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9249阅读:来源:国知局
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具有初始血采集回路5,该初始血采集回路5包括采血针2、用于采集初始血的初始血采集袋Y7、采样口 3和初始血采集线路4。
[0058]另外,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具有离心转筒E1。离心转筒El具有:在采集内部具有储血空间的转子(未图示)、驱动转子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14、流入口(第I 口 Ela)和流出口(第2 口 Elb),通过转子的旋转将血液分离成多种血液成分。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具有存留由离心转筒El分离出的血液成分的第I容器(血浆袋)Yl、第2容器(暂时存留袋)Y2和第3容器(血小板中间袋)Y3。
[0059]另外,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具有第I线路、第2线路、第3线路、第4线路、第5线路、第6线路、第7线路。
[0060]第I线路用于连接采血针2和离心转筒Ε1,由施主(donor)管Tl、第I血液泵P1、管T2、管T3a、第I开闭阀V1、管T3b、管T4构成。第2线路用于连接离心转筒El与第I容器Y1,由管T5、管T6a、第2开闭阀V2、管T6b构成。第3线路用于连接第I容器Yl与第I线路,由管T8a、第3开闭阀V3、管T8b、管T9、第2血液泵P2、管TlOb、第4开闭阀V4、管TlOa构成。
[0061]第4线路用于连接离心转筒El与第2容器Y2,由管T5、管T15、管Tlla、第5开闭阀V5、管Tllb构成。第5线路用于连接第2容器Y2与第I线路,由管T12、管T13b、第6开闭阀V6、管T13a构成。第6线路与第5线路同样用于连接第2容器Y2与第I线路,由管T12、管T14a、第7开闭阀V7、管T14b、管T9、第2血液泵P2、管TlOb、第4开闭阀V4、管TlOa构成。第7线路用于连接离心转筒El与第3容器Y3,由管T5、管T15、管T16、管T17a、第8开闭阀V8、管T17b构成。
[0062]作为用于从供血者采集全血(血液)的采集机构的采血针2通过施主管Tl而连接于第I血液泵Pl的第I端口。初始血液采集袋Y7通过初始血液采集线路4而从被设置在施主管Tl上的分支部与采血针连接。初始血液采集袋Y7还具有用于将采集的初始血液转移至未图示的检查容器中的采样口 3,采样口 3包括本体部、针部6、罩盖针部的罩部7。另外,在初始血液采集线路上设置有用于开闭线路的夹具8。
[0063]连接于第I血液泵Pl的第2端口的管T2被分支成两根管T3a、T13a,管T3a连接于第I开闭阀Vl的第I端口,第I开闭阀Vl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3b。管T3b被分支成两根管T4、T10a,管T4连接于用于将采集的血液分离成多种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器即离心转筒El的第I端口 Ela。离心转筒El被配置在旋转驱动机构14上,并被旋转驱动。
[0064]此处,采血针2与离心转筒El的入口侧即第I端口 Ela通过第I线路(施主管Tl、第I血液泵P1、管T2、管T3a、第I开闭阀V1、管T3b、管T4)连接。
[0065]此处,在施主管Tl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Cl。
[0066]连接于离心转筒El的第2端口 Elb的管T5被分支成管T15、及管T6a。管T6a连接于第2开闭阀V2的第I端口,第2开闭阀V2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6b。管T6b连接于血浆袋(第I容器)Yl的第2端口 Ylb。
[0067]此处,离心转筒El的第2端口 Elb与血浆袋Yl通过第2线路(管T5、管T6a、第2开闭阀V2、管T6b)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血浆袋Yl有两个,在图6?18中,省略为一个来记载。
[0068]另外,血浆袋Yl的输出侧即第I端口 Yla连接于管T8a。管T8a连接于第3开闭阀V3的第I端口。第3开闭阀V3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8b,管T8b连接于管T9。管T9连接于第2血液泵P2的第2端口。第2血液泵P2的第I端口连接于管TlOb,管TlOb连接于第4开闭阀V4的第2端口。第4开闭阀V4的第I端口连接于管TlOa。
[0069]管TlOa连接于构成第I线路的管T3b与管T4的中间位置。S卩,血浆袋Yl与第I线路通过第3线路(管T8a、第3开闭阀V3、管T8b、管T9、第2血液泵P2、管TlOb、第4开闭阀V4、管TlOa)连接。由此,血浆袋Yl以与离心转筒El的入口侧或出口侧选择性地连通的方式被连接。
[0070]从上述管T5分支的管T15进一步被分支成管Tlla及管T16。管Tlla连接于第5开闭阀V5的第I端口,第5开闭阀V5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llb。通过管Tllb连接于暂时留存袋Y2的第2端口 Y2b。S卩,离心转筒El的第2端口 Elb与暂时留存袋Y2通过第4线路(管T5、管T15、管Tlla、第5开闭阀V5、管Tllb)连接。
