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17677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而引起的炎症。中医认为感染性心内膜 炎多属"心痛"、"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其发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 饮食不节,或房劳过度,或情志失调,耗伤气血阴精,导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温热毒邪乘 虚而入。或经卫传气血,由表及里;也可直中气分,或直达营血,热的营阴,迫血妄行,甚至逆 传心包,变生危证。病至后期,余邪末尽,阴液已伤,热邪恋于阴分,或阴虚血涩,瘀血内停, 或虚热内扰心神,湿热之邪,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则诸证丛生。临床以 发热、心脏杂音、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等为特点。目前,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主要 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比较长,而且停药 后容易反复,而中医治疗既能避免手术的风险,又能彻底治愈此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中 医治疗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辩证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感 染性心内膜炎,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 旺型、血脉瘀滞型。目前,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阴虚火旺型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治疗阴虚火旺型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 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目的。
[0004] 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 其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 成: 独叶岩珠9-21份、黄竹参9-21份、龙骨莲30-70份、蜢臂兰9-21份、软枣子9-21份、大山 玄参4-16份、灯心草1-5份、寒水石10-30份、西洋参1-9份、荷苞花15-35份、苎花9-21份、水 珠草9-21份、秦艽4-16份、圆叶锦葵根9-21份、玉竹4-16份、甘草2-10份。
[0005]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 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独叶岩珠12-18份、黄竹参12-18份、龙骨莲40-60份、蜢臂兰12-18份、软枣子12-18份、 大山玄参7-13份、灯心草2-4份、寒水石15-25份、西洋参3-7份、荷苞花20-30份、苎花12-18 份、水珠草12-18份、秦艽7-13份、圆叶锦葵根12-18份、玉竹7-13份、甘草4-8份。
[0006] 本发明最佳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 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独叶岩珠15份、黄竹参15份、龙骨莲50份、蜢臂兰15份、软枣子15份、大山玄参IO份、灯 心草3份、寒水石20份、西洋参5份、荷苞花25份、苎花15份、水珠草15份、秦艽10份、圆叶锦葵 根15份、玉竹10份、甘草6份。
[0007]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 法制备: A:称取重量配比的独叶岩珠、黄竹参、龙骨莲、蜢臂兰、软枣子、大山玄参、灯心草、寒水 石、西洋参、荷苞花、苎花、水珠草、秦艽、圆叶锦葵根、玉竹和甘草备用; B:将上述十六味药材倒入器皿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 C: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 D: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可。
[0008]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独叶岩珠【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的全草。【性味】味甘;淡;性寒【功能 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主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乳痈;疔肿。
[0009] 黄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健脾;止血。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病后体虚乏力;食少;吐血。
[0010] 龙骨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贵州萍逢草的根茎。【性味】甘;苦;微寒【归 经】脾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
[0011] 蜢臂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半柱毛兰的全草。【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 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主热病伤津;烦渴;盗汗;肺结核;瘰疬;疮疡肿毒。
[0012] 软枣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果实。【性味】甘;微酸;微 寒【归经】胃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烦止渴;能淋。主热病津伤或阴血不足;烦渴引饮;砂 淋;石淋;维生素 C缺乏症;牙龈出血;肝炎;多作滋补营养剂。
[0013] 大山玄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丹东玄参的根。【性味】味甘苦;咸;性凉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除烦;解毒。主热病烦渴;骨蒸潮热;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痈肿瘰 疬。
[0014] 灯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性味】甘;淡;微 寒【归经】心;肺;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 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疮;创伤。
[0015] 寒水石【来源】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或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 方解石。【性味】辛咸;寒【归经】心;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时行热病; 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
[0016] 西洋参【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归 经】归肺;胃;心;肾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气虚阴专火旺,咳嗽痰血,虚热烦 烦倦,内热消渴,口燥烟干。
[0017]荷苞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花【性味】甘;平【归经】脾经【功能 主治】安神;止血。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
[0018]苎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性味】甘;性寒【功能主治】清心除 烦;凉血透疹。主心烦失眠;口舌生疮;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0019] 水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珠草的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平【功 能主治】宣肺止咳;理气活血;利尿解毒。主外感咳嗽;脘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经闭;泄 泻;水肿;淋痛;疮肿;瘭疽;癣痒;湿疣。
[0020] 秦艽【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艽、达乌里秦艽的根。 【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 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
[0021] 圆叶锦葵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根。【性味】甘;温【归经】 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止汗;利水通乳;托疮排脓。主倦怠乏力;内脏下垂;肺虚咳嗽;自汗 盗汗;水肿;乳汁不足;崩漏;痈疽难溃;溃后脓稀;疮口难合。
[0022] 玉竹【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性味】甘;平【归经】肺;胃经【功 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 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0023]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 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 物毒性、烈性。
[0024]在中医辨证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进一步确 诊。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正气亏虚,温热邪毒内舍于心脉营血,则可致肌肤内脏出血;温热 邪毒煎熬营血,热血互结,阻遏血脉,则可致血脉栓塞诸征。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临床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心烦心悸,尿少色黄,舌质 红而干,苔少,脉细数。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 互作用,对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标本兼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治疗此病症。多 年来,通过对11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 100%,治愈率达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