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9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电饭锅,更详细讲涉及如下的压力电饭锅,该 压力电饭锅具备不使热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传感器的遮蔽部件及遮 蔽结构,以防止热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传感器侧,从而能够使温度 传感器更加稳定且准确地识别出内胆的表面温度。
背景技术
通常,压力电饭锅将米等食物收容于内胆,加热上述内胆内部,使 之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以烹饪食物。
此处,观察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压力电饭锅中加热上述收容有食物 的内胆的过程,上述内胆的底部与热板接触,通过与上述热板接触,热 量从上述热板传递到上述内胆,以烹饪上述内胆中收容的食物。
此时,在上述热板的中央部具备温度感应装置,该温度感应装置与 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在上述温度感应装置的内侧具备用于感应上 述内胆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另一方面,上述温度传感器与通常的控制烹调的控制部连接,使用 从上述内胆的表面读取的温度数据,判断上述内胆内的收容量,然后, 由上述控制部确定适当的加热时间,进行烹饪。
详细地说,使用从上述内胆的表面读取的温度数据来判断上述内胆 的收容量的过程如下上述温度感应装置内侧所具备的温度传感器首先 感应出与上述温度感应装置紧密接触的装有预定食物的内胆的表面温 度,之后,上述温度传感器再次感应出因利用上述热板加热一定时间而 发生变化的上述内胆的表面温度,根据此时上述内胆的表面温度发生变 化的温度数据,由上述控制部的微处理器判断上述内胆的收容量,然后, 根据判断出的内胆的收容量,确定适当的加热时间,以进行烹饪。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上述温度传感器在进行烹调时 判断内胆中装有的收容物的容量,以便能够施加适合于容量的热量,此 时,为了能够利用上述温度传感器高精度地判断烹调量,不使热板产生 的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传感器侧。
但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压力电饭锅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热板等热源产生的热量直接泄露于温度感应装置侧, 给温度传感器带来影响,由此,不能通过温度传感器精密且稳定地感应 出内胆的表面温度。
第二个问题是,温度传感器感应到不是内胆表面的热量的热板所产 生的热量,导致收容于内胆的容量的判断失误,而且,不能施加适合于 烹调时内胆中收容的容量的热量,因此,引起烹调状态不良。
第三个问题是,由于温度传感器不仅受内胆的表面温度的影响,还 受热板所产生的热量的影响,因此温度传感器所感应到的热量增加,发
生烹调结束动作得以提前进行的提前动作(early action),随之导致烹 调状态的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电饭锅,其能够防止热板产 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进一步稳定且准确地识别 出内胆的表面温度,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 其构成为包括内胆,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 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 收容上述内胆,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 胆外壳上,在其上部具有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 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件支撑,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 触,并且,该温度感应装置位于上述热板的通孔内侧;以及遮蔽部件, 其由绝热材质形成,以遮蔽热板的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感应装置侧,并 且,该遮蔽部件与上述热板的通孔结合。
此处,优选上述遮蔽部件由绝热材质形成,并且,由热导率小于上
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
此外,上述遮蔽部件包括突出部,其与位于上述热板通孔上部的
台阶部对应;主体部,其与向上述台阶部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对 应;以及卡定突起,其与形成于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一端的卡定槽结合, 当进行上述的结合时,在遮蔽部件和热板通孔之间相隔一定间隔而形成 空气层,从而进一步绝热。
另外,上述遮蔽部件构成为包括突出部,其与位于上述热板通孔 上部的台阶部对应;主体部,其与向上述台阶部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 分对应;以及固定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预定位置,且通过向上述 延长而成的部分侧突出而成。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电饭锅,其构成为包括内胆, 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 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在其中央 形成有通孔;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外壳主体的 预定位置上具备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该下部外壳通过上述外壳主体向 上述热板侧延长预定长度来形成,且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材质的热导 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以及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 侧利用弹性部件支撑,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该 温度感应装置位于上述热板的通孔内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电饭锅,其构成为包括内胆,其内 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 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在其中央形 成有通孔,在上述通孔周边具有向上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延长部,且 该内胆外壳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 形成;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其上部具备向外侧 折弯的联接部;以及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 件支撑,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该温度感应装置 位于上述热板的通孔内侧。 实用新型效果
说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电饭锅的效果如下。
第一,具备遮蔽部件,所以能够防止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热板等不是 内胆的其它热源的热量,由此,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精密且稳定地感应 内胆的表面温度。
第二,具备遮蔽部件以及确保空气绝热层的遮蔽结构,使温度传感 器能够准确地仅感应内胆的表面温度,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内胆中收 容的容量,从而施加与烹调时的容量相适合的热量,实现良好的烹调状 态。
