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特别是一种电磁加热的电饭锅。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671464Y中公开了 一种多功能电饭锅,包括锅盖、 锅体及内胆和电路控制装置,内胆的外表面均匀地涂着一层电热膜,电热膜 与电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固定在锅体的外表面,由滤 波器、整流器、模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等电路组成,电路中的热敏电阻 Rt安装在电饭锅内胆的底部。这种多功能电饭锅结构复杂,且其电热膜容 易因破损而漏电,安全性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程度高、连接牢靠、 定位准确的电饭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饭锅,其锅身包括套接的外壳和内锅,内锅与热 敏电阻和发热元件压接,其结构特征是电饭锅包括分体的锅身和底座,发热 元件和控制电路设置在底座内,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 开关与热敏电阻串接,发热元件为电磁线圈盘,底座表面设置有微晶板。
所述锅身和底座通过插装机构相接,该插装机构包括设置在锅身底部的 一个及以上的插脚,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个及以上的插孔,二极管并联在发 热元件的两端。
所述插脚内设置有插接孔,插接孔内设置有弹性的上电极片,锅身包括 外壳和内锅,热敏电阻的引线端与上电极片电连接.
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作上下滑动的压触片,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底座的 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压触片下面,压触片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内滑脱 的限位凸台,下电极片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下电极片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主控 电路电连接,压触片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作上下滑动的压触片和固定支架,复位弹簧的一端抵 靠在底座的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压触片下面,其中部穿过设置在固定支 架上的避让孔,压触片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内滑脱的限位凸台,下电极片 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下电极片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主控电路电连接,压触片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底座的定位柱上,固定支架中部朝上 设置有突起,或朝下设置有凹位。
所述压触片底部设置有上定位凸台,底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定位凸台, 复位弹簧一端套接在上定位凸台中,另一端套接在下定位凸台中。
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发热元件设置在下底座内。
所述锅身包括内外套接的内锅和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底部封闭,其下底 表面平直,第一外壳内的底部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带热敏电阻的弹簧座安装 在定位凹槽内,第一定位盘压接在第一外壳底部和弹簧座上,第一定位盘的 上表面平直,第一定位盘上设置有供弹簧座上下运动、并防止其脱出的第一 定位孔。
所述锅身包括内外套接的内锅和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截面呈H形,其 底部与第二定位盘相接,第二外壳的底部内的上表面平直,第二外壳的底部 中央设置有供带热敏电阻的弹簧座上下运动、并防止其脱出的第二定位孔, 该弹簧座的弹簧朝下一端压接在第二定位盘上;第二定位盘的截面呈U形, 其下底表面平直.
本实用新型于控制电路中设置继电器,通过继电器控制热敏电阻所在的 电路的通断,只有在电饭锅工作时,该热敏电阻所在的电路才会接通,从而 防止用户不小心接触到内锅或电极片时,产生触电的现象,以提高其安全性 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锅身和底座采用插接结构进行连接,其具有装拆快捷, 定位准确,连接牢靠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锅身上的插脚和底座上的插孔分解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插脚和插孔组装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控制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外壳和内锅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定位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一定位盘翻转180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外壳和内锅分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锅身,1.2为插脚,1.2.1为插孔,1.2.2为上电极片,1.3为第 一定位盘,1.3.1为第一定位孔,1.3.2为装配台阶,1.4为弹簧座,1.4.2为 弹簧,1.5为定位凹槽,1.6为内锅,1.7为第一外壳,1.8为第二定位盘,1.9 为第二外壳,1.9.1为第二定位孔,2为上底座,2.1为插孔,2.2为压触片, 2.2.1为导向孔,2.2.2为上定位凸台,2.2.3为限位台阶,2.3为固定支架,2.3.1为下电极片,2.3.2为避让孔,2.4为复位弹簧,2.5为定位柱,2.6为连接螺钉,3为发热元件,4为下底座,4.2为下定位凸台,K为开关,D为二极管,J为继电器,KJ为继电器的开关,Rc为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l-图3,本电饭锅,包括分体的锅身l和底座,底座内设置有发热元件3和控制电路,发热元件3釆用电磁线圈盘,继电器J的线圈串接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开关KJ与热敏电阻Rc串接,底座表面设置有微晶板,二极管D并联在发热元件3的两端。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微晶板。锅身l和底座通过插装机构相接,该插装机构包括设置在锅身底部的三个插脚1.2,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三个插孔2.1,插脚1.2和插孔2.1都均勾分布。插脚1.2内设置有二个插接孔1.2.1,每个插接孔1.2.1内设置有一个弹性的上电极片1.2.2,锅身l包括外壳和内锅1.6,用于检测内锅1.6温度的热敏电阻^的引线端与上电极片1.2.2电连接。
插孔2.1内设置有二个作上下滑动的压触片2.2和一个固定支架2.3,见图2和图3,复位弹簧2.4的一端抵靠在底座的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压触片2.2的下面中央位置,其中部穿过设置在固定支架2.3上的避让孔2.3.2,压触片2.2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2.1内滑脱的限位凸台2.2.3,下电极片2.3.1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2.3上,下电极片2.3.1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主控电路电连接,压触片2.2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2.3.1穿过的导向孔2.2.1。固定支架2.3通过连接螺钉2.6固定在底座的定位柱2.5上,固定支架2.3中部朝上设置有突起,或朝下设置有凹位。图中给出了向上突起的结构。压触片2.2底部设置有上定位凸台2.2.2,底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定位凸台4.2,复位弹簧2.4 —端套接在上定位凸台中,另 一端套接在下定位凸台中。
