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48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电热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热锅中的温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锅一般包括外锅、内锅和发热元件(电热板或者是电磁感应线 圈),内锅放置在外锅内并位于发热元件的上部。发热元件的中心设置有中心 孔,该中心孔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内锅的温度,防止内锅的温度 因变髙而使内部的食物烧焦。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一般包括有壳体,壳体内固 定连接有温度感应探头,而感应探头的两个电接点所连接的两根电信号导线 与电热锅的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所感应的温度变为电信号并传递给控制系 统。所述温度感应探头一般通过树脂等粘合剂牢靠地固定在壳体内,不能拆 卸。这种结构虽然感应温度的效果好,但维修时就必须将整个温度传感器从 锅体中卸下,不仅维修难度大,配件损耗也很大,维修成本相对很高。其次, 电热锅的发热板下部位置一般都还设置有温度熔断器,当发热板温度过高时, 温度熔断器感应发热板或锅体的辐射热能而自行熔断,将输入电源切断,从 而保证电热锅不会因发热板过分高温而发生安全事故。但由于发热板或锅体 所散发的辐射热量一般都是向上扩散,发热板下部区域的温度实际很低,也 很不稳定,从而导致温度控制精度不能得到可靠保证。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包括壳体,温度感应探头,所述壳体包括上盖部 和侧壁部,所述温度感应探头连接有电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在 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 盖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壳体包括上盖部和侧壁部,所述侧壁部构成壳体的侧壁,而位于侧 壁上的顶盖部分是所述上盖部。所述壳体可以是所述上盖部和侧壁部通过铸 造、冲压等一体化成型工艺形成的整体构造;也可以是,所述上盖部和侧壁 部是分开的两个部件而通过铆接、焊接等方法连接起来构成所述壳体。
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上,是指所述温度 感应探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温度感应探头被压紧 在所述弹性夹与所述上盖部的内壁面之间。
所述弹性夹是一种具有弹性的部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利用所述 弹性夹的弹性力,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可靠地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 壁面上。所述弹性夹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壳体内,
也可以通过单边定位的方式,将所述弹性夹的一端铆接、焊接、卡接在r/r述
壳体内。这样不仅在装配时容易安装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拆卸维修时也非常 简便,又可以使所述温度感应探头与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紧密接触感 受热源的温度。如果在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损坏时,仅仅只需更换所述温度感 应探头即可,不用更换其它部件。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可以预先固连在所述弹性夹上。但如果采用预先装配 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到所述弹性夹上,则所述弹性夹采取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 壳体内的方式比较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温度熔断器,所述温度熔断器TT拆 卸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温度熔断器连接有引出导电线,方便于在实际
应用时与电热锅的电源系统电连接;所述温度熔断器属于在感受到热源的过
高温度时,可以自行熔断切断电源的电器部件,它的外表包覆绝缘材料。由 于温度传感器一般都是安装在发热板或发热元件的中心位置,将所述温度熔 断器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壳体内,使所述温度熔断器能够非常接近热源的中 心而又不会直接接触发热源,使其可以控制的温度之精度大大提高。所述温 度熔断器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也可以可拆卸地固连在所述 弹性夹上,还可以是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度熔断器抵压在所述壳体上盖部的 内壁面上。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控制温度的精度,又能很方便地装配、拆卸维 修更换所述温度熔断器,如果在所述温度熔断器损坏时,仅仅只需更换jf万述 温度熔断器即可,不用更换其它部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弹性夹呈"n"字形,包含顶臂和两
个侧臂;所述弹性夹的两个侧臂的自由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壳体侧壁的内壁上, 从而将所述弹性夹可靠地定位在所述壳体内。而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固定在所 述弹性夹的顶臂上面,并通过所述顶臂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顶臂 与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弹性夹的顶臂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温度熔断器的大部分体积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 度熔断器抵压在所述壳体上盖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凹槽之间。