第三,具备遮蔽部件和遮蔽结构,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内胆表面温 度给温度传感器带来的影响,还能够防止热板等其它热源带来的影响, 能够防止提前引起烹调完成动作的提前动作的发生。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安装结构 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结合有 遮蔽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设置有 遮蔽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设置有 遮蔽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遮蔽结构的 截面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遮蔽结构的 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0内胆;200温度感应装置;220温度传感器;300热板;400、405内胆外壳;406延长部;410、 415下部外壳;430弹性部件;600、 600,遮蔽部件;610突出部;620主体部;630卡定突起;700空气绝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电饭锅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安装结构 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 结合有遮蔽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设置有遮蔽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压力电饭锅构成为 包括内胆100、热板300、内胆外壳400、下部外壳410、温度感应装置 200、以及遮蔽部件600。
此处,优选上述内胆IOO在其内部收容食物,上述热板300与收容 有食物的上述内胆100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上述热板 300的中央部形成有通孔350。
另外,上述内胆外壳400收容上述内胆100,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 401,上述下部外壳410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400的通孔401的周边。
此时,上述下部外壳410在上部具备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412,通过 上述联接部412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400上。
另一方面,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被位于上述下部外壳410内侧的 弹性部件430支撑,与上述内胆100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上述温度 感应装置200位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的内侧。
此外,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在内侧具备温度传感器220,该温度传 感器220与上述内胆100的表面紧密接触,用于感应上述内胆100的表 面温度。
另外,上述遮蔽部件600由绝热材质形成,以遮蔽上述热板300的 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侧,上述遮蔽部件600以如下方式安 装在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上在热板300和遮蔽部件之间相隔一定
的间隔形成空气绝热层700,以便利用空气获得绝热效果。
此时,上述遮蔽部件600由绝热材质形成,可以由热导率小于上述 热板300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
此外,优选上述遮蔽部件600构成为包括突出部610,其与位于上 述热板300的通孔350上部的台阶部310对应;主体部620,其与向上 述台阶部310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320对应;以及卡定突起630, 其与形成于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320 —端的卡定槽330结合。
此时,上述遮蔽部件600结合时,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保持 一定间隔,形成空气绝热层700,能够获得先利用遮蔽部件遮蔽热量、再 利用空气绝热层700遮蔽热量的作用。
如上所述,上述热板300的中央通孔350与上述遮蔽部件600结合, 从而遮蔽从上述热板30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侧, 由此,能够通过位于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的内侧的温度传感器220,准 确地感应上述内胆100的表面温度。
另外,通过上述温度传感器220准确感应上述内胆100的表面温度, 能够准确地判断上述内胆100中收容的容量,能够施加与判断出的准确 的容量相适合的热量。
此外,能够通过上述遮蔽部件600防止不是上述内胆100的表面温 度的上述热板300等其它热源给上述温度传感器220带来影响,由此, 能够防止烹调量的容量判断失误以及烹调完成的动作提前引起的提前动 作的发生。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板上设置有 遮蔽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首先,图4示出能够适用参照图3说明的遮蔽部件(图3的600)的 其它例,参照图3说明的内容重复,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在热板300的中央部形成有通孔350',该热板300 与内胆100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
此时,优选上述通孔350,构成为包括台阶部310,其在上述通孔 350'的上部沿圆周方向扩展;以及与上述台阶部310的一端连接并向下
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320。
另外,优选与上述通孔350'结合的遮蔽部件600'构成为包括突 出部610,其与位于上述通孔350'上部的台阶部310对应;主体部620, 其与向上述台阶部310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320对应;以及固定 部640,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620的预定位置,且向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 320侧突出形成。
此处,上述固定部640优选形成于上述遮蔽部件600'的主体部620 的中间部分,优选沿上述主体部620的外周面具有预定长度,并形成有 多个,但也可以沿上述主体部620的外周面延长而形成为一个。
此时,上述固定部640优选形成于上述遮蔽部件600'的主体部620 的中间部分,形成缝隙,形成为向上述主体部620外侧突出的切缝型。
另一方面,上述固定部640也可以是沿上述主体部620外周面形成 有向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320侧突出的多个突起(未图示)的浮雕型 (embossing type)。
如上所述,上述固定部640向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320侧突出形成, 所以上述遮蔽部件600'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的延长而成的部分 320以强结合力紧密接触地结合。
另外,上述热板300的中央通孔350上结合有上述遮蔽部件600', 从而遮蔽上述热板300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感应装置200侧,另外, 如图3所示,保持空气绝热层700,进一步获得遮蔽热板300的热量的效 果,由此,通过位于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的内侧的温度传感器220,能 够更准确地仅感应上述内胆100的表面温度。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遮蔽结构的 截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压力电饭锅构成为包括 内胆100、热板300、内胆外壳400、下部外壳415、以及温度感应装置 200。
此处,上述内胆IOO在内部收容食物,上述热板300与收容有食物 的上述内胆100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优选在其中央部形成有
通孔350。
另外,上述内胆外壳400收容上述内胆100,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 401,上述下部外壳415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400的通孔401周边。
此时,上述下部外壳415具备在外壳主体411的预定位置向外侧延 长的联接部412,上述下部外壳415通过上述联接部412联接固定在上述 内胆外壳400上。
此外,上述下部外壳415通过上述外壳主体411向上述热板300侧 延长预定长度来形成,优选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 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
此处,如上所述,在延长形成的上述下部外壳415的外壳主体411 的上端部从上述内胆100的底面中央部相隔预定间隔来形成,并且,形 成为高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的上端部,在热板通孔350中的热板 300和外壳主体411之间相隔一定间隔形成空气绝热层700。
