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71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指一种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习知吸尘器,主要是在吸尘器内部设有一集尘室,于马达风扇与集尘室之间分别设置一滤网架及一滤网,使吸入物(如灰尘、污物等)可通过滤网隔离过滤,使灰尘、污物存留于滤网内,并将废气直接排放至吸尘器外部,故习知吸尘器通常只注重研究如何加强马达产生吸力的大小,以设法提高吸入风量,或是如何避免使废气的排放直接吹向操作者,或设法降低其噪音量,但对于废气的回收再利用,目前尚未予以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可使吸尘器所排放的废气回收并汇集成一股强大的风动力,该风动力又可转换成一新增动能,能使气体的进、出循环更加通畅,进而增加吸尘器整体的吸入风量;又能驱动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选定驱动装置运作而产生使用效能,还能使废气全部或局部通过马达,令马达获得散热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流座、一导流管、至少一组涡轮扇叶及至少一组驱动装置;该导流座,是将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包覆呈封闭式的匹配组合,该导流座设有一进气的中孔,及一排放废气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是衔接于导流座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的另一端接于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进气口;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连接该至少一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该导流座可包括一相结合的导流前盖及一导流背盖,该导流前盖,是设于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前端,该导流前盖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呈一具有中孔的封闭环形罩盖状,该导流出口设于该本体的前端;该导流背盖,是设于导流前盖的后端,该导流背盖的本体亦呈一中空封闭的环形罩盖状,并与马达形成匹配罩合,使马达风扇封闭于该导流前盖与导流背盖之间,且该导流背盖的端面板上分别设有锁孔、通气孔及一导流槽,该导流槽另端设一导流开口,该通气孔及该导流开口连通该导流背盖的内室。
该导流背盖的底端可与马达是呈封闭状的匹配罩合,并以一底板封闭结合于导流背盖底端。
该导流前盖与导流背盖于相互结合处可分别设置相互匹配对应卡扣的钩合座与钩持体。
该涡轮扇叶可设于吸尘器前端吸尘入口。
该至少一组的涡轮扇叶是依附设于吸尘器前端吸尘入口的承座一侧或两侧。
该承座是具有一吸尘入口接管及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使导流管是单独或同时耦接组合于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
该导流管与涡轮扇叶是呈水平方向接合,将涡轮扇叶设于一组上、下涡旋座之间,且涡轮扇叶中心具有一传动轴,使上、下涡旋座一端入口与导流管衔接。
该涡轮扇叶与该驱动装置之间是通过一组蜗轮蜗杆组件相连接,该蜗轮蜗杆组件包括一蜗杆及一蜗轮,该蜗杆固设于该涡轮扇叶的传动轴上,并与该蜗轮啮合。
该驱动装置可以为一组滚动毛刷装置。
该滚动毛刷装置可包括至少一组皮带轮、大、小驱动轮、一毛刷轮及轴承座,该大、小驱动轮42、43固设于同一轴上,并通过皮带轮41分别连接涡轮扇叶3的轴及毛刷轮44的轴。
本实用新型的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可使吸尘器所排放的废气回收并汇集成一股强大的风动力,该风动力又可转换成一新增动能,能使气体的进、出循环更加通畅,进而增加吸尘器整体的吸入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所述由废气转换形成的强大风动力,其是集中通过一导流管而将风动力传送至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涡轮扇叶而产生输出动能,藉此以供驱动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选定驱动装置而产生功能动作或使用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所述由废气转换形成的强大风动力,是可单独或利用旁分方式,使废气可全部或局部通过马达,令马达可获散热冷却的效果。