔。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制剂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活性成分的非侵袭性给药制剂的生产方法。
活性成分的给药经常受限于诸如皮肤的天然屏障,它们阻碍活性成分的充分引入。这是因为它们对于活性成分来说没有足够的渗透性。例如,由于皮肤的渗透性屏障,目前的大多数治疗药剂必须通过口服或胃肠外(静注、肌注、腹膜内注射)给药。气雾剂的肺内和鼻内应用、直肠栓剂的应用、凝胶的粘膜应用、眼用制剂等仅作用于某些位置,并且不带任何活性成分。由于表皮蜡层的存在,活性成分引入植物组织要经受更大的限制。
适于透过这种渗透性屏障的活性成分制剂的非侵袭性给药在许多情况下是有优势的。例如在人和动物中,这种制剂的经皮给药可保护所给的活性成分不在胃肠道中分解,并可使此剂在体内的分布得到改进;它可影响此药的药物动力学,并形成一种常见而简单的非侵袭性治疗(Karzel,K.,Liedtke,R.K.(1989)药物研究(Arzneim.Forsch./Drug Res.)39,1487-1491)。在植物中,提高通过或进入表皮的渗透性,可降低所要获得效果的活性成分的浓度,另外还可明显降低环境污染(Price,C.E.(1981),植物表皮(D.F.Cutler,K.L.Alvin,C.E.Price出版),学报,纽约,237-252页)。
已经频繁地讨论了通过适宜的方法来影响皮肤的渗透性(参见,例如Karzel和Liedtke,同上,)。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例如喷射注射(Siddiqui&Chien(1987)Crit.Rev.Ther.Drug.Carrier,Syst.3,195-208)、电场的应用(Burnette&Ongpipattanakul(1987)J.Pharm.Sci.76,765-773)或诸如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添加剂的应用。例如Aungst等的著作中列出了许多非活性成分,用它们进行试验以提高一种水溶性活性成分(Nolaxon)进入皮肤的渗透性(1986,Int.J.Pharm.33,225-234)。
众所周知的提高活性成分渗透过皮肤或粘膜的方法是基于渗透增强剂的应用。这种渗透增强剂含有非离子物质(长链醇、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磷脂)、阴离子物质(特别是脂肪酸)、阳离子长链胺、亚砜、以及各种氨基衍生物和两性氨基乙酸酯和甜菜碱。然而活性成分渗透入皮肤的难题尚未解决或者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Price的著作(1981,同上,)中总结了这些方法,它们已应用于提高活性成分通过植物表皮的渗透性。
这些先前专用的渗透增强剂提高了通过皮肤或粘膜的渗透性屏障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可增强屏障中类脂部分的流动性。应用化学渗透增强剂时,先前通常是将它们简单地加入含有活性成分的混合物中;添加剂有时也仅应用于人的皮肤,尤其是以有机溶液的形式。此给药形式与前面研究讨论的添加剂作用的原理有关。通常假定一方面此药剂渗透性的提高是基于皮肤的软化(流化作用)(Golden等(1987)J.Pharm.Sci.76,25-28)。一般来说,皮肤的软化与皮肤表面及其保护性屏障的性质的破坏有关,因而这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某些活性成分是以与添加剂形成低分子量复合体的形式渗透过皮肤的(Green等(1988)Int.J.Pharm.48,103-111)。
到目前为止,离开这些概念(诸如类脂悬浮液的表皮应用)尚未提出多少改进的建议。这些悬浮液典型地包含许多囊或O/W或W/O乳化剂。
基于一种类脂-脂质体(Patel,Bioch.Soc.Trans.,609th Meeting,13,513-517,1985,Mezei,M.Top.Pharm.Sci.(Proc.45Th Int.Congr.Pharm.Sci.F.I.P.)345-58 Elsevier,Amsterdam,1985)的载体,其经皮应用主要影响活性成分的动力学,几位作者已在理论上进行了讨论。也讨论了常规类脂囊的应用,此囊如果要通过皮肤也是非常不完全,如本专利申请所示。因此,脂质体、niosomes或其它常规类脂囊限于皮肤的外层使用。
从某种相同的意义上来说,日本专利申请JP61/271204 A2(86/271204)是通过将氢醌葡糖苷醛用作一种原料而应用脂质体,此原料可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WO87/1938 A1中提出以“经皮小片”的形式应用带有活性成分的类脂囊,同时还应用一种胶凝剂。通过这种方法,可能会延长作用时间;但是活性成分的渗透力几乎没有提高。通过将大量的促进渗透的聚乙二醇和脂肪酸与类脂囊一起应用,Gesztes和Mezei(1988,Anesth.Analg.67,1079-1081)用含利多卡因的载体成功地达到局部止痛,然而这只是在闭合应用数小时后产生,并仅在小的范围内。
另外还发现了适于渗透入或渗透过渗透性屏障的载体制剂。例如,通过应用一种特殊制剂可能第一次引人注目地超过了Gesztes和Mezei的结果,它含有滤过的、含洗涤剂的类脂囊(脂质体),其所要求的最佳类脂/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40/1,而实际上通常为4/1。
而且还认识到,为了能渗透过屏障的细孔(诸如皮肤的细孔),所有这些载体有充足的弹性,适于渗透入和渗透过渗透性屏障。特别的是,如果载体在应用之后在渗透性屏障上形成一种梯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倾向于自发地透过渗透性屏障。在DE 41 07 152和DE 41 07 153专利申请中第一次描述了载体,即下面提到的转运体(transfersomes);它们用于将活性成分运输过几乎所有渗透性屏障。
转运体在几种基本特性方面与前面所述用于表面的脂质体不同,也与其它载体不同。通常转运体比常规胶束状载体制剂大得多,因此有不同的扩散规律。例如,渗透性不是驱动压力的线性函数,这是脂质体的情况,在转运体情况中,与脂质体或其它已知相似载体系统相反,其渗透力随着压力的增加呈不相称或非线性增加。而且通过转运体而引入细孔的物质在人体中可发挥的生物学或治疗潜力几乎为可获得的最大潜力的100%。例如,超过50%且经常超过90%的活性成分可规则地到达人体的目标位置,它们已被经皮应用并包裹于转运体中。这些转运体含有一种活性物质,它相当于含量的至多99mol%,至少此物质的0.1mol%,通过它可获得此滴的加溶点,这些转运体描述于EP91114163和PCT/EP91/01596中。
边界活性物质的含量可使转运体达到加溶极限的最佳近似值(该活性物质可使转运体完全不稳定),以致于它们有足够的弹性而能渗透过屏障的细孔,诸如皮肤中的那些细孔。因此边界活性物质的含量被认为是转运体渗透力的决定条件,其渗透力大于脂质体或已知相似的载体的渗透力。
对于这种有渗透力的高品位制剂的配方,现在非常需要它不限于所指定的含量范围。
因此提出用于活性成分给药的转运体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此转运体或没有加溶点,或远离加溶点,并且可以将活性成分快速而有效地转运过屏障和细孔。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转运体可用于将活性成分转运通过人、动物和植物的屏障,这种转运体可提高活性成分在作用位点的效力。
