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64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延伸。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突出部10同心于主体部分6的纵轴线7在至少部分封闭的远侧端部8区域中固定地设置在前壁11上。这种关于主体部分6的中间或中央的设置用于双端针管12,该针管的远侧针管端部14如上所述朝向远离接纳腔5的方向突出于前壁11并且近侧针管端部15在插到操作装置2上的位置中朝向开口的近侧端部9方向伸入接纳腔5。针管12相对于操作装置2的这种布置形式是众所周知的。未详细标出的、柔性构造的保护套可覆盖针管12的伸入接纳腔5中的局部区段并且在建立与采血管内腔的流动连接时被刺穿和被移位。
[0051]保持突出部10朝向远离接纳腔5的一侧突出于前壁11。大致构造成管状或环状的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的外表面区域中、尤其是在圆柱形周面区域中至少在部分区域上搭接保持突出部10。因此保持突出部10的外部尺寸或外径近似等于基部19的内部尺寸或内径,由此基于所选择的尺寸,基部19可沿轴向方向被推上或套上保持突出部10。为了防止两个处于嵌接位置中的构件意外分开,锁止装置20还可包括可彼此嵌接的锁止元件21、22,所述锁止元件可结合图2和5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锁止元件21、22可至少在部分区域上在保持突出部10或基部19的圆周上设置在相互面对的侧面上。但保持突出部10及基部19也可具有任意其它空间形状、如椭圆形、多边形等。
[0052]在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在保持突出部10上、即在此所示的管状构件上的第一锁止元件21由朝向远离纵轴线7的一侧径向突出于保持突出部10的隆起部29构成,该隆起部可在保持突出部10的圆周上至少在部分区域上设置或也可在保持突出部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地设置。
[0053]管状或环状基部19上的另一锁止元件22由朝向纵轴线7的一侧突出于内表面的另一隆起部30构成,这可由图2和5最清楚地看出。构成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的隆起部30也可在基部19的内圆周上至少在部分区域上延伸地设置,并且在卡入位置中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在朝向前壁11的一侧上搭接设置在保持突出部10上的第一锁止元件21。
[0054]通过在此仅示例性为了相互作用的锁止元件21的多种其它可能的设计方案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在基部19和保持突出部10接合或嵌接时避免两个构件沿纵轴线7方向的意外相对运动。但基于上面所描述的相互作用的锁止元件21、22的设计方案,在位置固定地保持操作装置2时,保护装置4可相对于操作装置2围绕纵轴线7转动或偏转。但锁止元件21例如也可由保持突出部10上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凹槽状的凹部构成并且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可由基部19上的一个或多个与凹部相互作用或嵌入其中的突出部构成。
[0055]图2还简化地示出,保护元件18具有用于在针管远侧端部14区域中至少接纳针管12的局部区域的通道23。为了防止保护元件18从保护位置意外往回转动,在通道23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约束元件24用于在保护位置中卡锁地保持在针管12的局部区域上,这已在现有技术中公开。
[0056]为了实现保护元件18相对于基部19的转动运动,在所述构件之间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片。为了精确定义转动运动和保护元件18在覆盖针管12局部区域的保护位置中的位置,有利的是,保护元件18可围绕垂直于枢转平面17定向的枢转轴线25枢转,该枢转轴线25优选可由薄膜铰链构成。
[0057]另外,可设置卡锁装置26,其包括操作装置2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锁元件27和保护装置4基部19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卡锁元件28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卡锁元件27、28彼此嵌接时固定保护装置4、尤其是其保护元件18相对于操作装置2的相对位置。这涉及保护元件18关于纵轴线7角位置的位置。
[0058]通过在卡锁位置中相互作用的卡锁元件27、28,可在适合地相互定向时始终形成与大致构造成椭圆形的开口 16的视线接触,这在安全组件I用于抽取体液和/或为了医疗目的将流体物质输入体内时是必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操作装置2、保护装置4或由其构成的医疗安全组件I被用于采血医疗领域中。
