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和硬管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02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和硬管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软管和硬管的组件,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把手,以及一种包括有这些部件的真空吸尘器。
立式真空吸尘器通常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真空吸尘器的主体下端的除尘头。除尘头具有朝向下方的污浊空气的入口,污浊空气通过此入口被吸入到灰尘分离装置中。灰尘分离装置通常采用集尘袋或旋风分离器。这种真空吸尘器通常可以在立式操作模式和筒式(cylinder)操作模式之间转换。
在立式模式中,真空吸尘器在待清洁的表面上移动,使得污浊空气经除尘头的污浊空气入口而进入到灰尘分离装置中,同时主体向后倾斜。真空吸尘器包括向上延伸的把手,使用者可握住此把手来使真空吸尘器在待清洁的表面上移动。
在筒式模式中,主体置于直立位置,采用通过一段柔性软管与真空吸尘器相连的软管或硬管来将污浊空气引入到灰尘分离装置中。
在欧洲专利EP134654中介绍的一种已知类型的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硬管,其具有通常为刚性管的部分和通常为柔性软管的部分。软管部分的一端与真空吸尘器的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刚性管相连。刚性管可选择性地与真空吸尘器的主体相连,从而在立式模式中形成了吸尘器的把手,或者在筒式模式形成了硬管。由于刚性管同时用作吸尘器的把手和硬管,因此这种设置避免了需要在吸尘器中存放另外的管以用作硬管。
在立式模式中,刚性管部分在软管部分内套叠式地滑动并固定在真空吸尘器的主体的背面,因此,刚性管部分从主体处向上延伸,形成了把手。然后,使用者可握住把手,在待清洁的表面上移动除尘头。在筒式模式中,刚性管部分经柔性软管连接到真空吸尘器的主体上。管部分从吸尘器的主体中释放出,允许使用者握住刚性管部分,以硬管的方式相对于主体自由地操纵刚性管部分。器具例如喷嘴或刷子连接在刚性管部分的远端,其形成了真空吸尘器的污浊空气的入口,用于清洁房间中普通除尘头无法达到的那些部位,例如狭窄空间、家具和在地板上的其它位置处进行清洁。
虽然硬管和柔性软管允许使用者自由地进行清洁,但是刚性管有时很难使用。在立式清洁模式中使用者所握住以操纵吸尘器的刚性管的把手部分位于远离使用者的位置,当使用者试图达到一个狭窄空间时,把手部分有时会形成障碍。另外,把手位于刚性管远端处的位置导致了大部分重量位于硬管的此端部处,这也使得硬管难以使用。
本发明寻求可更方便地使用真空吸尘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中吸尘器包括具有通向分离装置的入口的主体,组件包括具有一端与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而另一端终止于连接部分处的柔性软管,以及可选择性地与主体相连的刚性管,使得当刚性管与主体相连时可为吸尘器提供把手,或者当刚性管从主体上释放时可作为硬管,刚性管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开口,并在第一端部具有握柄部分以供使用者握住刚性管,软管连接部分与刚性管的任一端部处的开口相连。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点是在进行筒式模式的清洁时,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刚性管。通过将柔性软管与刚性管上邻近握柄部分的第一端部相连,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操纵刚性管来到达狭窄的空间,而不存在由刚性管远端处的握柄部分形成的阻碍。而且,由于握柄部分位于刚性管上邻近使用者的端部,因此使用者可采用握柄部分来操纵刚性管。此外,握柄部分的位置靠近使用者可以减小刚性管远端处的重量,这也提高了它的操纵性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握柄部分是刚性管上作为把手使用的部分。它可以是刚性管上成形的为或具有表面特征如隆起以允许使用者握住刚性管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刚性管上延伸出的独立部分。
在刚性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开口最好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在刚性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开口具有不同的形状,吸尘器还包括接头,其具有可与刚性管的第一端部相连的入口,以及可与软管连接部分相配合的出口。