而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制备这种转运活性成分转运体的一种方法。
独立权利要求的突出特征用来达到此发明目的。
其优越性显示于从属权利要求中。
令人惊喜地是发现还可以形成转运体制剂,它适于将至少一种活性成分给药或转运进入和通过诸如皮肤等的天然屏障和细孔,尤其是用于医学和生物学,而且它为液滴状,此液滴可悬浮于一种液体介质中,并提供一种有一层或多层两亲载体物质的类膜外层,此载体物质含有至少两种两亲成分,这些成分在物理和/或化学上不同,并在转运体的悬浮介质(通常为水)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如果它们加溶成分的含量低于这些物质含量的0.1mol%,其系数至少为10,由此达到此包裹液滴的加溶点,或者选择两亲成分使其不管浓度是多少,所有的包裹液滴都不存在加溶。
本发明的制剂,即下面再次提到的转运体,可由任意具有足够不同溶解性的两亲成分制备。如果悬浮介质中转运体的单个载体成分的溶解度相差的系数至少为10(和至多为107),那么此条件就得到了满足。满足此条件可确保在一种梯度(象皮肤一样的完整天然屏障)的影响下,所得转运体的类膜外层的可变形性得到提高。此特性可使本发明的转运体渗透过任何渗透性屏障中的细孔。
本发明制剂渗透过细孔的渗透力至少是基本无阻碍的渗透小分子的渗透力的0.001%,优选大于0.1%。
据目前所知(但不被限于理论性的科学定义),用于此处的溶解度的概念涉及所谓的真溶液。不论如何,当达到一个极限浓度,可观察到溶解度的极限,它通过沉淀形成、结晶形成、悬浮体形成或者通过诸如胶束的分子聚集体的形成来确定。对于自聚集分子,溶解度极限典型地相当于临界自聚集浓度(CAC)。对于分子形成胶束,溶解度极限典型地相当于临界胶束浓度(CMC)。
本发明的转运体明显与前面所述的转运体不同。特别是本发明所用转运体与可由任何成分结合、不管其加溶能力如何而形成的已知转运体不同。
而且,本发明的转运体的稳定性更好于已知转运体(见专利申请WO92703122和EP475160),因为这种转运体组合物远离加溶点。


图1显示在接近本技术领域中所述的转运体加溶点方面(然而并未达到此加溶点),在一屏障中渗透阻力的下降为边界活性物质浓度的函数。
附图2显示在接近理论加溶点(实际未达到此点)方面,对于本发明转运体而言,在一屏障中渗透阻力的下降是该成分浓度的函数。
附图2清楚地表明,对于本发明转运体的成分系统,不存在加溶点,或者当达到最大渗透力时,离加溶点尚远。
因此本发明转运体为转运各种活性成分进入或通过渗透性屏障打开了一个良好、一致而常用的途径。这种新发现的活性成分的载体适用于人和兽医学、皮肤病学、化妆、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农业工艺学和其它方面。
另外此转运体在一种梯度的作用下渗透或扩散过和/或进入渗透性屏障的能力很突出,因此可转运原料,特别是活性成分。根据其曲线是非线性的,可容易地认识并定量测定此能力。在此曲线中将渗透力绘制成梯度的函数。
按照本发明,这种转运体由几种至许多种分子组成,它们在物理化学上、物理上、热力学上形成一个单元,并且通常是呈函数关系。此转运体的最佳大小是屏障特性的函数。这依赖于转运体的极性(亲水性)、流动性(动力学)和电荷,以及转运体的弹性(表面)。转运体的大小优选在10至10,000nm之间。
按照本发明,用于皮肤病学的转运体的大小优选为50至10,000nm,通常为75至400nm,并且特别优选为100至200nm。
对于应用于植物,通常可取的转运体相当小,主要地其直径小于500nm。
此制剂液滴(转运体)的囊半径大约是25至500,优选50至200,特别优选是80至180nm。
对于任何两亲原料的本发明转运体,优选水溶性在10-10M至10-6M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和水溶性在10-6M至10-3M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结合。或者,可结合的两亲成分也可在其HLB值的基础上彼此分配,此两亲成分HLB值之差优选至多为10,通常为2至7,特别优选为3至5。
本发明转运体的渗透力可通过测量而确定,在测量中将转运体与参比颗粒或分子进行比较。所用参比颗粒明显小于屏障中的细孔,因此具有最大的渗透力。优选地,当一种试验屏障本身是测定点时,转运体通过此屏障的渗透率(P转运体)与比较原料的渗透率P参比(诸如水)的差异不应当超过系数10-5至10-3。如果需要原料比较均匀和缓慢地转运过此屏障,所给的比率应当在10-4至1之间。当P转运体/P参比大于10-2时,渗透力最大。此数据涉及系数大于2而小于4的大于细孔的转运体。增加载体和细孔之间的大小差异,即系数大于4时,P转运体/P参比值相应地变小。
此申请的转运体可由一个或几个成分组成。最常用一种基本物质的混合物。适宜的基本物质含有类脂和其它两亲物质,以及亲水液体;这些物质可以特定的比率与活性成分分子混合,这比率依赖于物质的选择和它们的绝对浓度。
通常此制剂含有至少两种不同溶解度的两亲成分,以形成一种包绕大量亲水液滴的类膜外层,活性成分含于类膜外层(例如一种双膜)和/或亲水液体中。也可在活性成分和载体之间发生联系,至少部分仅在转运体样液滴形成之后发生。
如果此转运体本身无足够的可变形性且要通过添加边界活性原料而获得渗透力,这些原料的浓度相当于小于此量的0.1mol%,此量对于加溶转运体是需要的,或者在实际的有关浓度范围中此加溶是完全不能获得的。
本发明转运体可用于转运活性成分通过几乎任意渗透屏障,例如可用于药物的经皮给药。它们可转运水溶性、两亲性或脂溶性制剂,并且依赖它们的组合、所用的量和它们的形式,可获得不同的渗透深度。这种用转运体制成一种载体的特性可通过含磷脂的囊以及通过其它两亲聚集体获得。例如,凭借这种转运体不仅可将大部分活性成分分子转运入此屏障(例如皮肤中),而且还可通过此屏障,随后还可成为系统性活性。例如,转运体可转运多肽分子通过皮肤,其有效性是先前在促进渗透的无结构物质帮助下的1000倍。
定义类脂按本发明的意思,类脂是其性能象或类似脂肪的任何物质。通常它有一个扩展的非极性基团(链,X),并且一般也有一个水溶性、极性亲水部分--端基(Y),而且具有基本式1。
X-Yn(1)在此n等于或大于0。n=0的类脂称为非极性类脂,n≥1的类脂称为极性类脂。在这种意义上来说,通常可将所有两亲物质诸如甘油酯、甘油磷脂、甘油膦基脂、甘油膦酰基脂、硫苷脂、鞘脂类、类异戊二烯脂、类固醇或固醇和含糖类的脂类看作类脂。
例如一种磷脂为式2的化合物R-CH2-CHR2-CR3H-POOn-O-R4·G+(2)在此n和R4由式2确定,R1、R2不能是氢、OH或短链烷基,R3通常为氢或OH。而且R4为一个被三短链烷基铵基取代的短链烷基,诸如三甲铵基,或者为一个氨基取代短链烷基,诸如2-三甲铵基乙基(胆碱基)。
优选类脂为式2的一种物质,其中n=1,R1和R2为羟酰基,R3为氢,R4为2-三甲铵基乙基(后者相当于磷脂酰胆碱端基)、2-二甲铵基乙基、2-甲铵基乙基或2-氨基乙基(相当于磷脂酰乙醇胺端基)。
例如,这种类脂是一种天然卵磷脂,它称为卵磷脂。它可从蛋(富含花生四烯酸)、大豆(富含C18链)、椰子(富含饱和链)、橄榄(富含单不饱和链)、藏红花(红花)和向日葵(富含n-6亚油酸)、亚麻子(富含n-3亚油酸)、鲸脂肪(富含单不饱和n-3链)、樱草或樱草属(富含n-3链)中获得。通常天然磷脂酰乙醇胺优选于蛋或大豆。