这样不仅容易定 位装配所述温度熔断器,而且通过所述弹性夹的臂体及所述壳体上盖部的内 壁面均匀地向所述温度熔断器传导热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上盖部主要由铝质材料制造, 而侧壁部主要由铁质材料制造;所述壳体上盖部和侧壁部之间铆接或卡合连 接。这样既可以利用上盖部铝质材料的优良热传导性感受位于其上部的内锅 的温度,又能利用侧壁部铁质材料刚性,使整个壳体的机械强度大大提高, 同时又能节省使用有色金属的数量,使造价降低。所述壳体上盖部和侧壁部 之间铆接或卡合连接,主要是从综合考虑制造的难易程度和结构强度两个因 素而优选的方案,并不是说其他连接方式就不行,单单从连接技术方面讲, 只要使两者能可靠地连接起来都是可行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上部外侧固连有环形 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斜面部和与所述斜面部的底端部顺次连接的平台部。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总成进一步装配配到电热锅上时, 一般所述温度传感器装 配到电热锅的发热元件的中心孔内,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是可 以上下移动的,即当内锅放置在发热元件上时,所述温度传感器被压縮到发 热元件的中心孔内,而当移开内锅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在其下部弹簧的作用 下又回复到原有的位置。现有技术的温度传感器壳体一般都是上下大小一致 的形状,这样很难保证温度传感器始终位于发热元件的中心孔的中心位置, 甚至还会发生温度传感器的侧壁单边接触中心孔内侧壁的现象,导致发热元件或内锅向温度传感器热传导不均匀。所以,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上部外侧 固连有环形定位套,并且所述定位套设置一个斜面部,这样可以在所述温度 传感器向上移动时通过该斜面部引导着向上移动,并且使温度传感器的壳体 不容易单边直接接触发热板的中心孔内侧壁。同时,从所述斜面部的底端部 顺次连接一个平台部,不仅可以限制温度传感器向上移动的距离,而且还可 以利用该平台部直接传导发热板或电磁线圈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到温度传感器 的壳体上来,使壳体能够均匀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还能通过该平台部堵住 从发热元件上可能滴漏的水份、饭粒等赃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弹性夹侧臂的自由端呈"S"形。这样 可以提高所述弹性夹自身的定位弹性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底部敞口,在所述敞口处设置 有向内弯曲的巻边,所述弹性夹侧臂的自由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巻边内。这样 可以依靠该巻边卡住所述弹性夹的自由端,不用借助于其它辅助定位部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
1. 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上,不仅在装配 时容易安装,拆卸维修时也非常简便,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又可以使所述 温度感应探头精确感受热源的温度。
2. 所述温度熔断器可拆卸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温度熔断器能够 非常接近热源的中心而又不会直接接触发热源,使其可以控制的温度之精度 大大提高。
3. 所述弹性夹呈"n"字形结构并且使所述弹性夹的自由端呈"S"形,使所述弹性夹靠本身的弹性定位在所述壳体内,不仅容易装配、拆卸所述弹 性夹,又进而容易装配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和所述温度熔断器。
4. 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上部外侧固连有环形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斜 面部和与所述斜面部的底端部顺次连接的平台部,这样可以在所述温度传感 器向上移动时通过该斜面部引导着向上移动,并且使温度传感器的壳体不容 易直接接触发热元件。同时,从所述斜面部的底端部顺次连接一个平台部, 不仅可以限制温度传感器向上移动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利用该平台部直接传 导发热元件的温度到温度传感器的壳体上来,使壳体能够均匀感受周围环境 的温度,还能通过该平台部堵住从发热板上可能滴漏的水份、饭粒等赃物。
5. 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下部敞口处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巻边,所述弹性夹
的自由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巻边内。这样可以依靠该巻边卡住所述弹性夹的自 由端,不用借助于其它辅助定位部件。
6. 所述壳体的上盖部主要是由铝质材料,而侧壁部主要是铁质材料。这 样既可以利用上盖部铝质材料的优良热传导性感受位于其上部的内锅的温 度,又能利用侧壁部铁质材料刚性,使整个壳体的机械强度大大提高,节省 使用有色金属的数量,使造价降低。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方案可适用于电饭锅、电 压力锅、煲汤煲等需要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电热家用电器之中。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安装在锅具上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热锅一般包括外锅l、内锅2、发热板3,内锅2放置在 外锅l内并位于加热板3的上部。发热板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4,该中心孔4 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用于感应内锅2及发热板3等周围环境的温度。