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座与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风扇的进排气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扇叶、导流管与驱动装置的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循环流向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扇叶组装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涡轮扇叶的组装断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呈组合状态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以涡轮扇叶配合蜗齿轮组件及滚动毛刷装置而组成的另一种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涡轮扇叶于受风动力推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组蜗轮蜗杆将风动力转换为输出动力的组合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主要是包括一导流座1、一导流管2、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涡轮扇叶3及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选定驱动装置4;其中导流座1,如图2所示,其是与吸尘器10的马达风扇101呈封闭式的匹配组合,该导流座1是具有一中孔11,以提供马达风扇101的进气(如图3进气方向A所示),而马达风扇101的排放废气(如图3排气方向B所示)则被回收汇集于导流座1内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风动力,并由一导流出口12释出,又该导流座1并不限于此种结构,需视马达风扇101的种类形态而与之呈适当的匹配组合。
导流管2,是衔接设于导流座1的导流出口12与另一端所设一组或一组以上涡轮扇叶3之间,可将导流出口12释出的强大风动力传送至涡轮扇叶3,使涡轮扇叶3可输出动能,令风动力转换成为一新增动能;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涡轮扇叶3,如图4所示,其是设于吸尘器10的选定位置(如设于图1所示吸尘器10前端吸尘入口附近),其进气口31与导流管2一端呈耦接组合,使强大风力进入后可推动该涡轮扇叶3旋转,并藉涡轮扇叶3的传动轴32(如图7所示)将风动力转变为一可供使用的动能;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选定驱动装置4,是一不特定的功能性装置,仅是利用上述涡轮扇叶4的输出动力而产生功能的动作或使用效能,例如实施例图中所揭示的一组滚动毛刷装置,即是一具体可行的选定驱动装置4。
藉上述构件组成,即可利用导流座1将吸尘器10的排放废气再回收并汇集成为一股强大的风动力,令该风动力可由导流出口12集中通过导流管2,并利用涡轮扇叶3将废气转换为动能,以供驱动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选定驱动装置4产生功能性动作,且可促进气体的进、出循环流畅,更增加吸尘器10整体的吸入风量。
如上述的导流座1,可呈图2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导流座1可包括一导流前盖1a及一导流背盖2a;而其中导流前盖1a,是设于吸尘器10的马达风扇101前端,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呈一具有中孔11的封闭状环形罩盖,前端设一导流出口12,使导流前盖1a与马达风扇101形成封闭罩盖,令废气由箭头A方向进入中孔11,并经马达风扇101周壁形成辐射方向的排气,使排放废气可在导流出口12汇集形成一股强大的风动力(如图5的箭头B’方向所示);导流背盖2a,是设于导流前盖1a的后端,导流背盖2a的本体亦呈一中空封闭状的环形罩盖,并与马达102形成匹配罩合,使马达风扇101被包覆于导流前盖1a与导流背盖2a之间,且其端面板21a是分别设有锁孔211、通气孔212及一导流槽213,如图2所示,该导流槽213另端设一导流开口214,使排出废气可利用旁分方式而局部通过通气孔212及导流开口214并进入导流背盖2a的内室(如箭头C方向所示)藉以辅助马达102散热,达到快速冷却效果。
上述的导流背盖2a,其底端与马达102是呈封闭状的匹配罩合,于实施时是可将一底板22a固设于导流背盖2a底端,达到封闭结合效果。
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涡轮扇叶3,是可依附设于吸尘器10前端吸尘入口的承座103一侧或两侧,该承座103可具有一吸尘入口接管104及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105,使导流管2可单独或同时(如利用三通管来接合)耦接组合于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105,以提供一组或二组涡轮扇叶3产生输出动能,以驱动一组或二组选定驱动装置4产生功能动作或使用效能,但所述导流管2如选定为单独耦接组合,则另一侧呈闲置状态的排气出口接管105即应施以适当封闭,并此指明。
依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管2与涡轮扇叶的接合组成,其可依图8至图11的所揭第二实施例,使涡轮扇叶3a与导流管2是呈水平方向接合,将涡轮扇叶3a设于一组上、下涡旋座31a、32a之间,且涡轮扇叶3a中心具有一传动轴33a,使上、下涡旋座31a、32a一端入口与导流管2衔接,令风动力可推动涡轮扇叶3a旋转而转换为动能使用,并由传动轴33a将动力输出。
依上述第二实施例,如图9所示,于涡轮扇叶3a与选定驱动装置4之间,其是可通过一组蜗轮蜗杆组件5而将传动轴33a的输出动力传递至选定驱动装置4,该蜗轮蜗杆组件5是包括一蜗杆51及一蜗轮52,该蜗杆51与涡轮扇叶3a的传动轴33a是固设于同一传动轴33a上,并与蜗轮52啮合,使涡轮扇叶3a旋转时可带动蜗杆51驱动蜗轮52而转换为输出动力。
上述输出动力所选定使用的驱动装置4,是可视实际需求而定,如图式实施例揭示的驱动装置4即是一组滚动毛刷装置,使输出动力可提供滚动毛刷装置旋转驱动,同理,自可作为吸尘器10的其他选定附件或其他选定装置以产生特定不同功效,例如将该项输出动力应用于抛光盘或往复式毛刷等装置,均属可行,并无限制。
