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2

文档序号:9533071阅读:来源:国知局
附 与夏枯草2:1组合物的传统水煎提取物,比较本发明的活性部位与组合物水煎物的抗抑郁 作用,以确定本发明的抗抑郁作用优势。
[0028] (1)悬尾实验 将KM雄性小鼠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按表3剂量分别给予蒸馏水及药液,每天 给药1次,连续15天,末次给药lh后,在距小鼠尾尖部lcm处,用橡皮膏倒悬贴于横杆上 6min,头部距地面约6cm,累记各组后4min小鼠不动时间,即抑郁时间。结果见表3。
[0029] 表3本发明组合物活性部位、组合物水煎液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均值X土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 *Ρ〈〇· 05, #Ρ〈0· 01,*# Ρ〈0· 001 表3中的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活性部位高剂量(2g/kg)和低剂量(lg/kg)均能显著 缩短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〇. 001,P〈〇. 01),且具有良好的 量效关系。水煎液的高、低剂量也能缩短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P〈〇. 05,P〈0. 05)。本发明的 活性部位在缩短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方面比水煎物作用更强。
[0030] (2)强迫游泳实验 小鼠分组、给药方式及时间同上,末次给药lh后,将小鼠放于内径20cm,水深15cm的塑 料桶中,水温保持在23-25°C,测定小鼠6min内后4min不动时间。结果见表4。
[0031] 表4本发明组合物活性部位、组合物水煎液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均 值 x±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P〈〇. 05, #P〈0. 01 香附-夏枯草组合物活性部位的高剂量(2g/kg)和低剂量(lg/kg)均能显著缩短小鼠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〇. 01,P〈〇. 05),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而组合物水煎液的高、低剂 量均有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说 明组合物活性部位在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方面优于水煎液。
[0032] (3 )拮抗利血平实验 将小鼠按表5分组方法分为7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同上,末次给药lh后,除正常组 外,腹腔注射利血平1. 6mg/kg,观察4小时后小鼠的肛温,计算给药前和给药后的体温差, 比较给药组及模型对照组小鼠的肛温差。结果见表5。
[0033] 表5本发明组合物活性部位、组合物水煎物对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的影响(均值 X土 s )
注:ΛΛ与正常组比较P〈0. 01 ;与模型组比较* P〈0. 05 表5中的实验结果显示,香附-夏枯草组合物活性部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给药4 小时后体温差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〇. 01,P〈〇. 05),能明显拮抗利血平所 致的小鼠体温下降;水煎物高、低剂量组体温差与模型组比较,有拮抗体温下降的趋势,但 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 P>0. 05)。说明本发明的活性部位具有明显拮抗小鼠体温下降的作 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而水煎物对于利血平所致的小鼠体温下降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0034] 小结与评价 本发明的组合物活性部位在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利血平实验3种实验动物 模型上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单用香附醇提物、单用夏枯 草醇提物及香附与夏枯草组合的水煎物。本发明通过香附与夏枯草(2:1或1:2)组合物 活性部位的显著抗抑郁作用,有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制剂中,可以发挥多途径、多靶 点、多层次的抗抑郁作用,其制备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成本低的优点。经文献检索,迄今 尚未见有香附与夏枯草按2:1或1:2组合的醇提萃取物(活性部位)用于抗抑郁方面的文献 报道。
[0035]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乙醇浓度,都是指体积百分比浓度,其它浓度都是指重量百分 比浓度。
[0036]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用提取溶媒为75%乙醇,采用热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2小时。
[0037] 其制备方法为: a) 、将醋炙香附和夏枯草去除杂质后,50°C烘干,分别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混匀; b) 、分别取醋炙香附粗粉30g、夏枯草粗粉15 g,混匀,置烧瓶中,加70%乙醇(V/V) 450mL,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温度50°C,真空度为0. 08 MP)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物; c) 、将步骤b)获得的醇提物加2倍体积的蒸馏水,摇匀,分别加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 饱和的正丁醇进行萃取,至各萃取液无色,得到3种不同萃取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合并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水浴浓缩后真空干燥(温度70°C、压力0.09MP),得到香附与夏 枯草(2:1)组合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
[003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用提取溶媒为80%乙醇,采用热回流提取,提取2次,每次2小时。
