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29119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20)呈弯弓状且其弓背偏向管状容器(10)的内壁,为了获得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在将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熔合封闭并与杆体(20)第一端部相互熔合连接的工艺过程中,增添了给予杆体(20)连续施加轴向压力的工艺过程。
[0057]请参阅图3,进一步说明: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和杆体(20)第一端部(21)被置于同一模具(50)的模孔内腔,模孔端部(51)可以被加热;由于给予管状容器(10)第二端部(12)压力的施压体¢0)前端所专门设置的圆柱(61),能够插入管状容器(10)内腔,所以能通过第二端部(22)给予杆体(20)施加轴向力。
[0058]这样,起初呈直管状的杆体(20),其第一端部(21)在受热、受力的双重作用下,杆体发生弓形弯曲,同时其受热端面迅速熔融并最终与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熔融部分汇合,经冷却定型后,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封闭并与杆体(20)第一端部(21)得以连接;与此同时,受热、受力而发生弯弓变形的杆体(20)也被定型。
[0059]由于杆体(20)第一端部(21)不仅受热,而且连续受轴向力,所以,其受热端面的熔融速度能与管状容器受热端面的熔融速度相应,克服了在“【背景技术】”所述“大管吸热快、小管吸热慢”所导致的问题,与原工艺过程相比,大大缩短了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熔合封闭并与杆体(20)第一端部(21)连接的工艺过程所需的时间,从而大幅地提高其生产效率。
[0060]本实用新型这样呈弯弓状的杆体,其使用性能与直管状杆体没有区别,只是在外观上与现有技术(一)处于中央的直杆相比,稍有逊色;在打开管状容器(10)后,杆体会偏向管口的一端,但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
[0061]另外,还有一种给予杆体(20)施加轴向压力的方式,主要用于先将管状容器(10)第二端部(12)熔合封闭的工艺过程,如图4所示。这样的方式具有上述同样的技术效果。
[0062]另外,所述擦拭本体的材料优选植物纤维如棉条,也可以选择合成纤维、海绵、软质高分子吸附性材料等;擦拭本体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靠近杆体端部的那个部分浸有工作液体。
[0063]实施例之二: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所述管状容器(10)内腔及棉体中的工作液体,是在其端部被熔合封闭前从端口灌入其内腔的;通过在现有技术(二)中增加相应的工艺和装置,实现高效的生产。
[0064]实施例之三: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所述工作液体在管状容器两端已被封闭而形成一个密闭容器之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被灌装进入其内腔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0065]如图1那样的不含工作液体的密闭容器,将其置于洁净间里或在层流罩下,在传输线上将其各自定位;在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与易折断痕(13)之间管壁上的一处,用其曲面能与管状容器(10)管壁相吻合的导热橡胶接触该处,将其加热并软化;随后灌装针扎穿该软化区域并将工作液体灌入管状容器(10)内腔中;随后用激光加热的方式,使灌装孔周边的外管壁熔融而封闭灌装针孔(14)。
[0066]在此过程中,预先对管壁所述区域进行加热软化,使灌装针易于穿刺、防止管壁出现裂痕,还可以防止被穿刺的部位破碎起肩,以保证产品的品质。所述加热软化的温度因不同的材料作相应的选择,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材料以40°C至100°C为优选范围。
[0067]另外,对激光能量的选择不宜过大、能使灌装针孔周边管壁发生熔融并封住针孔即可;激光加热的斑点选择稍大于灌装针孔的圆状斑痕为宜,这样“只有一次穿刺、只有一个针孔”的方式不仅简单易于操作,还可以在保证灌装针孔的封堵效果的前提下,使管壁的外观较好。当然,还有许多方式可以加热熔融封闭针孔,激光加热熔融封闭是优选方案。
[0068]使用拥有两个相对独立通道的灌装针,可以快速地排气;当灌装量少于I毫升时,也可以选择单通道的灌装针来灌装工作液体。另外,因为已软化的管壁很容易被穿刺,灌装针的针尖不需要太尖锐,这样可以避免当灌装针刺穿管壁后,即使触及所述杆体,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0069]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设计,使“先灭菌,后灌装”的工艺要求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只需要在灌装工作液体前将容器灭菌即可,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图25和图26所示的那样,需要设计复杂的产品结构来实现。
[0070]本实用新型上述向密闭容器内灌注工作液体的技术方案,其各个技术环节可以在不同工序、不同工位上并行,所以可以高效地完成这一灌装过程;又由于这个过程可以再洁净条件下进行,所以可以使最终产品达到药品级标准。
[0071]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后灌装”工艺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还可以简单、高效地完成“后灌装”工艺的生产过程,且“后灌装”设备较为简单、体积小(占地空间小)。
