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39249阅读:来源:国知局
El流出的血小板液的流量对第8开闭阀V8的开阀时间进行控制,能够简单地予以调整。
[0110]接下来,如果规定量的血小板液的采集结束、换言之、如果从将第8开闭阀V8打开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则判断为TD期间结束(S27:是),判定为血小板的流出结束,转移到图13所示的返血工序(S10.S13) ο
[0111]S卩,将离心转筒El的旋转停止、将第6开闭阀V6以及第5开闭阀V5关闭、将第I开闭阀Vl以及第9开闭阀V9打开,而使第I血液泵Pl反转从而开始使残留在离心转筒El内的血液返回供血者的返血。在此,第I血液泵Pl的反转速度,按正转速度的二倍来驱动、缩短返血时间。另外,根据需要,驱动第2血液泵P2将过量采集而蓄积于血浆袋Yl的血浆返血。
[0112]如果返血结束,则在最后的周期的情况下(S7:是),结束所有工序。在不是最后的周期的情况下(S7:否),则如图14所示,开始离心转筒El的旋转,使第I血液泵Pl再次正转从而开次开始采血。离心转筒El内的空气受血浆挤压而从位于离心转筒El的内周部的流出通路19流出(用虚线表示)。流出的空气经由打开的第9开闭阀V9蓄积于空气袋Y4。此时,将第7开闭阀V7打开、驱动第2血液泵P2,而使蓄积于暂时存留袋Y2的血液也经由第4开闭阀V4同时流入离心转筒El (S14)。此时,关闭第3开闭阀V3使得流体不会流入血浆袋Yl。
[0113]接下来,如果浊度传感器C2检测到在管内流动的流体从空气变成了血浆,则如图15所示,将第9开闭阀V9关闭而将第2开闭阀V2打开,从而将从离心转筒El溢出的血浆蓄积于血浆袋Yl。
[0114]接下来,如果确认出暂时存留袋Y2的血液全部返回了离心转筒E1、且确认出血浆袋Yl中蓄积有规定量的血浆64:是),则如图16(与图8相同的状态)所示,保持驱动第2血液泵P2的状态,将第7开闭阀V7关闭,为了将蓄积于血浆袋Yl的血浆与全血混到一起而对离心转筒El进行供给,因此将第3开闭阀V3打开而开始血浆的临界流动工序。以下,接续于图9的工序(循环工序)。
[0115]该循环通常进行3个周期或4个周期,直至规定量的血小板PLT得到确保。例如,在以3个周期而结束时,在第2周期的循环期间TF2以及加速期间TG2时,并行地进行采血并将全血存留于暂时存留袋Y2。接着,在第3周期的采血时,将暂时存留袋Y2内的血液与全血混到一起而将其供给到离心转筒El。接着,在第3周期时,在循环期间TF3以及加速期间TG3时,不进行采血。因为没有第4周期。
[0116]在以3个周期结束的情况下,如果第3周期的返血结束,则从供血者拔出采血针2,采血结束。结束,如图17所示,将血小板中间袋Y3内所贮藏的高浓度血小板液注入血小板袋Y5。接下来,如图18所示,通过连接于血小板保存液瓶的瓶针10,将残留于血小板保存液瓶的血小板保存液注入血小板袋Y5。
[0117]接下来,关于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血细胞比容值)的测定值的校正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使针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的校正功能自动化,基于校正后的HCT值使用规定的运算式,作为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中的每I个周期的采血量(血液的处理量)而算出所预测的预测体外循环量。
[0118]在此,如上所述,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恐会与实际的HCT值产生误差。因此,在用所述控制部15基于HCT值的测定值计算出的每I个周期的目标采血量即预测体外循环量、与用处理量测定机构34实际测定出的每I个周期的血液处理量之间产生误差,血液成分分离回路I恐无法采集目标浓度的血小板液(目标血小板数量)。
[0119]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控制部15,基于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和血小板液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由处理量测定机构34在第I周期所实测到的血液处理量(采血量)的数据值B,计算真正的HCT校正值α。接着,控制部15使用真正的HCT校正值α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基于该校正后的HCT值计算这次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接着,控制部15在各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进行这样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计算处理。
[0120]在此,真正的HCT校正值α具体而言可基于下面的数学式求出。此外,将现行HCT校正值设为α 0,将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设为Α,将第I周期中所实测到的血液处理量的数据值设为B。
[0121][数I]
[0122]α = α O X (Α/Β)
[0123]在此,所谓现行HCT校正值α O是作为HCT校正值(对于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的校正值)当前所设定的校正值。
[0124]另外,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设为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的平均值。另外,第I周期中所实测到的血液处理量的数据值B设为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第I周期中所实测到血液处理量的数据值的平均值。这样一来,在每次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结束时,随时更新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和第I周期中所实测到的血液处理量的数据值B。因此,在各回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真正的HCT校正值α随时更新。因此,能够与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HCT值的测定精度相应地精确地计算预测体外循环量。
