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1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一 种可藉由手动的汲水器将水抽进泵与进水管内,且操作上较为方便的微 细气泡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如图1所示,装设于浴室内的浴缸100a上 方,该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一机盒10a、 一进水管20a、 一进水组件30a、 一出水管40a及一出水组件50a。该机盒10a内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泵lla 及加压水槽12a,该进水管20a顶端连接于该泵lla,该进水管20a底端 连接于该进水组件30a,该进水组件30a埋入于浴缸100a的水中,该出 水管40a顶端连接于该加压水槽12a,该出水管40a底端连接该出水组件 50a,该泵lla将浴缸100a内的水依序经由该进水组件30a、进水管20a 输送至该加压水槽12a内,浴缸100a的水经过加压水槽12a的加压后, 再通过该出水管40a输送至该出水组件50a内部,藉由该出水组件50a 的磁化而产生微细气泡并排放至浴缸100a内的水中,让水变为乳白色且 具有较高渗透力。
但,在泵lla与进水管20a内无水时,泵lla便无法正常运作,此种 情形尤其在为了清理、保养该微细气泡产生装置时最常发生,因为当使 用者将进水组件30a拆下清洗其内部滤棉时,泵lla与进水管20a内所残 留的水便会流出,使得该泵11a与进水管20a内部只剩下空气,待使用者
清理完毕而再度把进水组件30a连接于该进水管20a时,泵lla内部即会 因为没法产生负压,而无法进行抽水。
请参阅图2所示,此时使用者通常须另外使用一水管200a与水龙头 300a连接,并将该水管200a插接于该进水管20a底端,使该水龙头300a 可直接送水进入该进水管20a与泵1 la内,之后再赶紧将该水管200a拆 下,并换装该进水组件30a,如此才能使泵lla恢复正常运作,然而此种 方式不但要另外接水,且需要拆装其它水管,着实让使用者感到麻烦与 不便。
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 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 良,其设置有一汲水器,在泵与进水管内无水时,使用者可先藉由该汲 水器以手动的方式将水吸入泵与进水管内,即可帮助泵能恢复正常运转。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 构改良,包括 一机盒,其内部设有一泵及一与该泵连接的加压水槽; 一出水管,其一端与该机盒内的加压水槽连接,该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一 用以产生微细气泡的出水组件; 一进水管,其一端与该机盒内的泵连接, 该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一进水组件;以及一汲水器,其设置于该进水管 与该进水组件之间,且该汲水器与该进水管及该进水组件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汲水器,该汲水器 为一中空管体,该汲水器中段处径向外凸形成一按压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泵与进水管内皆无水 时,使用者可较方便、快速的藉由该汲水器以手动的方式,将水从进水 组件吸入到泵与进水管内部,从而令泵能正常运作,不必另外由水龙头 送水进入该泵及进水管内。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
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习知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习知微细气泡产生装置与水龙头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汲水器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一、习知
10a机盒
lla泵
12a加压水槽
20a进水管 30a进水组件 40a出水管 50a出水组件100a浴缸 200a 水管 300a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 10机盒
11泵
12加压水槽 20 进水管 30汲水器
31 按压部
311容置空间
40进水组件
41连接管
411 逆止阀
42 上壳体
421 吸盘
43 滤棉
44 下壳体
441 进水孔
50 出水管 60出水组件
61排放孔
70接头 100浴缸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装设于浴 室内的浴缸100上方,包括 一机盒IO、 一进水管20、 一汲水器30、 一 进水组件40、 一出水管50、 一出水组件60及二接头70。
该机盒10为一方形体,该机盒10内部设有一泵11及一加压水槽12, 该加压水槽12与该泵11相连接。该进水管20与该出水管50皆为长条 形的中空管体。
该汲水器30是以软质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该汲水器30 为一中空管体,且其中段处径向外凸形成一按压部31,该按压部31内部 并形成一较其两端内径为大的容置空间311 (请配合参阅图5)。
该进水组件40包含一连接管41、 一上壳体42、 一滤棉43及一下壳 体44。该连接管41内部设有一逆止阀411 (如图4所示),该连接管41 底端固接于该上壳体42顶部,该上壳体42—侧设有一吸盘421,用以将 该进水组件40吸附固定于该浴缸100内壁,该下壳体44周缘表面穿设 有复数个进水孔441,供浴缸100的水进入。该连接管4K上壳体42及 下壳体44的内部皆互相连通,该滤棉43收容于该上壳体42与该下壳体 44之间,可将进入到该下壳体44内部的水先行过滤。