如图2所示,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5,包括壳体6,温度感应探头7,所 述壳体6包括上盖部61和侧壁部62而组成容腔结构,上盖部61主要由铝质 材料制造,而侧壁部62主要由铁质材料制造。所述壳体上盖部61和侧壁部 62之间铆接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7连接有电信号线71。所述壳体6内设 置弹性夹8,所述弹性夹8是一种具有弹性的部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 利用所述弹性夹8的弹性力,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7可靠地抵压在所述壳沐6 的上盖部61的内壁面上,而所述弹性夹8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可拆卸地定位在 所述壳体6内。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夹8呈"n "字形,包含顶臂81和两个侧臂82。 整个弹性夹8由长条形薄板状弹性材料加工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夹8的侧臂82的自由端821呈"S"形,并分别 抵压在所述壳体6的侧壁部62的内侧。在装配前,可以预先将所述温度感应 探头7固定在所述弹性夹8的顶臂81上面,再后将所述弹性夹8插入所述壳 体6内,通过所述顶臂81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7可靠地抵压在所述壳体6的 上盖部61的内壁面上。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6的底部敞口,在所述敞口处将所述壳体6的侧 壁62向内稍微收口,形成向内弯曲的巻边621,所述弹性夹8的自由端821分别抵压在所述巻边621内。这样一来可以依靠该巻边621卡住所述弹性夹 的自由端821,不用借助于其它辅助定位部件。
如图2所示,所述温度熔断器9的外表包覆绝缘材料,其两端连接有导 电线。所述弹性夹8的顶臂81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811,所述温度熔断 器9的大部分体积容纳在所述凹槽811内,所述弹性夹的顶臂81将所述温度 熔断器9抵压在所述壳体6的上盖部61的内壁面与所述弹性夹的顶臂81的 凹槽811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6的侧壁部62的上部外侧固连有环形定位套10, 所述定位套10包括斜面部11和与所述斜面部11的底端部顺次连接的平台部 12。当所述温度传感器5总成进一步装配到电热锅上时,所述温度传感器5 都是装配到电热锅的发热板3的中心孔4内,这样可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5 向上移动时通过该斜面部11引导着向上移动,并且使温度传感器5始终不会 直接接触发热板3。同时,从所述斜面部11的底端部顺次连接一个平台部12, 不仅可以限制温度传感器5向上移动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利用该平台部12直 接传导发热板3的热量到温度传感器5的壳体6上来,使壳体6及壳体6内 的温度器件能够均匀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
权利要求1. 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包括壳体,温度感应探头,所述壳体包括上盖部和侧壁部,所述温度感应探头连接有电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 度熔断器,所述温度熔断器连接有电线;所述温度熔断器可拆卸地容纳在所 述壳体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熔断器固连在所述弹性夹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度熔断器抵压在所述壳体上盖部的内壁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呈"n"字形,包括顶臂及与所述顶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侧臂, 所述侧臂的自由端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而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固定在所 述弹性夹顶臂的上面并通过所述顶臂被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 臂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温度熔断器的大部分体积容纳在所述凹槽 内,所述弹性夹将所述温度熔断器抵压在所述壳体上盖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凹 槽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上盖部主要是铝质材料,而侧壁部主要是铁质材料;所述壳体上盖部和侧壁部之间铆接或卡合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壁部的外侧固连有环形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斜面部和与所 述斜面部的底端部顺次连接的平台部。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夹侧臂的自由端呈"S"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的底部敞口,在所述敞口处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巻边,所述弹性夹的自由端 分别抵压在所述巻边内。
专利摘要电热锅的温度传感器,包括壳体,温度感应探头,壳体包括上盖部和侧壁部,温度感应探头连接有电信号线;还包括容纳在壳体内的弹性夹,通过弹性夹将温度感应探头抵压在所述壳体的上盖部的内壁面上。还包括温度熔断器,温度熔断器连接有导电线;温度熔断器可拆卸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壳体的侧壁部的上部外侧固连有环形定位套,定位套包括斜面部和与所述斜面部的底端部顺次连接的平台部。本实用新型方案不仅在装配时容易安装,拆卸维修时也非常简便,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又可以使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精确感受热源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方案可适用于电饭锅、电压力锅、煲汤煲等需要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电热家用电器。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1260612SQ20082018923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8日
发明者简伟文, 赵洁明 申请人: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