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榨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9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果榨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榨汁机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可见如压榨橙子、柠檬等水果的水果榨汁机,其大多为直压 式机构,其主要是将完整或切半的果实置于压榨台的凸座上,再利用一 压臂将果实向凸座下压,使果肉与凸座挤压而将果汁挤出,而此种水果 搾汁机构由于利用凸座及压臂相互挤压而将果汁榨出,但如果实的果肉 部分无法吻合凸座形状,当压臂下压后,果肉于凸座周围则可能产生未 受挤压的部分,形成浪费。另以自动式压汁机而言,其最大特点是可自 动剖切橙子,但其挤压原理如同手动式压汁机,故压汁效果同样并不理 想。
另外亦有利用甘蔗搾汁机来作为橙子榨汁,此种甘蔗榨汁机主要具 有二相对辊动的辊轮,将橙子切半后送入二辊轮间的压榨空间,而将送 入的果实挤压而搾出果汁。而为使果实能顺利进入辊轮间进行榨汁,辊 轮的表面多为齿状表面,因而常辗破果皮致使果皮汁液混入果汁内,而 破坏果汁口味。而且此类辊压式水果搾汁机构的辊轮,其辊轮间的轴距 多为固定距离,因此,当所欲压搾的水果直径相差较大时,较小粒径的 水果经压榨后可能因压榨不均匀而造成浪费,故需事先筛选大小适宜的 橙子粒径
由上述可知,以辊压式或者是以直压式的水果搾汁机构,可能产生 压榨不均或过度的情形,因此如何使压榨的果实能完全榨出果汁,且能 避免果皮的汁液榨入果汁中而破坏原味,实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重点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水果榨汁机构,其借由数个辊轮间的配置,而可完全搾出果汁,且可避免将果皮汁液一并榨出,而保持果汁原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果搾汁机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机壳中设有一传动单元, 该传动单元带动数个转轴转动,而数个转轴则联动一设于机壳外供榨取 果汁的辊轮组转动,其中该辊轮组包含有 一第一搾汁轮; 一第二搾汁 轮设于第一搾汁轮下方并呈斜向偏移的位置,其与该第一榨汁轮的径缘 间维持一初始间距并于初始间距处的上方位置界定为果实进入侧; 一第 三榨汁轮设于第一搾汁轮下方与第二榨汁轮相毗邻的位置,并与第一榨 汁轮径缘间具有较大于该初始间距的间距以形成一榨汁空间; 一供拨动 果实进入果实进入侧的辅助轮设于第二搾汁轮的上方位置。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第一搾汁轮的轮面为一平齿轮面。 前述的水果搾汁机构,其中第二榨汁轮的轮面为一平齿轮面。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第二榨汁轮的轮面为一光滑轮面。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辅助轮呈星形,而形成有数个供拨动果 实的拨臂。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辅助轮的轮面为一平齿或尖齿轮面。'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辊轮组的各辊轮所对应穿设的各转轴为 单边于机壳中定位并被所述传动单元联动,而各辊轮可由分别穿设的转 轴上单边取出;所述传动单元由一马达与一齿轮机构组成。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传动单元带动经齿轮机构的齿轮比配合 使第一搾汁轮的转速高于第二榨汁轮及第三榨汁轮。
前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中机壳上方具有二调整螺栓,且于所述第 一榨汁轮所对应穿设的转轴上设有一轴套,并于该转轴所穿设于所述机 壳的一长形贯孔下方设有二盲孔,而二盲孔中容置有供顶推该轴套并与 该二调整螺栓配合调整该第一榨汁轮径向位移的压縮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借由数个辊轮间的配置,而可完全搾出果 汁,且可避免将果皮汁液一并搾出,而保持果汁原味。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传动单元配置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榨汁轮垂直位移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水果榨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辅助辊轮为平齿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 ,图中所示为本发明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果搾汁机构,其是于一机壳1中设有一传动单 元2 (请参阅图2),其由一马达2 l与一齿轮机构2 2组成,该马达2 1带动齿轮机构2 2而联动以齿轮于机壳1内定位的三个转轴3转动, 而各转轴3则联动一设于机壳1外供搾取果汁的辊轮组4转动,其中该 辊轮组4包含有 一第一搾汁轮4 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榨汁轮4 1于所对应的转轴3上穿设一轴套3 1 ,并于该转轴3所穿设于该机壳 1的一长形贯孔1 1中下方设有二盲孔111,并于二盲孔1 1 1中容 置有二压縮弹簧l 1 2供顶推该轴套3 1,并与机壳l上的二调整螺栓 1 2配合以调整该第一榨汁轮4 l纵向位移(如图3所示)。 一第二榨汁 轮4 2设于第一榨汁轮4 l下方并呈斜向偏移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 第二榨汁轮4 2具有一平齿轮面(亦可为光滑的轮面),其与该第一榨汁 轮41的径缘间维持一间距并于此间距处的上方位置界定为果实进入侧 5。 一第三搾汁轮4 3设于第一搾汁轮4 l下方与第二榨汁轮4 2相毗 邻的位置,并与第一榨汁轮4 1的径缘间维持一较大于该初始间距的间 距以形成一搾汁空间6,借由该机壳l上的二调整螺栓l 2与该长形贯 孔ll底部的压縮弹簧l12可调整该第一榨汁轮4l的垂直位移,以 调整该第一榨汁轮4 l与该第三搾汁轮4 3及第二榨汁轮4 2间的间距 大小。
