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
背景技术
铁锅是中国的传统炊具,具有铁质与食物直接接触,从而对人体健康有众多的益处,自从美国卫生组织检测特弗龙致癌事件后,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中国的铁锅。传统铁锅以铸铁或冷轧板为基材、成本低、传热快、但由于受热快,造成局部高温,使食油快速裂解,油烟四溢,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油烟问题,国内目前所采用的无油烟铁锅均采用铝合金制品或不锈钢制品,如专利号为02266945.0无油烟锅采用内外锅焊接形成夹腔层,专利号为200420017475.3无油烟锅是利用吸排皿具来解决油烟问题,专利号02136052.9,不锈钢无油烟炒锅也是利用内外层锅口夹腔层焊接再往夹腔注入加热介质,达到受热均匀。专利号0226523 1速热无油烟炒锅,锅体为铝合金,锅体内用机加工形成波纹状,表面喷不粘涂料,利用铝基体的厚度均热达到无油烟。专利号0229731.6电子式提示无油烟是利用锅体加热到温,提示达到无油烟,这些方法由于都是利用铝合金传热快,锅体臂厚产生热量分配均匀无油烟,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提出它们所使用的工艺生产手段都不是国人喜欢的铁锅,失去了铁锅补铁的优点有失传统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烹调时不会产生油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铁锅基体,在铁锅基体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覆合一层铝合金片材,再在铝合金片材外层覆合一层冷轧板。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在烹调时火焰对外锅体的底部加热,外锅体的热量通过中间层优良导热性能铝合金片传递到内锅体,使其整合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原理,致使导热系数达到与铝锅一样的优良。传热快,均匀导热,锅体均匀升温,无局部高温,食油无高温裂解也就避免了油烟形成,提高铁锅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铁锅基体,2、铝合金片材,3、冷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铁锅基体1,在铁锅基体1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覆合一层铝合金片材2,再在铝合金片材2外层覆合一层冷轧板3。
所述的铝合金片材2厚度为2~6mm。
所述的冷轧板3材料为冷轧钢板,不锈钢板、不锈铁板或紫铜板;其厚度为0.2~1.0mm。
在铁锅基体1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占整个底部的1/3~2/3。
铁锅底部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所示)或平面形(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工艺流程为1、成形铁锅,机加工达到所需的尺寸及光洁度。
2、铝合金片材冲压成形,表面磨砂处理,清洗。
3、底部外层冷轧板(冷轧钢板,不锈钢板、不锈铁板或紫铜板)冲压成形,清洗。
4、三种不同材料铁锅基体,铝片,冷轧板通过中高频加热500~600度高吨位压力机整体覆合。或用高频加热钎焊整体覆合。
5、抛光、清洗、包装。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包括铁锅基体(1),其特征在于在铁锅基体(1)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覆合一层铝合金片材(2),再在铝合金片材(2)外层覆合一层冷轧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合金片材(2)厚度为2~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轧板(3)材料为冷轧钢板,不锈钢板、不锈铁板或紫铜板;其厚度为0.2~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其特征在于在铁锅基体P(1)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占整个底部的1/3~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包括铁锅基体,在铁锅基体底部中心向两侧的加热部位覆合一层铝合金片材,再在铝合金片材外层覆合一层冷轧板。采用上述结构在烹调时火焰对外锅体的底部加热,外锅体的热量通过中间层优良导热性能铝合金片传递到内锅体,使其整合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原理,致使导热系数达到与铝锅一样的优良。传热快,均匀导热,锅体均匀升温,无局部高温,食油无高温裂解也就避免了油烟形成,提高铁锅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J36/02GK2899675SQ20062010317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朱爱山, 凌国平 申请人:朱爱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