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入路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926062阅读:来源:国知局
[0154]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备选实施方案,该入路系统(例如,图4A的入路系统250)与球囊连接。入路系统的操作人员可以使球囊膨胀和缩小,例如来扩张往窦腔所途经的患者多个分段的解剖结构或扩张窦腔本身内部的多个分段的解剖结构。
[0155]进一步可选地,该入路系统包括包覆入路系统的扩张管。该扩张管可以是例如具有逐渐变细的远端的套管,该套管包覆入路系统且操作人员能够使其膨胀和缩小以用于扩张患者的多个分段的解剖结构。扩张管与沿着入路系统、入路系统外侧或内侧的流体通道连接。流体通道使得膨胀流体(例如,盐水)能够被泵入或泵出扩张管。流体通道与患者体外的入路系统近端上的膨胀流体存储器连接。扩张管可以包覆完整长度的入路系统或入路系统的仅一个分段(例如,包覆入路系统的远端或包覆相对于该远端位于近端的分段)。操作人员可以采用扩张管来扩张窦腔内或进入窦腔沿途的多个分段的患者解剖结构。作为附加,操作人员可以采用扩张管通过使扩张管膨胀以使之紧密地贴合患者周围解剖结构来将入路系统锚定到位。由此,膨胀的扩张管防止了入路系统向远端或近端滑离其当前位置。
[0156]现在参考图11,图11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球囊扩张导管(通用地表示为500)的示意图图示。球囊扩张导管500包括球囊固定套管502、一系列的球囊504A、504B、504C、504D和504E以及球囊膨胀通道506。球囊504A-504E中每一个与相邻球囊流体相通。球囊膨胀通道506与球囊504A-504E流体相通。
[0157]操作人员采用入路系统(例如,图4A-4F的入路系统250)将球囊504A-504E插入到患者副鼻窦的开孔中。插入过程中,球囊504A-504E被球囊固定套管502包覆且是缩小的。当达到开孔时,操作人员向近端抽拉球囊固定套管502以暴露球囊504A-504E的至少一个。在图11阐述的示例中,操作人员暴露四个球囊504B-504E,而保留一个球囊504A包覆在球囊固定套管502内。由此,操作人员控制扩张手术中所采用的球囊的长度。注意,球囊扩张导管50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球囊(例如,两个球囊或八个球囊)。
[0158]一旦球囊504B-504E定位于鼻窦开孔内,则操作人员可以移除入路系统,同时将球囊504A-504E、球囊固定套管502和球囊膨胀通道506保留在患者体内。但是,注意,球囊膨胀通道506的近端保留在患者体外。操作人员通过球囊膨胀通道506使球囊504B-504E膨胀,以便对开孔壁施加压力以增大其直径。在一段时间之后,操作人员可以缩小球囊504B-504E,并采用入路系统移除球囊504A-504E、固定套管502和球囊膨胀通道506。
[0159]现在参考图12A-12C,这些附图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用于入路到患者的副鼻窦的系统(通用地表示为530)的示意图图示。入路系统530包括外鞘管532、内弯管534和牵引线536。外鞘管532包覆内弯管534。牵引线536穿行于弯管534的周缘上的专用线通道(未示出)。牵引线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两个约束球538。鞘管532由刚性材料形成。弯管534由在施加压力下能够弯曲的柔性材料形成。作为附加,系统530还可以包括滑接在弯管534内的直线半刚性支承件(即,弱直线支承件-未示出)。进一步作为附加,工具还可以沿着弱直线支承件穿过弯管534滑动。
[0160]参考图12A,弯管534滑接在鞘管532内,并且由入路系统530的操作人员将其向远端推送(即,在图12A-12C阐述的示例中,远端方向是朝向附图的左手边)。参考图12B,一旦操作人员期望绕着障碍(例如,图8的鼻窦皮瓣404)将入路系统530转弯,则操作人员抽拉线536,同时向近端推送弯管534,由此弯管534开始转弯。参考图12C,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持续向远端推送弯管同时向近端抽拉线536,直到达到期望的曲线角为止来控制弯管534的曲线角。注意,操作人员可以在将弯管定位于鞘管532内时抽拉线536。由此,鞘管532会以类似于强直线支承件的方式约束弯管534转弯。
[0161]现在参考图13,图13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制作器(通用地表示为560)的示意图图示。弯曲支承件制作器560包括半径成形器562和弯曲支承件564。半径成形器562由记忆形状材料制成且是弯曲的。可选地,半径成形器562是可转向鞘管(例如,图12A-12C的弯曲鞘管534或其他偏转机构)。半径成形器(即,在其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情况中)562比入路系统(例如图1A-1D的系统100)的弱直线支承件(未示出)更具刚性,以及不如入路系统(例如图1A-1D的系统100)的强直线支承件有刚性(例如图1A-1D的系统100)。由此,当半径成形器562延伸超出强直线支承件时,半径成形器562恢复其原弯曲形状。在图13阐述的示例中,绘制三个交替半径成形器562,这三个交替半径成形器为不同曲率的。弯曲支承件564是细长形刚性材料,其呈现塑料的特性。入路系统的操作人员推送弯曲支承件564穿过半径成形器562,由此以半径成形器562的曲率半径确定的半径碾压弯曲支承件564。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弯曲支承件延伸穿过半径成形器562的长度来确定弯曲支承件的曲线角。
