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入路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60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的示意图图示;
[0059]图4D-4F是图4A-4C的入路系统的示意图图示,其中从图像中移除外鞘管,以使入路系统的内部暴露于观察者以用于更好地澄清其操作;
[0060]图5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副鼻窦腔入路系统的外鞘管的示意图图示;
[0061]图6A和6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的示意图图示;
[0062]图7A和图7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的示意图图示;
[0063]图8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入路系统入路到副鼻窦环境的示意图图示;
[0064]图9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入路系统的外鞘管的示意图图示;
[0065]图10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球囊扩张导管的示意图图不;
[0066]图11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球囊扩张导管的示意图图不;
[0067]图12A-12C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的示意图图示;
[0068]图13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制作器的示意图图示;
[0069]图14A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的示意图图不;
[0070]图14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的示意图图不;
[0071]图14C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的示意图图不;
[0072]图14D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的示意图图不;
[0073]图15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分割作业工具的示意图图不;
[0074]图16A和图16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
[0075]图17A、图17B和图17C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
[0076]图18A和图18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以及
[0077]图19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入路系统的示意图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78]本发明公开的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入路系统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该入路系统包括直线刚性支承件、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和直线半刚性支承件。这些支承件的刚度是按照从直线半刚性支承件经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到直线刚性支承件而递增的方式分级,直线半刚性支承件为最小刚度的,直线刚性支承件是三者中最大刚度的。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和直线半刚性支承件的每一个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以使之在暂时变形之后恢复其原形状。这三个支承件彼此滑接,无论是直接地滑接(例如,通过滑轨或以同心构造来设置)还是通过另一个组件(例如,多腔鞘管)间接地滑接。入路系统的操作人员将这三个支承件向患者鼻窦推进。在第一点处,操作人员把持住直线刚性支承件,同时持续推进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和直线半刚性支承件。在第一点远端的第二点处,操作人员把持住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同时持续推进直线半刚性支承件,直到入路到鼻窦为止。本文下文中,术语“鼻窦”、“窦腔”和“副鼻窦”可以互换地使用。
[0079]现在参考图1A-1D,这些附图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通用地表示为100)的示意图图示。入路系统100包括直线半刚性支承件102、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和直线刚性支承件106。在图1A-1D阐述的示例中,直线半刚性支承件102、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和直线刚性支承件106的每一个示意性地示出为线以用于解释所公开的技术的机械原理。但是,注意,这些支承件可以是任何细长形状的,如条形的或管形的。此外,这些支承件的每一个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任何闭合形状,如矩形、圆形、椭圆形、新月形等。
