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袋和使用了该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尘袋和使用了该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用的集尘袋和使用了该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例如说明日本特开2002-291663号公报(专利文献 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将具有吸入口的集尘袋收纳在集尘 室中。从吸入口进入的吸入风的方向相对于吸入口的轴线倾斜地偏心。由此,吸入风朝 向与吸入口相对的被抽吸侧袋壁形成沿着侧周袋壁的旋转流。吸入风的旋转流使伴随着 吸入风的尘埃离心分离。其结果,能提高向侧周袋壁上的集尘率,并且防止集尘袋在被 抽吸侧产生堵塞。此外,作为用集尘袋的其他的电动吸尘器,例如说明日本特开昭60-34423号公 报(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吸尘器将平面状的热塑性塑料片热熔接在集尘 袋的被抽吸侧袋壁的外表面上而构成。热塑性塑料片形成比集尘袋的吸入口大的不通气 的部分。利用该不通气的部分,被从吸入口吸入集尘袋内的吸入风从中央朝向中央周围 的侧周袋壁侧分流。之后,吸入风沿着侧周袋壁朝向吸入口侧袋壁进行掉转。利用吸入 风掉转时的风势,将伴随着吸入风的尘埃输送到吸入口侧而进行集尘。其结果,能提高 集尘率,并且防止集尘袋在被抽吸侧产生堵塞。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由于吸入风的旋转流从集尘袋的吸入口朝向被抽 吸侧,所以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提高对侧周袋壁的集尘率。然而,由于旋转流的风压的 影响,尘埃容易被输送到向被抽吸侧袋壁侧,在被抽吸侧的集尘率高于吸入口侧的集尘 率。此外,未被离心分离的尘埃被捕捉到被抽吸侧袋壁的与抽吸口相对的位置。因此, 在被抽吸侧袋壁的较大的范围内容易产生堵塞。还需要用于一边使吸入风偏心一边将该 吸入风吸入集尘袋内的特别的引导构造。若在集尘袋中设有特别的引导构造,则集尘袋 的制作成本上升。此外,在将集尘袋收纳到集尘室中时既费时又费力,便利性降低。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吸尘器的集尘袋构造简单并且容易相对于集尘室 装卸。此外,通过使吸入风朝向吸入口侧袋壁掉转,在被抽吸侧的集尘率小,所以在被 抽吸侧袋壁不易产生堵塞。在此,在集尘袋的被抽吸侧袋壁没有作为通气阻力的不通气 的部分的情况下,从吸入口进入的吸入风在到达被抽吸侧袋壁后,通过被抽吸侧袋壁而 排出。在该状态下,尘埃由被抽吸侧袋壁捕捉,容易产生堵塞。因此,需要通过使吸入 风朝向吸入口侧袋壁掉转,将尘埃输送到吸入口侧,在吸入口侧捕捉尘埃。因此,为了 使吸入风朝向吸入口侧袋壁掉转,在被抽吸侧袋壁设有作为通气阻力的不通气的部分。 然而,由于不通气的部分较大地堵塞集尘袋的被抽吸侧的通气区域,所以通气阻力即压 力损失大。此外,由于通气面积小,所以容易产生堵塞。若压力损失大,则电动吸尘器 的抽吸能力降低,所以需要增大鼓风机的负载能力。此外,为了减小压力损失,需要用 集尘袋的具有通气性的部分来弥补由于不通气的部分而造成的通气面积不足。即,由于 集尘袋的总面积增加,所以集尘袋大型化,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损失小、集尘率高,不易产生堵塞的集尘袋。本发明的集尘袋由具有吸入口的吸入口侧袋壁、与吸入口侧袋壁相对的被抽吸 侧袋壁、在吸入口侧袋壁和被抽吸侧袋壁之间形成的侧周袋壁构成。而且,本发明的集 尘袋在被抽吸侧袋壁具有气流控制引导件,该气流控制引导件通过使从吸入口被吸入的 吸入风朝向侧周袋壁分流,产生沿着侧周袋壁朝向吸入口侧袋壁流动的掉转气流。而 且,本发明的集尘袋具有形成在气流控制引导件和被抽吸侧袋壁之间,用于从集尘袋的 外部向内部作用抽吸力的通气部。利用设于被抽吸侧袋壁的气流控制引导件,来自吸入口的吸入风被从集尘袋的 中央朝向侧周袋壁侧分流,成为沿着侧周袋壁朝向吸入口侧袋壁流动的掉转气流。利用 掉转气流,尘埃在吸入口侧袋壁侧高效率地被集尘,而且,成为掉转气流的吸入风通过 通气部向集尘袋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被抽吸侧袋壁的堵塞,并且抑制压力损失 的增大。


图I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主视图。图IB是图IA的1B-1B剖视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透视立体图。图3A是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B是从上方看到的图3A的集尘室的放大图。图4是安装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图5是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1形状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2形状的剖视图。图6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3形状的剖视图。图6D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4形状的剖视图。图6E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5形状的剖视图。图6F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第6形状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另一形状的剖视图。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具有另一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集尘袋的透视立体图。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具有再一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集尘袋的透视立体图。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立体图。图Il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直径和通气压力损 失的说明图。