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91974阅读:来源:国知局
339上,第一拉杆310与摆杆317枢接于枢接轴322,摆杆317的传动弧面与支板316传动平面相切,撞杆307铰接于支板308,其一端与第二拉线319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拉杆311 —端枢接于第二枢接轴341,第二拉杆311另一端与一端固定在第一拉杆310上的第九复位弹簧312 —端相联,第二支板309限位第二拉线319为撞杆307提供合适方向的力,第二拉线319另一端与第三拉杆320相连,第三拉杆320另一端与扳手321相联,第一拉线313 —端与撞杆307及第二拉杆311的第二铰接轴341相连,另一端与锁止销315相连,锁止销315受设置在锁止组件314内的弹簧弹性支撑。撞杆307在与拉线联接端受力时,逆时针旋转拉动第一拉线313使锁止销315脱出第三支板316的销孔,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解除与车架I的锁定,此时第九复位弹簧312的弹力不足以克服第十复位弹簧318的反作用力,所以第一拉杆310保持不动状态,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二枢接轴341到第一拉杆310长孔最大位置时开始刚性强制拖动第一拉杆310并传动于摆杆317,摆杆317的旋转推动第三支板316给处于死点位置的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和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 —推动力使第一组合斜撑组件303、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三组合斜撑组件305和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折叠从而完成折腿过程,因第三拉杆320经第二拉线319与撞杆307相连,所以操控第一扳手321同样可使折腿上车机构完成折腿过程;第二折腿机构与第一折腿机构结构和原理相同,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同时兼具阻尼弹簧功用。
[00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由房间推出来的并承载需救护人员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担架车在进入电梯前搬动第二扳手340,第二折腿上车机构开始折腿动作,因第一复位弹簧
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第八复位弹簧338的阻尼作用,用手稍用力把住车架I的第一车架组件101、第二车架组件102端,后脚轮10及前侧轮11就会逐渐缓慢落地并操作锁定两车轮,见图3,这时第一折腿机构仍保持折腿前状态,直接摇动摇把5,齿轮变向装置6便拖动滑块401在滑槽407内直线运动,曲柄滑块机构4从收拢状态逐渐变形为打开状态,见图4,2个脚轮404开始与地板接触,继续摇动摇把5,2个前轮9离地后手动使第一折腿机构折腿并用插销锁定,曲柄滑块机构4变形到所需角度后停止摇动摇把5,搬动扳手,因第一梯形丝杆7与滑块401的自锁,曲柄滑块机构4锁定到该位置,接着解锁后脚轮10及前侧轮11,此时可推担架车进电梯,推担架车出电梯,解除第一折腿机构的锁定,其在第十一复位弹簧323、第十二复位弹簧324、第十三复位弹簧325、第十四复位弹簧326,第二组合斜撑组件304、第四组合斜撑组件306与车架I铰接处设置第十五复位弹簧327、第十六复位弹簧328、第十七复位弹簧329和第十八复位弹簧330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逆向摇动摇把5曲柄滑块机构4从打开状态逐渐变形为收拢状态,后轮8和前轮9落地后抬起车架I的第一扳手321、第二扳手340端,第二折腿机构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
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的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推担架车到救护车上车位置2个前侧轮12进入救护车担架车轨道,撞杆307触碰到救护车时,第一折腿机构折腿进入救护车,继续推动担架车撞杆342碰到救护车后第二折腿机构折腿进入救护车,到达救护地点拉担架车出救护车,第二折腿机构最先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作用下变折腿状态为展开状态,继续展开第二折腿机构后完成下车。其实,担架车进入电梯前第一折腿机构变展开状态为折腿状态也可不必手动,可以在曲柄滑块机构4变形到所需角度握下扳手321后直接推担架车进电梯,2个前轮9触碰到电梯轿厢壁后折腿,出电梯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三复位弹簧333、第四复位弹簧334、第五复位弹簧335、第六复位弹簧336、第七复位弹簧337和第八复位弹簧338作用下自动打开,如电梯做相应加强,此方法为首选。当然,根据需要担架车进出电梯应对被救护者加安全带防护。
[00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403由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套接移动联接而成,是为进入更小的电梯轿厢时而设置,首先拉大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的相对位置,用担架车自带的销钉穿入销孔409锁定2个第一组件圆管405和第二组件圆管406使两者稳定。通过改变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403的长度增加担架车的倾斜角度以进入更小尺寸的电梯。
[0034]为更好的调整担架车倾斜时的稳定性及更佳的角度,曲柄402至少由第一组件圆管410和第二组件圆管411移动套接联接构成。
