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06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煮饭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电煮煲仔饭的技术如专利01130108.2所公开的,采用与沙锅下部相配的盆状电发热盘进行煮饭,煮饭时采用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 文火蜩饭,这样,在锅内就很容易形成了一层香喷喷的锅巴。采用上述技 术,虽然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而且,在锅底及侧壁产生一层香喷 喷的锅巴,但是,由于盆状电发热盘在媚饭时依然能产生比较大的热能, 这样,容易在媚饭时,将紧贴锅底及侧壁的锅巴煮糊,所形成的锅巴会 紧粘在锅底及侧壁上,不容易刮下来食用,而且,在紧贴锅底的米还没有 完全胀开时,就迅速失水形成锅巴,锅巴质地是硬脆而不是酥脆,不容易 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同时, 在锅底及侧壁所形成的锅巴不容易煮糊,后段文火媚饭质量好,锅巴容 易被刮下来食用的且锅巴质地酥脆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段先猛火煮 饭,后段文火媚饭,其特别之处在于对锅进行供热时,采用锅底部电发 热盘供热,同时,用一与发热盘连接的导热环将发热盘的热能通过空气及热辐射导向锅侧面,同时将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 间封闭。由于采用锅底部电发热盘供热同时,将发热盘的热能导向锅的侧 面并将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间封闭,这样,锅侧 壁的所获得的热能很大部分是通过锅底部电发热盘、导热环所加热的、锅 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间的热空气来提供的,这样, 既能保证前段猛火煮饭时所需的热能(因为前段猛火煮饭时所需的热能主 要由锅底部电发热盘提供,而且,热能很容易通过水传递到整锅米饭上), 同时,煸饭时,又能使米饭能获得足够的热能(此时,由于锅内已没有 流动的水,锅底的热能不容易传递到锅各处的米饭上,这样,就需要锅侧 壁的热能供应),但又不至于热能过多,导致锅内靠近锅底及侧壁的米饭 煮糊,而且,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间的空间的流动的空气,既有 利于过多的电发热盘的热能往外散发,使锅内靠近锅壁的米饭不会在高热 能下迅速脱水而成为硬脆的锅巴,使靠近锅壁的米饭有足够的时间膨胀和 脱水形成酥脆的锅巴,同时,在流动的空气的作用下,使锅侧壁各个部位 获得的热能不同,在温差下,使锅内的锅巴容易从锅侧壁上剥离。采用将 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间的空间封闭而不是将锅侧壁至电发热盘间 的空间封闭,有利于使用者用工具将煮好米饭的锅取出来,然后煮另一锅 饭,从而实现连续煮煲仔饭的目的。采用导热环导热,增加了空气向锅传 热的热能,保证斓饭时有足够的但又不过量的热能,从而保证媚饭的质这里,锅可以是陶瓷锅或者铝箔锅或者是纸锅。这里,采用陶瓷锅时,前段猛火煮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360—385°C,后段文火媚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285—31(TC,采用铝箔锅时, 前段猛火煮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325—35(TC,后段文火媚饭的电发 热盘的温度达到225—25(TC 。本发明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锅体、设置在 锅体底部的电发热盘、设置在电发热盘上的锅、设置在锅上的锅盖,设置 在电发热盘及锅盖上的温度检测器,控制电发热盘工作的控制装置,其特 别之处在于在电发热盘上设置有导热环,导热环的内侧壁离开锅外侧壁, 导热环上设置有封闭环,封闭环位于锅侧壁中、上部位与导热环间。工作 时,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文火媚饭。由于在锅侧壁中、上部位与锅体 内侧壁间设置有封闭环,而且,电发热盘所发出的热能通过导热环从侧面 通过空气及热辐射作用在锅外侧壁上,这样,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 盘、导热环间的空间被封闭,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 空间的流动的空气,既有利于过多的电发热盘的热能往外散发,使锅内靠 近锅壁的米饭不会在高热能下迅速脱水而成为硬脆的锅巴,使靠近锅壁的 米饭有足够的时间膨胀和脱水形成酥脆的锅巴,同时,在流动的空气的作 用下,使锅侧壁各个部位获得的热能不同,在温差下,使锅内的锅巴容易 从锅侧壁上剥离。采用封闭环,既达到封闭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 导热环间的空间,同时,也可以接受锅煮饭过程中溢出的水,在一定程度 上防止水流进电发热盘上。电发热盘由铸铝板、设置在铸铝板内的电发热丝构成,温度检测器设 置在铸铝板的边缘。