[0162]现在参考图14A,图14A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600)的示意图图示。弯曲支承件600包括形状记忆部分602和柔性部分604。形状记忆部分602在变形之后恢复其原形状,并由此在不与入路系统的强直线支承件叠交时对弯曲支承件600赋予其弯曲形状。在图14A阐述的示例中,柔性部分604采用管的形状,形状记忆部分602采用弯曲螺线的形式。形状记忆部分602缠绕着柔性部分604。
[0163]现在参考图14B,图14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610)的示意图图示。弯曲支承件610包括形状记忆部分612和柔性部分614。在图14B阐述的示例中,柔性部分614采用管的形状,以及形状记忆部分612采用闭合形状剪纸图案的形状且具有弯曲形状记忆。
[0164]现在参考图14C,图14C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620)的示意图图示。弯曲支承件620包括形状记忆部分622和柔性部分624。在图14C阐述的示例中,柔性部分624采用管的形状且具有带形剪纸图案,以及形状记忆部分622采用带形丝网的形式,该带形丝网使得柔性部分614的管形完整(即,填补柔性部分614的剪纸图案)。
[0165]现在参考图14D,图14D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弯曲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630)的示意图图示。弯曲支承件630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且采用不完整管的形式。
[0166]现在参考图15,图15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分割作业工具(通用地表示为670)的示意图图示。分割工具670利用入路系统(例如,图4A-4D的系统250)经由入路系统的腔676(即,腔676定义了入路系统的工作通道)被插入到患者的鼻窦中。分割工具包括分叉的远端头工具672和分叉的近端工具674。远端头672占据分割工具670的远端且大致较短(例如,摄像头、激光源等)。近端工具相对于远端头工具672设在近端(S卩,与远端头672同心),并且可以较短的或细长(例如,冲洗导管或引流导管)。当分割工具670向远端延伸到腔676时,分割工具670分割,以使远端头工具672和近端674彼此平行。
[0167]现在参考图16A和图16B,图16A和图16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700)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图16A从轴测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00的远端。图16B从前视图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00的远端。强支承件700与弱支承件和弯曲支承件(二者均未示出)一起形成鼻窦入路系统(未示出-例如,图4A的入路系统250)。强支承件700包括远端702、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和工作通道凹进部706。
[0168]强支承件700的远端702 (或至少其近端侧)具有与强支承件700的其余部分相同的横截面,以使强支承件700形成连续的细长体。正如图16A和图16B中可见到的,强支承件700及其远端702是管形的,其定义通行其中的腔(未以标号表示)。
[0169]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是位于强支承件的远端处的开口,其允许弯曲支承件穿过。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的横截面紧密地配合弯曲支承件的横截面。在图16A和16B阐述的示例中,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 (及其弯曲支承件)的横截面形状是具有圆角的矩形条状。
[0170]弯曲支承件的横截面对应于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的横截面。在入路系统的操作人员转动强支承件700或弯曲支承件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中,另一个也会被转动。即,当对强支承件700和弯曲支承件的其中之一施加转动力时,被施加转动力的支承件通过支承件的紧密配合而对另一个支承件施加相同的力。由此,防止(或至少减少)了条形弯曲支承件的扭转变形。
[0171]正如图16A和图16B阐述的示例中可见到的,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偏离强支承件700的中心纵轴设置(即,非同心)。换言之,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位于强支承件704远端702的横截面的周缘处。正如上文提到的(参考图4B、图4E和图8),通过偏离中心设置在与入路系统的转弯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设在外弧面处),弯曲支承件的弯曲路径具有比入路系统的纵轴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率半径。由此,减少了弯曲支承件延伸超出强支承件700的长度时施加到弯曲支承件上的应力。