真空吸尘器最好还包括附件器具,其具有可与刚性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开口相连的出口。附件器具的出口最好还可与软管连接部分相连。这可以通过在附件器具上设置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套筒的出口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把手,包括可选择性地与吸尘器的主体相连的刚性管,使得当刚性管与主体相连时可为吸尘器提供把手,或者当刚性管从主体中释放出时可提供硬管,刚性管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开口,并在第一端部具有握柄部分以供使用者握住刚性管,这些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任一开口可与柔性软管的连接部分相连,从而可与吸尘器的分离装置相连。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有软管和硬管的组件或上述类型的把手。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显示了立式真空吸尘器;图2A显示了在立式操作模式中使用的图1所示的真空吸尘器;图2B显示了在筒式操作模式中使用的图1所示的真空吸尘器;图3A和3B显示了在筒式操作模式中使用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第一种方法;图4A和4B显示了在筒式操作模式中使用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第二种方法;
图5A和5B显示了在筒式操作模式中使用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第三种方法;图6A和6B显示了在图3A到5B所示的设置中使用的附件器具;图7A到7D详细地显示了安装在图6A和6B所示器具中的镶件;图8A和8B显示了用于图4A和4B所示设置的接头;图9A到9D显示了图3A到8B所示的另一设置。
真空吸尘器100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的下端的除尘头1。主体3中容纳有灰尘分离装置(未示出)。这种灰尘分离装置采用了一个或多个旋风分离器、集尘袋的形式,或者是其它一些分离装置的形式。在主体3的下端还通过电机外壳6安装了一对轮子5,除尘头1从此对轮子处向前延伸。
除尘头1具有位于其前端并朝向下方的污浊空气入口7,因此,在立式模式的使用中,污浊空气入口7与待清洁的表面相接触,污浊空气在被引入到灰尘分离装置中之前经污浊空气入口7进入到除尘头1中。硬管9与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后部可拆卸地相连。
在如图2A所示的立式清洁模式中,硬管9夹在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上,使得硬管9从主体3上向上延伸。使用者握住把手11的握柄部分12,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朝向使用者向后倾斜并远离除尘头1。
在如图2B所示的筒式清洁模式中,硬管9从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上拆开并延伸出以便使用,硬管9的远端17成为实际上起作用的污浊空气入口。还设置了一个阀(未示出),用于在吸尘器在筒式模式下使用时关闭除尘头1中的污浊空气入口。此阀响应于硬管9相对于吸尘器的主体3的位置而动作。当硬管9与主体3相连并收缩到软管20内以进行立式模式的操作时,阀允许污浊空气从除尘头1中流出。当硬管9从主体3上拆下时,阀可允许污浊空气从管10中流出。在US Re.32257中介绍了一种适当的阀机构。
硬管9包括刚性管部分10和柔性软管部分20。刚性管部分10的近端16与柔性软管部分的一端可滑动地且可拆卸地相连,以允许管部分10在软管部分20内套叠式地滑动。柔性软管部分的近端16固定地连接在真空吸尘器的主体3的下端。当真空吸尘器在筒式模式下使用时,管部分10和软管部分20一起提供了可进入灰尘分离装置的空气流动通道。在此实施例中,硬管9的管部分10由无内部弯曲的直的中空管构成。这就减少了堵塞的危险,还可允许使用者在发生堵塞时向下察看管部分10,并通过从管部分的一端引入一个细长器具来疏通堵塞。然而,如下面将进一步介绍的,管10不必在其整个长度上都是直的。
当真空吸尘器100在其立式模式下使用时,管部分10从真空吸尘器的主体3向上延伸,形成把手11。把手11包括从管部分10的远端与管部分10的纵向轴线成锐角地向前和向下伸出的握柄部分12。握柄部分12包括具有曲形外表面的外部部分13和内部部分15。握柄部分12形成为可让使用者舒适地握住。把手11的下部18从握柄部分12的前端向下和向后地延伸出,从而将把手11的握柄部分12连接在管部分10上位于管部分10的远端和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的上部之间的大致中点的位置。下部18支撑了握柄部分,并为其提供了强度和稳定性。作为沿其整个长度上为直的管10的另一选择,管10可以在靠近其远端处具有弯曲部分,管10的远端部分用作把手。
最好,在管部分10任一侧上的枢轴点25处,封盖19可枢轴转动地与管部分10的远端17相连。枢轴点25位于握柄部分12与管部分10的连接点之下。封盖19包括与枢轴点25远离的外曲面21和两个侧壁20。各侧壁20在刚性管部分10的各侧上从曲面21向下延伸到各个枢轴点25。外曲面21比管部分10的端部更长。偏压装置(未示出)如弹簧或弹性带将封盖19推到闭合位置中。处于其闭合位置的封盖19覆盖硬管9的远端,从而防止物体落入到硬管9中,还可减小由不正确的使用引起损伤的危险。
在筒式模式中,硬管9从真空吸尘器100的主体3中释放出。封盖19从硬管9的开口远端27处向后倾斜,将污浊空气入口暴露出。然后可将附件器具31连接到硬管9上。附件器具31可包括喷嘴33、圆形刷35,带裂缝的器具37,以及与地毯上的粉状吸收剂一起使用的刷拭器具(未示出)。可根据需要将一个器具连接到硬管9的开口端27上,形成真空吸尘器100的污浊空气入口,并将封盖19保持在打开位置。