[0035]为使担架车在进入电梯前倾角大时处于更稳定的状态,曲柄滑块机构4的曲柄402与车架I为球联接,曲柄滑块机构4的连杆403与滑块401球联接,该种联接方式是曲柄滑块机构4与车架I球联接的一种变形。展开展开扳手13并顺时针旋转,第二梯形丝杆14顺时针旋转,正牙梯形螺母15和反牙梯形螺母16相反向运动并推动两侧的曲柄滑块机构外展,这样的车体稳定性增加,反向操作展开扳手13外展回收,这个过程需在进入电梯脚轮404未与地板接触时进行。
[0036]担架车的曲柄滑块机构4与车架联接的设置不仅解决了进如狭小空间电梯的问题,同时也为被救护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舒适姿态调整空间。把该设计思路应用于护理床同样会带来很多便利。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该担架车包括车架(I)、担架(2)、及折腿上车机构(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车架(I)联接的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曲柄滑块机构(4)包括2个滑块(401),2个曲柄(402)、2个连杆(403)、2个脚轮(404)、2个滑槽(407)、2个齿轮变向装置(6)、2个第一梯形丝杆(7)、2个U型连接件(412)和一个摇把(5); 其中,2个所述滑槽(407 )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I)的底部,2个所述梯形丝杆(7 )分别设置在2个所述滑槽(407)的内部,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所述梯形丝杆(7)的一端传动联接,2个所述第一梯形丝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出轴联接,2个齿轮变向装置(6)的输入轴均与所述摇把(5)联接,2个所述滑块(401)分别与2个连杆(403 )的一端枢接,2个U连接件(412 )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I)的底部,2个U连接件(412)的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杆(413),2个所述曲柄(402)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连接杆(413 )枢接,2个所述曲柄(402 )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联接有脚轮(404),2个所述连杆(403)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曲柄(402)的另一端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该担架车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展开扳手(13)、第二梯形丝杆(14)、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所述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分别固定设置2个连杆(403)上,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的两端分别与正牙螺母(15)和反牙螺母(16)啮合,所述展开扳手(13)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丝杆(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连杆(403)包括第一组件圆管(405 )、第二组件圆管(406 )和第一销孔(409 ),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6 )的一端与所述滑块(401)枢接,所述第一组件圆管(405)的另一端与第二组件圆管(406)—端移动套接,所述销孔(409)设置在第一组件圆管(405)与第二组件圆管(406)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担架车,其特征是,所述曲柄(402)包括第三组件圆管(410)、第二组件圆管(411)和第二销孔(408),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一端与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三组件圆管(410)的另一端与第四组件圆管(411) 一端移动套接,所述第二销孔(408)设置在第三组件圆管(410)与第四组件圆管(411)的套接处的管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层救护的半自动上车担架车。是为高层快速救护而设计。主要由担架、车架及折腿上车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与车架联接有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作为优选,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至少由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移动联接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为主动件,与曲柄/连杆还联接有脚轮,在折腿机构与车架枢接处设置有阻尼弹簧。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可调节倾角的支撑机构调节担架车的水平向尺寸以适应不同建筑电梯轿厢,使具有足够几何尺寸承载救护病人的担架车能进出电梯,为高层快速救护提供了方便。
【IPC分类】A61G1-04, A61G1-013
【公开号】CN204501265
【申请号】CN201420842291
【发明人】杨平
【申请人】北京亿佰健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