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15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腔道插头22与进水腔道接口 23对接严密可靠,防止高压高速水流因接头对接不严密发生意 夕h术中对病人或手术人员造成伤害。为了操作的便捷性,进水管拆卸接头2的规格尺寸较 主机联接接头4稍小;其主机联接接头4 一端连接进水管1,另一端连接主机。
[0038] 所述的进水管拆卸接头2设有进水管接管24、接头本体21和进水腔道插头22,一方 面使得进水管1与进水腔道14之间的对接严密,联接严密可靠,避免进水管1在高压高速水 流的冲击下发生漏水,影响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手术使用之后,通过拆开进水管拆卸接头2 与进水腔道接口 23的联接,能够方便地将进水管1与刀头11分离,使得未被污染且成本较高 的进水管1能够重复利用,而刀头11、出水管12为污染的部分,通过拆开进水管拆卸接头2与 进水腔道接口 23之间的联接可把污染的组件分离,待下次使用时,只需要更换刀头11、出水 管12即可,使用成本降低,便于临床推广。
[0039] 实施例2
[0040] 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包括进水管1、刀头11、出 水管12;所述的进水管1采用与防弹衣相同的凯夫拉尔化evlar)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的进水 管1两端分别设有主机联接接头4和高压接头3;述的进水管1 一端通过主机联接接头4与主 机联接;所述的进水管1另一端通过进水管拆卸接头2与刀头联接;所述刀头11包括进水腔 道14、出水腔道15、工作接头16和手柄13;所述工作接头16包含一水槽结构,一端固定联接 在出水腔道15的端部,工作接头16另一端连接进水腔道14;所述进水腔道14 一端伸出手柄 13;所述的出水腔道15两端均伸出手柄13。
[0041]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内部结构示意 图。所述出水腔道15设有定位环6;所述出水管12设有出水管拆卸接头5;所述出水腔道15- 端端部装配在固定接管17中,其固定接管17另一端连接出水管拆卸接头5;所述出水管拆卸 接头5连接出水管12;所述的进水腔道14连接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通过高压接头3与进水 腔道14建立连接;所述的高压接头3位于手柄13内;所述的定位环6位于手柄13内;所述的固 定接管17、出水管拆卸接头5位于手柄13外;所述的出水腔道15较进水腔道14略粗,进水腔 道14 一部分紧贴在出水腔道15的外壁上,且进水腔道14还有一部分与出水腔道15呈夹角分 布,其夹角大小为7-9度,根临床经验,优选夹角为7度;所述的出水腔道15、固定接管17、出 水管12直径依次增大,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的定位环6有利于出水腔道15在手柄13中轴向定 位,其手柄13内部设有与定位环6相互嵌插的卡片,使得出水腔道15固定在手柄13中。
[0042] 本实施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无进水管拆卸接头2,且 实施例2中通过高压接头3连接进水腔道14和进水管1,其高压接头3位于手柄13内;另外,实 施例2中还设有出水管拆卸接头5、定位环6,其出水管拆卸接头5位于手柄13外,现有技术中 的出水管12通常是紧密固定在出水腔道15上,连接紧密,不易插拔,而设置出水管拆卸接头 5的目的是便于术后将出水管12和出水腔道15断开,W更换出水管12,因出水管12为手术污 染部分,待下次使用时只需更换新的出水管12,而成本相对较高的进水管1可直接重复利用 或消毒液高压冲洗后重复利用,刀头11通过消毒液高压冲洗、浸泡消毒后,也可实现重复利 用。
[0043] 实施例3
[0044] 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包括进水管1、刀头11、出 水管12和手柄13;所述的进水管1采用与防弹衣相同的凯夫拉尔化evlar)材质制作而成;所 述的进水管1两端分别设有主机联接接头4和进水管拆卸接头2;述的进水管1 一端通过主机 联接接头4与主机联接;所述的进水管1另一端通过进水管拆卸接头2与刀头联接;所述刀头 11包括进水腔道14、出水腔道15、工作接头16;所述工作接头16包含一水槽结构,工作接头 16-端固定连接在出水腔道15的端部,另一端连接进水腔道14;所述进水腔道14两端均伸 出手柄13;所述的出水腔道15两端均伸出手柄13。
[0045] 请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内部结构示意 图。所述出水腔道15连接出水管12;所述的进水腔道14连接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通过进水 管拆卸接头2与进水腔道14建立连接;所述出水腔道15设有定位环6;所述出水管12设有出 水管拆卸接头5;所述出水腔道15-端端部装配在固定接管17中,其固定接管17另一端连接 出水管拆卸接头5;所述出水管拆卸接头5连接出水管12;所述的出水腔道15较进水腔道14 略粗,进水腔道14 一部分紧贴在出水腔道15的外壁上,且进水腔道14还有一部分与出水腔 道15呈夹角分布,其夹角大小为7-9度,根临床经验,优选夹角为9度;所述的出水腔道15、固 定接管17、出水管12直径依次增大,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的定位环6有利于出水腔道15在手 柄13中轴向定位,其手柄13内部设有与定位环6相互嵌插的卡片,使得出水腔道15固定在手 柄13中。
