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姜苏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999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芦根姜苏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饮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芦根姜苏茶,能够解鱼蟹毒的清热解毒茶。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海洋污染非常严重,日常生活、生产中排放的各种污水、废物最终都会流向大海。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对水中的毒素都有蓄积能力,像镉、铜、锌、铅、砷、农药等有毒物质都会通过鱼、虾、蟹、贝的蓄积而危害人体健康。这些毒素主要是重金属,还包括一些其它毒素,而现在人非常喜欢吃海鲜,身体聚集了不少鱼蟹毒。
[0003]芦根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新修本草》曰:“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本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0004]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浓度呈依赖关系.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生姜根提取物与HBsAg作用I?3小时可使HBsAg的P/N值显著下降,但超过3小时后其下降率不再增加.生姜水浸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试管内对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姜根茎中的姜醇和姜酚具有杀灭软体动物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
[0005]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别名:桂桂、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分简单,饮用安全的芦根姜苏茶。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种芦根姜苏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芦根10份、生姜2份、紫苏叶2份、绿茶70份、芦荟I份、无花果叶I份、黄秋葵叶I份、小马泡I份、野西瓜I份、菱角藤I份、甘草I份、紫薯I份、柿蒂I份、花生芽I份、小茴香0.3份、西瓜多糖0.3份、荔枝核0.5份、山茶花0.5份、荷叶0.5份、高粱根I份;
[000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芦根姜苏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I)按组分配比称取原料,将所有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烘炒机内,烘炒时间根据不同组分的湿度控制在5-20分钟左右,烘炒至完全干透即可;
[0011]2)将烘炒好的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40目筛网进行粉碎;
[0012]3)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按配比进行合料、搅拌,搅拌必须均匀;
[0013]4)将搅拌好的原料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 ;
[0014]5)使用辐射杀菌对所有干燥好待打包的物料进行辐射杀菌;
[0015]6)将杀菌好的物料装入自动造包机器中,一次成型装入食品过滤包中,每袋4-6克,检验、包装即可。使用时只需用开水冲泡后即可直接饮用。
[0016]本发明的在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芦根姜苏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I)按上述配制比例要求将原料配好,倒入容器内,加水搅拌冲洗,清除原料表面尘沙和杂质,然后将水排放出去,将原料送入烘干箱进行烘干处理;
[0018]2)将烘干后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用搅拌机搅拌混合调匀制成粉剂;
[0019]3)将上述粉剂经过加水浸泡、煎熬、过滤、提取后制成药液,对药液进行喷雾干燥,再将干燥后的物料粉碎,进行定量真空包装入库。使用时只需用开水冲泡后即可直接饮用。
[0020]本发明以芦根、生姜、紫苏叶和绿茶作为主原料,辅以芦荟、无花果叶、黄秋葵叶、小马泡、野西瓜、菱角藤和甘草等,研制生产出具有解鱼蟹毒的清热解毒茶。既具有绿茶原有风味,符合人们传统饮茶习惯,又含排鱼蟹毒成分,是一种适于人们传统饮茶习惯的理想保健茶种,特别适合长期吃海鲜的人群长期饮用。
[0021]本发明制备的药茶进行了大量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以及治疗疾病的大量临床试验,对该药投入治疗疾病的使用环节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分别如下
[0022]1.对本发明制备的药茶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0023]药物:由本发明的组方制备的粉剂,在冰箱内保存备用,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0024]试验动物:小白鼠,体重在30_50g,雌雄随机选择,由安徽医科大学提供。
