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孕妇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3127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木蓝15g、山茴芹15g、驳骨草18g、石见穿10g、红果冬青 15g、猴楠10g、猪鬃草15g和巴茅根16g ; 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〇. 1~10 ym体积平均粒径 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〇. I y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 粉料的得粉率为98%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 8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8°C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采用渗漉法 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55 分钟,获得I y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y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 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为98%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2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 射用水至1000ml,经过灭菌即得。
[0051] 实施例2贴膜剂 配方:细辛17g、半枝莲18g、甘草12g、连翘18g、九里香3g、三分三lg、洋金花lg、蛇床 子3g、香附16g、侧柏叶22g、麻叶0. 5g、南天竹子2g、薄荷15g、藁本18g、白屈菜2g、胖大海 2〇g、蔓荆子12g、枇杷根15g、蒙自木蓝16g、山茴芹13g、驳骨草17g、石见穿12g、红果冬青 15g、猴楠12g、猪鬃草16g和巴茅根18g ; 其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将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45目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 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 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 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粉碎 成15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备的粉末6g,加入Ig淀粉和Ig蜂蜜,充分混合搅拌,至无小气泡产 生,静置25分钟,制得混合膏体; 第三步,将第二步制备的混合膏体用制膜机均匀涂布制膜,常温下干燥后成形,切割成 小片状,置于无纺布上按照两边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含药面粘贴玻璃纸,获得贴膜剂。
[0052] 实施例3涂抹剂 配方:细辛18g、半枝莲18g、甘草12g、连翘17g、九里香3g、三分三2g、洋金花lg、蛇床 子3g、香附16g、侧柏叶22g、麻叶0. 5g、南天竹子lg、薄荷16g、藁本22g、白屈菜2g、胖大海 22g、蔓荆子12g、枇杷根18g、蒙自木蓝15g、山茴芹17g、驳骨草18g、石见穿10g、红果冬青 16g、猴楠10g、猪鬃草17g和巴茅根16g ; 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先将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 粉量达到65%,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6倍 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 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5°C烘干后,室温冷却,研 磨成细粉b ;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混合质量0. 5倍量的蜂蜜制成涂抹剂。
[0053] 药物的毒性试验 ①急性经皮试验:取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90g~180g,将本发明实施例1获 得的注射剂一次经皮注射5000mg/kg体重剂量,观察15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 动物大体解剖未见异常,判断本发明的药物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0054] ②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取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取本发明实施 例3的涂抹剂0. 5g直接涂抹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 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lh、24h、48h和72h分别观 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〇",判断本发明的药物对动物皮肤无 刺激性。
[0055] ③过敏试验: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_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 毛,每侧3X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 4_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 %浓度,激发用0. 1 %浓度。取本发明实施例2的贴膜剂0. 5g涂于 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 5g,6h后 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 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 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 %,试验组和空白对照 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说明本发明的药物不具有致敏性。
[0056] 临床试验 资料与方法 省三甲级医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口腔疾病孕妇200例,其中,均需要进行口 腔局部麻醉进行补牙或者牙龈处理等的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 施例3组和对照组,四组患者在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 性。
[0057] 治疗方法 实施例1组:本组5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注射剂进行治疗。在患处牙床部位注 射2ml,2分钟后进行补牙手术,持续半小时。
[0058] 实施例2组:本组5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贴膜剂进行治疗。取2g贴膜剂 贴于患牙处近周,2分钟后进行补牙手术,持续半小时。
[0059] 实施例3组:本组50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涂抹剂进行治疗。取2g涂抹剂 涂于患牙近周牙床,2分钟后进行补牙手术,持续半小时。
[0060] 对照组:本组50人使用普鲁卡因进行麻醉,注射患处近周0. 25g,2分钟后进行补 牙手术,持续半小时。
[0061] 疗效标准 (1)麻醉完全:患者无疼痛感,可顺利进行治疗;(2)麻醉良好:患者感觉到轻微疼 痛,但不影响治疗;(3)麻醉有效:患者疼痛感明显,但仍可忍受继续治疗;(4)麻醉无 效:患者疼痛剧烈,无法继续进行治疗。
[0062] 治疗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都要好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 物,用于孕妇口腔局部麻醉,效果好。
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病人在麻醉后没有出现任何致畸,而对照组患者在治 疗后生产后婴儿出现并发症。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药物,用于孕妇口腔局部麻醉,不易产生 副作用,以及致畸。
[006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物,用于孕妇口腔局部麻醉,效果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不产生致畸,安全系数比较高。
[0065] 典型案例:德州市某医院一孕妇,年龄30岁,蛀牙龋齿多年一直未发作,孕期3个 月开始发作剧痛难忍,需要进行补牙处理,故需要进行孕妇口腔局部麻醉。使用本发明的实 施例3的涂抹剂进行治疗。取2g涂抹剂涂于患牙近周牙床,2分钟后进行补牙手术,持续半 小时,中途未出现疼痛感,患者一切正常。顺利进行手术。后期跟进胎儿一切正常,未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