如图4所示滚动毛刷装置,其是包括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皮带轮41、大、小驱动轮42、43、一毛刷轮44及轴承座45等构件所组成,大、小驱动轮42、43固设于通一轴上,并通过皮带轮41分别连接涡轮扇叶3的轴及毛刷轮44的轴,由涡轮扇叶3旋转带动,令毛刷轮44产生连续旋转作动,并利用毛刷轮44周壁植设的刷毛46而提供清洁滚刷效果。
同理,如图9所示的滚动毛刷装置,则可由所述蜗轮蜗杆组件5的蜗杆51驱动蜗轮52旋转,使蜗轮52通过一同轴的从动齿轮53带动驱动轮42a以驱动皮带轮41a,进而藉另一端驱动轮43a带动设于轴承座45a的毛刷轮44a产生连续旋转作动,以提供清洁滚刷效果。
又如图2所示,上述导流前盖1a与导流背盖2a,是可于选定位置设置呈相互匹配对应的钩合座12a与钩持体23a,令导流前盖1a与导流背盖2a可藉此达到紧固结合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流座、一导流管、至少一组涡轮扇叶及至少一组驱动装置;该导流座,是将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包覆呈封闭式的匹配组合,该导流座设有一进气的中孔,及一排放废气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是衔接于导流座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的另一端接于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进气口;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连接该至少一组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座包括一相结合的导流前盖及一导流背盖,该导流前盖,是设于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前端,该导流前盖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呈一具有中孔的封闭环形罩盖状,该导流出口设于该本体的前端;该导流背盖,是设于导流前盖的后端,该导流背盖的本体亦呈一中空封闭的环形罩盖状,并与马达形成匹配罩合,使马达风扇封闭于该导流前盖与导流背盖之间,且该导流背盖的端面板上分别设有锁孔、通气孔及一导流槽,该导流槽另端设一导流开口,该通气孔及该导流开口连通该导流背盖的内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背盖的底端与马达是呈封闭状的匹配罩合,并以一底板封闭结合于导流背盖底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前盖与导流背盖是于相互结合处分别设置相互匹配对应卡扣的钩合座与钩持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涡轮扇叶是设于吸尘器前端吸尘入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的涡轮扇叶是依附设于吸尘器前端吸尘入口的承座一侧或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承座是具有一吸尘入口接管及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使导流管是单独或同时耦接组合于一侧或两侧的排气出口接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管与涡轮扇叶是呈水平方向接合,将涡轮扇叶设于一组上、下涡旋座之间,且涡轮扇叶中心具有一传动轴,使上、下涡旋座一端入口与导流管衔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涡轮扇叶与该驱动装置之间是通过一组蜗轮蜗杆组件相连接,该蜗轮蜗杆组件包括一蜗杆及一蜗轮,该蜗杆固设于该涡轮扇叶的传动轴上,并与该蜗轮啮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为一组滚动毛刷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滚动毛刷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皮带轮、大、小驱动轮、一毛刷轮及轴承座,该大、小驱动轮42、43固设于同一轴上,并通过皮带轮41分别连接涡轮扇叶3的轴及毛刷轮44的轴。
专利摘要一种可将废气循环转换成动力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的马达风扇、一导流座、一导流管、至少一组涡轮扇叶及至少一组驱动装置;该导流座,是将吸尘器的马达风扇包覆呈封闭式的匹配组合,该导流座设有一进气的中孔,及一排放废气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是衔接于导流座的导流出口,该导流管的另一端接于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进气口;该至少一组涡轮扇叶连接该至少一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使吸尘器所排放的废气回收并汇集成一股强大的风动力,该风动力又可转换成一新增动能,能使气体的进、出循环更加通畅,进而增加吸尘器整体的吸入风量。
文档编号A47L5/00GK2600043SQ02292580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徐志高 申请人:兹维塔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