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33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心、脾经;补血活 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25]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6] 牡丹皮: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活血化瘀。
[0027] 枸杞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 肝肾,益精明目。
[0028] 大枣:本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 气,养血安神。
[0029] 泽泻: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 湿热。
[0030]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31]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方是以黄芪、白术、人参、怀山药、熟地为君药,补气固表、健脾益气、补脾 益肺、滋阴补血;以五味子、陈皮、桂枝、当归、大枣为臣药,益气生津、理气健脾、温通经脉、 补血活血、养血安神;以白芍、茯苓、川贝母、牡丹皮为佐药,养血调经、渗湿利水、清热润肺、 活血化瘀;以川芎、香附、枸杞子、泽泻为使药,活血行气、行气解郁、滋补肝肾、清热利尿; 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协同配合,相辅相成,共同达到补气固表、滋阴补血、理气健脾、 养血调经等功效,对贫血、气虚乏力等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在治疗贫血、气虚乏力方面具有效果好、标本兼 治、侧重调理滋补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制剂工艺简便易行、制剂药效稳定、适用范围广、无任 何毒副作用、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的优选配比1的数值生产胶囊制剂: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3000g、白术2400g、人参2500g、怀山药2500g、熟地 1800g、五味子1500g、白芍1400g、川芎1200g、香附1100g、川贝母1200g、陈皮1800g、桂枝 1600g、当归1700g、茯苓1200g、牡丹皮1200g、枸杞子1100g、大枣1500g、泽泻1000g、甘草 1300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1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6小时,回流煎煮2小时,过 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 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6倍重量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 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 °C -60 °C相对密度为 1. 33-1. 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胶囊 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96g生药/粒胶囊。
[0034] 实施例2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的优选配比2的数值生产胶囊制剂: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3200g、白术2500g、人参2300g、怀山药2400g、熟地 1900g、五味子1600g、白芍1300g、川芎1300g、香附1000g、川贝母1300g、陈皮1900g、桂枝 1500g、当归1800g、茯苓1100g、牡丹皮1400g、枸杞子1000g、大枣1600g、泽泻1100g、甘草 1400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1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6小时,回流煎煮2小时,过 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 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6倍重量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 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 °C -60 °C相对密度为 1. 33-1. 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胶囊 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96g生药/粒胶囊。
[0035] 实施例3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的优选配比3的数值生产胶囊制剂: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3100g、白术2300g、人参2400g、怀山药2600g、熟地 1900g、五味子1700g、白芍1500g、川芎1100g、香附1200g、川贝母1400g、陈皮1600g、桂枝 1800g、当归1800g、茯苓1100g、牡丹皮1400g、枸杞子1200g、大枣1400g、泽泻1100g、甘草 1400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1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6小时,回流煎煮2小时,过 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 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6倍重量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 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 °C -60 °C相对密度为 1. 33-1. 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胶囊 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96g生药/粒胶囊。
[0036] 实施例4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的最小数值生产胶囊制剂: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1400g、白术1800g、人参1900g、怀山药1800g、熟地 1100g、五味子700g、白芍800g、川芎700g、香附600g、川贝母700g、陈皮1200g、桂枝900g、 当归1100g、茯苓700g、牡丹皮700g、枸杞子600g、大枣800g、泽泻600g、甘草900g,分别粉 碎,备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1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6小时,回流煎煮2小时,过 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 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6倍重量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 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 °C -60 °C相对密度为 1. 33-1. 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胶囊 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96g生药/粒胶囊。
[0037] 实施例5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的最大数值生产胶囊制剂: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黄芪3600g、白术3000g、人参3100g、怀山药3200g、熟地 2500g、五味子2300g、白芍2000g、川芎1700g、香附1600g、川贝母1700g、陈皮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