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及测量方法_2

文档序号:9358694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尺测量瞳孔直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是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尺测量眼球活动幅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如图1所示,多功能尺100包括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放大镜3、透明片4以及自缩式微型尺5。第一测量尺I和第二测量尺2相交连接,放大镜3以及透明片4分别位于第二测量尺2的两端。
[0024]第一测量尺I两端的端点分别记为A点和D点;第二测量尺2和第一测量尺等长,两端的端点及中点分别为B点、C点以及M点,在M点可对折,与第一测量尺在O点转动连接。
[0025]放大镜3的边缘部和第二测量尺2的B点水平连接,中心圆点记为F ;透明片4边缘部和第二测量尺2的C点水平连接,中心圆点记为G。放大镜3和透明片4沿M点对称设置,当第二测量尺2在M点对折时,F点和G点恰好相重叠。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放大镜3以及透明片4的中心圆点F点和G点均用红点进行标记。
[0026]透明片4为一圆形透明塑料片,直径为1cm,其上设置有同心圆样圈线,从直径0.5mm开始,每0.5mm增加一圈圈线,直至最大圈线直径10mm,共计20圈。圈线颜色依次按照红色、绿色、蓝色、黄色设置。
[0027]第一测量尺的AO段与FO段等长,AO段和OD段的长度比为1:3?4,优选1: 4。第一测量尺I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5mm、厚度为1.5mm,第二测量尺的BO段长度优选为
2.5cm, OC段的长度为11.5cm,宽度及厚度与第一测量尺I相同。放大镜3和透明片4的直径相同,均为lcm。
[0028]自缩式微型尺5,包括刻度尺52以及容纳所述刻度尺的外壳51,外壳51连接于第一测量尺的D点,刻度尺的“O”刻度处可拆卸连接于透明片4的G点处。刻度尺52初始端设置有小圆孔,G点处设置有凸起,刻度尺52通过小圆孔被套在凸起上,实现与透明片4的可拆卸连接。亥丨渡尺52总长30mm,其刻度自O开始每0.5mm标注,每2mm刻度上方标有一小圆点标记,共15个标记。为便于区分,将所有标记分为四组,每相邻四个圆点标记为一组,每组的颜色依次按照红色、绿色、蓝色、黄色设置。
[0029]固定套槽6设置在M点处,套槽长2cm、宽5mm、深4cm,恰好能够卡在第二测量尺上,确保测量时MB段与MC段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0030]利用图1中的多功能尺测量眼球活动幅度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1]步骤一,将第一测量尺I和第二测量尺2在O点连接,使得两个测量尺呈X型,且AO段与OD段的比值等于FO段与OG段的比值,为1:4 ;
[0032]步骤二,嘱患者向一侧活动眼球至最大幅度,采用第一测量尺1,使其A点对准患侧眼的内眦或外眦;
[0033]步骤三,采用放大镜3观察虹膜,使得放大镜3的中心圆点F位于虹膜的最内缘或最外缘,AF之间的间距即为眼球的活动幅度数据;
[0034]步骤四,通过刻度尺52读取⑶之间的间距,根据几何学比例原理,AF:GD为1:4,将GD间距除以4,就得到了眼球活动幅度数据。
[0035]图2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尺测量瞳孔直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如图2所示,第二测量尺2在M点对折后,放大镜3和透明片4的中心圆点重合。在M点处也设置固定套槽6,套槽6恰好能够卡在第二测量尺上,确保测量时MB段与MC段以直线形式重叠。
[0037]利用图2中的多功能尺测量瞳孔直径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8]步骤一,第二测量尺2在M点对折,使得放大镜3和透明片4的中心原点F点和G点重合,此时,两个测量尺近似呈T型;
[0039]步骤二,将透明片4置于瞳孔上方,使得瞳孔的边缘部和圈线标记的位置关系被显现出来;
[0040]步骤三,采用放大镜3读取透明片4上的和瞳孔边缘相对应的刻度标记之间的距离,得到瞳孔的直径数据。
[004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用方面,可准备两把多功能尺,一把按图1中的结构形式组装,用于眼球活动幅度的测量;另一把按图2中的结构形式组装,用于瞳孔直径的测量。
[0042]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的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借助几何学中的比例原理进行眼球活动幅度的测量,借助放大镜进行瞳孔直径的测量,使得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尺一方面避免了使用普通直尺、通过目测或凭患者感觉进行估测所导致的误差较大、结果不精确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使用精密测量仪器所带来的检查程序复杂、检测费用较高以及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既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度,又能降低患者的检测费用。
[0044]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主权项】
