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23440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透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而人们也是透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症候是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例概况,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疾病的发走趋势,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为中药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0003]应用中药调养人体,可以保持阴阳平衡,发挥正常功能,所以选用中药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分清寒热虚实,脏腑阴阳,因证施药,合理选用温、热、寒、凉之性和益气、补血、补阳,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作法。
[0004]目前,调养人体的方药成分多,且均采用口服给药,单一的给药途径造成,日积月累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因此亟待寻求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中药,真正达到祛病延年、保健养生的双重功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调养人体的方药成分多,口服给药毒副作用大的问题,而提供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0006]内病外治中药散由3?9g的人参、9?30g的黄苗、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组成。
[0007]内病外治中药散由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苟、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组成。
[0008]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9]一、称取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
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作为原料;
[0010]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X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0011]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12]一、称取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苟、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作为原料;
[0013]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X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0014]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中各成分的主要作用:
[0015]人参一一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肺气虚弱,心气虚衰,体虚多汗,津亏,血虚,眩晕,肾虚阳萎,尿频。
[0016]黄芪一一功能主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0017]白术一一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18]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9]淫羊藿一一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强心力。
[0020]巴戟天一一功能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0021]杜仲一一功能主治: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0022]附子一一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23]干姜一一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0024]肉桂一一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0025]吴茉萸一一功能主治:助阳止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0026]当归一一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27]熟地黄一一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0028]生地黄一一功能主治: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
[0029]白芍一一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0030]何首乌一一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0031]沙参一一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0032]百合一一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0033]麦冬一一功能主治: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用于肺阴不足,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
[0034]石斛一一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0035]知母一一功能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目民、消渴淋浊。
[0036]芦根——功能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0037]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附子、干姜、肉桂和吴茉萸组成;此方为调阳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
[0038]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由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白芍、何首乌、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知母和芦根组成;此方为调阴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
[0039]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辩阴阳、虚实、寒热,配伍合理,通过体表,透过腠理,作用于经络、气血、脏腑、人体百骸,调整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祛除体内疾患,从病理上进行根治。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0040]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采用外敷具有直接渗透,起效快,治疗效果好,伤不到肝、胆、脾和肾,无副作用的优点,达到了祛病延年、保健养生的双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由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组成。
[0042]本实施方式中的组成为调阳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如:头痛加川芎;治痰加陈皮;风痰加天南星;治胆加柴胡;肝经热加龙胆草;心火加黄连;食积气滞加莱菔子;眩晕加天麻;尿血血淋加小蓟蒲黄;便秘加大黄;热毒血痢加白头翁。
[004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人参、15g的黄苗、9g的白术、4g的甘草、5g的淫羊藿、7g的巴戟天、llg的杜仲、5g的附子、5g的干姜、2g的肉桂和2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4]【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6g的人参、20g的黄苗、10g的白术、6g的甘草、8g的淫羊藿、10g的巴戟天、12g的杜仲、8g的附子、8g的干姜、3g的肉桂和2.9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5]【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8g的人参、25g的黄苗、llg的白术、8g的甘草、12g的淫羊藿、13g的巴戟天、14g的杜仲、10g的附子、9g的干姜、4.2g的肉桂和4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6]【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47]一、称取3?9g的人参、9?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