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533阅读:来源:国知局
瘀毒郁滞中焦,中枢气机不畅,形成恶性循环。治则,调畅气机,清热祛毒。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随症加减服用15剂,症状减轻大半,效不更方,继服中药I程,停药后2年随访胃病无复发。
[0025]病例3:苏某,男,52岁,滕州市界河镇人。患者上腹部胀满及隐痛3年余,近2月来加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于2012年3月来正心堂诊治。患者上腹部胀闷,隐痛,胃纳不佳,口苦而腻,苔黄腻,脉细滑数,证属中州湿热瘀毒互阻、三焦枢机不畅。治以辛开苦降,清热化湿,化瘀解毒。内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15剂;二诊,患者舌苔腻化薄,诸症消失。又续服15剂,经纤维镜检查,糜烂部位基本修复。
[0026]实施例二:
川黄连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苏梗22g、酒大黄22g、石菖蒲15g、炒白术22g、六神曲15g、吴茱萸4g、甘草4g。
[0027]病例1:齐某,男,23岁,邹城市石磺村人。患者上腹部隐痛、暖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需尼替丁、胃康灵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在2005年11份病情有所反复,经朋友介绍来本正心堂诊治。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药物治疗,上腹部疼痛,隐痛明显消失,暖气、反酸、烧灼、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减轻,经巩固治疗I个疗程,病情至今未见复发。
[0028]病例2:黄某,男,55岁。家住邹城市唐村镇西彦村。慢性萎缩性胃炎12年。腹胀,反酸,厌食,贫血,严重消瘦乏力服多种中药无效。5年前在北京打工,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胃镜见胃体粘膜萎缩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平坦可透见兰色血管纹,肠上皮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HP(+)。经正心堂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治疗,一疗程(30天)之后食欲恢复正常,精力充沛,服药后从事轻中度体力劳动均不感疲劳。服药后3个疗程在邹城市市院,复查胃镜胃黏膜呈橘黄色,皱襞丰满走行规律,未见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HP(-)。临床判断为痊愈。
[0029]病例3:梁某,男,68岁,在邹城市唐村镇韩菜市厂做早点近20年。近十年来每遇受凉、受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即出现胃疼,嗳气,泛酸。在唐村煤矿医院,做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使用多种胃药及服中药I个多月,治疗效果不理想。2012年10月来本正心堂求治,经初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3剂,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续服I个疗程,上述症壮全部消失。三个月后复查胃镜基本正常。
[0030]实施例三:
川黄连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苏梗30g、酒大黄30g、石菖蒲20g、炒白术30g、六神曲20g、吴茱萸6g、甘草6g。
[0031]病例1:黄某,女,73岁,唐村煤矿退休工人,家住唐村煤矿家属院。患者自1998年开始自觉上腹部烧灼、胀痛,食生冷或含糖饮料时上腹部灼热烧至胸口,经矿院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从1998年服药至2009年从不间断,十年间曾服过质子栗抑制剂、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四联疗法等,从未大见效。2009年5月开始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内服I个疗程中药(30天),上腹部烧灼、胀痛症状消失,食欲增强,后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0032]病例2:韩某,女,21岁,邹城市唐村西颜村人。2013年6月到南方打工因天热、加上水土不服,患上吐下泻胃肠炎,本人在葯店自购药服用吐泻停止,南方大米为食,每吃大米饭、油烧食品、瓜果后自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气短、无力。2013年9月因上述症壮加重迟工回家治病。经市院纤维胃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二指肠炎。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疾病症壮改善,续服中药I个疗程,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0033]病例3:陈某,女,81岁,石樯镇理吧村人。患者自2003年起无规律性中上腹饱胀跳痛,伴随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经服胃苏连榆制剂3剂,再诊,首诊服3剂中药症壮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又续服中药5剂。2012年5月胃病复发,连续服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2个疗程,时隔3年随访胃病无复发。
[0034]病例4:秦某,女,18岁,高三学生。患者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腹隐痛、腹胀、上腹部烧灼等症状,纳差,体弱。开始服用西药治疗连续2个多月,显效并不明显。经人介绍来正心堂求治。因学生在效不能煎中药汤剂,逐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量,打粉冲服。2014年患者秦某大学放年假时告知,至从服完药粉,到至今胃痛I次未复发。
[0035]中医治病追求的是一种效果,效果的实现,在辨证的前题下,是通过组方选药;药味的数量与药味的剂量产生量效关系。正心堂三代人百年实践检验与筛选的行之有效的验方,临床验证证实,它不仅在药物选择与化裁组方上是优化的,且在药味数量配伍比例上是严谨的,以至如易一药或更一药味剂量即会影响全方的疗效。疗效颇高的组方,究其配方机理,即便用中医理论进行阐释,也尚难全进如人意;暂时说不清也不等于没道理。这不仅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此方治疗;而且甚至在现有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西医用现代科技术手段查出有胃病的患者,也给于这特效中药制剂的治疗。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了传统辨证,结合直观所见的胃镜辨病,“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脾胃中州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郁滞生热变毒。要想根治慢性胃炎,必须选用清热解毒,包括祛除幽门螺杆菌,调畅三焦升降之枢,消除粘膜炎症,修复溃疡面。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 — 20g、地榆30— 50g、炒刺猬皮10 — 15g、白花蛇草20— 50g、炒二花30— 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 3 — 6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g、地榆30g、炒刺猬皮10g、白花蛇草20g、炒二花30g、苏梗15g、酒大黄15g、石菖蒲10g、炒白术15g、六神曲10g、吴茱萸3g、甘草6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苏梗22g、酒大黄22g、石菖蒲15g、炒白术22g、六神曲15g、吴茱萸4g、甘草4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苏梗30g、酒大黄30g、石菖蒲20g、炒白术30g、六神曲20g、吴茱萸6g、甘草6g。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3—6g。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传统辨证,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IPC分类】A61P1/04, A61K36/888, A61K35/36
【公开号】CN105055724
【申请号】CN201510506707
【发明人】齐正新, 齐龙文, 陈伟, 齐红香
【申请人】齐龙文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