附件器具31可以存放在真空吸尘器100的灰尘分离装置的上方,这样就可以容易地够得着器具。或者,它们可以存放在除尘头1的上方。器具31可存放在相应的插座或挂钉上,或者由夹子来固定住。
图3A到9D显示了在筒式模式中使用吸尘器100的不同方式。
使用者可根据其所需要执行的清洁工作而以不同方式来使用吸尘器100。
对于使用者希望握住硬管并在附件器具和使用者之间要求有一定距离的工作中,例如在沿不带弯曲的壁脚板的边缘进行清洁或在房间中较高位置处进行清洁时,附件器具31安装在硬管9的一端,使用者握住硬管9的另一端以引导器具。附件器具31可安装在硬管9的任一端16,17。首先,图3A显示了一种已知的设置。将软管连接件40连接在硬管9的端部16。器具31安装在硬管9的远端17上。由于在以立式模式使用吸尘器(图2A)时软管连接件40已与管10的端部16相连,因此使用者可以这种方式快速地使用吸尘器。使用者可采用释放机构8来简便地从吸尘器的主体3中释放出硬管9,并将附件器具31安装在端部17上。然而,如上所述,所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者需要用软管连接件40来固定住硬管9。
图4A显示了与硬管9的远端17相连的软管连接件40。附件器具31可安装在硬管9的端部16。和前面一样,使用者利用释放机构8从吸尘器的主体3中释放出硬管9。从硬管9的端部16上拆下软管连接件40,并将其连接到硬管9的端部17。采用接头70完成连接件40与端部17的连接。然后将附件器具31安装在硬管9的端部16上。通过这种设置,把手处于易于使用的位置,使用者可从中得到方便。
对于使用者希望握住附件器具在狭窄空间中进行的清洁工作,例如对车内或车内装饰进行时,最好将附件器具直接地与软管部分20的端部相连。图5A显示了直接地与软管连接件40相连的附件器具31。为达到此目的,使用者利用释放机构8从吸尘器的主体3中释放出硬管9。从硬管9的端部16上拆下软管连接件40,并将其与附件器具31相连。
各附件器具31均可安装到软管连接件40或硬管9的各端部16,17上。这是通过在附件器具上设置出口来实现的,此出口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套筒。图6A和6B详细地显示了附件器具31。器具31的出口具有直径为d1的第一部分61,以及相邻于出口且具有较大的直径d2的第二部分62。出口的不同直径部分61,62可通过模制带有这种形状的出口的器具来实现。也可以对一个具有直径(d2)的现有出口的器具进行改进。图6A和6B显示了安装在具有两个直径部分61,62的器具31的出口中的镶件80。图7A到7D详细地显示了镶件80。镶件80包括较小套筒83,其安装在附件器具31的出口中,并提供了直径为d1的第一部分61;较大套筒84,其提供了更大直径d2的部分62。当镶件80安装在器具31的出口中时,镶件的凸缘86靠在器具31的出口的端部。此镶件最好通过旋转焊接而安装在器具中,但也可采用其它技术如粘结。在镶件80的内表面上设有肋条81,82,在使用中其用作卡紧软管连接件40或硬管9的端部16,17。
图3B,4B,4C,5B显示了不同连接设置的剖视图,并详细地显示了附件器具31和接头70是如何实现这些连接设置的。
图3B是沿图3A中线A-A’的剖视图。硬管9的端部17安装在器具31的出口的部分62(直径d2)中。
图4B和4C是沿图4A中线B-B’的截面的端部视图。硬管9的端部16安装在器具31的出口的部分61(直径d1)中,而软管连接件40通过接头70安装在硬管9的端部17中。接头70提供了软管连接件40和硬管9的端部17之间的内-内连接。接头70的入口具有相同的直径(d2)。
图5B是沿图5A中线C-C’的剖视图。软管连接件40安装在附件器具31的出口的部分62(直径d2)中。
图8A和8B详细地显示了内-内接头70。在接头70的入口的内表面上设有肋条71,72。各入口均具有相同的直径(d2)。在接头的长度的一半处设置了铰接接头72。这就允许软管连接件40相对于硬管9形成一定角度,并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图9A到9C显示了另一种设置,通过这种设置软管连接件40和附件器具31可以与硬管9的任一端相连。除了硬管的两端部16,17均具有相同形状的插塞115,116之外,改进的硬管109与硬管9相同。这就允许软管连接件40可与硬管的任一端相连而无须接头70。如同上述实施例,各附件器具31具有出口,其带有两个不同直径的部分。这些部分可设置为现有器具的嵌入部分,或者最好与器具整体地模制在一起。为将附件器具31与软管连接件40相连,可将直径为d2的器具31的部分62装配在软管连接件40的内套筒42周围。为了将附件器具31与硬管109的任一端相连,可将直径为d1的器具31的部分61装配在硬管109的端部的插塞115,116周围。
硬管109在端部17处进行了改进,见区域110,以允许在把手和管115之间形成较大间隙,这样,当软管连接件40安装到硬管的此端部时,此间隙可以容纳软管连接件40的管头。
在图9D中显示了另一种设置。与图9A-9C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硬管109在各端部均具有直径为d1的插塞115,116。此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进的器具31’具有直径只为d1的出口,使得可以将其安装在硬管109的各端处的插塞115,116的周围。软管连接件40’相对于软管连接件40的改进在于,连接件40’具有入口,可与位于硬管109的各端部的插塞115,116及器具31’相配。软管连接件40’的部分43与上述一样具有直径d1,然而与图5B所示的器具安装在软管连接件的套筒周围不同的是,器具31’安装在直径为d3的软管连接件40’的套筒45内,并位于连接件40’的部分44中。因此,软管连接件40’是具有两段直径的连接件。这种设置的优点是,与器具31相比,数量为多个的器具31’具有较小的入口直径和较短的入口长度。因此,器具31’更容易存放,这是因为其占用更少的存放空间。
