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 5小时,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 5-2小 时,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 步骤4 :将上述组分1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a步骤得到的粉末,加蜂蜜 搓成丸剂。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泻肝祛湿,清热解毒,滋补肾阴,益气安神的功效,主 治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针对性较强, 疗效显著;各味药物含有多种药理成分,适应症广泛;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给药方便,病 人易于接受,可进行临床市场开发。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医方类聚》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 倶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制约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幼科释谜》曰:"亦有热客 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液 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受禁也。由此可见,遗尿皆有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 温养膀胱,制约水道而成。又因小儿脏腑气弱,形体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若脾胃运化 功能旺盛,肾精得以填补,髓海得以充养,则神明内收,脑窍得聪;若脾胃虚弱,则加 重肾亏。另外,若肝经郁热,气血不调,神明失养,亦易膀胱失约而致遗尿。
[0024] 因此,本发明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以泻肝祛湿,清热解毒,滋补肾阴,益气安 神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方剂:萝芙木、白牛胆、茜草、赤阳子、凌霄花、人中白、异叶青兰、酢 浆草、赛葵、羊角草、小茅香、橡木根、薜荔、鸡肫草、白背叶、苦藤、红头草、吊干麻、刺三甲、 熟地黄、枸杞子、菊花、墨旱莲、灵芝、莲子、羊红膻、蕨根、枳壳、隔山消和刮筋板。
[0025] 其中,萝芙木、白牛胆、茜草、赤阳子、凌霄花、人中白、异叶青兰、酢浆草泻肝火;赛 葵、羊角草、小茅香、橡木根、薜荔、鸡肫草、白背叶清热利湿;苦藤、红头草、吊干麻、刺三甲 清热解毒;熟地黄、枸杞子、菊花、墨旱莲滋补肾阴;灵芝、莲子、羊红膻、蕨根益气安神;枳 壳、隔山消、刮筋板健脾开胃。
[0026]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萝芙木:别名山辣椒、山马蹄、山胡椒、萝芙藤(《中国药植志》)。为夹竹桃科植物萝芙 木的根。苦;微辛;性凉。清热;降压;宁神。主感冒发热;头痛身疼;咽喉肿痛;高血压;眩 晕;失眠。
[0027] 白牛胆: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大力王、白叶菊、大刀药、白背风。为菊科植 物羊耳菊的全草。味辛;甘;微苦;性温。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 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
[0028] 茜草: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 愁。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 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0029] 赤阳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 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实。甘; 酸;涩;平;无毒。归肝;脾;胃经。健脾消积;收敛止痢;止痛。主痞块;食积停滞;脘腹胀 满;泄泻;痢疾;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0030] 凌霄花: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白狗肠、吊 墙花、堕胎花。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及根。酸,寒。入肝经。凉血去 瘀。治血滞经闭,症瘕,血热风痒,酒齄鼻。本发明用花。
[0031] 人中白: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 成。咸,寒。入肝、三焦、膀胱经。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 血等症。
[0032] 异叶青兰:别名吉孜青保(藏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寒。清泻肝热。用于黄疸性肝炎,肝火上升的牙龈肿痛,出血,□腔溃疡。
[0033] 酢浆草: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酸, 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 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0034] 赛葵:别名黄花棉、山黄麻、大叶黄花猛、山桃仔。锦葵科赛葵属植物赛葵,以全草 入药。甘、淡,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用于感冒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外 用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0035] 羊角草:别名羊角桃、蛇舌草(《贵州草药》),蛇儿草(《贵州药植目录》),田素香、田 香蕉(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为玄参科植物窄叶母草的全草。味辛;苦;性平。清热利 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0036] 小茅香: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 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辛,温。 祛风散寒,活血舒筋。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实用中草药》:〃疏风 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产后瘀血癌,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感 冒咳嗽,齿漏,颈淋巴结肿。〃 橡木根:别名橡根(《本草拾遗》),刺老包根(《草木便方》),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 箭当树根(《江西草药》)。为五加科植物橡木的根或根皮。辛,平。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 消肿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跌打损伤, 瘰疬,痈肿。
[0037] 薜荔:别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为 桑科植物薜荔的茎、叶。酸,平。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 痈肿疮疖。
[0038] 鸡肫草:别名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为虎耳科梅花草属植物鸡眼梅 花草以全草入药。淡、平。归肺;脾经。清肺止咳,利水祛湿。用于久咳咯血,疟疾,肾结石, 胆石症,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湿热疮毒。味淡,性凉。
[0039] 白背叶: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 白背叶以根及叶入药。
[0040] 苦藤:别名灯笼草、天泡子、天泡草、黄姑娘、小酸浆、朴朴草、打额泡。茄科酸浆属 植物苦藤以果、根或全草入药。苦,寒。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用于咽喉肿痛,腮腺炎,急慢 性气管炎,肺脓疡,痢疾,睾丸炎,小便不利;外用治脓疱疮。
[0041] 红头草:别名黄花地胆头。菊科艾纳香属植物见霜黄的全草。苦,寒。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龈脓肿,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肺炎;外用治痈疮肿毒,皮 肤瘙痒。
[0042] 吊干麻: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 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陕西中草药》)。为卫矛科植物苦皮藤的根 或根皮。
[0043] 刺三甲: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労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 (《草木便方》)。为五加科植物白労的根或根皮。苦辛,凉。入肝、肾、胃三经。清热解毒,祛 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 疖肿疮疡。
[0044]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 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 白。
[0045]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 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0046]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0047] 墨旱莲:别名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 地上部分。甘、酸,寒。归肾、肝经。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 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0048] 灵芝:甘,平。归心、肺、肝、肾经。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 虚劳咳喘。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 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0049] 羊红膻:别名羊洪膻、六月寒。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的根或全草。味甘;辛; 性温。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主克山病;心改建;气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