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7638阅读:10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 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 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 虚、阴虚)、燥(燥热)、血(瘀血)有关,一般认为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 肾之损伤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础,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理论基础。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随着病程延长,容易并发全身神经、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并可导致心、脑、肾、神经及 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诸多并发症日趋增多,程度加重,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 生命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0003]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 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 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如果患者肺燥 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 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 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 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 脾肾阳虚型、肾阴亏损型、阴阳两虚型和瘀血内阻型等。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如 饮食疗法、药膳疗法、中草药疗法、中医辨证治疗、古今中医验方、运动疗法、心理疗法、指压 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针灸疗法等十余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疗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 方法,它是依据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辨证施治,而目前还没有专用于治疗胃热炽盛型糖 尿病的中成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用 于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好,愈后不再复发。
[0005]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 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草地早熟禾12份、盘龙参20份、撑篙竹15份、麦斛12份、白茅根20份、蜢臂兰10份、 地梢瓜12份、硬飘拂草12份、大山玄参20份、龙骨莲15份、小叶眼树莲12份、还阳草根15 份、五色梅根25份、甘草5份、大黄茎12份、禾叶毛兰8份、沙参15份、海韭菜8份。
[0006]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草地早熟禾【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的根茎。【功能主治】降血糖。 主糖尿病。
[0007] 盘龙参【别名】鹃、(廿鹃)绶、一线香、猪鞭草、猪潦子、猪辽参、龙抱柱、龙缠柱、 猪牙参、扭兰、胜杖草、盘龙棍、过水龙、红龙盘柱、小猪獠参、海珠草、蛇崽草、一枝枪、一叶 一枝花、双瑚草、盘龙花、镰刀草、大叶青、九龙蛇、笑天龙、马牙七、盘龙箭、鲤鱼草、反皮索。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绶草的根和全草。【性味】甘;苦;平。【归经】心;肺经。【功 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病后虚弱;阴虚内热;咳嗽吐血;头晕;腰痛酸软;糖尿病; 遗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烫火伤;疮疡痈肿。
[0008] 撑篙竹【别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 叶、叶芽或茎皮。【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止呕;止血。主热病烦渴;呕 吐;小儿惊厥;吐血;Μ血。
[0009] 麦斛【来源】为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性味】甘,凉。【归经】入肺、胃二经。【功能 主治】清热化痰,生津养胃。治肺热咳嗽,劳伤咯血,心烦口渴,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小儿惊 痫,跌打损伤,疔疮。
[0010] 白茅根【别名】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丝茅、万根 草、茅草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 茅的根茎。【性味】甘;寒。【归经】肺;胃;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 尿通淋。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0011] 蜢臂兰【别名】鸡腿莲、过天涯、落山脚、山槟榔、上石虾、石壁风、老虎牙。【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半柱毛兰的全草。【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 渴。主热病伤津;烦渴;盗汗;肺结核;瘰疬;疮疡肿毒。
[0012] 地梢瓜【别名】地梢花(《苏南种子植物》),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河南中草药 手册》)。【来源】为萝蘑种植物细叶白前的全草及果实。【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肺气, 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0013] 硬飘拂草【别名】毛蜂子、茅草箭、透骨风。【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 【性味】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滋阴润燥,补虚益损。治虚弱头晕,痨伤盗汗,久咳。
[0014] 大山玄参【别名】川玄参、土参、元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丹东玄参的 根。【性味】味甘苦;咸;性凉。【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除烦;解毒。主热病烦渴;骨蒸 潮热;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痈肿瘰疬。
[0015] 龙骨莲【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贵州萍逢草 的根茎。【性味】甘;苦;微寒。【归经】脾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 热;盗汗。
[0016] 小叶眼树莲【别名】上树木、瓜子金、纽扣藤、上鳖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 植物药萝蘑科植物小叶眼树莲的叶。【性味】味微苦;性凉。【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高热伤津;口渴欲饮;目赤肿痛。
[0017] 还阳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性味】味微甘;性凉。 【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健脾利湿。主阴虚潮热;产后乳汁少;慢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小儿疳积。
[0018] 五色梅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根。【性味】味苦;性寒。【归 经】膀胱;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散结。主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 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
[0019] 甘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 甘;平。【归经】脾;胃;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 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0020] 大黄茎【来源】药材基源: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 茎或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