而且,合成磷脂酰胆碱(式2中的R4相当于2-三甲铵基乙基)、合成磷脂酰乙醇胺(R4为2-氨基乙基)、合成磷脂酸(R4为一个质子)或其酯(例如R4相当于一个短链烷基,诸如甲基或乙基)、合成磷脂酰丝氨酸(R4为L-或D-丝氨酸)、或者诸如磷脂酰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R4为L-或D-甘油)的合成磷脂酰(聚)醇都可优选作类脂,其中R1和R2是完全相同的酸基,诸如月桂酰基、油酰基、linoyl、亚油酰基或花生酰基,诸如二月桂酰基、十四酰基、二棕榈酰基、二硬脂酰基、二花生酰基、二油酸酰基、dilinoyl、dilinolenyl、二亚麻酰基、dilinolinoyl、dilininolenoyl或二花生酰基磷脂酰胆碱或乙醇胺,或各种酰基,诸如R1=棕榈酰基和R4=油酰基(诸如1-棕榈酰基-2-油酰基-3-甘油磷酰胆碱),或者各种羟酰基,诸如R1=羟基棕榈酰基和R4=油酰基等。而且,R1可代表链烯基,R2代表相同的羟烷基,诸如十四烷羟基或十六烷羟基,例如在二十四烷基或二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或乙醇胺中;R1可代表链烯基,R2代表羟酰基,诸如缩醛磷脂(R4为三甲铵基乙基);或者R1可为酰基,诸如月桂酰基、十四酰基或棕榈酰基,R2可代表羟基,例如在天然或合成溶血卵磷脂或溶血磷脂酰甘油或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诸如1-十四酰基或1-棕榈酰基溶血卵磷脂或-磷脂酰乙醇胺;通常R3代表氢。
式2的类脂也是一种符合本发明的适宜的类脂。在式2中,n=1,R1为链烯基,R2为酰胺基,R3为氢,R4代表2-三甲铵基乙基(胆碱基)。这种类脂已知为鞘磷脂。
另外,适宜的类脂为一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似物(诸如1-月桂酰-1,3-二羟基丙烷-3-磷酰基胆碱)、一种单酸甘油酯(诸如一油精或单甘油三肉豆蔻酸酯)、一种脑苷、N-脂酰基鞘氨醇聚己糖酯、硫苷脂、鞘氨醇缩醛磷脂、神经节苷脂,或一种甘油酯,它在3位上不含自由或酯化磷酰基或膦基。例如,这种甘油酯为含任意酰基或链烯基的二酰基甘油酯或1-链烯基-1-羟基-2-酰基甘油酯,其中3-羟基可被一种称为糖基的基团醚化,例如被半乳糖基,诸如单半乳糖甘油。
也可凭借生化的方法由天然或合成前体形成具有所需端基或链基特性的类脂,例如凭借磷脂酶(诸如磷脂酶A1、A2、B和C,特别是D)、去饱和酶、伸长酶、酰基转移酶等。
另外,适宜的类脂为任意包含于生物膜中的类脂,并且此类脂可通过非极性有机溶剂(诸如氯仿)将其提取。除了已提到的类脂,这种类脂也包括例如,类固醇(诸如雌二醇)或固醇(诸如胆固醇、β-谷甾醇、链甾醇、7-酮-胆固醇或β-胆甾烷醇)、脂溶性维生素(诸如视黄素)、维生素(诸如维生素A1或A2、维生素E、诸如维生素K1或K2的维生素K或维生素D1或D3)等。
低溶性两亲成分包含或优选包含一种合成类脂,诸如肉豆蔻脑酰、棕榈油酰、岩芹酰、petroselaidyl、油酰、反油酰、顺式或反式11-十八碳烯酰、亚油酰、亚麻酰、linolaidyl、十八烷四烯酰(octadecatetraenoyl)、二十碳-11-烯酰、二十烷酰、二十碳二烯酰、二十碳三烯酰、花生酰、顺式或反式二十二烷酰、二十二烷二烯酰、二十二烷三烯酰、二十二烷四烯酰、月桂酰、十三烷酰、肉豆蔻酰、十五烷酰、棕榈酰、十七酰、硬脂酰或十九酰、甘油磷脂或相应的带支链的衍生物,或一种相应的二烃基或鞘氨醇衍生物、糖脂或其它二酰基或二烷基类脂。
通常高溶性两亲成分由上面列举的低溶性成分衍生而来,并且为了增加溶解度,与丁酰、戊酰、己酰、庚酰、辛酰、壬酰、癸酰或十一酰取代基或几种相互独立的所选的取代基,或者与可提高溶解度的不同原料进行取代和/或配合和/或缔合。
更适宜的类脂为一种二酰基或二烷基甘油磷酰乙醇胺偶氮聚羟乙烯衍生物、一种二癸酰磷脂酰胆碱或一种二酰基磷基寡麦芽糖酰胺。
按照本发明,在极性原料中溶解度小或者至少局部小的任意其它物质(诸如一种聚或寡氨基酸)被看作是一种类脂。
所有的表面活性剂和不对称且两亲的分子或聚合物(诸如某些寡糖和多糖、寡肽和多肽、寡核苷酸和多核苷酸)、许多醇或这些分子的衍生物都属于此范畴。
此“溶剂”、表面活性剂、类脂或活性成分的极性依赖于各个分子有效的相对亲水性/疏水性。但是,它也依赖于其它系统成分的选择和系统中的边界条件(温度、盐含量、PH等)。官能基团诸如疏水基中的双键可减弱此基团的疏水性能,可提高其极性;疏水基中取代基的扩大或庞大的取代基可降低物质的极性,诸如在芳香基中。端基中的带电基团或高极性基团,当疏水链保持相同时,它通常使分子具有较高的极性和溶解度。亲脂和/或两亲系统成分之间的直键具有相反的作用。
特别地,EP专利申请475160中列举用作边界活性物质的所有化合物均适宜用作高极性物质。在此明确地参考此专利申请的说明书。
活性成分本发明转运体适宜于大多数不同活性成分的给药,特别是,例如用于治疗目的的。例如本发明制剂可含有(特别是)EP专利申请475160中列举的所有活性成分。
而且本发明制剂可含有肾上腺皮质抑制剂、β-抑肾上腺素剂、雄激素或抗雄激素剂、抗寄生物剂、同化剂、麻醉剂、止痛剂、回苏剂、抗变应性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动脉硬化剂、抗气喘剂和/或支气管痉挛解痉剂、抗菌剂、抗抑郁剂和/或抗精神病剂、抗糖尿病剂、解毒剂、止吐剂、抗癫痫剂、抗纤溶剂、抗惊厥剂或抗胆碱能剂、酶、辅酶或相应的抑制剂、抗组胺剂、抗高血压药、生物活性抑制剂、抗低血压药、抗凝剂、抗真菌剂或抗肌无力剂、抗帕金森病或阿耳茨海默病的活性成分、消炎剂、解热剂或抗风湿剂、防腐剂、呼吸壮神或兴奋剂、支气管松解剂、强心剂或化疗剂、冠脉扩张剂、细胞抑制剂、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糖皮质激素、流感的治疗剂、止血剂、安眠剂、免疫球蛋白或片段或不同的免疫或受体物质、生物活性碳水化合物(衍生物)、避孕药、偏头痛剂、盐皮质激素、吗啡对抗剂、肌松剂、麻醉剂、神经或CNS治疗剂、核苷酸或聚核苷酸、精神抑制药、神经类介质或相应的对抗剂、肽(衍生物)、眼药、拟(副)交感神经药或抗(副)交感神经药、蛋白(衍生物)、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药、扩瞳剂、情绪提高剂、鼻科用药、睡眠顿服剂或其对抗剂、镇静剂、解痉剂、结核菌抑制剂或泌尿科药、血管收缩或扩张剂、病毒抑制剂或伤口愈合剂或几种这样的药,它们均可作为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优选为非甾族抗炎药,诸如双氯灭痛、布洛芬或其锂、钠、钾、铯、铷、铵、一甲酯、二甲酯、三甲铵或乙铵盐。
而且本发明制剂可含有用于生物的生长调节物质、生物杀伤剂诸如杀虫剂、农药、除草剂、杀真菌剂或诱惑物,特别是信息素,它们均可用作活性成分。
用作较低极性的成分,本发明制剂可含有一种生理上相容的类脂,它们优先选自磷脂类,并且尤其是磷脂酰胆碱类;该活性成分,例如布洛芬、双氯灭痛或其盐,它们是有较高溶解度的成分,可任选加或不加其它活性成分,其加入量可低于10%(重量比),此基于该制剂总的组成,而较高溶解度成分的浓度典型地在0.01%至15%(重量比)之间,优选在0.1%至10%(重量比)之间,特别优选在0.5%至3%(重量比)之间,并且总类脂浓度在0.005%至40%(重量比)之间,优选在0.5%至15%(重量比)之间,尤其在1%至10%(重量比)之间。
另外,本发明制剂可含有稠度调节剂(诸如水凝胶)、抗氧化剂(诸如丙丁酚、生育酚、BHT、抗坏血酸、去铁敏)和/或稳定剂(诸如苯酚、甲苯酚、苯甲醇)等。
除非另作特殊说明,所有提到的物质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表面活性剂、类脂、活性成分或添加剂可用作外消旋混合物,或可用作旋光纯的对映体。
