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560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极度缺少淡水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0003]尽管缺水的形势如此严峻,但我国公园、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们每次洗手所留下来的废水直接排到下水道,因此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甚至会污染地下水。尤其是卫生间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卫生间冲水造成的水资源消耗更加巨大,水资源浪费更加严重。
[000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匮乏的今天,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本世纪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将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人居环境恶化、争水矛盾日益突出等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节约用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节约了用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包括洗手台、排水管和冲水水箱,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洗手台,所述冲水水箱上安装有冲水管,还包括蓄水水箱、加压水箱、重力加压装置、第一自动进水装置、导气管、导水管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蓄水水箱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压水箱和蓄水水箱通过第一自动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水箱通过导气管连接重力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水箱还通过导水管连接冲水水箱,在加压水箱与导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自动进水装置。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均为浮球式单向阀或单向球阀。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水箱和加压水箱呈上下堆叠设置,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贯通蓄水水箱的底壁和加压水箱的顶壁,所述蓄水水箱位于洗手台的下方,所述重力加压装置位于加压水箱的下方。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洗手台的排水口处,所述排水管安装在过滤网的下方。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加压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弹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导气管连接的通气口,所述弹簧的两端固定在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安装在蓄水水箱的溢水口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通过采用蓄水水箱、加压水箱和重力加压装置,可将洗手台的废水回收到冲水水箱,再对便池进行冲洗,达到了将废水进行二次利用的目的,做到了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节约了用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水排放,减少了排污,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0015](2)采用重力加压装置,利用人体体重,将重力转化为压力,达到纯机械运作,无需消耗其他能量,从而成本低,且使用方便。
[0016](3)采用浮球式单向阀,能够在不消耗能量的前提下,实现及时补水的功能,保持冲水水箱的水量。
[0017](4)重力加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0018](5)采用过滤网,可避免残渣进入管道内堵住管道。
[0019]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2]图3为重力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4]请参考图1-3,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包括洗手台1、过滤网2、排水管3、蓄水水箱4、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加压水箱6、导气管7、重力加压装置8、第二自动进水装置9、溢水管10、导水管11、冲水水箱12和冲水管13 ο所述洗手台1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安装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由铁制成,从而成本低。所述排水管3的上端位于过滤网2下方且安装在排水口处,所述排水管3上还装有流量计3a。所述蓄水水箱4位于洗手台1的下方,且蓄水水箱4顶壁的入水口与排水管3的下端连接。所述蓄水水箱4和加压水箱6呈上下堆叠设置,且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贯通蓄水水箱4的底壁和加压水箱6的顶壁,使得所述加压水箱6和蓄水水箱4通过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实现连通。所述蓄水水箱4的侧壁上还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管10安装在溢水口处。所述重力加压装置8位于加压水箱6的下方,所述加压水箱6的侧面上部设有进出气口,所述导气管7的上端连接至进出气口,所述导气管7的下端连接至重力加压装置8。所述加压水箱6的另一相对侧面并且在接近加压水箱6底部的位置还设有出水口,所述导水管11的下端连接至出水口,所述导水管11的上端连接冲水水箱12的进水口,在加压水箱6与导水管11的下端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自动进水装置9。所述冲水水箱13的底部安装有冲水管13,冲水管13连接至厕所14。
[002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9均为浮球式单向阀或单向球阀。采用浮球式单向阀,能够在不消耗能量的前提下,实现及时补水的功能,保持冲水水箱12的水量。所述重力加压装置8包括外壳81和设于外壳81内的弹簧82。所述外壳81为塑料外壳,从而成本低。所述外壳81上开设有与导气管7连接的通气口 81a。所述弹簧82的两端固定在外壳81的顶壁和底壁上。
[0026]工作原理在于:洗手后的废水,首先通过洗手台1上面的过滤网2过滤,然后通过排水管3流入蓄水水箱4储存。当人站上重力加压装置8时,通过人体重力压缩重力加压装置8,弹簧82压缩,将重力加压装置8里面的气体从通气口 81a压出并通过导气管7送入加压水箱6内,使加压水箱6内部的压强增大,将第二自动进水装置9打开,加压水箱6里的水通过导水管11流入冲水水箱12供冲水使用;当人离开重力加压装置8时,弹簧82从压缩状态恢复,撑起重力加压装置8,加压水箱6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7被抽回并从通气口 81a吸进到重力加压装置8中,使得加压水箱6内的气压降低,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打开,水从蓄水水箱4内流入到加压水箱6中,补充到压出之前的水量后由于气压达到一定值,第一自动进水装置5关闭,完成一个工作流程。当洗手废水在蓄水水箱4内储存过多,超过溢水口时,多余的水会从溢水管10流出,流出的水可以引至绿化带上,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027]综上所述,由于蓄水水箱4和加压水箱6配套设计,能够有效地把废水收集起来利用,制作和维护的成本不高,却可以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本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的适应性,能适应多种规格的洗手台,能适应目前社会上多种卫生间、洗漱间,可推广到家庭、企事业单位、机关,公共厕所等具有冲水水箱的卫生间,可以节省大量的淡水资源。
[0028]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主权项】
1.一种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包括洗手台、排水管和冲水水箱,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洗手台,所述冲水水箱上安装有冲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水箱、加压水箱、重力加压装置、第一自动进水装置、导气管、导水管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蓄水水箱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压水箱和蓄水水箱通过第一自动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水箱通过导气管连接重力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水箱还通过导水管连接冲水水箱,在加压水箱与导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自动进水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均为浮球式单向阀或单向球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水箱和加压水箱呈上下堆叠设置,所述第一自动进水装置贯通蓄水水箱的底壁和加压水箱的顶壁,所述蓄水水箱位于洗手台的下方,所述重力加压装置位于加压水箱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洗手台的排水口处,所述排水管安装在过滤网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加压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弹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导气管连接的通气口,所述弹簧的两端固定在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安装在蓄水水箱的溢水口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洗手台、排水管和冲水水箱,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洗手台,所述冲水水箱上安装有冲水管,还包括蓄水水箱、加压水箱、重力加压装置、第一自动进水装置、导气管、导水管和第二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蓄水水箱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压水箱和蓄水水箱通过第一自动进水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水箱通过导气管连接重力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水箱还通过导水管连接冲水水箱,在加压水箱与导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自动进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绿色节能废水利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节约了用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IPC分类】E03C1/264, E03C1/12, E03C1/01, F04F1/06
【公开号】CN205116305
【申请号】CN201520888443
【发明人】林韩, 李英哲, 宋仁基
【申请人】林韩, 李英哲, 宋仁基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