另一方面,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被位于上述下部外壳415的内侧 的弹性部件430支撑,与上述内胆100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上述温 度感应装置200位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内侧。
此处,在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的内侧具备温度传感器220,该温度 传感器220与上述内胆100的表面紧密接触,用于感应上述内胆100的 表面温度。
如上所述,由于具备向热板300侧延长形成的下部外壳415,所以能 够遮蔽从热板300产生的热量,使得不会给温度传感器220带来影响。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压力电饭锅的热遮蔽结构的 截面图。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压力电饭锅构成为包括 内胆100、热板300、内胆外壳400、下部外壳410、以及温度感应装置 200。
此处,上述内胆IOO在内部收容食物,上述热板300与收容有食物 的上述内胆100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优选在其中央部形成有 通孔350。 另外,优选上述内胆外壳405收容上述内胆100,且在其中央形成有 通孔401,在上述通孔410周边具备向上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延长部 楊。
此外,优选上述内胆外壳405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300的材质的 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
另一方面,上述下部外壳410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405的通孔 401周边,此时,在上述下部外壳410上部具备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412, 上述下部外壳410通过上述连接部412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405上。
另外,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被位于上述下部外壳410内侧的弹性 部件430支撑,与上述内胆100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上述温度感应 装置200位于上述热板300的通孔350的内侧。
此外,在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的内侧具备温度传感器220,该温度 传感器220与上述内胆100的表面紧密接触,用于感应上述内胆100的 表面温度。
此时,优选从上述内胆外壳405延长而成的延长部406和热板300 之间相隔一定间隔形成空气层,以设置能够起到绝热作用的空气绝热层 700。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中央形成有通孔401且在上述通孔401周 边具备向上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延长部406的上述内胆外壳400采用 热导率低于上述热板300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因 此,能够遮蔽从上热板300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上述温度感应装置200侧。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 可以适用于使用热板的普通的电饭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电饭锅,该电饭锅构成为包括内胆,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且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其上部具有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件进行支撑,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该温度感应装置位于上述热板的通孔内侧;以及遮蔽部件,其由绝热材质形成,以遮蔽热板的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感应装置侧,并且,该遮蔽部件与上述热板的通孔结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上述遮蔽部件由绝 热材质形成,并且,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 金属材质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上述遮蔽部件构成 为包括突出部,其与位于上述热板通孔上部的台阶部对应;主体部,其与向上述台阶部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对应;以及卡定突起,其与形成于上述延长而成的部分一端的卡定槽结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上述遮蔽部件构成 为包括突出部,其与位于上述热板通孔上部的台阶部对应; 主体部,其与向上述台阶部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部分对应;以及 固定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预定位置,且通过向上述延长而成 的部分侧突出来形成。
5. —种电饭锅,该电饭锅构成为包括内胆,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在其中 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且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外壳主体的预定位置 上具备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该下部外壳通过上述外壳主体向上述热板 侧延长预定长度来形成,且由热导率小于上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 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以及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件进行支撑,并 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该温度感应装置位于上述热 板的通孔内侧。
6.—种电饭锅,该电饭锅构成为包括内胆,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在其中 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在上述通孔周 边具有向上侧延长预定长度而成的延长部,该内胆外壳由热导率小于上 述热板的材质的热导率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形成;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其上部具备向外侧折 弯的联接部;以及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件进行支撑,并 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该温度感应装置位于上述热 板的通孔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锅,其防止热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传感器侧,可使温度传感器更加稳定且准确地识别出内胆的表面温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的压力电饭锅,其构成包括内胆,其内部收容有食物;热板,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紧密接触,以传递热量,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通孔;内胆外壳,其收容上述内胆,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下部外壳,其联接固定在上述内胆外壳上,在其上部具有向外侧折弯的联接部;温度感应装置,其在上述下部外壳内侧利用弹性部件支撑,并与上述内胆的底面弹性地紧密接触,并且,其位于上述热板的通孔内侧;以及遮蔽部件,其由绝热材质形成,以遮蔽热板的热量传递到上述温度感应装置侧,并且,其与上述热板的通孔结合。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055269SQ200720150598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日
发明者朴范植, 李刚沅, 裴守浩, 金起德 申请人:福库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