[0072]经过这样的改变,可以使“擦拭器”产品技术能够被快速、广泛的普及应用。因为,擦拭器类产品的生产,既可以选择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出最终产品(即同步灌装工作液体),也可以选择先做出不含工作液体的产品(密闭容器),再根据需要选择在何地、何时灌装何种工作液体。这样,可以使许多规模不大、却有必要用“擦拭器”技术来提供产品安全性、便捷性的企业,只需要添置“后灌装”设备、直接购买不含工作液体的“擦拭器”即可,而不必购置占地面积庞大的挤出生产线、棉签及插管生产线等设备。这样的产业分工,不仅可以将不含工作液体的“擦拭器”产品,像药品包材那样易于推广应用,还也可以使生产不含工作液体的“擦拭器”的生产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
[007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灌装”工艺技术,与现有技术(一)(如图25、图26所示)那样的后灌装技术方案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都需要复杂的结构、专门设置的灌装通道。
[0074]实施例之四:请参阅图6、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与实施例三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灌装针孔(14)设置在管状容器(10)第二端部(12)与易折断痕(13)之间的管壁上,可以将相对密集排放的灌装针底座等辅助机构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上错开。
[0075]实施例之五: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与实施例三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灌装针孔(14)设置在管状容器(10)第一端部(11)的端壁上,可以使产品外观更好。
[007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通过改变产品形态,来改善和提高产品的生产工艺,从而大幅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将工作液体后置入管状容器内腔的工艺设计及其技术方案,不仅能使擦拭器产品能像包材那样快速、广泛地被普及应用,还顺利地实现了“先灭菌、后灌装工作液体”的生产工艺要求。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用新型目的得以全部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0077]本实用新型所述列举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并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各种变换的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所列出的最佳实施例中,各个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互相组合,但它们的目的和实质性效果都相同或相似。诸如此类的等同、等效的替换方案,也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包括杆体、置于杆体第一端部的擦拭本体及其外包装物,所述外包装物是两端被永久性封闭的管状容器;所述杆体具有弹性,且其第二端部与所述管状容器的第二端部熔合连接;管状容器两端之间的管壁上设有径向易折断痕,所述杆体穿过所述易折断痕所在的横截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呈弯弓状且其弓背偏向管状容器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呈弯弓状且其弓背贴近管状容器的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弯弓状之杆体,是由初始的直管状,在其第二端部与所述管状容器第二端部熔合封闭的工艺过程中,因端部受热并受轴向力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呈弯弓状且其弓背附着于管状容器的内壁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内腔中被置有工作液体并浸入杆体第一端部的擦拭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内腔中的工作液体,是在管状容器两端已被封闭而形成一个密闭容器之后,被灌装进入其内腔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在其第一端部与易折断痕之间的管壁上,有一个被从其外壁面熔合封堵的灌装针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上灌装针孔所对应的局部管壁,在灌装针未穿刺管壁前被加热并软化。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管壁上的灌装针孔,被用激光加热熔合方式封堵。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针孔是被拥有两个相对独立通道的灌装针穿刺而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在其第二端部与易折断痕之间的管壁上,有一个被从其外壁面熔合封堵的灌装针孔。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容器第一端部的端壁上,有一个被从其外壁面被熔合封堵的灌装针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高效生产的擦拭器,将管状容器内腔中的杆体设计成弯弓形态,在保持了现有技术中平直杆体性能的前提下,使其生产工艺得以改善,从而大幅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直接从管壁向密闭管状容器内腔灌装工作液体的工艺设计,不仅能促进擦拭器技术被快速、广泛地应用,还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先灭菌、后灌装工作液体”的生产工艺要求。
【IPC分类】B65B3/02, A61F13/38
【公开号】CN204798136
【申请号】CN201520146332
【发明人】吴竟哲,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吴竟哲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