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53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出料导管,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搅拌机用出料导管。背景技术
一般的塑料废料搅拌机10如图1所示,其主要于一置料斗11内部枢设一可由外 部传动而枢转的搅拌叶(未图示),并藉由一电动马达12及一变速或减速装置13传动所述 搅拌叶枢转,可搅动并搅拌置于所述置料斗11内的塑料废料,使所述等废料成为细料状, 以便于再回收利用。上述置料斗11具有一出料口,位于所述置料斗11的底面上;而所述搅拌机10更 含有一出料导管14,具有一管体141,所述管体具有一进料端及一出料端,且所述进、出料 端分别具有一导入口、一导出口 142,,所述出料导管14以其导入口接合于所述置料斗11的 出料口,用以导引所述置料斗11中已进行搅拌的塑料废料自所述导出口 142出料,使已搅 拌的废料落入置于所述导出口 142下方的收储篮20中。由于塑料废料在搅拌后会产生细微的微粒子,于所述等废料自所述出料导管14 落入所述收储篮中20时,会因气流的带动而散逸于所述收储篮20四周的地面、或其它对象 的表面上,造成所述搅拌机10四周空气及环境不佳,有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可防止所搅 拌加工的物料微粒子四处散逸,避免对周遭空气、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的搅拌机的出料导管的结构,主要为于所述出料导管的外管壁接设一歧 管,所述歧管连通所述管体的内部,且其具有一开口 ;,所述歧管可接设一抽气式集尘装 置,于搅拌机出料时启动所述抽气式集尘装置,用以抽取并收集微粒子,使其不致处散逸。

图1为现有搅拌机的外观平面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立体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实施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料导管30,包含有一管体31,所述管体31 具有一进料端及一出料端,且所述进、出料端分别具有一导入口 311、一导出口 312 ;—歧管 32,一直圆管,其一端为连接端,且以所述端倾斜接设于所述管体31的外管壁上;所述歧管 32连通所述管体的内部,且其另端具一开口 321,而所述闭口 321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歧管 32的连接端;一盖体33,以一端缘枢设于所述管体31上的导出口 312端的一端缘处,藉以 可封闭所述导出口 312 ;而所述盖体33上设一扣勾331 ;—扣件34,设于所述管体31上,其具有一扣环341,可扣合所述盖体33的扣勾331,用以维持所述盖体331位于封闭所述导出 口 312的位置。 请参阅图4,通过上述的结构,使所述出料导管30可以其导入口 311接合于一塑料 废料搅拌机1的置料斗40的出料口,且于所述出料导管30与所述置料斗40的接合处插设 一可抽拉的隔板50,用以可封闭所述出料口 ;另外,可于所述歧管32接设一软管60,并将所 述软管60导接至一抽气式集尘装置(未图标),,当所述搅拌机1完成搅拌塑料废料的工作 时,可先将所述出料导管30的盖体33打开,并启动所述抽气式集尘装置,再将所述隔板抽 离50,便可使所述等搅拌状的废料自所述出料导管30的导出口 312出料,同时,所述等废料 经搅拌后所产生的微粒子则于通过所述出料导管30时,被所述抽气式集尘装置自所述歧 管32抽离(如第四图所示),使所述等微粒子不致随所述等废料自所述导出口 312倾泻散 逸,而不会造成周遭空气及环境的污染。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出料导管30可方便于在出料过程中,将微粒子抽离收集,可 防止所搅拌加工的物料微粒子四处散逸,避免对周遭空气、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所述出料导管具有一管体,所述管体具有一进料端及 一出料端,且所述进、出料端分别具有一导入口、一导出口,所述出料导管可以所述导入口 接合于一搅拌机的置料斗的出料口,用以导引所述置料斗中已进行搅拌的物料自所述导出 口倾泻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导管更具有一歧管,以一端接设于所述管体的外管壁,且 连通所述管体的内部,而另端则具一开口,用以接设一抽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其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为一直圆 管,其一端为连接端,且以所述端倾斜接设于所述管体的外管壁上,使其另端开口的高度位 置高于所述歧管的连接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所述出料导管具有一管体,所述管体具有一进料端及一出料端,且所述进、出料端分别具有一导入口、一导出口,所述出料导管可以所述导入口接合于一搅拌机的置料斗的出料口,用以导引所述置料斗中已进行搅拌的物料自所述导出口出料;其中,所述出料导管更具有一歧管,以一端接设于所述管体的外管壁,上连通所述管体的内部,而另端则具一开口。
文档编号B08B15/04GK102085465SQ20091023172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胡健 申请人:胡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