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1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属于静脉输入液态药物软包装器具。
现有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是由袋体和其上设置的原液输入管组成。其缺点是1.由于加药、输药同在仅有的一条通路上进行,且无任何保护装置,操作时随意性强,不规范。因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的反复穿刺,易造成针眼过多,不仅增加了药液污染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加药过程中放置不当使药液泄漏,不能保证治疗用量。2.由于唯一的通路为软塑料制成,质软,不易固定,所以加药只好悬挂起来才能保证不漏药,另外在更换输液时,必须将输液袋从架上取下,拔出输液管针头,续接的输液袋须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消毒原液输入管后,方可将输液管插入,再将输液袋悬挂于输液架上,这样既不方便操作,又浪费时间,而且输液针头暴露时间过长,增加污染机会。3.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加入药物时,只有刺破袋体,才能完成加药这项操作,又增加了一次污染机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输液袋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药液污染、渗漏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合
如下在由袋体1、原液输入管2组成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的袋体1的两端分别加装一小段软管3,软管3内设有隔膜4,软管3的外端口处装有无菌保护帽5。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加药、输液分处进行,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无菌保护帽的增设直接起到了防止药物污染的作用,还可有效防止药物渗漏,输液袋可随意放置。尤其是在输液袋运输过程中无菌保护帽5被碰开时,由于软管内隔膜的密封作用,也不会渗漏。3.当输液过程需要加入药物时,可由袋体上端的软管处直接输入。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袋体1用于盛装静点原液,原液输入管2为静点原液输入通路,原液输入后在无菌条件下密封。软管3设在袋体1的两端,其中一个为加药管,一个为输药管,软管3内设有隔膜,其作用是将药液封闭在袋体1内,软管3的外端口装有与软管3连体的无菌保护帽5。其作用是防止药液污染、渗漏。为了消毒方便,软管3内的隔膜4靠近软管3的外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参阅图2。首先,将静点原液通过原液输入管2输入后,在无菌条件下密封,如图1所示的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前,先将上端或下端的软管3的无菌保护帽5打开消毒后进行配药,可用注射器6由软管3处刺破隔膜将需要加入的药物加入袋体1内,然后将输液袋悬挂在输液架上即可进行输液。当输液过程中需要补充加药时,可从上端的软管3用注射器加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相比,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输液污染和渗漏问题。
权利要求1.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是由袋体(1)、原液输入管(2)组成,其特征是在袋体(1)的两端分别加装一小段软管(3),软管(3)内设有隔膜(4),软管(3)的外端口处装有无菌保护帽(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其特征是软管3内的隔膜靠近软管3的外端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属于静脉输液药物软包装器具。它是由袋体和原液输入管组成,袋体的两端分别加装一小段软管,软管内设有隔膜,软管的外端口处装有无菌保护帽。该输液袋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输液过程污染和渗漏问题。
文档编号A61M5/00GK2375300SQ99209939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9日
发明者苏英君, 王撬撬, 张莉 申请人:苏英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