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家用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62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家用节能锅,特别涉及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节能锅的主要技术是在普通烹饪用锅的基础上,在锅的底部增 加一些形状各异的吸热板,或称储热板,其目的主要在于增加锅底部与火焰的 接触面积和时间,增大烹饪用锅的热容量,使得烹饪用锅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 火焰热量,存储热量,以达到充分利用热能,节约热能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在锅底部增加吸热板的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增加吸 热板后烹饪用锅的重量显著增加,使得烹饪操作很不方便。又如增加吸热板 后的烹饪用锅由于热容量增大,在炒菜时动作稍慢,就可能造成菜被烧糊。另 外,由于热容量增大在烹饪用锅离开火焰后仍储存有较大的热量,温度较高, 很容易造成烫伤,或者在炒菜间隔冲洗烹饪用锅时被冷却,造成热能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节能锅技术存在的重量增加、操作不便、菜容易被烧糊、容易 烫伤人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家用节能锅。该分体式节能锅采用 吸热板与烹饪用锅分离的结构,吸热板与烹饪用锅的接触面保持良好接触,使 得吸热板的热量能够迅速传递到烹饪用锅。该分体式节能锅既有吸热板充分吸 收和存储热量的功能,又有普通烹饪用锅轻巧、便利的功能,是现有技术节能 锅与普通烹饪用锅的良好结合。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包括独立的吸热板和烹饪用锅,吸热板与烹 饪用锅底部的接触面完全吻合。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烹饪用锅底部的接触面可以是半球 面形状或平面形状,或者是半球面形状与平面形状的结合。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上吸热条的分布可以是放射状或漩流 状或点状,或者是上述几种形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或三 角形或梯形或鱼脊形。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可以采用通透式结构或不通透式结构。

-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
的结构示意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 与平面结合的结构示意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平面 的结构示意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示意图; .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漩流状分布的结构 示意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漩流状分布的另一 种结构示意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点状分布的结构示 意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点状和条状结合分 布的结构示意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平面 的吸热板正视结构示意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的吸热板正视结构示意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通透式结构吸热板示意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截面形状是四边形的
示意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截面形状是三角形的 示意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截面形状是梯形的示 意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截面形状是鱼脊形的 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是吸热板,2是烹饪用锅。由图可知,分体式家用节能 锅包括吸热板和烹饪用锅,两者的接触面呈球面状且完全吻合。所谓吸热板就 是一面分布有吸热条的板状吸热、储热装置,而烹饪用锅就是形状与普通家用 烹饪用锅基本相同的锅体。在实际使用时,分布有吸热条的一面朝向燃烧的火 焰,吸热板吸收并存储火焰的热量,烹饪用锅放置在吸热板上,两者的接触面 完全吻合且接触良好,保证了热量的有效传递,使烹饪用锅被加热。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 与平面结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 体底部的接触面呈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是吸热板,2是烹饪用锅。由图 可知,这两种结构的分体式家用节能锅的工作原理与附图1所示的节能锅完全 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附图2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球面与平面 的结合,附图3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平面。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吸热条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示意图。图中,3是吸热条。由图可知,吸热条3呈放射状均匀地分布在吸热板 一面。在实际使用时,吸热板分布有吸热条的一面朝向燃烧的火焰放置,凸起 的吸热条增加了吸热板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充分利用了热能。而吸热板 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具有储存热量的功能。烹饪用锅放置在吸热板的 另一面,且与吸热板完全吻合的接触,使得吸热板的热量可以顺利传输到烹饪 用锅。
显然,吸热条的形状和分布对吸热板热量的吸收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 此,吸热条可以采用各种分布形式。如附图5所示的吸热条呈漩流状分布的结 构(图中,3是吸热条,附图6、附图7和附图8中与此相同),或者附图6所 示的吸热条呈漩流状分布的另一种结构,或者是附图7所示的吸热条呈点状分 布的结构,或者附图8所示的吸热条呈点状和条状结合分布的结构。但是,不 管吸热条如何分布,其基本目的均是增加吸热板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存 储热量。
就吸热条的截面形状而言,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造成如附图12所示的四 边形,或者是附图13所示的三角形,或者是附图14所示的梯形,或者是附图 15所示的鱼脊形。可以根据使用和制造条件,选择不同的吸热条截面形状。
为了保证燃烧的火焰对烹饪用锅的加热效率,吸热板与烹饪用锅的接触面 应当完全吻合,保证两者紧密接触,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效率。附图9 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呈平面的吸热板正 视结构示意图,附图IO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吸热板与锅体底部的接 触面呈球面的吸热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3是吸热条。由图可知,为了保证 吸热板与烹饪用锅的良好接触,吸热板没有吸热条的一面制作成了与烹饪用锅 底面完全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以保证吸热板与烹饪用锅的接触面完全吻合且紧 密接触,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另外,为了使燃烧的火焰直接与烹 饪用锅的底面相接触,还可以将吸热板制作成通透结构。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家用节能锅通透结构吸热板的示意图。图中,3是吸热条。由图可知,该 吸热板的吸热条是通过边缘的环状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吸热条之间没有任何连 接,换句话说就是吸热条之间存在空洞,是"通透"的,在使用时,燃烧的火 焰可以通过吸热条之间空洞直接与烹饪用锅的底部相接触,直接对烹饪用锅进 行加热。因此,吸热板既可以采用吸热条之间留有空洞的所谓通透式结构,又 可以采甩吸热条之间没有空洞的不通透式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家用节能锅,采用吸热条吸收热量,其特征在于该节能锅包括独立的吸热板和烹饪用锅,吸热板与烹饪用锅底部的接触面完全吻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吸热板与烹饪 用锅底部的接触面可以是半球面形状或平面形状,或者是半球面形状与平 面形状的结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吸热板上吸热 条的分布可以是放射状或漩流状或点状,或者是上述几种形状的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结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吸热板吸热条 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鱼脊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式家用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吸热板可以采 用通透式结构或不通透式结构。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节能锅技术存在的重量增加、操作不便、菜容易被烧糊、容易烫伤人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家用节能锅。该分体式家用节能锅采用吸热板与烹饪用锅分离的结构,吸热板与烹饪用锅的接触面保持良好接触,使得吸热板的热量能够迅速传递到烹饪用锅。该分体式节能锅既有吸热板充分吸收和存储热量的功能,又有普通烹饪用锅轻巧、便利的功能,是现有技术节能锅与普通烹饪用锅的良好结合。
文档编号A47J27/02GK201157245SQ20072018788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8日
发明者马良奇 申请人:马良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