作用原理在渗透屏障的条件下,活性成分的转运可通过那些转运体完成,它们需满足下面的基本标准-转运体应体现或建立一种梯度,这种梯度将它们引入或越过屏障,例如从身体表面进入皮肤和至皮肤下、从叶子表面进入叶子内部、从屏障的一边至另一边;-转运体在屏障中的耐渗透与驱动力相比应尽可能小;-在没有丢失以无控制方式包含的活性成分的同时,转运体应当能渗透进入和/或通过此屏障。
而且,转运体应当允许活性成分的分布和效果以及作用的过程是可控制的时间的函数。如果需要,它们也应能够将原料带进此屏障的深度并越过此屏障,并且/或者可催化这样一种转运。然后,但不是最后,此转运体应当可影响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影响它所到达或治疗的细胞、组织部分、器官或系统部分的性质。
首先考虑生物应用的化学梯度。特别适宜的是物理化学梯度,诸如(脱水)水合压力(湿气梯度)或应用位点和作用位点间的浓度差;而且电场或磁场,以及热梯度在这方面也是有用的。对于技术上的应用,所用的静水压或存在的压力差也是重要的。
为了满足第二个条件,转运体在微观上必须充分地为“液体”,即它们必须有足够高的机械弹性和可变形性,以及足够低的粘性;只有这样它们才可通过渗透性屏障内的细孔。
很明显,渗透阻力随载体的大小而下降。但是其驱动力通常也依赖于载体的大小;如果此压力与大小无关,此驱动力典型地随大小而下降。由于此原因,转运系数不是大小的简单的函数,并且通常有一个最大值,这依赖于载体和活性成分的选择。
另外载体物质、活性成分和添加剂的选择,以及所用载体的量或浓度也起一定的作用。通常低剂量可治疗表面。同时,低水溶性物质通常留在渗透性屏障的非极性区(例如表皮的膜)。容易溶解的活性成分易于扩散出载体,它可与载体中的活性成分之间有一个分布差异。对于这种原料,转运体膜的渗透性也是重要的。趋于穿透载体而进入屏障的物质可导致局部可变的载体成分等。在任何应用之前应当考虑这些关系。在寻求使简单的载体囊变成转运体的条件时,可应用下面凭经验而得的方法
-开始将两个或多个两亲成分结合,这些成分在转运体所需的悬浮介质中的溶解度不同,通常为水或一种不同的极性一般含水的介质,其系数为10至107,优选102至106,尤其优选103至105,较低溶解性的成分的溶解度为10-10至10-6,较高溶解性的成分的溶解度为10-6至10-3M。如果从一般常用的参考文件中不知道相应成分的溶解度,那么可通过例如测定饱和极限的常用方法进行测定。
-下一步,选用系统中载体组成或各成分的浓度,以便使此囊足够稳定,而且有足够的可变形性,因而具有适当的渗透力。在此申请中,可将稳定性理解为机械“内聚力”,而且物质含量,特别是载体组合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在转运过程中无变化,或者无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渗透的过程中。所寻求的最佳状况依赖于所选的成分。
-最后,考虑到应用方法和所针对的目的而使系统参数最佳化。为了获得快速的作用,需要高渗透力;为了获得活性成分缓慢的释放,屏障的逐渐渗透和膜渗透性相应地调节是有利的;为了使作用较深,建议应用高剂量;为了使分布尽可能的广泛,载体浓度不应太高。
-调节两亲成分的含量,以便使转运体制剂渗透过细孔的能力至少为小分子(例如水)渗透力的0.001%。可通过检测而确定本发明转运体的渗透力,在检测中将转运体与参比颗粒或分子进行比较。所用的参比颗粒明显小于屏障中的细孔,因而有最大的渗透力。优选地,当屏障本身为测定位点时,转运体通过实验屏障的渗透率(P转运体)与比较原料(诸如水)的渗透率(P参比)之差应当不大于10-5至10-1的系数。
在本申请中讨论用作类脂囊的载体的转运体的相关特性。通过实施例,大多数例子将磷脂作为载体。然而一般有效性的结论并不限制于这类载体或这些分子。类脂囊实例仅仅用来说明所需要的渗透过渗透性屏障的特性,例如这种屏障为皮肤。这种特性也可使载体转运过动物或人表皮、粘膜、植物表皮、无机膜等。
转运体自发渗透过角质微粒层中的“孔”的可能原因是这些孔的一边为含水层,即皮下组织;转运体的这种渗透是由渗透压引起的。但或者也可另外运用外部压力,诸如静水压或电渗压。
依赖于囊的数量,在经皮应用后类脂囊可到达尽可能远的皮下组织。依赖于大小、载体或药剂的组成和配方,此活性成分可局部释放、在邻近蓄积或通过淋巴或血管移动并分布至全身。
生产后或使用前马上调节此制剂的PH值有时是适宜的。此调节用以防止在原始PH条件下系统组成的破坏和/或活性成分载体的破坏,并且可确保此制剂的生理相容性。为了进行中和,根据作用的目的和位置,通常应用生理上相容的酸或碱和PH为3至12的缓冲液,优选PH为5至9,尤其优选6至8。例如,生理上相容的酸是稀释含水无机酸(诸如稀释盐酸、硫酸或磷酸),或者有机酸(诸如链烷羧酸,如乙酸);生理上相容的碱为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电离磷酸等。
一般使制备温度适应于所用的物质,而且通常含水制剂的温度在0℃至95℃之间。优选温度在18℃至70℃之间;对于带流体链的类脂,其温度优选在15℃至55℃之间,而且对于带有序链的类脂,其温度优选在45℃至60℃之间。其它温度范围对于非水系统或制剂是可能的,这种系统或制剂含有冷却或加热防腐剂,或者它们当场制备。
如果系统成分的敏感性需要,可将此制剂冷藏储存(例如在4℃)。同时也可在惰性气体(诸如氮气)的环境下制备和储存这些制剂。通过应用不含重键的物质,以及通过干燥和应用干燥物质(此物质仅在作用点溶解而起作用)可进一步延长外层的寿命。特别地,可在应用前不久通过浓缩或冷冻干燥而制备此转运体样液滴。
在大多数情况中是在室温下应用此载体。在较低温度或较高温度下应用是完全可能的,与合成物质一起在更高温度下应用也是可能的。
通过提供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电能,可生产转运体悬浮液。例如可通过均化或搅拌制备此转运体。
通过过滤可产生转运体样的小滴。可用于此目的的过滤原料的孔的大小应当为0.01至0.8μm,优选0.05至0.3μm,特别是0.08至0.15μm。任选地,将几个滤器进行串联。
可提前或在当时制备这些制剂,例如,如P4026833.0-43中所述,或者通过手册《脂质体》(G.Gregoriadis,CRC出版社,Boca Raton,FL,1至3卷,1987)、《用作药物载体的脂质体》(G.Gregoriadis,John Wiley和Sons出版,纽约,1988)或实验室手册《脂质体-一种实践方法》(R.New,牛津出版社,1989)中的几个实例进行制备。如果需要,可在应用前立即稀释或浓缩活性成分悬浮液(例如通过超离心法或超滤作用),或者与更多的添加剂混合。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或顾及到可使载体渗透性发生改变的条件的可能性。
本申请的转运体适宜用作诸如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治疗剂和毒药等亲脂原料的载体;这些转运体与两亲、水溶性物质一起应用也有很大的实际价值,特别是当它们的分子量大于1000时。
而且这些转运体可稳定水解敏感物质,并可促进样品中药剂和在可能的作用点的分布,也可确保更有利于活性成分短暂的作用过程。组成转运体的基本物质本身就具有很有效的作用。然而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使原料转运进入和通过渗透性屏障。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剂最好在渗透性屏障或其附近的局部应用。在皮肤或植物表皮的应用应当特别有利。(同时,它们也适宜于口服(o.p.)或胃肠外应用(i.v.、i.m.或i.p.),特别是在选择转运体的组成使之在应用位点的损失不大时。)这些物质或成分可优选在应用点分解、特别快地吸收或者稀释。根据用途,它们在以后的应用中特别有价值。