[0046] 请参照图3,图3为进水管拆卸接头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进水管拆卸接头 2包括进水管接管24、接头本体21、进水腔道插头22和进水腔道接口 23;所述的进水腔道插 头22与进水腔道接口 23连接;所述的进水腔道接口 23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水腔道14。
[0047] 本实施例3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两种结构合并的结构,本实施例3的结构中,既 设有进水管拆卸接头2,又设有出水管拆卸接头5,通过进水管拆卸接头2,使得进水管1能够 重复利用;通过出水管拆卸接头5,能够方便地更换出水管12,其刀头11可根据需要更换,如 不需要更换刀头11,亦可对刀头11进行消毒液高压冲洗、浸泡消毒W重复利用,如需要更换 刀头11只需把新的刀头11与进水管拆卸接头2和出水管拆卸接头5联接即可。
[0048] 本发明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便于拆卸、组装、清洗、消毒,或局 部更换,W实现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全部或部分重复利用,从而大大降低医疗成本,使运一先 进的清创设备和技术在国内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惠及广大普通患者;设有进水管拆卸接 头2,使得成本高、未被污染的进水管I能够重复利用;设有出水管拆卸接头5,可更换被污染 的出水管12,其出水管12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成本低,替代方便,每次用后可W更换。
[0049] W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运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包括 进水管、刀头、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过主机联接接头与主机联接;所述的进水管通过进 水管拆卸接头与刀头联接;所述刀头包括进水腔道、出水腔道、工作接头和手柄;所述工作 接头固定连接在出水腔道的端部;工作接头包含一水槽结构,进水腔道固定联接在工作接 头水槽前端;所述出水腔道连接出水管;所述的进水腔道连接进水管;所述的进水腔道一部 分紧贴在出水腔道的外壁上,且进水腔道还有一部分与出水腔道呈夹角分布,其夹角大小 为7-9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两端分别设有 主机联接接头和进水管拆卸接头;所述的进水管拆卸接头包括进水管接管、接头本体、进水 腔道插头和进水腔道接口;所述的进水腔道插头和进水腔道接口连接;所述的进水腔道接 口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水腔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管拆卸 接头与进水腔道建立连接;所述出水管设有固定接管,其固定接管连接出水腔道,其固定接 管位于手柄中。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道两端均伸出手 柄;所述的出水腔道一端伸出手柄,另一端位于手柄中。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两端分别设有 主机联接接头和进水管拆卸接头;所述出水腔道设有定位环;所述出水管设有出水管拆卸 接头;所述出水腔道一端端部装配在固定接管中,其固定接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拆卸接头; 所述出水管拆卸接头连接出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高压接头与进水腔道建立连接;所述的 高压接头位于手柄内;所述的定位环位于手柄内;所述的固定接管、出水管拆卸接头位于手 柄外;所述进水腔道一端伸出手柄,另一端位于手柄内;所述的出水腔道两端均伸出手柄。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两端分别设有 主机联接接头和进水管拆卸接头;所述出水管设有出水管拆卸接头;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 管拆卸接头与进水腔道建立连接;所述进水腔道及出水腔道两端均伸出手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所述的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包括进水管、刀头、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与主机连接;所述刀头包括进水腔道、出水腔道、工作接头和手柄;所述工作接头一端固定连接在出水腔道的端部,工作接头另一端连接进水腔道;所述出水腔道连接出水管;所述的进水腔道连接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两端分别设有主机联接接头和进水管拆卸接头。其优点表现在:便于拆卸、组装、清洗、消毒,或局部更换,实现清创水刀刀头系统全部或部分重复利用,从而大大降低医疗成本,使这一先进的清创设备及技术在国内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惠及广大普通患者。
【IPC分类】A61B17/3203
【公开号】CN105476692
【申请号】CN201610063961
【发明人】朱世辉, 刘功成, 吕开阳, 李磊, 汤焘, 盛嘉隽, 李海航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