由于没有在锅侧壁设置盆状侧壁,这样,煮饭时,必 然要提升电发热盘的温度,以弥补锅侧壁所获得的热能,这样,温度检测器必然要承受很高的温度,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使温度检测器的使用寿 命减少,而采用将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温度相对较低的铸铝板的边缘,通过 检测铸铝板的边缘来检测电发热盘主发热区的温度,同样能起到通过温度 检测器控制电发热盘工作的作用,而且,能延长温度检测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同时,在 锅底及侧壁所形成的锅巴不容易煮糊,后段文火媚时保证有足够的但又 不过量的热能,从而保证媚饭的质量,锅巴容易被刮下来食用的且锅巴 质地酥脆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发热盘的俯视图;图3为导热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段先猛火煮 饭,后段文火蜩饭,其特别之处在于对锅进行供热时,采用锅底部电发 热盘供热,同时,用一与发热盘连接的导热环将发热盘的热能通过空气及 热辐射导向锅侧面,同时将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 间封闭。锅是陶瓷锅或者是铝箔锅或者是纸锅。采用陶瓷锅时,前段猛火煮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360—385'C,后段文火媚饭的电发热盘的温 度达到285—310°C,采用铝箔锅时,前段猛火煮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 325—35(TC,后段文火媚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225—25(TC。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锅
体l、设置在锅体1底部的电发热盘2、设置在电发热盘2上的锅3、设置 在锅3上的锅盖4,设置在电发热盘2及锅盖4上的温度检测器5、 6,控 制电发热盘2工作的控制装置7,其特别之处在于在电发热盘2上设置有 导热环8,导热环8的内侧壁8c离开锅3外侧壁3a,导热环8上设置有 封闭环8a,封闭环8a位于锅3.侧壁3a中、上部位与导热环8间。如图3 所示,为了防止热能的散失,导热环8位于封闭环8a的中部,这样,导 热环8就不会与锅体1内侧壁接触,防止热能通过锅体1内侧壁向外散失。
电发热盘2由铸铝板2a、设置在铸铝板2a内的电发热丝2b构成,温 度检测器5设置在铸铝板2a的边缘2b。锅3是陶瓷锅或者是铝箔锅或者 是纸锅。为了防止封闭环8a上的水流入电发热盘2上,封闭环8a上设置 有环形凹槽8b。为了准确将锅3定位在电发热盘2上,在电发热盘2上沿 锅3底的四周均匀设置3个或者3个以上的定位凸块9。
这里,封闭环8a、导热环8的材质是铝合金,电发热盘2、带有封闭 环8a的导热环8 —起整体制造出来。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包括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文火焗饭,其特征在于对锅进行供热时,采用锅底部电发热盘供热,同时,用一与发热盘连接的导热环将发热盘的热能通过空气及热辐射导向锅侧面,同时将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间封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锅是陶瓷锅或者是铝箔锅或者是纸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 用陶瓷锅时,前段猛火煮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360—385"C,后段文火 蜩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285—310'C,采用铝箔锅时,前段猛火煮饭 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到325—35(TC,后段文火煸饭的电发热盘的温度达 到225—250。C。
4、 一种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电 发热盘、设置在电发热盘上的锅、设置在锅上的锅盖,设置在电发热盘及 锅盖上的温度检测器,控制电发热盘工作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发 热盘上设置有导热环,导热环的内侧壁离开锅外侧壁,导热环上设置有封 闭环,封闭环位于锅侧壁中、上部位与导热环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 发热盘由铸铝板、设置在铸铝板内的电发热丝构成,设置在电发热盘上的 温度检测器设置在铸铝板的边缘。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电发热盘上沿锅底的四周均匀设置2个或者2个以上的定位凸块。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电发热盘上沿锅底的四周均匀设置2个或者2个以上的定位凸块。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8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 征在于锅是陶瓷锅或者是铝箔锅或者是纸锅,封闭环、导热环的材质是铝 合金,电发热盘、带有封闭环的导热环一起整体制造出来。。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锅 是陶瓷锅或者是铝箔锅或者是纸锅,封闭环、导热环的材质是铝合金。
全文摘要
一种连续煮多个煲仔饭的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文火焗饭,其特征在于对锅进行供热时,采用锅底部电发热盘供热,同时,用一与发热盘连接的导热环将发热盘的热能通过空气及热辐射导向锅侧面,同时将锅侧壁中、上部位至电发热盘、导热环间的空间封闭。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保证焗饭的质量,锅巴容易被刮下来食用的且锅巴质地酥脆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1642345SQ20081009676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梁建华 申请人:梁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