在医疗领域,优选每cm2的皮肤表面应用最多50mg的载体物质,通常为最多10mg,尤其优选低于2.5mg或者甚至低于1mg;最佳量依赖于载体组成、所针对的作用的深度或持续时间,以及应用位点。在农业技术领域,典型的应用量较低,并且通常低于0.1G/m2。
特别是应用于人或动物皮肤的两亲物质的总量是转运体的0.01至40%(重量比),优选为0.1至15%(重量比),而且尤其优选为1至10%(重量比)。
对于植物上的应用,两亲物质的总量为0.000001至10%(重量比),优选为0.001至1%(重量比),并且尤其优选为0.01至0.1%(重量比)。
按照本发明,根据应用的目标,此制剂还可含有适宜的一定浓度的溶剂,这由相应的物理相容性(在所谓的最佳值无加溶或无改变)、化学相容性(对稳定性无影响)、生物或生理相容性(几乎没有不好的副作用)确定。
优选地考虑非取代或取代烃,诸如卤化、脂族、环脂族、芳香或芳香脂族烃(诸如苯、甲苯、二氯甲烷或氯仿);醇类,诸如甲醇或乙醇、丁醇、丙醇、戊醇、己醇或庚醇、二羟丙烷、1,2,3,4-丁四醇;低分子量链烷烃羧酸酯,诸如烷基乙酸酯;醚,诸如二乙基醚、二氧杂环己烷或四氢呋喃;或者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适用于本申请的类脂和磷脂的综述包含在《磷脂的形成和功能》(Ansell和Hawthorne和Dawson出版)、Gunston所著的《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在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和其它综述著作中。这些考虑到的类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边界活性原料,还有它们的制造品都是已知的。年刊《McCutcheon’s Emulsifiers&Detegents》中全面详述了市售的极性类脂,以及生产厂商借以销售的商标,此书由糖果制造出版公司(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出版。例如《DeutschenArzneibuch》(德国药典)(和各个《Rote Liste》每年的版本)中按一个主题列出了药物可接受的活性成分,而且在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意大利药典、日本药典、荷兰药典、Helvetica药典、法国药典、美国药典、美国NF等中也列出了这些活性成分。在第3版《酶》卷(M.Dixon and E.C.Webb,Academic,San Diego,1979)中详细列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酶,在《酶学方法》系列丛书中可见到主题的新进展。《外源凝集素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特性、功能和应用》(I.E.Liener,N.Sharon,I.T.Goldstein,Eds.,Academic,Orlando,1986)书中及主题技术出版物中描述了认糖蛋白,此蛋白在本发明中是有益的。《农药手册》(C.R.Worthing,S.B.Walter,Eds.,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il,Worcestershire,England,1986,例如第8版)和《Wirkstoffein Pflanzenschutz und Schii dlingsbekampfung》(《植物保护和害虫控制中的活性成分》)中列举了农业技术中有益的物质,后者由Industrie-VerbandAgrar(法兰克福)出版。《Linscott’s Directory》目录中列举了市售的抗体,《脑肽》(D.T.Krieger,M.J.Brownstein,J.B.Martin,Eds.,John Wiley,New York,1983)、相应的增补卷(诸如1987年卷)和其它技术出版物中列举了最重要的神经肽。
《脂质体技术》(Gregoriadis,Ed.,CRC Press)或在旧的参考著作中,诸如《免疫生物学中的脂质体》(Tom&Six,Eds.,Elsevier)、《生物系统中的脂质体》(Gregoriadis&Allison,Eds.,Willey)、《药物靶位》(Gregoriadis&Senior&Trouet,Plenum)等,以及相关专利文献中描述了脂质体的生产方法,此方法也主要适用于转运体的生产。
可以通过过滤来确定转运体的稳定性和渗透力,如需要可加压过滤、通过细孔过滤器或通过其它控制机械旋转、剪切或粉碎进行。
下列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给温度用℃表示,载体大小用纳米表示,压力用帕斯卡表示,其它量用通用国际单位表示。
除非另有说明,比例是指摩尔比,百分数是指摩尔百分数,而测定温度是在21℃左右。
实施例1-4组成0-500mg 来源于大豆的磷脂酰胆碱CMC=10-7M(大约98%PC=SPC)0-500mg 二硬脂酸甘油磷酰乙醇胺叠氮基聚氧乙烯(5000)CMC=10-5M4.50ml 缓冲液,pH7.3制备制备SPC(分子量假设为800Da)和增加0、30和40摩尔百分比数量的DSPE-PEG(分子量假设为5800Da)的混合物以及不含任何SPC的纯DSPE-PEG脂质体。然后,将所得的混合物溶于氯仿/甲醇溶液。此后,将类脂溶液倒入圆底烧瓶。在旋转蒸发器中去除溶剂后,一层类脂薄膜残留在烧瓶壁的后部。在真空(10Pa)下进一步干燥此膜,然后通过加入缓冲液将其水化并通过机械搅拌悬浮。得到一种混浊悬浮液,通常情况下,此悬浮液是非常粘的,通过动态光散射方法和显微术方法确定所得悬浮液中颗粒的大小。在所有情况下,所观察的颗粒大小均大于0.5μm。因此,对于此所研究的混合物来讲,用动态光散射方法可将胶束的形成以及随之发生的加溶排除在外。
用相似方法,从一种纯的磷脂酰胆碱中制备用于对比实验的脂质体。
载体渗透力的确定在一种外部压力下,将载体悬浮液通过有人工渗透屏障的细孔,用体积或重量确定单位时间内通过细孔的物质的量。如下所示,可以从总面积(物质的使用面积)、(推动)压力、渗透时间和渗透量计算悬浮液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的渗透力(P)
分别在几种压力下重复测定。可以从例如机械应力或压力函数的测定结果中计算出渗透力的相对依赖性,它是载体可变形性的测量标准。对于一种含有纯SPC的含水1%溶液,在0.3MPa压力下,其数值近似地>0.01μL/MPa/s/cm2(叁见附图3)。
为了保证两种类脂以液相存在,如此实验系列的渗透力的测定在62℃下完成。
实施例1-4的一系列测定结果,显示于表1中。表1显示,随着推动压力的增加,渗透力大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非线性的,并且在高液滴负荷(0.7MPa)下的渗透力高于在较低负荷(0.3MPa)下产生的渗透力几个等级。但是,(在一种不同判据的意义上说),这样一种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只有转运体产生,脂质体并未产生。从附图3中可以明确地看出脂质体渗透力的值低于转运体几个等级。转运体和脂质体之间的渗透力差别明显地显示出转运体的渗透力比脂质体的渗透力显著增加。