在各所述实施例中,硬管9的各端部16,17的插塞可以为金属管的形式,例如铝管,或者用适当材料如塑料模制出的部件。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改进,其仍属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中所述吸尘器包括具有通向分离装置的入口的主体,所述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分离装置的所述入口相连而另一端终止于连接部分处的柔性软管,以及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刚性管,使得当其与所述主体相连时可为所述吸尘器提供把手,或者当其从所述主体中释放出时可提供硬管,所述管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开口,并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握柄部分以供使用者握住所述管,软管连接部分与所述管的任一端部处的所述开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所述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开口具有不同的形状,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接头,其具有可与所述管的第一端部相连的入口,以及可与所述软管连接部分相配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是铰接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具有出口的附件器具,其可与位于所述管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所述开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器具的出口还与所述软管连接部分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器具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的出口包括台阶区域,各所述套筒形成了所述台阶区域的一部分,所述套筒从所述出口处沿向内方向在直径上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连接部分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套筒。
10.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立式真空吸尘器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
11.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把手,包括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吸尘器的主体相连的刚性管,使得当其与所述主体相连时可为所述吸尘器提供把手,或者当其从所述主体中释放出时可提供硬管,所述管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开口,并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握柄部分以供使用者握住所述管,所述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任一所述开口可与柔性软管的连接部分相连,从而与所述吸尘器的分离装置相连。
12.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根据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或把手。
13.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或基本上如这里并参考附图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硬管和软管的组件以及把手。
全文摘要
一种真空吸尘器(100),包括主体(3),分离装置,一端与分离装置的进入端相连而另一端终止于连接部分(40)处的柔性软管(20),以及可选择性地与主体(3)相连(见图2A)使得当与主体(3)相连时可为吸尘器提供把手或者当从主体(3)中释放出时可提供硬管的刚性管(9,10)。管(9)在第一和第二端部(16,17)均具有开口,并在第一端部(17)具有握柄部分(11)以供使用者握住管(9),软管连接部分(40)与管(9)的任一端部(16,17)处的开口相连。因此,在进行筒式模式的清洁时可以更方便地使用管(9)。
文档编号A47L9/32GK1411354SQ0180605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日
发明者P·D·加马克, J·P·泰勒, M·J·R·阿拉德 申请人:戴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