[0125]此外,优选,最近的多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各数据值是将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结束前在途中中止了采血时的数据值(途中中止例的数据值)去除而生成的数据值。
[0126]另外,最近的多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各数据值,例如考虑设为最近50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各数据值,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最近的不够50次的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各数据值(例如,最近10?20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各数据值)。
[0127]因此,例如,如果设为现行HCT校正值α0 = 1.00、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 =404ml (参照图21)、第I周期中所实测出的血液处理量的数据值B = 397ml (参照图21),则根据上述数I的数学式,真正的HCT校正值α = 1.02。此外,在图21中,η表示采集操作的次数,示出第I周期(图中标记为“周期I”)和第2周期(图中标记为“周期2”)的数据例。
[0128]而且,控制部15使用真正的HCT校正值α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计算校正后的HCT值。接着,基于计算出的校正后的HCT值,通过规定的运算式计算这次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
[0129]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5自动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HCT值带入规定的运算式而计算预测体外循环量。
[0130]此外,如果离心转速(离心转筒El的转速)变化则血液的处理量变化,所以也可以按包括离心转速的不同的离心条件计算HCT校正值。另外,也可以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中设置使HCT值的校正功能ON、OFF的功能。
[0131]如以上详细说明了的那样,实施例1的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具有控制部15,该控制部15基于对用血细胞检查装置32测定出的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后的HCT值,计算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中的每I个周期的目标采血量所预测的预测体外循环量。而且,控制部15,基于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和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已经结束了的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第I周期中所实测出的采血量的数据值B,计算对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时使用的真正的HCT校正值α。
[0132]这样,基于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中的数据值计算真正的HCT校正值α,通过该计算出的真正的HCT校正值α对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计算这次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这样对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所以即使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测定精度低也能够采集目标浓度的血小板液。而且,每次采集操作结束,都更新对于HCT值的测定值的校正值,所以能够与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测定精度变化相对应进行对于HCT值的测定值的校正。因此,例如,即使在进行了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测定精度的校正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校正后的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测定精度相对应地由血液成分分离装置自动地对HCT值的测定值进行校正,计算出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精度提高。因此,不管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HCT值的测定精度如何,都能够采集目标浓度的血小板液。
[0133]另外,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预测体外循环量的数据值A和最近的多次血小板液采集操作中的第I周期中所实测出采血量的数据值B,是将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结束前在途中中止了采血时的数据值去除而生成的数据值。这样,仅引用实际能够采集到血小板液的采集操作中的数据值,从而计算真正的HCT校正值α。由此,不管血细胞检查装置32的HCT值的测定精度如何,都能够更可靠地采目标浓度的血小板液。
[0134]另外,根据实施例1的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包括:a)离心分离工序,将从供血者采集到全血导入离心转筒E1、并将其分离为多种血液成分;b)循环流动工序,将离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