该出水组件60表面具有复数个排放孔61,该出水组件60可产生出 许多的微细气泡,该等微细气泡由该等排放孔61排出至浴缸100内。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该进水管20顶端伸入该机盒10内,且连接 于该泵11,该汲水器30顶端以接头70 (如图4所示)连接于该进水管 20底端,该汲水器30底端同样以另一接头70连接于该进水组件40的连 接管41顶端,且该汲水器30与该进水管20、进水组件40的连接管41 内部连通,令该汲水器30设置于该进水管20与该进水组件40之间,从
而使得该进水组件40设置在该进水管20另一端。该出水管50顶端伸入 该机盒10内,且与该加压水槽12连接,该出水管50底端连接该出水组 件6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将该进水组件40放入浴缸100内的水中, 水面位置要髙于该等进水孔441的位置,再启动该泵11将浴缸100内的 水经由该进水组件40抽进该机盒10内的加压水槽12内,水透过加压水 槽12的加压后,再输送至该出水组件60内,该出水组件60便会产生出 微细气泡并通过该等排放孔61排放至浴缸100内的水中,使得浴缸100 内的水混入大量的微细气泡,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使浴缸100内的水 形成如牛奶一般的颜色,水分子因此得以迅速渗透人体肌肤的毛细孔, 除去全身老旧角质,进行洗净皮肤及深层清洁的作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是在该进水管20与该进水组 件40之间设置汲水器30,由于该汲水器30为中空状,在泵ll正常运作 的情况下,水可直接由其内部直接通过,进入至该进水管20内;当泵ll 因为内部无水而无法作动时,使用者可经由连续地按压、释放该按压部 31,使汲水器30可藉自身的弹性回复能力,令该按压部31内的容置空 间311先縮小而后再膨胀,利用反复变形造成的压力差,使得水被吸入 该进水组件40内,并与该连接管41内的逆止阀411配合,使水渐渐地 充满该泵11及进水管20内部。此时,再启动泵ll,令其产生负压吸引 该逆止阀4U作动而不再封挡该连接管41内部,进而将浴缸100内的水 源源不断的抽入;藉此,达到让使用者可自行以手动的方式,将水快速、 方便的吸入到泵11与进水管20内部,以帮助该泵11能恢复正常运作, 且无需另外由水龙头送水或插接水管,让使用者在操作微细气泡产生装 置时更为省时省力。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 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 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盒,其内部设有一泵及一与该泵连接的加压水槽;一出水管,其一端与该机盒内的加压水槽连接,该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一用以产生微细气泡的出水组件;一进水管,其一端与该机盒内的泵连接,该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一进水组件;以及一汲水器,其设置于该进水管与该进水组件之间,且该汲水器与该进水管及该进水组件内部连通,该汲水器为一中空管体,该汲水器中段处径向外凸形成一按压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汲水器为一软质弹性材料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进水组件内部设有一逆止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进水组件包含一连接管、 一上壳体、 一滤棉及一下壳体,该连接管一 端连接于该汲水器,该连接管另一端固接于该上壳体,该滤棉收容于该 上壳体与该下壳体之间,该逆止阀设置于该连接管内部。
5、 一种用于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汲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汲水器为一中空管体,该汲水器中段处径向外凸形成一按压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汲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汲水器为一软质弹性材料件。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汲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内部形成一 较其两端内径为大的容置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的结构改良,包括一机盒、一出水管、一进水管及一汲水器,该机盒内部设有一泵及一加压水槽,该出水管一端与该加压水槽连接,另一端连接一出水组件,该出水组件可产生微细气泡,该进水管一端与该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进水组件,该汲水器设置于该进水管与该进水组件之间,且分别与该进水管、进水组件内部相连通;藉此,当泵与进水管内无水时,使用者可藉由该汲水器以手动的方式将水吸入泵与进水管内,帮助该泵能恢复正常运转。
文档编号A47K3/00GK201057982SQ20072000043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6日
发明者杨仁勇 申请人:杨仁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