表1样品最终量值描述 压力 渗透力 最初尺寸(MPa) (μl/MPa/sec/cm2) (nm) (nm)SPC/DSPE-PEG 0.7 22.3225.7 92.570/30摩尔% 0.6 18.7 94.510%类脂溶液 0.5 10.9 96.1再水化 0.4 2.896.1样品 0.3 0.007 100.5SPC/DSPE-PEG 0.7 12.2217.3 96.360/40摩尔% 0.6 13.2 100.710%类脂溶液 0.5 12.2 120
再水化 0.4 3.39 99.1实施例5-6组成410.05mg,809.25mg 来源于大豆的磷脂酰胆碱(纯度大于95%)CMC=10-7M289.95mg,190.75mg 二癸酰磷脂酰胆碱CMC≈10-67ml,10ml缓冲液,pH7.3制备选择相应的类脂量使最终制剂中所含的两种类脂成分的摩尔比为1∶1或3∶1。称重适当的磷脂加入50ml的圆底烧瓶,在每种情况下都溶入1ml1∶1氯仿/甲醇溶液。去掉旋转蒸发器中的溶剂后,得到一种如实施例1-4中所述膜的悬浮液,此膜含有平均半径约为450nm的载体。
载体渗透力的确定用实施例1-4中所述的方法确定载体的渗透力。相应的结果显示于附图4中。它们表明由于一种浓缩作用,加入二癸酰磷脂酰胆碱显著地增加了载体的渗透力,特别是在高压力下。由SPC和二癸酰磷脂酰胆碱以1∶1的摩尔比组成的载体(摩尔比为3∶1的载体除外)与由纯SPC组成的脂质体相比,渗透力显著提高。
所测定的实施例5-6的载体的渗透力的数值,总结于表2中。
含纯二癸酰磷脂酰胆碱的10%悬浮液是乳混浊,此悬浮液含有平均直径为700±150nm的载体,形成一种沉积物。此特性明显地显示出无论是它自己还是与SPC结合,在相关浓度范围内类脂均不能加溶。
表2样品描述 核的直径压力 渗透力(nm) (MPa)样品3∶1 50 0.9 0.00039100 0.5 0.00830.6 0.0210.7 0.040.8 0.050.9 0.066样品1∶1 50 0.9 0.16100 0.5 0.0520.0210.6 0.120.170.7 0.270.220.8 0.760.690.9 0.660.60实施例7345.6mg来源于大豆的磷脂酰胆碱(纯度大于95%,PC)CMC=10-7M154.4mg二硬脂酸磷麦芽糖酰胺CMC=10-5M4.5ml 缓冲液,pH7.3
按照实施例5-6所述的方法,以3∶1的摩尔比制备SPC/DSPE麦芽糖酰胺悬浮液。所得的载体具有特别好的渗透力。为了确定渗透力,在每次测定前后,测定载体的量值。测定证明在任何时间载体均无加溶作用。
在0.4MPa压力(对照实施例5-6)、52℃温度下,确定载体的渗透力。在此压力下,观察载体通过人工渗透屏障的渗透力是很好的。所加入的类脂(糖脂)不能加溶磷脂。通过动态光散射和光显微镜对悬浮液的研究没有发现加溶(胶束)相的存在。透过人工渗透屏障后颗粒的最终大小随推动压力而变化(0.3-0.9MPa;压力增加,大小有减小的趋势),在98和81nm之间。
纯糖脂不能溶解或形成胶束悬浮液;而能形成载体悬浮液。为证明这一点,进行一种实验,确定水介质中DSPE的渗透性。为此目的,用水稀释类脂悬浮液。因为由此提高了浓度梯度,水可以进入囊。直接的结果是平均囊半径有一定增加。另一方面,没有内部容积的颗粒(例如混合胶束)在具有可比性的实验条件下,不能改变其大小。
实施例8-17组成203-86.5μl 来源于大豆的磷脂酰胆碱(呈一种1∶1重量/体积SPC纯乙醇溶液)CMC(水中)≈10-7M9.04-61.4mg 双氯灭痛,溶解度≤10-5M1ml 磷酸盐缓冲液(公称)pH6.5用实施例1-4中所述的方法以4∶1-1∶4的摩尔比制备载体,作为SPC/双氯灭痛混合物。
将如此获得的混合物暴露于超声源,直至样品宏观上透亮(接近4分钟)。然后,将此溶液以15,000rpm离心15分钟。所得的1∶1-1∶4的溶液不清亮(附图5);而呈乳色。另一方面,4∶1、3∶1和2∶1的混合物显示出明显的沉积物。放置5分钟后,1∶2、1∶3和1∶4的混合物形成片状沉淀,其他的悬浮液也变混浊(表3)。甚至在用HCl将PH值调整到7-7.2之间,制剂仍显示出这种特性。
载体渗透力的确定如在前实施例所述确定载体的渗透力,它是载体可变性的测定标准。15mg/ml、20mg/ml和25mg/ml双氯灭痛混合物,在0.3MPa(推动压力)下,可以得到下列的渗透值(P)6×10-11m/Pa/s、10-10m/Pa/s和2.5×10-10m/Pa/s。
将这些数值与已知转运体在相似条件(SPC/NaChol 3/1M/M;2重量%3×10-10m/Pa/s)下测定所获得的数值相比较。这证实了虽然它们不能在任何时间或任何浓度下加溶,但是适宜组成的SPC/双氯灭痛混合物具有非常高的渗透力和随之而来的极度的可变形性。
表3用HCl将pH值调整到7-7.2之间,并用超声处理混合物。超声处理后1∶1.0轻微混浊1∶1.2混浊,液体,溶液中的晶体大约每视野20个1∶1.4混浊,液体,溶液中的晶体大约每视野20个1∶1.6混浊,液体,晶体稍微增大1∶1.8混浊,粘滞,晶体聚集成球1∶2.0混浊,粘滞,非常多的晶体1∶2.2混浊,粘滞,非常多非常大的晶体实施例18-25组成
475-325mg 来源于大豆的磷脂酰胆碱CMC≈10-7M25-175mg布洛芬,溶解度≤5×10-5M5ml 缓冲液,pH6.5制备如实施例1-4所述制备,不同的只是在混合物悬浮之后通过加入10MNaOH将pH调整至7。在每种情况下,用递增量的布洛芬和递减量的SPC(分一级为25mg的几级)制备5ml含布洛芬的转运体,总的类脂浓度为10%。
所获得悬浮液的显微镜检查样品1无晶体,非常大的载体,样品2无晶体,非常大的载体,样品3仅仅在背景中闪烁,样品4很偶然的小晶体,样品5无晶体,液滴,样品6显著的晶体,样品7液滴,分离非常大的晶体,载体渗透力的确定如在前实施例所述进行载体渗透力的确定。测定的结果显示于附图6和附图7中。磷脂和所研究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显示出典型的转运体的特性,特别是在每ml 35mg布洛芬或以上的浓度范围内。载体中布洛芬的浓度不能产生加溶作用。
对比实施例A-E对比实施例A(EP-A0211647的实施例2)
组成120mg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24mg油酸20mg精氨酸60mlPBS(在200ml蒸馏水中溶解1片)称(120.0mg)DPPC和24.1mg油酸入100ml烧杯中。接下来,混合这两种试剂。将磷酸缓冲盐(PBS)片完全溶解于200ml蒸馏水中以获得10ml(PBS)缓冲液。然后,将(20mg)精氨酸溶于60ml pH为7.46的PBS,并加入类脂混合物。所获得的溶液在40℃-45℃下加热30分钟并匀化。
对比实施例B(EP-A0280492的实施例9)组成270mg 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30mgDSPC60mg1-十八磺酸(ODS)将(270.05mg)DPPC、30.1mg DSPC和60.1mg 1-十八磺酸(ODS)溶于1∶1氯仿/甲醇。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中蒸发干燥2小时。接下来,在真空下继续干燥1小时。残余物用10ml PBS再水化。将混合物加热至60℃并进行匀化。然后,将样品在超声下暴露5分钟。
对比实施例C(WO88/07632的实施例7)组成400mgSetacin F特种膏(十二烷基磺基磺酸二钠)580mg氢化PC(PHPC)
200mg敏乐定乙酸盐缓冲液pH5.5称(400mg)Setacin F特种膏、580.03mg PHPC和200.03mg敏乐定入烧杯,溶于1∶1氯仿/甲醇然后移入圆底烧瓶。在旋转蒸发器中浓缩类脂混合物2.5小时。接下来,在真空下完全干燥。在50℃的温水浴中摇动样品然后用10ml乙酸盐缓冲液再水化。样品完全溶入溶液后,将溶液在水浴摇动器中放置1小时。