[0080]这三个支承件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刚度。具体来说,这些支承件的刚度从直线半刚性支承件102经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递增到直线刚性支承件106,直线半刚性支承件102为最小刚度的,直线刚性支承件106是最大刚度的。因此,本文下文中,直线半刚性支承件102也称为弱直线支承件102 (即,或简称为弱支承件),以及直线刚性支承件106也称为强直线支承件106 (即,或简称为强支承件)。弯曲半刚性支承件在本文中也称为弯曲支承件。
[0081 ] 这三个支承件在机械上彼此滑接。这些支承件可以直接地连接,例如,通过滑轨或以同心构造来设置,或可以通过另一个器件(例如,通过以同线构造来设置,或以同心和同线构造的混合来设置,包覆在鞘管或套管内)来连接。入路系统100的操作人员可以分别地推进这些支承件的每一个或将这些支承件的全部或其中一些一起推进。
[0082]弱直线支承件102和弯曲支承件104的每一个由记忆形状材料(例如,形状记忆合金或聚合物)制成。即,当弱直线支承件102或弯曲支承件104的任一个被迫改变其原形状时,它保留此原形状的记忆,并且一旦从迫使形状改变的物理约束释放时返回到此原形状。正如其名称所寓意的,弱支承件102的形状记忆是直线的,而弯曲支承件104的形状记忆是弯曲的。
[0083]可选地,弱直线支承件104由柔性或可变形材料制成。例如,该弱支承件可以由聚合物层(例如,硅、PTFE)包覆的线圈形成,以便防止流体通过线圈并进入入路系统。以此方式,弱支承件为足够刚性的以便沿着周围解剖结构的组织循路推送,而且足够柔软以不致于损伤周围组织。
[0084]强直线支承件106由比弯曲支承件104的刚度更大刚度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或合金(例如,钢)、刚性聚合物等。虽然强直线支承件比弯曲支承件和弱支承件更具刚性,但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它可以为某种程度地柔性或可变形的。由此,在强支承件被推送通过患者的解剖结构时,它能够稍微弯曲以使之能够更容易地通过且不会损伤周围组织(或至少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可选地,强支承件可以是柔顺性的,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在将强支承件插入到患者体内之前沿着强支承件形成弯曲,以使强支承件更好地贴合患者的解剖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某种程度柔性或柔顺性的强支承件来克服鼻中隔偏离的解剖结构。
[0085]具体来说,当弯曲支承件104叠交弱直线支承件102的一部分(即或全部)时,弯曲支承件104迫使弱直线支承件102的被叠交部分(例如弱直线支承件102中与弯曲支承件104的部分110叠交的部分,参见图1B-1D)与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的弯曲形状相符合。但是,当弱直线支承件102的一部分延伸超出弯曲支承件104的长度时,弱直线支承件102的该部分(例如,图1B-1D的弱直线支承件102的部分112)恢复其直线形状。
[0086]而且,当强直线支承件106与弯曲支承件104的一部分(即,或全部)叠交时,强直线支承件106迫使弯曲支承件104的被叠交部分(例如,弯曲支承件104的部分108,参见图1B-1D)与强直线支承件106的直线形状相符合。但是,当弯曲支承件104的一部分延伸超出强直线支承件106的长度时,弯曲支承件104的该部分(例如,图1B-1D的弯曲支承件104的部分110)恢复其弯曲形状。
[0087]正如图1A能够见到的,强直线支承件106和弯曲支承件104完全叠交,并且因此强直线支承件106迫使弯曲支承件104与直线形状相符合。正如在图1B-1D中可见到的,入路系统100的路径的曲线度由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的曲率半径,以及由弯曲支承件104不与强直线支承件106叠交的部分110的长度来确定。
[0088]入路系统100的曲线角(SP,也称为弯曲角)由强直线支承件106( SP,或弱直线支承件102与之平行的部分)与弱直线支承件102的部分112之间的角度来定义。弯曲支承件104的曲率半径定义为最佳地逼近弯曲支承件104的曲线的理想圆弧的半径。由此,该曲率半径是弯曲支承件104的结构属性。
[0089]换言之,该入路系统的曲率半径是入路系统的转弯急的程度的量度。具体来说,入路系统的曲率半径值小(例如,约2_)涉及急转弯,以及曲率半径值较大(例如,约5_)涉及较不急的转弯。注意入路系统的曲率不一定贴合圆弧,并且可以贴合圆、椭圆或其他非直线弧。由此,弯曲支承件的不同分段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
[0090]弯曲支承件104的曲率半径以及由此入路系统100的曲率半径是预先确定的且是恒定的。另一方面,入路系统100的曲线度由弯曲支承件不与强支承件106叠交的长度确定。弯曲支承件104不与强支承件106叠交的部分110的长度由入路系统100的操作人员(即,能够相对于强支承件106向远端推送弯曲支承件104或向近端抽拉强支承件106的人)控制。例如,入路系统100的曲线度随着非叠交部分110的长度从图1B所示的长度增加到图1C所示的长度,以及进一步增加到图1D所示的长度而增大。总之,入路系统100的曲线度是弯曲支承件104的预先确定的曲率半径的函数,以及是操作人员控制的弯曲支承件104的部分110的长度的函数。由此,可以动态地确定曲线度以贴合特定患者的解剖结构。
