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94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属于中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 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 肺气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 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0003] 中医认为,"诸血皆属于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源头在于 肾,……精气充足,百脉和畅"。由此可见,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人摄取水谷营养物 质,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饮食物的精微,通过气化作用,变成营气。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转 化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贮于肾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转化为血,以荣胶 末五脏六腑。肾中先天之精得后天水谷之精气,吸收命火之蒸腾,转化为髓。髓得下焦火热 之激,分化为髓之精液,精液再为命火的宣蒸转化为血,输之于机体,以为生理之用。
[0004] 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故中医谓"心主血、肝藏血、脾统 血。"而这些脏腑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有赖于肾之命火温照。因此,心、肝、脾、肾功能衰弱,均 可导致血虚。而血虚之形成不外乎内外因素。外邪六淫与温热侵入机体,潜而不定期出,深 入化血之机,导致新血无生,这一致病因素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感染、原虫、毒素发生溶 血为病"不谋而合。在内因上,或为七情失节,或为饮食失宜,或为失血而成,或为先天禀赋 不足,或为病后房劳过甚,或为妊娠失调,而引起造血之机受阻;或消化之机紊乱,水谷不 化,精微不成,发生血虚之疾。可见在内因方面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 官功能障碍,或慢性失血而成贫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0005] 血为有形之物,气属无形之用。血之运行有赖于气,故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 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的理论。血由气而生,而气也必须有血为依附,才能发挥其生 化、运动的作用。二者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气血失和,就会致病。《内 经》说:"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这在诊断 和治疗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并且该中药可 以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
[0007]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根据自身多年的行医经验,在总结古人治疗贫血、气虚 乏力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业制药技术特点,重新配伍组方,经临床实践反复印证和 调整,终于发明了一个对贫血、气虚乏力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全新的中药组方和其制备工艺。 该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黄芪14-36份、白术18-30份、人参19-31份、怀山药18-32份、熟地11-25份、五味子 7-23份、白芍8-20份、川考7-17份、香附6-16份、川贝母7-17份、陈皮12-24份、桂枝9-23 份、当归11-23份、茯苓7-17份、牡丹皮7-17份、枸杞子6-16份、大枣8-22份、泽泻6-14 份、甘草9-17份。
[0008] 优选出的三个配比分别为: 1、黄芪30份、白术24份、人参25份、怀山药25份、熟地18份、五味子15份、白芍14 份、川芎12份、香附11份、川贝母12份、陈皮18份、桂枝16份、当归17份、茯苓12份、牡 丹皮12份、枸杞子11份、大枣15份、泽泻10份、甘草13份。
[0009] 2、黄芪32份、白术25份、人参23份、怀山药24份、熟地19份、五味子16份、白芍 13份、川考13份、香附10份、川贝母13份、陈皮19份、桂枝15份、当归18份、茯苓11份、 牡丹皮14份、枸杞子10份、大枣16份、泽泻11份、甘草14份。
[0010] 3、黄芪31份、白术23份、人参24份、怀山药26份、熟地19份、五味子17份、白芍 15份、川考11份、香附12份、川贝母14份、陈皮16份、桂枝18份、当归18份、茯苓11份、 牡丹皮14份、枸杞子12份、大枣14份、泽泻11份、甘草14份。
[0011] 将上述中药组方做成成品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白术、人参、怀山药、熟地、五味子、白芍、川芎、香附、 川贝母、陈皮、桂枝、当归、茯苓、牡丹皮、枸杞子、大枣、泽泻、甘草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 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8-12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1-3 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5-9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 并滤液,浓缩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5-7倍重量的浓度65-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 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 _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 液备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 °C -60 °C相对密度为 1. 33-1. 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 需要的成品制剂,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糖浆剂、口服液等剂型。
[0012]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气固 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13]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14] 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 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0015] 怀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莖。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 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0016] 熟地: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 髓。
[0017] 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 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湿,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0018]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019] 川考: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 气,祛风止痛。
[0020] 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 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0021] 川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0022]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23]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 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0024]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