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129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匀混合物、总克重平均为466g/m 2,低克重部包含平均152g/m2的短 纤浆和平均l〇5g/m2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均匀混合物、总克重平均为257g/m 2,高克重部与低 克重部的短纤浆的克重比(高克重部/低克重部)为1.5,吸收性聚合物的克重比(高克重 部/低克重部)为2. 3。
[0190] [比较例1]
[0191] 使用上述包芯片D代替上述包芯片A,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 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将其作为比较例1的试样。
[0192] [比较例2]
[0193] 使用克重180g/m2的短纤浆作为中间层,除此以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 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将其作为比较例2的试样。比较例2中所使用的中间层(纸浆)将 纸浆纤维(100%的NBKP)作为构成纤维,而不含交联纤维素纤维。
[0194] [评价]
[0195]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试样(一次性尿布),分别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一定 加压下的液体吸收时间、无加压下的回液量和中间层液体残留量、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 此外,对于各试样中的包芯片,通过上述测定方法测定湿润强度。将其结果表示于下述表2。
[0196] <无加压下的回液量、中间层液体残留量和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的测定方法>
[0197] 将一次性尿布平面状展开,在将正面片朝上地固定于水平面上的无加压的状态 下,将40g人工尿以5g/秒的注入速度注入至吸收体的中心部中的该正面片上使其吸收, 并放置10分钟,进而将40g人工尿以相同的注入速度注入并使其吸收。反复进行3次这 样的人工尿的注入操作,使尿布吸收合计120g的人工尿。然后,使4片一边为70mm的正方 形形状的胶原蛋白膜(Naturin公司制造,商品名"C0FFI")重叠在尿布中的人工尿的吸收 部位上,进而对其上施加1分钟负载,使胶原蛋白膜吸收被尿布所吸收的人工尿。该胶原 蛋白膜的接触角与人体肌肤大致相同。对在中央部配置有圆状凸部(直径20_、高度5_) 的70mmX 70mm的正方形形状的丙稀酸板施加4kg(对注入液体后的湿润时的尿布上施加约 7kPa:最小2kPa~最大21kPa)的负载。经过1分钟后解除负载,测定吸收人工尿后的胶原 蛋白膜的重量(g)。从该重量减去吸收人工尿前的胶原蛋白膜的重量,将其值作为无加压下 的回液量(g)。此外,从吸收人工尿后且测定回液量后的尿布取出中间层和液体透过性次层 片,测定重量(g),使该测定值与上述"无加压下的回液量(g)"相加,将其值作为中间层液 体残留量。无加压下的回液量和中间层液体残留量越少,则评价越高。此外,从正面片侧观 察吸收人工尿后且测定回液量后的尿布,测定吸收性芯部位的人工尿的扩散面积,将该测 定值作为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cm 2)。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越大,则判断液体扩散性越 优异,从而评价越高。另外,使用与上述<液体透过时间的测定方法>中所使用的人工尿相 同的人工尿。
[0198] [表 2]
[0199]
[0200] 根据表2可明确,各实施例的尿布与各比较例的尿布相比,无加压下的回液量较 少,由此,在触到吸收人工尿后的尿布时,在各比较例中感到发粘,而在各实施例中不会感 到发粘。此外,可明确各实施例的尿布因为中间层液体残留量较少,所以不易将来自中间层 的湿气向肌肤侧蒸发,此外,可明确因为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较大,所以吸收性芯中的液 体扩散性优异,可高效率地利用吸收性芯,因此,液体在一个部位的存在量减少,能够减轻 对肌肤的负担。此外,可明确在使用凹凸型的吸收性芯时(实施例6),与使用平坦型的吸收 性芯的情况(实施例1)相比,无加压下的回液量较少且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较大,因此, 能够实现回液的防止和吸收性芯的有效率的利用,凹凸型的吸收性芯的利用是有效的。
[0201] 相对于此,各比较例的尿布主要由于包芯片的第三次的液体透过时间超过60秒, 而导致成为下述结果:与该液体透过时间为60秒以下的各实施例的尿布相比,至少无加压 下的回液量较大,此外,吸收性芯液体扩散面积较小。各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包芯片D是在本 来为拨水性的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表面附着亲水化剂而赋予了亲水性的材料,此种亲水化 剂附着型的包芯片由于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中反复进行尿等体液的排出、吸收,而导致该 包芯片的亲水性下降(拨水性提升),进而液体透过性下降。此外,比较例2的尿布因中间 层的构成纤维为100%的纸浆纤维而导致以下结果:与中间层的构成纤维为100%的交联 纤维素纤维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1相比,回液量和中间层液体残留量相当较多。
[0202] 由以上内容可明确,为了获得液体透过性优异、液体残留较少、且不易引起回液的 吸收性物品,重要的是:1)中间层是包含交联纤维素纤维;2)在对包芯片通过规定的测定 方法反复测定3次以上的液体透过时间时,其从第一次至第三次的液体透过时间全部为60 秒以下。此外,可明确:作为满足上述2)的包芯片,优选包含纸浆等亲水性纤维的纸(上述 特定纸)和包含将预先混入有亲水化剂的合成树脂作为纤维原料的亲水化剂混入型合成 纤维的无纺布(上述特定亲水性无纺布)。
【主权项】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位于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位于非肌肤相 对面侧的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吸收体,在该正面片与该吸收体之 间配置有中间层,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分别具有多个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和与该凸部邻接的凹部,所述 中间层包含交联纤维素纤维, 所述吸收体包括:含有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包芯片,其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至少肌 肤相对面,包含纸或亲水性无纺布, 所述包芯片在通过下述测定方法反复测定3次以上的液体透过时间时,从第一次至第 三次的液体透过时间全部为60秒以下:将上下端开口的内径35mm的2个圆筒以使两圆筒 的轴一致的方式上下配置,将使1片直径55mm的圆形滤纸重叠于70mm见方的测定对象片 即包芯片的上侧而得的部件夹入于上下的圆筒间,在该状态下,将40g人工尿供给至上侧 的圆筒内,所供给的人工尿依序透过滤纸和测定对象片,通过下侧的圆筒内而从该圆筒的 下端流下,观察从该下侧的圆筒流下的人工尿的重量的经时变化,并测定从开始供给人工 尿时至该重量达到20g为止的时间,将该时间作为液体透过时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包含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且形成该无纺布的至少一面的纺粘无纺布 包含将预先混入有亲水化剂的合成树脂作为纤维原料的亲水化剂混入型合成纤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具有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宽度,利用1 片该包芯片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和其相反侧的非肌肤相对面各自的整个区域。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为特定纸,该特定纸将游离度为400~550ml的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作为 主体,添加有2种以上的纸力增强剂,且克重为10~14. 5g/m2,密度为0. 05~0. 2g/cm3,皱 纹率为5~30%。