前述第一榨汁轮4 1 、第二搾汁轮4 2、第三榨汁轮4 3表面均可 为光滑轮面或选用平齿轮面,其中第三榨汁轮4 3表面若为光滑轮面可 避免辗破果皮,而用于柠檬榨汁时可选用平齿(或尖齿)轮面,此是因 为适当的让柠檬果皮汁液混入其果汁内有助于提升果汁饮用上的柠檬气 味。
于第二搾汁轮4 2的上方位置设有一辅助轮4 4供拨动果实进入果实进入侧,在本实施例中其是呈星形,而具有数个拨动果实的拨臂4 4 1。该辅助轮4 4可依据欲榨汁的果实大小,而搭配选用较多角的星形 而有不同尺寸大小的拨臂,或如图5所示的平齿表面,可用于金桔的榨汁。
由上述的结构说明可知,榨取果汁时可先依据水果种类及其粒径大 小调整该第一榨汁轮4 l与该第三榨汁轮4 3间其榨汁空间6的间距后, 再开始进行搾汁动作。当将切半后的水果果实置于该第一榨汁轮4 l与 该第二榨汁轮4 2间的果实进入侧5,此时借由该第一榨汁轮4 l与该 第二榨汁轮4 2的相对转动,而将果实送经两榨汁轮间,并借由该辅助 轮4 4其拨臂4 4 1的辅助拨动,使果实不致阻塞于果实进入侧5前。 当水果果实经过该第一榨汁轮4 l与该第二榨汁轮4 2后被略为压平, 再进入第一搾汁轮4 l与该第三榨汁轮4 3间进行榨汁。
因此,当水果果实进入第一榨汁轮4 l与该第三榨汁轮4 3间的榨 汁空间6时,可完全将水果果肉内的果汁榨出,而保存果汁的原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例如,传动单元带动经齿轮机构的齿轮比配合使第一榨汁轮的转速 高于第二榨汁轮及第三榨汁轮,可避免果肉接触第一榨汁轮的阻力与果 皮接触第二搾汁轮及第三榨汁轮的阻力,使果肉被推挤向一侧而无法确 实辊辗榨汁。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机壳中设有一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带动数个转轴转动,而数个转轴则联动一设于机壳外供榨取果汁的辊轮组转动,其中该辊轮组包含有一第一榨汁轮;一第二榨汁轮设于第一榨汁轮下方并呈斜向偏移的位置,其与该第一榨汁轮的径缘间维持一初始间距并于初始间距处的上方位置界定为果实进入侧;一第三榨汁轮设于第一榨汁轮下方与第二榨汁轮相毗邻的位置,并与第一榨汁轮径缘间具有较大于该初始间距的间距以形成一榨汁空间;一供拨动果实进入果实进入侧的辅助轮设于第二榨汁轮的上方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榨 汁轮的轮面为一平齿轮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榨 汁轮的轮面为一平齿轮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搾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榨 汁轮的轮面为一光滑轮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 呈星形,而形成有数个供拨动果实的拨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 的轮面为一平齿或尖齿轮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组 的各辊轮所对应穿设的各转轴为单边于机壳中定位并被所述传动单元联 动,而各辊轮可由分别穿设的转轴上单边取出;所述传动单元由一马达 与一齿轮机构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 元带动经齿轮机构的齿轮比配合使第一榨汁轮的转速高于第二榨汁轮及 第三榨汁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果榨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 方具有二调整螺栓,且于所述第一榨汁轮所对应穿设的转轴上设有一轴套,并于该转轴所穿设于所述机壳的一长形贯孔下方设有二盲孔,而二 盲孔中容置有供顶推该轴套并与该二调整螺栓配合调整该第一搾汁轮径 向位移的压縮弹簧。
全文摘要
一种水果榨汁机构,其是在一机壳中设有一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带动数个转轴转动,而数个转轴则联动一设于机壳外供榨取果汁的辊轮组转动,其中该辊轮组包含有一第一榨汁轮;一第二榨汁轮设于第一榨汁轮下方并呈斜向偏移的位置,其与该第一榨汁轮的径缘间维持一初始间距并于初始间距处的上方位置界定为果实进入侧;一第三榨汁轮设于第一榨汁轮下方与第二榨汁轮相毗邻的位置,并与第一榨汁轮径缘间具有较大于该初始间距的间距以形成一榨汁空间;一供拨动果实进入果实进入侧的辅助轮设于第二榨汁轮的上方位置。本发明借由数个辊轮间的配置,而可完全榨出果汁,且可避免将果皮汁液一并榨出,而保持果汁原味。
文档编号A47J19/02GK101297736SQ200710057298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
发明者谢大由, 谢达鑫 申请人:谢达鑫;谢大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