加入1mg去铁敏作为抗氧化剂。然后通过加入1滴10mM HCl将溶液的pH值调整为大约7.24。通过在温度为35℃的水浴中搅拌使溶液在宏观上匀化。
对比实施例D(EP-A0220797的实施例4)组成400mg纯的氢化大豆卵磷脂40mg HCO-60(乙氧氢化蓖麻油)100mg维生素E9.46ml 双重蒸馏水称(400.04mg)多烯卵磷脂胆碱90H(氢化大豆卵磷脂)、40mgEmulginHRE60(乙氧氢化蓖麻油)和100.11mg维生素E入100ml烧杯,并加入9.46ml双重蒸馏水。将样品搅拌45分钟,直至几乎完全溶解。然后将类脂溶液在79℃超声下暴露10分钟。再次搅拌样品并在56℃超声下暴露10分钟,以使其完全溶解。
对比实施例E(EP-A0102324的实施例2)组成300mgSPC150m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2550μ1蒸馏水称(300mg)SPC和150m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入100ml烧杯,并溶于1ml 1∶1氯仿/甲醇。
在真空下蒸发样品至干燥。通过加入蒸馏水制备1%溶液。将所获得的溶液搅拌15分钟。
除非另有说明,对比实施例A-E中的样品均按照所标明说明书中直接给出的方法制备。
在附图8中,对比实施例A-E和本发明的布洛芬/SPC转运体(0.9MPa恒压下)的渗透力以柱状图表的形式表示。从此柱状图表(附图8)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较高压力下(0.9MPa),对比实施例A-E组合物的渗透力明显地低于本发明转运体的渗透力。
权利要求
1.以液滴形式应用、给予或转运至少一种活性成分特别是为药物和生物的目的而进入和通过屏障和细孔例如皮肤或类似物的制剂,此液滴可以悬浮于一种液体介质并且提供一个由一层或几层两亲载体物质组成的类膜外层,此载体物质含有至少两种物理化学上不同的成分,其特征在于提供至少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在制剂的悬浮介质通常为水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其系数至少为10,以这些物质的含量为基准,其中加溶成分的含量小于0.1摩尔百分数,由此达到此包裹液滴的加溶点,或者达不到此加溶点。
2.如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无论浓度是多少,两亲成分不加溶。
3.如权利要求1和2的制剂,其特征在于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较大成分的溶解度,特别是水溶解度,至少为10-3-10-6M,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较小成分的溶解度,特别是水溶解度,至少为10-6-10-10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的制剂,其特征在于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较大成分的溶解度与一种或多种可溶性较小成分的溶解度的差异约在10-107之间,优选约在102-106之间,特别优选约在103-105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此制剂渗透过细孔的渗透力至少是小分子渗透力的0.001%,优选为0.1%,此渗透基本无阻碍。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转运体的渗透力与参比颗粒的渗透力之比P(转运体)/P(参比)明显小于屏障中的细孔,此叁比颗粒例如水,当屏障本身是测定点时,此比在10-5至1之间,优选在10-4至1之间,特别优选在10-2至1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此制剂含有至少两种不同溶解度的两亲成分,以形成一种载体物质和/或一种约为一液滴量的亲水液体的类膜外层,其中活性成分含于类膜外层中或上的载体物质中,和/或亲水液体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包裹液滴的囊半径是大约25至500nm,优选大约50至200nm,特别优选大约80至100nm。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外层是双层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两亲成分含有生理上可耐受的不同极性的类脂和/或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两亲物质含有一种生物来源的类脂或一种相应的合成类脂,或者一种这些类脂的衍生物,特别是二酰基或二烷基甘油磷酰乙醇胺偶氮聚羟乙烯衍生物、二癸酰磷脂酰胆碱或二酰基磷基寡麦芽糖酰胺、甘油酯、甘油磷脂、类异戊二烯脂、鞘脂类、类固醇、固醇、一种含硫或含烃类脂,或者一种可形成稳定结构诸如双层的不同的类脂,优选含有一种半质子化液体脂肪酸,特别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鞘氨醇磷脂、糖鞘脂,例如脑苷脂、N-脂酰基鞘氨醇聚己糖酯、硫苷脂、鞘氨醇缩醛磷脂、神经节苷脂或其它糖脂,或者一种合成类脂,优选二油酸酰基、dilinolyl、dilinolenyl、二亚麻酰基、dilinolinoyl或二花生酰基、二月桂酰基、十四酰基、二棕榈酰基、二硬脂酰基磷脂或一种相应的二烷基或鞘氨醇衍生物、糖脂或其它相同链或混合链酰基类脂或烷基类脂。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低溶性两亲成分含有一种合成类脂,优选肉豆蔻脑酰、棕榈油酰、岩芹酰、petroselaidyl、油酰、反油酰、顺式或反式11-十八碳烯酰、亚油酰、亚麻酰、linolaidyl、十八烷四烯酰、二十碳-11-烯酰、二十烷酰、二十碳二烯酰、二十碳三烯酰、花生酰、顺式或反式二十二烷酰、二十二烷二烯酰、二十二烷三烯酰、二十二烷四烯酰、已酰基、月桂酰、十三烷酰、肉豆蔻酰、十五烷酰、棕榈酰、十七酰、硬脂酰或十九酰、甘油磷脂或相应的支链衍生物,或一种相应的鞘氨醇衍生物、糖脂或不同的酰基类脂或烷基类脂;高溶性两亲成分由上面列举的任一种低溶性成分衍生而来,并且为了增加溶解度,与丁酰、戊酰、己酰、庚酰、辛酰、壬酰、癸酰、十二烷或十一酰取代基或一种相应的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或其支链取代基或者几种相互独立的选择取代基,和/或者与可提高溶解度的不同原料进行取代和/或配合和/或缔合。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人或动物皮肤的两亲物质的总量是转运体的0.01至40重量%,优选为0.1至15重量%,而且尤其优选为1至10重量%。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植物的两亲物质的总量为0.000001至10重量%,优选为0.001至1重量%,并且尤其优选为0.01至0.1重量%。