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作为必需成分含有游离度为400~550ml的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中所使用的针叶树漂白牛皮纸衆的纤维粗度为〇. lmg/m以上0. 2mg/m以 下。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中所使用的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mm以上4_以下。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添加至所述特定纸的纸力增强剂是选自羧甲基纤维素和其盐、聚丙烯酰胺类树脂和其 盐、阳离子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1种以上的材料。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添加至所述特定纸的纸力增强剂的组合为2种干燥纸力增强剂和1种湿润纸力增强 剂。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中的2种以上的纸力增强剂的总添加量相对于特定纸的全部构成纤维的 干燥质量为0.0 l质量%以上I. 5质量%以下。11.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的克重为l〇g/m2以上14. 5g/m2以下。12.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的密度为〇. 〇5g/cm3以上0. 2g/cm3以下。13.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纸具有皱纹,其皱纹率为5~30%。1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一恪喷一纺粘无纺布中,形成该无纺布的至少一面的纺粘无纺布为特定亲水 性无纺布,所述特定亲水性无纺布包含将预先混入有亲水化剂的合成树脂作为纤维原料的 亲水化剂混入型合成纤维。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一恪喷一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5g/m2以上30g/m2以下。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括所述吸收性材料相对较多的高克重部和所述吸收性材料相对较少 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与该低克重部在规定方向上交替地形成。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吸收性材料,上述吸收性芯含有木浆即天然纤维素纤维和/或亲水性合成纤维和 吸水性聚合物。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分别交替地形成在所述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 向上, 在所述吸收性芯中,分别形成多个沿该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在全长上延伸的直线状的 低克重部和沿该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在其全长上延伸的直线状的低克重部,低克重部整体 形成为格子状。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截面图中,所述低克重部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偏倚设置, 所述低克重部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偏倚于肌肤相对面侧,该肌肤相对面没有 凹凸而形成为平坦,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由突出形成的所述高克重部和位于2 个该高克重部间的该低克重部形成的凹凸。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高克重部的克重与所述低克重部的克重的比是,后者/前者为 20%以上80%以下。21.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克重部的克重为300g/m2以上900g/m2以下。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是所述吸收性芯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的〇. 5~3倍。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包含利用交联剂使纤维素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而得的交联纤维素纤维。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纤维素纤维中存在纤维素纤维的分子内交联和分子间交联这两种交联。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纤维素纤维是使圆度为〇. 5以上的丝光化纸浆进一步交联而得的丝光化交 联纸衆。26.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所述吸收性芯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的〇. 5~3倍。27.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50g/m2以上300g/m2以下。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的20~80%。2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中间层之间配置有液体透过性次层片。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透过性次层片是1片包含纸或无纺布的片,以覆盖所述中间层的大致整个区 域的方式配置。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透过性次层片选自通过湿式造纸获得的纸、通过梳棉法制造的无纺布、热风 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恪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32.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透过性次层片的克重为20g/m2以上70g/m2以下。3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附着有凡士林。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中的所述凡士林的附着量以固形物成分换算为5g/m2以上30g/m2以下。3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片是不具有透湿性的树脂膜、具有微细孔且具有透湿性的树脂膜、拨水无纺 布、或它们与其它片的层压体。3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 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的裆部。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各个中,配置有在一侧缘部以伸 长状态固定有弹性部件的侧片,进而形成有一对立体皱褶和一对腿部皱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在正面片(2)与吸收体(4)之间配置中间层(5),中间层(5)包含交联纤维素纤维。吸收体(4)包括:含有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40);包芯片(41),其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至少肌肤相对面,包含纸或亲水性无纺布。在对包芯片(41)通过规定的测定方法反复测定3次以上的液体透过时间时,从第一次至第三次的液体透过时间全部为60秒以下。
【IPC分类】A61F13/49, A61F13/511, A61F13/53, A61F13/15
【公开号】CN204798134
【申请号】CN201390000859
【发明人】相良早苗, 佐藤信也, 柳原茂人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3日
【公告号】WO2014073376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