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29490阅读:来源:国知局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且阴不制阳,肝 阳上亢发为本病;另外现代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老年人肥胖体质人群非常多,平时饮食肥甘 厚腻,脾失健运,肝失条达,痰浊内生,痰积久化火,痰火上炎发为本病。汉代张仲景认为痰 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丹溪心法?头 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 湿痰者,有火痰者。"本浴足方中重用枸杞子、墨旱莲、桑葚、黑芝麻、熟地黄以滋补肝肾,养 阴填精,使髓海得充,清窍得养,配以石决明、刺蒺藜、罗布麻、天麻、钩藤等平肝潜阳药物, 阴气生,上亢之阳气得到制约,阴平阳秘;半夏、天南星、皂荚、石菖蒲、藿香、佩兰合用豁痰 辟秽开窍;龙胆草、栀子、夏枯草清肝泻火。另外,针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导致的目赤、心烦 失眠及头痛等伴随症状,采用蝉蜕、桑叶、菊花、决明子、密蒙花、青箱子合用清肝泻火明目, 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合用养心宁心安神,吴茱萸治厥阴头痛。本方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 奏滋阴肝肾,平肝潜阳,清肝泻火、豁痰开窍之效。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实验观察,治疗后采用本发明的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浴足的 治疗组患者在血压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值、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降压效果 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患者主要症状头痛、眩晕、失眠治疗前组间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治疗一周后,治疗组头痛、眩晕、失眠、耳鸣及烦躁易怒 等高血压临床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 01),说明本 发明的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浴足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的诸多临床不 适症状。依据疗效评价标准,统计分析可得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9. 17%,对照组总有效率 8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
[0021] 本发明的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在西医基础降压治疗的前提 下,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 失眠、耳鸣及烦躁易怒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西药的剂量。而且浴足方浴足简便、价 廉、效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 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0023]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由以下中药原料药制成: 枸杞子15g,墨旱莲15g、桑葚15g、黑芝麻10g、熟地黄15g、龙胆草10份、栀子10份、夏 枯草10份、决明子10份、密蒙花10份、青箱子10份、石决明15g、刺蒺藜10g、罗布麻10g、 天麻10g、钩藤10g、蝴蜕9g、桑叶9g、菊花9g、夜交藤15g、合欢皮10g、酸赛仁10g、吴茱萸 6g、甘草 6gg。
[0024]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由以下中药原料药制成: 处方:枸杞子13g,墨旱莲17g、桑葚13g、黑芝麻12g、熟地黄13g、龙胆草8份、栀子12 份、夏枯草8份、决明子12份、密蒙花8份、青箱子12份、石决明17g、刺蒺藜8g、罗布麻 12g、天麻8g、钩藤12g、蝴蜕7g、桑叶llg、菊花7g、夜交藤17g、合欢皮8g、酸赛仁12g、吴茱 萸5g、甘草7g。
[0025]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由以下中药原料药制成: 处方:枸杞子17g,墨旱莲13g、桑葚17g、黑芝麻8g、熟地黄17g、龙胆草12份、栀子8 份、夏枯草12份、决明子8份、密蒙花12份、青箱子8份、石决明13g、刺蒺藜12g、罗布麻 8g、天麻12g、钩藤8g、蝴蜕llg、桑叶7g、菊花llg、夜交藤13g、合欢皮12g、酸赛仁8g、吴茱 萸5g、甘草7g。
[0026]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由以下中药原料药制成: 处方:枸杞子llg,墨旱莲19g、桑葚llg、黑芝麻14g、熟地黄llg、龙胆草6份、栀子14 份、夏枯草6份、决明子14份、密蒙花6份、青箱子14份、石决明19g、刺蒺藜6g、罗布麻 14g、天麻6g、钩藤14g、蝴蜕5g、桑叶13g、菊花5g、夜交藤19g、合欢皮6g、酸赛仁14g、吴茱 萸4g、甘草8g。
[0027] 实施例5 处方:枸杞子19g,墨旱莲llg、桑葚19g、黑芝麻6g、熟地黄19g、龙胆草14份、栀子6 份、夏枯草14份、决明子6份、密蒙花14份、青箱子6份、石决明llg、刺蒺藜14g、罗布麻 6g、天麻14g、钩藤6g、蝴蜕13g、桑叶5g、菊花13g、夜交藤llg、合欢皮14g、酸赛仁6g、吴茱 萸8g、甘草4g。
[0028] 对本发明的中药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详情如下: 1研宄对象 I. 1.研宄方法 I.I. 1病例来源 共收集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宄。
[0029] I. 1. 2病例选择标准:符合西医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医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证的患者。
[0030] I.I. 3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及分级参照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用 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彡140mmHg和(或)舒张压)彡90mmHg,可 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 也应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多140mmHg和舒张压多90mmHg的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 高血压,收缩压彡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而舒 张压彡90mmHg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_159mmHg和/ 或舒张压90_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_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 血压:收缩压多180mmHg和/或舒张压多llOmmHg。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 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0031]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证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 疗高血压病临床研宄指导原则》,选取其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兼痰火上炎型,其诊断标准是 如下:眩晕久发不已,头重如蒙,视物旋转,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胸闷作恶,呕吐 痰涎,视力减退,两目干色恩涩,少寐健忘,口干,耳鸣,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 滑数。 1. 1.4病例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I、II级高血压患者; (2) 符合上述肝阳上亢型中医诊断标准者; (3) 年龄在40-120周岁的男性或女性; (4) 患者知情同意,同意受试者; I. 1. 5排除标准: (1) 已知对研宄药物中任何药物过敏者; (2) 妊娠、哺乳期妇女及服避孕药者; (3) 年龄超过80岁或小于40岁; (4) 不同意参加本试验者; (5) 继发性高血压者; (6) 6个月内新发生心肌梗塞或脑卒中者; (7) 入院时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者; (8) 心功能V级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9) 血液病者;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皮肤破损或感染者; (11) 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0032] I. 1. 6受试者中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 参加临床试验的研宄者对试验中止的原因及与临床试验的关系要认真记录;要明确记 录中途受试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提出退出临床试验的原因,并详细记录 中止时的评价指标。
[0033] (1)受试者自己要求退出; (2)根据研宄者的意见,如果继续试验将不利于受试者的健康,如出现过敏反应 或严重不良反应,应中止试验。
[0034] (3)未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治疗者。
[0035] 1.1. 7剔除的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0036] (2)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 接受试验,盲法试验中被破盲的病例、自行退出者等,均视为脱落病例。详细记录、 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统计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处理:如发生不良反应者, 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因无效而自行脱落者,计入疗效分析;试验未坚持疗程者,视自行脱 落。
[0037] (3)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不适症状无缓解。
[0038] 2设计方案 2. 1.设计方案:采用I型设计方案中随机对照实验。即前瞻性试验性研宄。
[0039] 治疗组:西医基础降压治疗+本发明的治疗肝肾阴虚兼痰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 浴足。
[0040] 对照组:西医基础降压治疗十温水沐足。
[0041] 2. 2.样本量的估计: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宄,结合科研经费及人力资源,计划共 收 集总病例数240例。
[0042] 2. 3.随机化分组: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运用随机数字 表产生随机数字,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0043] 3治疗方案 3. 1西医基础降压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均选用。基础降压药只选用钙通道拮抗剂和利 尿剂,而不选用B受体阻滞剂、ACEI和ARB类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