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盥洗剂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27831阅读:来源:国知局
重量份、 薄荷25重量份、斩龙草18重量份、白药子14重量份、天葵子11重量份、野菊花17重量份、 泽泻14重量份、车前子11重量份、凤尾草29重量份、桑白皮16重量份、五指毛桃根16重量 份、芡实27重量份、白扁豆32重量份、炒白术29重量份、白果11重量份、苦参16重量份、 僵蚕23重量份、煅牡蛎14重量份、刘寄奴20重量份、血竭15重量份、星宿菜14重量份、虎 尾轮22重量份、金沸草11重量份、麻黄9重量份、槟榔15重量份、冰片4重量份和生甘草 7重量份。 所述治疗宫颈糜烂的盥洗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〇. 1~IOum体积平均 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 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 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 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KTC的条件下静置 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 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 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 和粒径小于0. 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 至少为95% ;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2~3倍的去离子水,煎 煮2~4小时,过滤,获得药汁。
[0023] 所述治疗宫颈糜烂的盥洗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 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 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 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2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药物剂型可以为:片 齐?、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 齐?、冲剂、蜜丸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和散剂。
[002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以清热燥湿为治疗原则,兼 以泻火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梳理气机、芳香通络,主治宫颈糜烂;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 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制剂,但精选气 味平和的中药,使中药制剂的气味并不浓烈。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 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 后不易复发。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治疗宫颈糜烂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泻火解毒、利湿、活血化 瘀、梳理气机、芳香通络治疗宫颈糜烂,选用方剂:三丫苦叶、核桃楸皮、山刺柏、芒种花、岗 梅根、鱼腥草、白鲜皮、薄荷、斩龙草、白药子、天葵子、野菊花、泽泻、车前子、凤尾草、桑白 皮、五指毛桃根、芡实、白扁豆、炒白术、白果、苦参、僵蚕、煅牡蛎、刘寄奴、血竭、星宿菜、虎 尾轮、金沸草、麻黄、槟榔、冰片和生甘草。
[0028] 其中,三丫苦叶、核桃楸皮、山刺柏清热燥湿解毒;芒种花、岗梅根、鱼腥草、白鲜 皮、薄荷、斩龙草、白药子、天葵子、野菊花清热解毒;泽泻、车前子、凤尾草、桑白皮利湿,使 湿热之邪下泄;五指毛桃根、芡实、白扁豆、炒白术扶助正气,荣养细胞;白果、苦参、僵蚕、 煅牡蛎收湿,减少炎性分泌物;刘寄奴、血竭、星宿菜、虎尾轮活血通络,使瘀血得以宣散; 金沸草、麻黄、槟榔梳理气机,使血随气行;冰片辛香透络,引药入血;生甘草调和诸药。
[0029]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三丫苦叶: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苦,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疟 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疮疡。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0030] 核桃楸皮:苦,寒。清热,解毒,止痢,明目。治泄泻,痢疾,白带,目赤。清热燥湿。
[0031] 山刺柏: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麻疹高热; 湿疹;癣疮。
[0032] 芒种花:微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全草: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 疾,肾炎。果:血崩,鼻衄。叶:外用治皮肤瘙痒,黄水疮。根:驱蛔虫。
[0033]岗梅根: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根。苦甘.寒。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 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
[0034]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的功用。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功效:清热解毒,利 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0035] 白鲜皮:苦,咸,寒;入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名 医别录》:"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 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薄荷:性味辛,凉。入肺经、肝经。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 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 恶风寒者。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 利咽喉。
[0036] 斩龙草: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以全草入药。微苦,寒。清热解毒。用于 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
[0037] 白药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以块根入药。苦,寒。清热解毒,凉血 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 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0038] 天葵子:味甘,微酸,性凉。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 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撕,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微量元素的钙、锰、铁、 锌、铜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特别是紫背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的叶子生长 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
[0039] 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本草汇言》:"破血疏肝, 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功能清热解毒,消 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分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 用。对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等都有很好疗效。
[0040]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心肺、泻肾火的功效。主要用 于脾虚水湿停滞、水湿泛滥之全身水肿;水饮痰湿之邪困阻,致清阳不升浊音不降之眩晕; 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涩痛,以及湿热黄疸等症。
[0041] 车前子:甘,淡;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明目;祛痰的功能。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 喘。
[0042] 凤尾草:淡、微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 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0043] 桑白皮: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0044] 五指毛桃根: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别名:南芪、土黄芪,土五加皮。辛甘,微温。 健肿补肺,行气利湿。治肺痨咳嗽,盗汗,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风湿痹痛,肝炎,白带, 产后无乳。
[0045]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