1.一种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测量尺,所述第一测量尺两端的端点以及中间某点分别记为A点、D点和O点;第二测量尺,与所述第一测量尺在O点转动连接,比所述第一测量尺短,所述第二测量尺两端的端点及中点分别记为B点、C点以及M点,所述第二测量尺在M点可对折; 放大镜,边缘部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B点连接,与所述第二测量尺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圆点记为F点; 透明片,边缘部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C点水平连接,与所述第二测量尺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圆点记为G点;以及 自缩式微型尺,包括刻度尺以及容纳所述刻度尺的外壳,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第一测量尺的D点,所述刻度尺的初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透明片的G点处,用于测量所述眼球的活动幅度,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AO段与FO段等长,OD段与GO段等长,所述第一测量尺的AO段和OD段的长度比为1:3?4, 所述第二测量尺在M点对折后,所述放大镜的F点和所述透明片的G点重合,所述透明片的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同心设计且间隔预定间距的标记,用于测量所述瞳孔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测量尺的M点处,宽度比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宽度略宽,厚度略大于所述第二测量尺对折后的厚度,用于使得所述第二测量尺的BM段以及CM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或以直线形式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AO段和OD段的长度比为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5mm、厚度为1.5mm, 所述第二测量尺的BO段长度为2.5cm, OC段的长度为11.5cm,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宽度及厚度与所述第一测量尺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透明片为圆形透明塑料片,所述圆形透明塑料片与所述放大镜的直径相同,均为1cm, 所述圆形透明塑料片设置有同心圆状圈线,最内侧圈线的半径为0.5_,相邻两个所述圈线之间的间隔为0.5mm, 所述圈线的个数为20个,每相邻四个所述圈线为一组,四个所述圈线的颜色依次设置为红色、绿色、蓝色以及黄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圆形透明塑料片的中心圆点G处设置有凸起,所述刻度尺的“O”刻度处设置有孔,用于悬挂于所述凸起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刻度尺自所述“O”刻度开始,其刻度间隔为0.5mm,总长为30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刻度尺上自所述“O”刻度开始,每间隔2_,在相应刻度处标记有圆点, 所述圆点的个数为15个,每相邻四个所述圆点为一组,共分为四组,所述四组的颜色依次设置为红色、绿色、蓝色以及黄色。9.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对患者的眼球活动幅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在O点连接,使得两个所述测量尺呈X型; 步骤二,嘱患者向一侧活动眼球至最大幅度,采用所述第一测量尺,使其A点对准患侧眼的内眦或外眦; 步骤三,采用所述放大镜观察虹膜,使得所述放大镜的F点位于所述虹膜的最内缘或最外缘; 步骤四,根据几何学比例原理,采用所述刻度尺获取所述A点与所述F点之间的间距,得到眼球活动幅度数据。10.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对患者的瞳孔直径进行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第二测量尺在M点对折,使得所述放大镜的F点和所述透明片的G点重合; 步骤二,将所述透明片对准所述瞳孔,使得所述瞳孔的边缘部和所述圈线的位置关系被显现出来; 步骤三,采用所述放大镜读取所述透明片的刻度标记,得到所述瞳孔的直径数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眼球活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多功能尺及测量方法,多功能尺包括第一测量尺,两端端点分别为A和D;在中点M点可折叠且与第一测量尺在O点相交的第二测量尺;分别连接于第二测量尺两端、中心圆点分别为F和G的放大镜和透明片;以及自缩式微型尺,其外壳连接于D点,刻度尺的初始端可拆卸连接于透明片的G点处。AO段和FO段等长,OE段和GO段等长,AO段和OE段的长度比为1:3~4,借助几何比例关系,进行眼球活动幅度的测量。第二测量尺在M点折叠后,放大镜和透明片的中心圆点重合,透明片的表面设置有复数个间隔预定间距的标记,用于标记瞳孔边缘,然后借助放大镜读取标记之间的距离,得到瞳孔的直径数据。
【IPC分类】A61B3/113, A61B3/11
【公开号】CN105078403
【申请号】CN201510534751
【发明人】金海 , 侯立军, 巩顺, 朱鹏熹, 张丹枫, 陈吉纲, 顾进茂, 王春晖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