图Il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弯曲半径以及高度 和通气压力损失的说明图。图Il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浮起高度和通气压 力损失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直径和风量降低率 的说明图。图12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弯曲半径以及高度 和风量降低率的说明图。图12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气流控制引导件的较佳的形状的浮起高度和风量降 低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用图IA 图12C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尘袋和使用了该集尘袋的电动吸尘 器。图I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主视图。图IB是图IA的1B-1B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透视立体图。另外,图IA和图IB表示集尘袋使用前的折 叠状态,图2表示将集尘袋安装在电动吸尘器中而使用的状态,即集尘袋鼓起的状态。 图3A是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B是从上方看到的 图3A的集尘室的放大图。图4是安装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5是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电动吸尘器主体300内部具有用于安装集尘袋100的集尘 室23。如图1A、图IB和图2所示,集尘袋100具有袋状的形状,由具有吸入口 1的吸 入口侧袋壁5、与吸入口侧袋壁5相对的被抽吸侧袋壁2、形成在吸入口侧袋壁5和被抽 吸侧袋壁2之间的侧周袋壁4构成。另外,吸入口侧袋壁5、被抽吸侧袋壁2和侧周袋壁 4具有通气性。在被抽吸侧袋壁2的集尘袋100内侧的壁面设有气流控制引导件6。形 成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之间的空间是通气部7。如后述的图7所示,通 气部7是形成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之间且在与气流控制引导件6相对的 相对区域2a中的空间。在通气部7,从集尘袋100的外部对集尘袋100的内部作用抽吸 力,空气如图7的箭头标记所示那样地流动。此外,气流控制引导件6对被从吸入口 1吸入集尘袋100内的吸入风3而言成为 通气阻力。因此,吸入风3被气流控制引导件6从中央朝向侧周袋壁4分流,成为沿着 侧周袋壁4朝向吸入口侧袋壁5流动的掉转气流3a。这样,气流控制引导件6利用引导 面6d接受被从集尘袋100的吸入口 1吸入的吸入风3,使接受到的吸入风3与引导面6d 的形状相对应地从中央朝向侧周袋壁4侧沿左右、上下这样的2个以上的特定方向或整周 分流。特别是引导面6d至少在中央具有朝向吸入口 1侧的突出部400,从而与引导面6d 是平坦面的情况相比,产生较高的分流效果。通过该分流,吸入风3成为充分地到达侧 周袋壁4,并且沿着侧周袋壁4朝向吸入口侧袋壁5掉转,形成风势强的掉转气流3a。此外,气流控制引导件6对从吸入口 1向被抽吸侧袋壁2的方向流动的吸入风3 而言成为通气阻力。因此,从吸入口 1进入集尘袋100的吸入风3不易直接从被抽吸侧 袋壁2排出。换句话说,在没有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情况下,吸入风3容易从被抽吸侧 袋壁2向外部排出。另一方面,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情况下, 吸入风3从整个集尘袋100向外部排出。S卩,如图3B所示,对集尘袋100的抽吸力也作 用于被抽吸侧袋壁2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周围和侧周袋壁4间的角落部9处的空气的沉 淀区域11、在空气流动的势头变弱的分流方向上的空间、空气的风势衰减而抽吸力的影响降低的侧周袋壁4内表面的附近区域。在此,吸入风3刚刚掉转之后流动的势头强。利用该刚刚掉转之后的掉转气流 3a,在伴随着吸入风3的尘埃38中的大而重的尘埃在侧周袋壁4的吸入口 1侧比被抽吸 侧袋壁2侧容易被集尘。此外,在伴随着吸入风3的尘埃38中的小而轻的尘埃容易直到 最后仍伴随着吸入风3。这样的小而轻的尘埃38不受到掉转气流3a的风压的影响,在被 抽吸侧袋壁2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周围和侧周袋壁4间的角落部9处的空气的沉淀区域 11、在空气流动的势头变弱的分流方向上的空间、空气的风势衰减而抽吸力的影响降低 的侧周袋壁4内表面的附近区域被捕捉。另一方面,成为掉转气流3a的吸入风3最终通 过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之间的通气部7向集尘袋100的外部排出。艮口, 吸入风3利用被抽吸侧袋壁2的、作为与气流控制引导件6相对的区域的相对区域2a向外 部排出。其结果,尘埃38的集尘率提高,并且能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S卩,能 够抑制因吸入风3的通气面积的减少而造成的早期堵塞(即,较早地产生堵塞的情况)、 因气流控制引导件6而造成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因此,由于压力损失的增大被抑制,所 以无需增大电动鼓风机21的负载能力、使集尘袋100大型化。接着,说明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形状例。图6A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1 形状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2形状的剖视图。图6C是表示气 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3形状的剖视图。图6D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4形状的剖视 图。图6E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5形状的剖视图。图6F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 6的第6形状的剖视图。