当然,该技术方案也可以简化为插孔2.1内设置有二个作上下滑动的压触片2.2,复位弹簧2.4的一端抵靠在底座的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压触片2.2下面,压触片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2.1内滑脱的限位凸台2.2.3,下电极片2.3.1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下电极片2.3.1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主控电路电连接,压触片2.2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2.3.1穿过的导向孔2.2.1。
参见图4-图6,底座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4,锅身l包括内外套接的内锅1.6和第一外壳1.7,第一外壳底部封闭,其下底表面平直,第一外壳1.7内的底部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5,带热敏电阻Rc的弹簧座1.4安装在该定位凹槽1.5内,第一定位盘1.3压接在第一外壳1.7底部和弹簧座1.4上,第一定位盘1.3的上表面平直,第一定位盘1.3上设置有供弹簧座1.4上下运动、并防止其脱出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一定位孔的旁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装配台阶。第一外壳1.7的下底表面和第一定位盘1.3的上表面的二个平直面之间的间距应当不大于8mm,以符合电磁加热的基本要求。
参见图7,锅身1包括内外套接的内锅1.6和第二外壳1.9,第二外壳的截面呈H形,其底部与第二定位盘l.S相接,第二外壳的底部内的上表面平直,第二外壳的底部中央设置有供带热敏电阻Rc的弹簧座1.4上下运动、并防止其脱出的第二定位孔1.9.1,该弹簧座的弹簧1.4.2朝下一端压接在第二定位盘上;第二定位盘的截面呈U形,其下底表面平直。其余未述部分,见对图4-图6的描述。
权利要求1. 一种电饭锅,其锅身(1)包括套接的外壳和内锅,内锅与热敏电阻(Rc)和发热元件(3)压接,其特征是电饭锅包括分体的锅身和底座,发热元件和控制电路设置在底座内,继电器(J)的线圈串接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开关(KJ)与热敏电阻串接,发热元件为电磁线圈盘,底座表面设置有微晶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锅身(1)和底座通过插 装机构相接,该插装机构包括设置在锅身底部的一个及以上的插脚(1.2), 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个及以上的插孔(2.1), 二极管(D )并联在发热元件(3 ) 的两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插脚(1.2 )内设置有插接 孔(1.2.1),插接孔内设置有弹性的上电极片(1.2.2 ),锅身(1)包括外壳和 内锅(1.6),热敏电阻(Rc)的引线端与上电极片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插孔(2.1)内设置有作上 下滑动的压触片(2.2),复位弹簧(2.4)的一端抵靠在底座的内壁上,其另 一端抵靠在压触片下面,压触片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内滑脱的限位凸台(2.2.3),下电极片(2.3.1)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下电极片与设置在底座内的 主控电路电连接,压触片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穿过的导向孔(2.2.1)。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插孔(2.1)内设置有作上 下滑动的压触片(2.2)和固定支架(2.3),复位弹簧(2.4)的一端抵靠在底 座的内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压触片下面,其中部穿过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 避让孔(2.3.2),压触片上设置有防止其从插孔内滑脱的限位凸台(2.2.3), 下电极片(2.3.1)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下电极片与设置在底座内的主控 电路电连接,压触片上设置有供下电极片穿过的导向孔(2.2.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支架(2.3)通过连接 螺钉(2.6)固定在底座的定位柱(2.5)上,固定支架中部朝上设置有突起, 或朝下设置有凹位。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压触片(2.2)底部设 置有上定位凸台(2.2.2),底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定位凸台(4.2),复位弹簧(2.4) —端套接在上定位凸台中,另一端套接在下定位凸台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2) 和下底座(4),发热元件(3)设置在下底座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锅身(1)包括内外套接 的内锅(1.6)和第一外壳(1.7),第一外壳底部封闭,其下底表面平直,第 一外壳内的底部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5 ),带热敏电阻(Rc )的弹簧座(1.4 ) 安装在定位凹槽内,第一定位盘(1.3)压接在第一外壳底部和弹簧座上,第 一定位盘的上表面平直,第一定位盘上设置有供弹簧座上下运动、并防止其 脱出的第一定位孔(1.3.1)。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锅,其特征是所述锅身(l)包括内外套接 的内锅(1.6)和第二外壳(1.9),第二外壳的截面呈H形,其底部与第二定 位盘(l.S)相接,第二外壳的底部内的上表面平直,第二外壳的底部中央设 置有供带热敏电阻(Rc)的弹簧座(1.4)上下运动、并防止其脱出的第二定 位孔(1.9.1),该弹簧座的弹簧(1.4.2 )朝下一端压接在第二定位盘上;第二 定位盘的截面呈U形,其下底表面平直。
专利摘要一种电饭锅,其锅身包括套接的外壳和内锅,内锅与热敏电阻和发热元件压接,电饭锅包括分体的锅身和底座,发热元件和控制电路设置在底座内,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开关与热敏电阻串接,发热元件为电磁线圈盘,底座表面设置有微晶板。锅身和底座通过插装机构相接,该插装机构包括设置在锅身底部的一个及以上的插脚,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个及以上的插孔,二极管并联在发热元件的两端。插脚内设置有插接孔,插接孔内设置有弹性的上电极片,锅身包括外壳和内锅,热敏电阻的引线端与上电极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程度高、连接牢靠、定位准确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295128SQ2008202042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4日
发明者何灿明 申请人:何灿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