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7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械。
目前,对下肢骨关节损伤后期所致的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康复所用的器械,很原始并且很简陋,一般用木棍、酒瓶之类圆柱体的物品,让患者在地面上用足踏滚动其物的方法来达到康复和锻炼的目的,但用这种滚动物来康复锻炼,既不安全,又收效甚少,且活动量及运动幅度难以掌握,严重者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磁疗按摩器,也只是对足底穴位的按摩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而无法对骨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以上缺陷而设计一种既能改善因骨关节损伤造成下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又能刺激足底穴位达到舒通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既锻炼又康复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并且疗效高的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和滚动轴,框架是由两侧板及在两侧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和连接板组成,侧板上设有槽,滚动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侧板的槽内,在两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销轴和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销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滚动轴的轴端上,滚动轴是由轴和套在轴上的套筒及套筒周圈上均布有磁块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既可对足底穴位按摩,达到舒通气血、平衡阴阳、又能对骨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进行治疗康复,以达到医疗保健之目的,是目前一种治疗下肢骨关节功能障碍疾病较为理想的康复保健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和实施例,对照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由图可知,框架14是由两侧板3及在两侧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1和连接板2组成,侧板3上设有槽13,槽13为圆弧形,侧板3的上端中部为圆弧形12,侧板3的底部设有底座11,滚动轴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侧板3的弧形槽13内,两侧板3的外侧分别设有销轴10和弹簧9,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销轴10上,另一端固定在滚动轴5的轴端上,滚动轴5是由轴6和套在轴6上的套筒7及套筒7周围上均布有磁块8构成,在两侧板3内侧的轴6的两端分别设有垫圈4。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座位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前方,两足踏在滚动轴5上,用足转动滚动轴5上的套筒7,使套筒7上的磁块8对足底的穴位进行按摩,同时用足向前推动滚动轴5,使滚动轴5沿弧形槽13向前运动,以加大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滚动轴5受弹簧9的作用回复原位,继续用足向前推动滚动轴5,这样反复运动而达到锻炼康复的目的,弹簧9可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选用不同型号。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框架(14)和滚动轴(5)的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其特征是所说的框架(14)是由两侧板(3)及在两侧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1)和连接板(2)组成,侧板(3)上设有槽(13),滚动轴(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侧板(3)的槽(13)内,在两侧板(3)的外侧分别设有销轴(10)和弹簧(9),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销轴(10)上,另一端固定在滚动轴(5)的轴端上,滚动轴(5)是由轴(6)和套在轴(6)上的套筒(7)及套筒(7)周围上均布有磁块(8)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其特征是所说的侧板(3)上的槽(13)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其特征是所说的侧板(3)的上端中部为圆弧形(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其特征是所说的侧板(3)的底部设有底座(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动式下肢康复保健治疗器,其特征是所说的侧板(3)的底部设有底座(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械,它包括框架和滚动轴,框架是由两侧板及在两侧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和连接板组成,侧板上设有槽,滚动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侧板的槽内,在两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销轴和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销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滚动轴的轴端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是目前既可对足底穴位按摩又能对骨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进行治疗康复的一种较理想的康复保康治疗器。
文档编号A61H15/00GK2337994SQ9822103
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8日
发明者韩铭, 周广霞, 崔晓华, 吕舒 申请人:韩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