[0172]工作通道凹进部706是强支承件700的远端702处的另一个开口。工作通道凹进部706连同强支承件700内定义的腔是入路系统的工作通道的一部分,经由该工作通道部分,提供进出窦腔的入路。
[0173]例如,该工作通道可以为作业工具(如光传感器和照明光纤束)提供进入患者窦腔的入路。工作通道还能使流体被泵入或泵出窦腔。流体穿过强支承件700的腔,沿着弯曲支承件,然后穿过工作通道凹进部706行进。由此,强支承件700的内部容积得以利用(即,用于可滑动地通过弯曲支承件,以及使得作业工具或流体能够穿过其中),并且由此能够减小入路系统的尺寸。
[0174]以此方式,通过工作通道凹进部706的流体就能够通过弱直线支承件,并经由弱直线支承件远端中的孔口离开入路系统进入窦腔。由此,流体能够在入路系统保持就位时经由入路系统从容器(即,位于患者体外的容器)传送进入窦腔处的靶位置(或从靶位置传送到患者体外的容器)。换言之,操作人员无需多次将一个或多个支承件、工具或任何其他器械插入到患者体内和/或缩回一个或多个支承件、工具或任何其他器械,即可传送流体。
[0175]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备选实施方案,强支承件700其中包括两个单独通道(即,腔)。第一腔包覆入路系统的弯曲支承件,并结束于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处。第二腔定义工作通道且结束于工作通道凹进部706处。以此方式,弯曲支承件与工作通道分离,以便防止通过工作通道的作业工具或流体接触到弯曲支承件。
[0176]现在参考图17A、图17B和图17C,图17A、图17B和图17C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730)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图17A从顶视图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30的远端。图17B从前视图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30的远端。图17C从轴测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30的远端。强支承件730与弱支承件和弯曲支承件(二者均未示出)一起形成鼻窦入路系统(未示出-例如,图4A的入路系统250)。强支承件730包括远端732、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34和两个工作通道凹进部736。
[0177]以与图16A和图16B的远端702相似的方式,强支承件730的远端732 (或至少其近端侧)具有与强支承件730的其余部分相同的横截面,以使强支承件730形成连续的细长体。正如图17A-17C中可见到的,强支承件730及其远端732是管形的,其定义通行其中的腔(未以标号表示)。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34在功能性方面大致类似于图16A和图16B的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04。但是,注意,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34与强支承件730同心(S卩,不是偏呙中心设置)。
[0178]在图17A-17C阐述的示例中,强支承件730的远端732包括位于远端732相对两侧的两个工作通道凹进部736。工作通道凹进部736的每一个能使不同的作业工具通过。例如,一个工作通道凹进部736能使摄像头通过入路系统,以及另一个工作通道凹进部736能使照明光纤束通过入路系统。
[0179]工作通道凹进部的每一个也能使流体被泵入或泵出窦腔。流体穿过强支承件730的腔,沿着弯曲支承件,然后穿过工作通道凹进部736行进。由此,与图16A-16B所示的强支承件700的内部容积相似,强支承件730的内部容积得以利用(即,用于可滑动地通过弯曲支承件,以及使得作业工具或流体能够穿过其中),并且由此能够减小入路系统的尺寸。以此方式,通过工作通道凹进部736的流体就能够通过弱直线支承件,并经由弱直线支承件远端中的孔口离开入路系统进入窦腔。由此,流体能够在入路系统保持就位时经由入路系统从容器(即,位于患者体外的容器)传送进入窦腔处的靶位置(或从靶位置传送到患者体外的容器)。换言之,操作人员无需多次将一个或多个支承件、工具或任何其他器械插入到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缩回一个或多个支承件、工具或任何其他器械,即可往其中和/或从其中传送流体。
[0180]正如上文提到的,在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弱支承件包覆入路系统的其他支承件。弱支承件的弱远端也能够连接有(或包括)在结构和功能性上类似于上文参考图16A-B和图17A-C描述的那些功能性远端头的功能性远端头。再者,结合图5描述的功能性远端头也能够在结构和功能性上与图16A-B和图17A-C的功能性远端头类似。
[0181]现在参考图18A和图18B,图18A和图18B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构造且可工作的强直线支承件(通用地表示为760)的远端的示意图图示。图18A从轴测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60的远端。图18B从前视图角度示出强支承件760的远端。强支承件760与弱支承件和弯曲支承件(二者均未示出)一起形成鼻窦入路系统(未示出-例如,图4A的入路系统250)。强支承件760包括远端762、弯曲支承件凹进部764和多个径向凸起部766。
[018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