[0039] 其制备方法为: a) 、将醋炙香附和夏枯草去除杂质后,60°C烘干,分别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混匀; b) 、分别取醋炙香附粗粉30g、夏枯草粗粉15g于烧瓶中,加 80%乙醇(V/V)540mL,加热 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温度60°C,真空度为0. 07 MP)回收乙 醇至无醇味,得醇提物; c) 、将步骤b)获得的醇提物加蒸馏水,摇匀,分别加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 醇进行萃取,至各萃取液无色,得到3种不同萃取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合并乙酸乙酯和 正丁醇萃取物,水浴浓缩后真空干燥(温度65°C、压力0.08MP),得到香附与夏枯草(2:1)组 合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
[004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用提取溶媒为50%乙醇,采用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2小时。
[0041] 其制备方法为: a) 、将醋炙香附和夏枯草去除杂质后,55°C烘干,分别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混匀; b) 、分别取醋炙香附粗粉15g、夏枯草粗粉30g于烧瓶中,加 50%乙醇(V/V)500mL,回流 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温度50°C,真空度为0. 09 MP)回收乙醇至 无醇味,得醇提物; c) 、将步骤b)获得的醇提物加蒸馏水,摇匀,分别加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 醇进行萃取,至各萃取液无色,得到3种不同萃取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合并乙酸乙酯和 正丁醇萃取物,水浴浓缩后真空干燥(温度70°C、压力0. 09MP),得到香附与夏枯草(1:2)组 合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
[004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用提取溶媒为95%乙醇,采用超声法提取,提取2次,每次1小时。
[0043] 其制备方法为: a) 、将香附和夏枯草去除杂质后,60°C烘干,分别粉碎成20~40目的粗粉,混匀; b) 、分别取香附粗粉30g、夏枯草粗粉15g于烧瓶中,加 95%乙醇(V/V)400mL,超声提取 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温度65°C、压力0. 08MP)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 醇提物; c) 、将步骤b)获得的醇提物加蒸馏水,摇匀,分别加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 醇进行萃取,至各萃取液无色,得到3种不同萃取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合并乙酸乙酯和 正丁醇萃取物,水浴浓缩后真空干燥(温度60°C、压力0. 09MP),得到香附与夏枯草(2:1)组 合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从香附或醋炙 香附与夏枯草组成的组合物中提取。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香附或醋炙 香附与夏枯草的重量配比为2:1或1: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醋炙香附与 夏枯草的重量配比为2: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 骤: (1) 粉碎:将香附和夏枯草饮片烘干,分别粉碎成粗粉,混匀; (2) 提取:将步骤(1)混合粗粉以乙醇或甲醇反复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 醇或甲醇至无醇味,得到醇提物; (3) 萃取:将步骤(2)醇提物加适量蒸馏水,摇匀,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 正丁醇萃取至萃取液无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将回收溶剂后得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残 留液合并,搅匀,水浴浓缩后真空干燥,得到香附与夏枯草组合物的活性部位。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 的提取方法为回流法或超声法,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或超声提取2~3,每 次1小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0~95%,每克组合药物粗粉加8~15倍乙醇或甲醇。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组 合物的活性部位是由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合并经真空干燥后得到的,真空干燥 的条件为 60°C~70°C、0. 07MP~0· 09MP。7.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组合物活性部位用于制备治疗抑郁 症的药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活性部位,该中药组合物是由香附与夏枯草按一定重量配比组成的。其制备方法为:将香附和夏枯草分别粉碎、混匀,反复提取,萃取后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得到组合物的活性部位。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活性部位的抗抑郁效果非常明显,其作用强度均比该组合物中各单味中药高,可以发挥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抗抑郁作用。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制备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
【IPC分类】A61K36/8905, A61P25/24
【公开号】CN105288028
【申请号】CN201510865306
【发明人】李英霞, 鞠传霞, 王宏韬, 朱丹丹, 杨久勇, 房景望
【申请人】青岛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