[0059]由此,安全组件I的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条件及其个人需要有针对性地适应和调整保护装置4的保护元件18。另外,例如在采血时可在按规定使用时这样调整保护元件18,使得保护元件不朝向患者的手臂并且因此不妨碍进行采血。因此可确保始终能够看到或观察到开口 16,该开口为了实施穿刺过程需要进入身体部分、如静脉或动脉中,以便能够实施符合规定的穿刺过程。
[0060]在这种医疗安全组件I中有利的是,保护装置4可独立于针装置3地已经预装到操作装置2上并且在按规定使用时针装置3才被安装到操作装置2上,在当前情况下可旋入其中。另外,针装置3也可已经预装地固定在操作装置2上。由此避免了进一步的接合过程并且因此避免了刺伤危险。但与此无关,针管12也可直接与主体部分6、尤其是其保持突出部10连接。这例如可通过粘接过程、焊接过程或类似连接过程进行。
[0061]在按规定使用时保护元件18设置在操作装置2侧面,且在此避免患者手臂和操作装置2之间的妨碍位置或不阻挡与面向使用者、如医生的针管12开口 16的视线接触。
[0062]在此所描述的操作装置2、保护装置4以及针管12上的保持部13大多由塑料制成,在此操作装置2优选构造成透明或透光的,以便能够看到内腔。
[0063]如上所述,保护装置4的基部19可转动地支承或保持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为了避免可自由转动性并且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保护元件18相对于针管12斜面、即开口 16的可预调的相对定位,设置卡锁装置26。在在此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操作装置2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设置在前壁11上。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保护装置4基部19上的第二卡锁元件28设置在基部19的朝向前壁11的端面31区域中或构成在其上。在此第二卡锁元件可以是凹口、凹部或类似物。在当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锁元件27在前壁11上沿轴向方向从前壁突出地构造或设置。因此,可从结节、端齿、突起、凹口的组中选出第一卡锁元件27。但第二卡锁元件28也可沿轴向方向突出于端面31并且嵌入设置在前壁11中的凹部中。
[0064]为了能够沿圆周有针对性地定义多个卡锁位置,也可沿圆周分布地在操作装置2的前壁11上设置多个第一卡锁元件27。
[0065]为了在保护装置4的基部19上构造第二卡锁元件28,在此规定,基部19在其朝向前壁11的端面31上具有至少一个凹口 32。由此所述设置在端面31中的凹口 32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锁元件28。第一卡锁元件27在相应的卡锁位置中支撑在至少一个沿圆周方向限定凹口 32的侧壁上。
[0066]在当前实施例中表明,保护装置4的基部19在其朝向纵轴线7的内表面33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直径对置设置的凹口 32。所述凹口 32在当前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在基部19的远侧端部区域和近侧端部区域之间贯通地延伸。因此凹口 32构造成缝槽或凹槽状的。
[0067]通过设置缝槽状的凹口 32,基部19可获得一定的附加弹性用于套到操作装置2保持突出部10上的运动。由此可在推上或套上过程中实现较大的挠性,并且在前面所描述的锁止元件21、22嵌接后实现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10上足够牢固的、但可枢转的配合。因此凹口 32具有双重作用并且可与设置在前壁11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在适合的相对定向或相对角位置中彼此卡锁连接。
[0068]另外在此还显示,针装置3、尤其是其保持部13具有尤其是构造成法兰状的附加部34,该附加部在针装置3的耦合位置或旋入操作装置2保持突出部10的位置中沿径向方向至少部分搭接基部19。附加部34也可称为保持法兰,由此防止从操作装置2上取下保护装置4。这在保护元件18转动到位于使用后待覆盖的远侧针管端部14上的、覆盖的保护位置中并且借助约束元件24固定以防再次被使用时尤为重要。否则尽管保护元件18在保护位置中以卡锁或锁止位置保持在针管12上,但整个保护装置4仍可从操作装置2上沿轴向方向被拔下。这通过附加部34搭接基部19来避免。
[0069]通过适当尺寸协调保持突出部10、基部19以及在前壁11和附加部34的朝向前壁的贴靠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可在嵌接的锁止元件21、22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基部19及相互嵌接的卡锁元件27、28的轴向间隙。
[0070]另外,在此在针装置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