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自动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24阅读:20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器自动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注射器自动推进器。
目前,医护人员对需要强化扫描的患者进行注射造影剂工作时,则要进入放射性污染较为严重的CT室内,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这样对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部分,提供一种无需医护人员进入CT室,即可对患者进行注射造影剂工作的注射器自动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注射器自动推进器,它有缸筒,缸筒的左端分别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放空阀、气嘴及调节阀,缸筒内有与其相滑动配合的活塞,缸筒的右部位置上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泄气孔,缸筒的右端上有与其相螺纹配合的端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设计合理,它通过在缸筒内输入一定压力的空气,使缸筒内的活塞运动,由此自动推进注射器对患者进行注射,故彻底避免了医护人员进入CT室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造影剂工作的弊端;二、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广泛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说明书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自动推进器,它有缸筒4,缸筒4的左端分别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放空阀2、气嘴14及调节阀10,缸筒4内有与其相滑动配合的活塞5,缸筒4的右部位置上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泄气孔6,缸筒4的右端上有与其相螺纹配合的端套8。调节阀10内有阀芯3,带有气孔12的阀盖13与调节阀10相螺纹配合,调节阀10内的压簧11,其两端分别与阀芯3及阀盖13相接触。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软管使气嘴14与空气压力容器出口相接,旋开放空阀2上的丝堵1后,用一根细棒将缸筒4内的活塞5推移到缸筒4的左端,然后旋开缸筒4右端的端套8,将装有造影剂的注射器插入缸筒4内,并使注射器的针栓7与活塞5相接触,再将端套8套入注射器的针管9,并旋紧端套8,使其左端与针管9尾部凸台相接触即可。此时,将需强化扫描患者事先输液的输液管拔开,并将其插在装有造影剂的针管9出口处即可,这时医护人员可在CT室外操作开关,使空气压力容器中的气体进入缸筒4内,推动活塞5向右端运动,由此推进针栓7对患者进行注射。当针栓7被推到针管9的右端时,活塞5的左端与缸筒4上的泄气孔6相对应,此时缸筒4内无压力,活塞5则停止运动,以此来保护注射器不被损坏。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套使用的空气压力容器及支架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注射器自动推进器,它有缸筒(4),其特征在于缸筒(4)的左端分别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放空阀(2)、气嘴(14)及调节阀(10),缸筒(4)内有与其相滑动配合的活塞(5),缸筒(4)的右部位置上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泄气孔(6),缸筒(4)的右端上有与其相螺纹配合的端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自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阀(10)内有阀芯(3),带有气孔(12)的阀盖(13)与调节阀(10)相螺纹配合,调节阀(10)内的压簧(11),其两端分别与阀芯(3)及阀盖(13)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器自动推进器,它有缸筒,缸筒的左端分别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放空阀、气嘴及调节阀,缸筒内有与其相滑动配合的活塞,缸筒的右部位置上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泄气孔,缸筒的右端上有与其相螺纹配合的端套。本实用新型无需医护人员进入CT室,即可对患者进行注射造影剂工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文档编号A61M5/315GK2325044SQ9822043
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6日
发明者刘东升 申请人:刘东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