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689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属于产科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血虚气脱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过多,以致阴 血暴亡,心神失守所表现出来的眩晕,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的一类病 证。常见于产后血晕。由于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心失所养,故令晕眩,心悸愦闷,甚则昏不 知人;血虚不能上荣于目,故眼闭;气随血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四肢厥冷;营阴暴脱, 阴不内守,虚阳外越,故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虚,乃为血虚气脱之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产后血虚 气脱进行治疗。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木香8~12份、五味 子8~12份、小红参6~10份、大苞芹8~12份、三爪龙6~10份、枸杞4~8份、何首 乌6~10份、炙草6~10份、鸡血藤8~12份、川牛膝6~10份、龟胶6~10份、醋延胡 索10~14份、王不留行8~12份、女贞子8~12份、小茴香8~12份、茯神8~12份、 山茱萸10~14份、甘松8~12份、香附6~10份、龙眼肉6~10份。
[0006]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木香8 份、五味子8份、小红参6份、大荀序8份、三爪龙6份、枸杞4份、何首乌6份、炙草6份、鸡 血藤8份、川牛膝6份、龟胶6份、醋延胡索10份、王不留行8份、女贞子8份、小茴香8份、 茯神8份、山茱萸10份、甘松8份、香附6份、龙眼肉6份。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木香10 份、五味子10份、小红参8份、大苞芹10份、三爪龙8份、枸杞6份、何首乌8份、炙草8份、 鸡血藤10份、川牛膝8份、龟胶8份、醋延胡索12份、王不留行10份、女贞子10份、小茴香 10份、茯神10份、山茱萸12份、甘松10份、香附8份、龙眼肉8份。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产后血虚气脱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木香12 份、五味子12份、小红参10份、大苞芹12份、三爪龙10份、枸杞8份、何首乌10份、炙草10 份、鸡血藤12份、川牛膝10份、龟胶10份、醋延胡索14份、王不留行12份、女贞子12份、 小茴香12份、茯神12份、山茱萸14份、甘松12份、香附10份、龙眼肉10份。
[0009]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0010] (1)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 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0011] (2)五味子:味甘、酸,性温。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 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肺气耗伤;心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久泻不止。
[0012] ⑶小红参:温经通络,补血活血,祛风除湿。治头晕,失眠,肺结核、吐血,风湿,跌 打损伤,月经不调。
[0013] (4)大苞芹:味辛、苦;性凉。祛风清热;燥湿止痒。主感冒;头痛;麻瘆;斑瘆;显 瘆;皮肤瘙痒。
[0014] (5)三爪龙:味辛;性平。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瘆。
[0015] (6)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 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0016] (7)何首乌:味苦、甘、湿,性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肝肾 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 风、痔疮、红斑狼疮等病症。
[0017] (8)炙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0018] (9)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 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
[0019] (10)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 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0020] (11)龟胶:味甘、咸,性平。归心经。具有滋阴、补血,止血的功效。主治阴虚血亏、 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瘘弱、崩漏、带下等症状。
[0021] (12)醋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肝、胃、心经。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 痹心痛、胃痛、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0022] (13)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不乳消痈。主妇女经行腹痛; 经闭;乳汁不通;乳痈;痈肿。
[0023] (14)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归肾、肝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 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0024] (15)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 中。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0025] (16)茯神:味甘、淡,性平;归心、脾经。宁心;安神;利水。主惊悸;健忘;健忘失 眠;惊痫;小便不利,心虚血少。
[0026] (17)山茱萸:味酸、湿,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 腰膝酸痛,阳瘘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0027] (18)甘松:性温;味甘;归脾、胃经。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 振,呕吐。
[0028] (19)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肺、肝、脾、胃四经。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 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0029] (20)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 消肿等功效。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0030] 该病症中,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面色苍白,心悸馈闷,甚则昏不知人,眼闭口 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由于血去过多,心失所养,神明 不守,则令昏晕,心悸愦闷,或昏不知人;阴血暴脱,不能上荣于目,则瞑冒眼闭汽随血脱, 脾阳衰微,故面色苍白,口开,手撒肢冷;营阴暴虚,孤阳外泄,则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 微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之征。
[0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