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摄像方法、眼科设备和眼科方法_3

文档序号:9512140阅读:来源:国知局
09的顺序分别显示。扫描区域207、扫描区域208和扫描区域209分别位于眼底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此外,扫描区域207和扫描区域208、以及扫描区域208和扫描区域209在y方向上各有10%的重叠。
[0064]图6A示出了步骤S801中所选模式中的实时B扫描图像。在图6A中,B扫描线210表示实时B扫描图像203的摄像位置。同样地,B扫描线211、212和213分别表示实时B扫描图像204、实时B扫描图像205和实时B扫描图像206的摄像位置。
[0065]如图2B和图6A所示,以相同的虚线表示上部的扫描区域207的框、利用用于扫描上部的扫描区域207的激光束所拍摄的实时B扫描图像203的框及其中的B扫描线210。此外,以实线表示中部的扫描区域208的框、利用用于扫描中部的扫描区域208的激光束所拍摄的实时B扫描图像204的框及其中的B扫描线211。
[0066]同样地,以点划线表示下部的扫描区域209的框、利用用于扫描下部的扫描区域209的激光束所拍摄的实时B扫描图像205的框及其中的B扫描线212。此外,以细虚线表示眼底的1方向上的实时B扫描图像206的框和其中的B扫描线213。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容易地识别哪个激光束扫描了哪个区域,以及在当前显示的实时B扫描图像中已拍摄了哪个B扫描线。在这个示例中,使用实线或虚线来区分区域等,但是也可以以诸如红框或红线等的方式对各激光束通过颜色等来进行区分。
[0067]在选择摄像模式后首先显示的实时B扫描图像203?206是相对于x方向位于各激光束的扫描区域中部处的断层图像以及相对于y方向位于整个摄像区域的中心部处的断层图像。如图7A所示,在B扫描线210被鼠标(未示出)点击,并且如图7A中箭头所表示那样上下移动的情况下,显示出与移动后的B扫描线210的位置相对应的实时B扫描图像203。同样地,在B扫描线213被点击并且如图7A中箭头表示那样从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情况下,显示出与移动后的B扫描线213的位置相对应的实时B扫描图像206。
[0068]然后,在步骤S803中,测量者确认图2B中表示的眼底上的摄像区域,并判断当前选择的摄像模式是否适合拍摄患者、即被测量者的摄像区域的断层图像。
[0069]例如,在利用三个激光束拍摄眼底图像,并且将三个B扫描图像合成的情况下,被分割的区域的边界上会出现不连续。因而,如果被分割的区域的边界与诸如患病部分或黄斑的外围等的目标区域出现重叠,则最好选择使用一个激光束的摄像模式。
[0070]此外,在实时B扫描线向摄像区域的外围端移动,并且确认不需要拍摄眼底端部的图像的情况下,摄像模式可以被切换为利用一个激光束仅拍摄目标区域的外围的模式。在这里说明的情况中,确定了不必要拍摄患者的眼底端部,并且在步骤S804中选择了具有小的摄像区域的摄像模式4。
[0071]图3A示出在设置摄像模式4时的扫描区域208,即,数量为300的A扫描、数量为300的B扫描、6mm的X范围、6mm的y范围、激光束数量为1并且摄像次数为1。
[0072]如果激光束的数量如摄像模式4 一样被设置为1,则从三个激光束中选择用于扫描中部的区域208的第二个激光束。这是因为,在三个激光束中,用于扫描中部的区域208的第二个激光束将穿过透镜108和118的中心部,因而受透镜处的光学畸变的影响最小。图6B示出步骤S804中选择的摄像模式4中的实时B扫描图像。在图6B中,B扫描线211表示实时B扫描图像204的摄像位置。
[0073]在扫描区域208被鼠标(未示出)点击,并且如图3A中箭头表示那样上下移动的情况下,扫描区域208的位置可以在眼底上移动。作为实际的移动,通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整在XY扫描器103的被测量者侧的光学系统的位置,来使扫描区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扫描区域208的位置以使得能够拍摄以黄斑215为中心的区域。
[0074]此外,显示了与B扫描线210移动后的位置相对应的实时B扫描图像203。如图7B所示,在B扫描线211被鼠标(未示出)点击,并且如图7B中箭头表示那样上下移动的情况下,显示了与B扫描线211移动后的位置相对应的实时B扫描图像204。同样地,在B扫描线213被点击并且如图7B中箭头表示那样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情况下,显示与B扫描线213移动后的位置相对应的实时B扫描图像206。