[0025]方法和结果:取小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饥饿15小时左右,按每只每次3g灌喂药物,第1、2、3、4、5组分别在24小时内灌喂药物1、2、3、4、5次,观察5天,小白鼠活动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其中小白鼠用药量按公斤体重药量计算,表明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临床用药剂量安全。
[0026]2.对本发明制备的粉剂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0027]试验动物:大白鼠,体重在120_130g,全部选择雄性大白鼠,由安徽医科大学提供。
[0028]方法和结果:取大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第1、2、3、4组作为给药组,每组分别灌喂药物2g、4g、6g、8g,第五组正常喂食作为对照组,每日一次,连续灌喂90天,测体重,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取心、肾等内脏,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观察剂量的作用,观察饮食、活动的变化,实验证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可见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对于临床50-200倍的剂量均无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的药物。
[00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成,具有配方合理、口味醇正、饮用方便的优点,无任何化学激素、毒素和副作用,不含防腐剂和其它合成成份,对人体无任何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1]实施例1
[0032]—种芦根姜苏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芦根10份、生姜2份、紫苏叶2份、绿茶70份、芦荟I份、无花果叶I份、黄秋葵叶I份、小马泡I份、野西瓜I份、菱角藤I份、甘草I份、紫薯I份、柿蒂I份、花生芽I份、小茴香0.3份、西瓜多糖0.3份、荔枝核0.5份、山茶花0.5份、荷叶0.5份、高粱根I份;
[0033]制备方法如下:
[0034]I)按组分配比称取原料,将所有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烘炒机内,烘炒时间根据不同组分的湿度控制在5-20分钟左右,烘炒至完全干透即可;
[0035]2)将烘炒好的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40目筛网进行粉碎;
[0036]3)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按配比进行合料、搅拌,搅拌必须均匀;
[0037]4)将搅拌好的原料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 ;
[0038]5)使用辐射杀菌对所有干燥好待打包的物料进行辐射杀菌;
[0039]6)将杀菌好的物料装入自动造包机器中,一次成型装入食品过滤包中,每袋4-6克,检验、包装即可。使用时只需用开水冲泡后即可直接饮用。
[0040]实施例2
[0041]—种芦根姜苏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芦根10份、生姜2份、紫苏叶2份、绿茶70份、芦荟I份、无花果叶I份、黄秋葵叶I份、小马泡I份、野西瓜I份、菱角藤I份、甘草I份、紫薯I份、柿蒂I份、花生芽I份、小茴香0.3份、西瓜多糖0.3份、荔枝核0.5份、山茶花0.5份、荷叶0.5份、高粱根I份;
[0042]制备方法如下:
[0043]I)按上述配制比例要求将原料配好,倒入容器内,加水搅拌冲洗,清除原料表面尘沙和杂质,然后将水排放出去,将原料送入烘干箱进行烘干处理;
[0044]2)将烘干后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用搅拌机搅拌混合调匀制成粉剂;
[0045]3)将上述粉剂经过加水浸泡、煎熬、过滤、提取后制成药液,对药液进行喷雾干燥,再将干燥后的物料粉碎,进行定量真空包装入库。使用时只需用开水冲泡后即可直接饮用。
[00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芦根姜苏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芦根10份、生姜2份、紫苏叶2份、绿茶70份、芦荟I份、无花果叶I份、黄秋葵叶I份、小马泡I份、野西瓜I份、菱角藤I份、甘草I份、紫薯I份、柿蒂I份、花生芽I份、小茴香0.3份、西瓜多糖0.3份、荔枝核0.5份、山茶花0.5份、荷叶0.5份、高粱根I份。
【专利摘要】一种芦根姜苏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芦根10份、生姜2份、紫苏叶2份、绿茶70份、芦荟1份、无花果叶1份、黄秋葵叶1份、小马泡1份、野西瓜1份、菱角藤1份、甘草1份、紫薯1份、柿蒂1份、花生芽1份、小茴香0.3份、西瓜多糖0.3份、荔枝核0.5份、山茶花0.5份、荷叶0.5份、高粱根1份。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成,具有配方合理、口味醇正、饮用方便的优点,无任何化学激素、毒素和副作用,不含防腐剂和其它合成成份,对人体无任何损害。
【IPC分类】A23F3/34, A61K31/715, A61P39/02, A61K36/9068
【公开号】CN105079743
【申请号】CN201510491075
【发明人】孙玉
【申请人】孙玉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