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放射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18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身放射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身放射治疗床。
目前我国放射治疗单位使用三种式样的全身放射治疗架即坐架式、直角式卧架与有机玻璃箱式,前两种治疗架病人在使用时坐、卧在固定好的架子上,用绷带把病人绷贴好以免在放疗中出现意外,第三种是病人躺在箱里进行放疗,它的缺点是病人侧躺时不能伸张手和腿,使照射病人的吸收剂量不均匀。以上三种式样,病人普遍感到不舒服,尤其白血病人在4个钟头的放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晕厥和呕吐等不适现象,迫使治疗中途暂停,疗效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使用方便、减少病人放射反应的全身放射治疗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床体、旋转机构、支撑脚、小移动调整架与大移动调整架,床体为长方形木板,旋转机构安装在其两端,支撑脚位于床体下方,由两根互成一定角度的弯管构成,弯管两端固定在床体两端的旋转机构上,大、小移动调整架为组合型木板格,安装在床体上两侧边缘,小移动调整架位于床体一端,大移动调整架位于床体另一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床体外罩有一个玻璃罩,其与床体周缘吻合构成封闭空间,玻璃罩两侧设有活动门,活动门与罩体间由铰链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玻璃罩之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1)、旋转机构(2)、支撑脚(3)、小移动调整架(4)与大移动调整架(5),床体(1)为长方形木板,旋转机构(2)安装在床体(1)两端,支撑脚(3)由两根互成一定角度的弯管构成,其两端固定在床体(1)两端的旋转机构(2)上,大、小移动调整架(5)、(4)为组合型木板格,安装在床体(1)上两侧边缘,用紧固螺栓(6)固定。这种治疗床在手术时其上罩有一个长方体形玻璃罩(7),其与床体周缘吻合构成封闭空间,在玻璃罩(7)两侧设有大活动门和小活动门,活动门与罩体间由铰链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病人在治疗中能得到舒适的体位,减少放疗中的放射反应,并使病人冠状面上得到5CGy/mm误差±3%的剂量率,治疗中,可以按医生需要的角度缓慢地倾斜床的位置,病人无不适感,减少了病人在治疗时的心理作用,特别是一些特重病人及一些需要放疗较长时间的病人。本实用新型的材料主要由有机玻璃和木板制作,这样选材符合国际和我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在照射场内不能有金属源”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外形美观、使用方便,为优良的临床医疗用具。
权利要求1.一种全身放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床体、旋转机构、支撑脚、小移动调整架与大移动调整架,床体为长方形木板,旋转机构安装在床体两端,支撑脚由两根互成一定角度的弯管构成,其两端固定在床体两端的旋转机构上,大、小移动调整架为组合型木板格,安装在床体上两侧边缘,小移动调整架位于床体一端,大移动调整架位于另一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床体外罩有一个玻璃罩,玻璃罩与床体周缘吻合构成封闭空间,其两侧设有大活动门和小活动门,活动门与罩体间由铰链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身放射治疗床。它包括床体、旋转机构、支撑脚、小移动调整架与大移动调整架,旋转机构位于床体两端,支撑脚由两根互成一定角度的弯管构成,其两端与床体两端的旋转机构连接。床体外罩有玻璃罩,玻璃罩与床体周缘吻合构成封闭空间,其两侧设有活动门,活动门与罩体间由铰链连接。该产品结构新颖、外形美观、舒适安全,为优良的临床医疗用具。
文档编号A61G13/08GK2328359SQ9823386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琳, 陈应瑞, 李伟雄, 管迅行, 钱剑扬, 黄月英, 邹文长 申请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