[0075]如上所述,测量者选择摄像模式,确认每次的摄像区域和实时B扫描图像,并且判断所选择的摄像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即被测量者的症状或测量目的。如果确认被选择的摄像模式适合该目的(步骤S803中为“是”),则在步骤S805中,测量者实际对作为测量对象的眼底的断层图像进行测量。
[0076]根据上述的本典型实施例,可以在被测物的二维图像上以可辨识的方式显示与用于摄像的光束数量相对应的摄像区域。因此,可以容易地确认所选择的摄像模式是否适合摄像目的。此外,可以容易地改变适合摄像目的的摄像模式。
[0077]在拍摄被测量者的眼底图像的情况下,图2B中示出的操作画面上的激光光束的扫描区域207、208和209可能不同于在眼底上实际使激光束进行扫描的区域,这取决于诸如被测量者的眼轴长度和晶状体的屈光度等的个体差异、以及透镜104中的焦距调整。为解决这种变化,可以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包括校准激光束扫描区域的步骤。
[0078]更具体地,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步骤S801和S802的操作中,可以利用与步骤S801中设置的X范围和y范围相对应的激光束来扫描眼底,并且在行照相机119中测量用于扫描眼底的激光束的扫描范围。如果实际测量到的激光束的扫描范围与操作画面上的激光束的扫描区域207、208和209不同,只需要将要在操作画面上显示的激光束的扫描区域调整为测量出的激光束的扫描区域。相反地,可以控制XY镜103的转动量,以使显示在操作画面上的激光束的扫描区域207、208和209与实际用于扫描眼底的激光束的扫描范围相符。
[0079]接着,参考图8中流程图说明作为第二典型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选择摄像模式的方法。首先,在步骤S1301中,测量者利用图7C中所示的鼠标光标216在眼底的二维图像201上指定目标点。接着,在步骤S1302中,测量者通过在设置/显示单元中指定摄像区域大小来设置摄像模式的参数。
[0080]此时,如果X范围和y范围都被预先设置为每1mm为100,即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辨率被设置为100 (Ι/mm),则与x范围和y范围的指定一同设置A扫描的数量和B扫描的数量。尽管说明了针对X方向和1方向的分辨率都被设置为100的情况,但该值可以被任意设置。此外,尽管摄像的次数被设置为1,但该值可以任意改变。
[0081]接着,在步骤S1303中,根据在个人计算机中设置的参数,计算在激光束数量为1的情况下和激光束数量为3的情况下的摄像时间。让作为被测量者的患者保持他/她的眼睛在一个位置不动是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了不允许选择摄像时间超过三秒的摄像模式这一限制。
[0082]在激光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被分割的摄像区域之间的边界的不连续。因此,可以根据是优先在短时间内拍摄图像还是优先拍摄到没有不连续的图像,来选择最佳摄像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优先拍摄没有不连续的图像,并且利用一个激光束的摄像时间段在作为限制时间的三秒以内,则应该选择利用一个激光束的摄像模式。
[0083]接着,在步骤S1304,如图3B所示,显示器表示对摄像模式1设置的条件,并且显示摄像区域和实时B扫描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设置条件中选择了利用一个激光束的摄像模式,因此显示了:摄像区域208,其由三个激光束中的用于扫描中心部的区域的第二个激光束扫描;实时B扫描图像204,其由三个激光束中的用于扫描中心部的区域的第二个激光束获得;以及1方向上的实时B扫描图像206。
[0084]接着,在步骤S1305中,测量者通过移动实时B扫描线211和213来判断在步骤S1304中显示的摄像模式中的摄像是否满足目的。如果所选择的摄像模式不满足目的(步骤S1305中为“否”),则在步骤S1306中,和第一典型实施例一样,控制器重设摄像模式。然后,重复步骤S1304?S1306中的处理直到找到满足摄像目的的摄像模式。最终,在步骤S1307中,如果能够设置满足摄像目的的摄像模式,则0CT设备拍摄眼底的断层图像。
[0085]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说明了以鼠标光标指定所需摄像区域的中心点以及用数值设置X范围和y范围来设置摄像区域的方法。然而,可以使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