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的活性成分为肾上腺皮质抑制剂、β-抑肾上腺素剂、雄激素或抗雄激素剂、抗寄生物剂、同化剂、麻醉剂、止痛剂、回苏剂、抗变应性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动脉硬化剂、抗气喘剂和/或支气管痉挛解痉剂、抗菌剂、抗抑郁剂和/或抗精神病剂、抗糖尿病剂、解毒剂、止吐剂、抗癫痫剂、抗纤溶剂、抗惊厥剂或抗胆碱能剂、酶、辅酶或相应的抑制剂、抗组胺剂、抗高血压药、生物活性抑制剂、抗低血压药、抗凝剂、抗真菌剂或抗肌无力剂、抗帕金森病或阿耳茨海默病的活性成分、消炎剂、解热剂或抗风湿剂、防腐剂、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松解剂、强心剂或化疗剂、冠脉扩张剂、细胞抑制剂、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糖皮质激素、流感的治疗剂、止血剂、安眠剂、免疫球蛋白或片段或不同的免疫或受体物质、生物活性碳水化合物(衍生物)、避孕药、偏头痛剂、盐皮质激素、吗啡对抗剂、肌松剂、麻醉剂、神经或CNS治疗剂、核苷酸或聚核苷酸、精神抑制药、神经类介质或相应的对抗剂、肽(衍生物)、眼药、拟(副)交感神经药或抗(副)交感神经药、蛋白(衍生物)、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药、扩瞳剂、情绪提高剂、鼻科用药、睡眠顿服剂或其对抗剂、镇静剂、解痉剂、结核菌抑制剂或泌尿科药、血管收缩或扩张剂、病毒抑制剂或伤口愈合剂或几种这样的药剂,尤其是双氯灭痛或布洛芬。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非甾族抗炎药,包括双氯灭痛、布洛芬或其锂、钠、钾、铯、铷、铵、一甲酯、二甲酯、三甲铵或乙铵盐。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较低极性成分含有生理上相容的类脂,优选自磷脂类,并且尤其优选自磷脂酰胆碱类,而且活性成分为溶解性较高的成分,其加入的量可任意为低于10重量%,此基于较高溶解度成分的制剂的总的组成和较高溶解度成分的浓度,此浓度一般地为0.01重量%至15重量%,优选0.1重量%至10重量%,特别优选0.5重量%至3重量%,并且总类脂浓度为0.005重量%至40重量%,优选0.5重量%至15重量%,尤其为1重量%至10重量%。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此制剂含有诸如水凝胶的稠度调节剂,诸如丙丁酚、生育酚、BHT、抗坏血酸、去铁敏的抗氧化剂和/或诸如苯酚、甲苯酚、苯甲醇等的稳定剂。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用于生物的生长调节物质。
20.如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有生物杀伤特性,特别是杀虫剂、农药、除草剂、杀真菌剂。
21.如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一种诱惑物,特别是一种信息素。
22.一种生产以液滴形式应用、给药或转运至少一种活性成分进入和通过屏障和细孔例如皮肤或类似物的制剂的方法,此制剂特别是为药物和生物的目的,此液滴可以悬浮于一种液体介质并且提供一个由一层或几层两亲载体物质组成的类膜外层,此载体物质含有至少两种物理化学上不同的成分,此制剂的特征是提供至少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在制剂的悬浮介质通常为水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其系数至少为10,以这些物质的含量为基准,其中加溶成分的含量小于0.1摩尔百分数,由此达到此包裹液滴的加溶点,或者在实际相关的范围内达不到此加溶点,而且调节两亲成分的含量,以使此制剂通过细孔的渗透力至少是小分子如水的渗透力的0.001%。
23.如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两亲成分的含量,以使当屏障本身为测定点时,与参比颗粒的渗透力之比在10-5至1之间,优选在10-4至1之间,特别优选在10-2至1之间,此参比颗粒远小于屏障如水中的细孔。
24.如权利要求22和2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过滤来确定稳定性和渗透力,任选在加压过滤、通过细孔过滤器或通过其它控制机械旋转、剪切或粉碎下进行。
25.如权利要求22至24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产一种转运体样制剂的物质混合物过滤、超声处理、搅拌、摇动或接受其它机械粉碎作用。
26.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此制剂的转运体样液滴是由至少两种不同极性的两亲成分、至少一种极性液体和至少一种活性成分生成的。
27.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此制剂的转运体样液滴是由至少两种不同极性的两亲成分和至少一种极性液体生成的,其中两亲成分含有或包含活性成分。
28.如权利要求22至27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种情况中的两亲成分和亲水物质分别与活性成分混合,并可选择性地形成溶液,然后这些混合物或溶液结合为一种混合物,在其中特别是通过机械能而生成液滴。
29.如权利要求22至28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亲成分与一种极性溶液结合,或者按这种方式,或者溶解在一种生理相容的溶剂或溶解介质中,这种介质可与一种或多种极性液体相溶。
30.如权利要求22至29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搅拌、通过反相蒸发、通过一种注射法或透析法、通过诸如摇动、搅拌、均化、超声、摩擦、冷冻或熔化、加热或冷却或高压或低压过滤的电、热或机械应力生成包裹液滴。
31.如权利要求22至30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过滤生成包裹液滴,过滤材料的孔的大小为0.01至0.8μm,尤其为0.05至0.3μm,优选为0.08至0.15μm,还可选择性地将几个滤器串联。
32.如权利要求22至31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滴形成后,载体和活性成分之间至少部分地形成了缔合。
33.如权利要求22至32中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应用前不久由一种液缩物或冻干物制备包裹液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小滴(特别是液滴)形式应用一种活性成分的制剂。该制剂具有至少一层或多层两亲分子或一种两亲物质的类膜外层,特别用于转运一种活性物质进入和通过天然屏障和细孔(例如皮肤等类似物)。该制剂无加溶点,或者其组成在最大渗透力时远离加溶点。该制剂至少含两种成分,它们在该制剂的悬浮剂(通常为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其系数至少为10。
文档编号A61K9/127GK1234736SQ96180473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0日
发明者格雷戈尔·塞夫克 申请人:伊迪亚创新植皮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