[0091]以此方式,入路系统100的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弯曲支承件104延伸超出强直线支承件106的部分110的长度来控制入路系统100的曲线度。将入路系统100插入到患者副鼻窦的过程中,入路系统的操作人员将所有支承件一起向远端推送(即,图1A-1D阐述的示例中,远端方向是朝向该附图的左手边),直到达到第一点为止,其中需要曲线移动来入路鼻窦。操作人员向远端同时推送弯曲支承件104和弱直线支承件102(即,同时将强直线支承件106保持就位),直到达到期望的曲线度为止。可选地,操作人员首先向远端推送弯曲支承件104,直到达到期望的曲线度为止,然后推送弱直线支承件102。最后,操作人员仅向远端推送弱直线支承件102 (即,同时将强直线支承件106和弯曲支承件104保持就位),直到达到鼻窦为止或直到达到鼻窦内要求的位置为止。
[0092]注意,因为在弯曲支承件与强支承件叠交时弯曲支承件与强支承件的直线形状相符合,所以入路系统在插入鼻腔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隆起或凸起。仅当入路系统处在副鼻窦附近的期望位置时,才将弯曲支承件从强支承件中延伸,并且入路系统形成转弯路径。由此,减少了对入路系统往鼻窦腔的路径上周围组织的损伤,因为入路系统保持小横截面且无凸起或隆起。
[0093]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入路系统可以包括各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若干个弯曲支承件。例如,入路系统套件包括若干入路系统,每个入路系统包括不同曲率的弯曲支承件,以使操作人员能够选择最佳地贴合患者的解剖结构的入路系统曲率。可选地,入路系统套件包括能够与入路系统的其他支承件(即,强和弱支承件)连接的若干弯曲支承件。可选地,操作人员可以连接若干个弯曲支承件以用于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曲率的多个分段的单个连续弯曲支承件。由此,操作人员可以确定弯曲支承件的曲率半径,并由此确定入路系统的曲率半径。由此,操作人员可以调整入路系统的曲率半径以适应患者的解剖结构。
[0094]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弯曲支承件的曲率半径可以沿着弯曲支承件的长度变化。例如,入路系统的曲率半径可以在弯曲支承件的远端处非常小,以便在其的小分段延伸超出强支承件时,入路系统的弯曲角大。即,距离弯曲支承件的前几个毫米具有非常小的曲率半径,而弯曲支承件的其余部分具有较长的曲率半径。
[0095]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三个支承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下文详细描述的是入路系统的三个支承件的构造的一些示例。现在参考图2A-2F,这些附图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腔的系统(通用地表示为150)的不同同心构造的示意图图示。副鼻窦入路系统150 (本文为入路系统150)由三个同心管组成:外管、中间管和内管。这三个管就其刚度和形状记忆方面而言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与图1A-1D的支承件类似)。具体来说,这些管的其中之一用作直线半刚性管(S卩,弱直线管)、另一个管用作弯曲半刚性管(即,弯曲管),以及第三个管用作直线刚性管(S卩,强直线管)。
[0096]在图2A-2F中呈示的所有构造中,管152是直线的且是半刚性的(S卩,与图1A-1D的弱直线支承件102类似)。即,管152是直线的,且在未受约束时恢复其直线形状。管152的刚度是三个管中最低的。管154是弯曲的且是半刚性的(S卩,与图1A-1D的弯曲半刚性支承件104类似)。管154是弯曲的,且在未受约束时恢复其弯曲形状。管154的刚度高于弱直线管152的刚度。管156是直线的且是刚性的(即,与图1A-1D的强直线支承件106类似)。管156的刚度是三个管中最高的。
[0097]参考图2A,入路系统150包括弱直线外管152、弯曲中间管154和强直线内管156。内管156可滑动地通过中继管154,而中间管154又可滑动地通过外管152。注意,在图2A-2F中阐述的示例中,远端方向朝向附图的左手边。
[0098]入路系统150提供路由(S卩,工作通道),至少一个工具(未示出)能够经该路由达到患者副鼻窦内的多个区域。换言之,工作通道定义为入路系统150内用于使得作业工具能够入路到窦腔的通路。工作通道可以是专用通路,如包覆入路系统150的多腔鞘管内的专用腔。工作通道可以并入到这些支承件的其中之一中。例如,将图2A的强支承件156的腔定义为入路系统150的工作通道。可选地,可以将工作通道定义为弱支承件内的腔。一旦入路系统入路到鼻窦腔,则缩回入路系统的强支承件和弯曲支承件,以及余下弱支承件的腔则起工作通道的作用。工作通道可以实施为包覆入路系统的外套管或外鞘管。一旦入路系统进入鼻窦腔,则缩回入路系统的支承件,而保留的包覆鞘管则起工作通道的作用。工作通道可以实施为外鞘管与支承件或最外层支承件之间的中间容积。
[0099]注意,图2A-2F的管形支承件仅是示例,并且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这些支承件可以采用任何细长形状,无论是管形还是非管形的,且具有任何横截面(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六边形等)。由此,例如,工作通道可以途经其中具有连续腔的任何支承件,而无论支承件的横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