[0071]暂时留存袋Y2的第I端口 Y2a连接于管T12,管T12分支成管T13b和管T14a。管T13b连接于第6开闭阀V6的第I端口,第6开闭阀V6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13a。管T13a连接于构成第I线路的管T2与管T3a的中间位置。
[0072]另一方面,从管T12分支的管T14a连接于第7开闭阀V7的第I端口,在第7开闭阀V7的第2端口连接有管T14b。管T14b连接于管T9与管T8b的中间位置,管T9连接于第2血液泵P2的第2端口。
[0073]第2血液泵P2的第I端口连接于管TlOb,管TlOb连接于第4开闭阀V4的第I端口。第4开闭阀V4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lOa。管TlOa连接于构成第I线路的管T3b与管T4的中间位置。S卩,暂时留存袋Y2与第I线路通过第5线路(管T12、管T13b、第6开闭阀V6、管T13a)、及第6线路(管T12、管T14a、第7开闭阀V7、管T14b、管T9、第2血液泵P2、管T10b、第4开闭阀V4、管TlOa)连接。暂时留存袋Y2以与离心转筒El的入口侧或出口侧选择性地连通的方式被连接。
[0074]另一方面,从管T15分支的管T16进一步被分支成两根管T17a、及管T18a。管T17a连接于第8开闭阀V8的第I端口,第8开闭阀V8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17b。管T17b连接于血小板中间袋(第3容器)Y3的输入侧即第I端口 Y3a。另一方面,从管T16分支的管T18a连接于第9开闭阀V9的第I端口,第9开闭阀V9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18b。管T18b连接于气袋Y4。S卩,离心转筒El的第2端口 Elb与血小板中间袋Y3通过第7线路(管T5、管T15、管T16、管T17a、第8开闭阀V8、管T17b)连接。由此,血小板中间袋Y3以连通于离心转筒El的出口侧的方式被连接。
[0075]在与离心转筒El的第2端口 Elb连接的管T5上,连接有用于检测血小板的浓度的浊度传感器C2、及压力传感器C3。浊度传感器C2检测在管T5内通过的血浆由于血小板而成混浊状态的程度。
[0076]另外,在安装有离心转筒El的周边部,安装有用于检测在离心转筒El内形成的血沉棕黄层BC(参见图3)的界面位置的界面传感器C4。
[0077]从血小板中间袋Y3的输出侧即第2端口 Y3b引出的管T19被分支成两根管T20a、T21,管T20a连接于第10开闭阀VlO的第I端口,第10开闭阀VlO的第2端口连接于管T20bo管T21连接于第3血液泵P3的输出侧即第I端口。第3血液泵P3的输入侧即第2端口经由除菌过滤器9并通过瓶针10而连接于血小板保存液瓶。管T20b经由白细胞除去过滤器11连接于血小板袋Y5。另外,于血小板袋Y5连接有气袋Y6。
[0078]另一方面,于施主管Tl的中途,连接有A⑶泵P4的输出端口。A⑶泵P4的输入端口连接于除菌过滤器12的输出端口。除菌过滤器12的输入端口通过瓶针13连接于A⑶贮存瓶。
[0079]此处,如图2所示,控制部15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与第I血液泵P1、第2血液泵P2、第3血液泵P3、A⑶泵P4、离心转筒驱动装置14、压力传感器Cl、浊度传感器C2、压力传感器C3、界面传感器C4、第I开闭阀V1、第2开闭阀V2、第3开闭阀V3、第4开闭阀V4、第5开闭阀V5、第6开闭阀V6、第7开闭阀V7、第8开闭阀V8、第9开闭阀V9、及第10开闭阀VlO电连接。并且,控制部15与测定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值的血细胞检查装置32 (血细胞计数装置)电连接。而且,控制部15与测定血液的处理量(采血量)的处理量测定机构34电连接。
[0080]而且,来自各传感器Cl、C2、C3、C4的检测信号分别被随时输入到控制部15。控制部15基于这些检测信号等,控制各泵P1、P2、P3、P4的运转/停止、旋转方向(正转/反转)及转速,并且根据需要,控制各开闭阀V1、V2、V3、V4、V5、V6、V7、V8、V9、VlO的开闭及离心转筒驱动装置14的工作。此外,基于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血细胞比容值(HCT值)的测定结果的数据和基于处理量测定机构34的血液的处理量的测定结果的数据也被随时输入到控制部15。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5兼作为本发明的“运算机构”。
[0081]作为管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举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ET或PBT等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氨酯、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其中特别优选聚氯乙烯。如果是聚氯乙烯,则不仅可得到充分的挠性、柔软性,而且容易处理,也适于利用夹具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