在图6A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1形状中,弓丨导面6d是单纯的平坦面。 在图6A中,通气部7是始终被打开的空间,然而也可以如图7的集尘袋100那样,是在 静止状态下因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紧密贴合而被封闭的结构。即使通气 部7是在静止状态下被封闭的结构,在由电动鼓风机21进行抽吸时,通气部7被打开, 空气流通。此外,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能由平坦的片构件或板构件构成被抽吸侧袋壁 2。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1形状中,吸入风3朝向与平坦的引导面6d大致垂直 的方向。之后,吸入风3沿着引导面6d的平坦面,从中央遍及整周被分流,朝向与侧周 袋壁4的整周大致垂直的方向流动。之后,吸入风3改变方向沿着侧周袋壁4流向吸入 口侧袋壁5侧。这样,吸入风3与图2相同地成为掉转气流3a,因此,高效率地进行尘 埃38的集尘,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在图6B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2形状中,引导面6d在中央具有凸部6g。 凸部6g是在引导面6d上沿一直线延伸的形状。吸入风3被凸部6g向两侧分开,被向两 个方向分流。之后,吸入风3和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1形状的情况相同地成为掉转气 流3a。由此,高效率地进行尘埃38的集尘,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在图6C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3形状中,引导面6d在中央具有尖锐突部 6h。尖锐突部6h是削尖了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2形状中的凸部6g的顶端而成的形状。 利用该形状,吸入风3被向两个方向分流时的阻力减少,防止吸入风3的风势衰减。因 此,尘埃38的集尘率变得更加良好,能进一步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在图6D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4形状中,引导面6d从周边到中央具有一边弯曲一边隆起的山脊状突部6i。在图6D中,山脊状突部6i的弯曲面是凹状。山脊状 突部6i的顶端的棱线形成为朝向两端一边向吸入口侧呈凸状地弯曲一边平缓地降低。另 外,图2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是该第4形状。利用该形状,吸入风3被向两个方向 分流时的阻力进一步减少,进一步防止吸入风3的风势的衰减。此外,吸入风3被分流 的程度为在山脊状突部6i的中央最强,随着向两端去而逐渐变弱。即,在吸入风3被较 强地分流的区域和不太被分流的区域之间不产生限界。由于不会因流动的不同而产生限 界,所以也不会产生流动的紊乱。由此,尘埃38的集尘率变得更加良好,能进一步防止 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在图6E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5形状中,引导面6d从周边到中央形成作 为凹状的面的凹曲面6j且具有一边弯曲一边隆起的山脊状突部6i。此外,图6D所示的 引导面6d的分流方向的终端再一次弯曲,是具有凹曲面6j的形状。利用该结构,促进吸 入风3向掉转气流3a的掉转。因此,尘埃38的集尘率变得更加良好,能进一步防止被 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在此,在因凹曲面6j而使吸入风3的掉转急剧的情况下,尘埃38被离心分离, 尘埃38积存在被抽吸侧袋壁2和侧周袋壁4间的角落部9。S卩,尘埃38无法被输送到吸 入口 1侧。为了提高尘埃38在吸入口 1侧的集尘率,凹曲面6j为掉转后的吸入风3(即 掉转气流3a)朝向侧周袋壁4的角度θ为45°以上且60°以下的形状。在角度θ小 于45°的情况下,大而重的尘埃38碰撞侧周袋壁4而分离。另一方面,在角度θ大于 60°的情况下,由于吸入风3的掉转,大而重的尘埃38被离心分离。在此,图IA和图2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均为用于使吸入风3向左右分流的 形状。此外,图6Β 图6Ε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2 第5形状均为用于使吸入 风3向两侧的两个方向分流的形状,假定与图IA和图2相同地将吸入风3向左右分流。 这是因为集尘袋100在使用时具有横宽(本文中是指横向上长度较大)的大致长方体的形 状。如图IA和图IB所示,集尘袋100由2个大致正方形且具有通气性的袋构件IOOa和 袋构件IOOb叠合,通过熔接周围的密封部44等连续地密封而制作。S卩,集尘袋100在 袋构件IOOa和袋构件IOOb重叠的状态下提供给用户。集尘袋100在被使用时在前后方 向上被拉开,以使被抽吸侧袋壁2和吸入口侧袋壁5被拉开。图2表示该拉开状态,即 集尘袋100鼓起的状态。此时,集尘袋100成为横宽形状。吸入风3被气流控制引导件 6向左右分流,尘埃38在集尘袋100的横宽区域45的吸入口侧袋壁5侧被捕捉。另外, 集尘袋100有时也在沿图IA的点划线51折叠的状态下提供给用户。在此,说明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5形状中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直径以及凹曲 面6j的弯曲半径和山脊状突部6i的高度。凹曲面6j的弯曲半径是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 直径10 90%。此外,从引导面6d的外周位置起的山脊状突部6i的高度是气流控制引 导件6的直径的10 15%。图IlA是表示第5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 下的直径和通气压力损失的说明图。图12A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下的 直径和风量降低率的说明图。图IlB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下的弯曲半 径以及高度和通气压力损失的说明图。图12B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下 的弯曲半径以及高度和风量降低率的说明图。在图IlA和图12A中,气流控制引导件6 的直径分别是45mm(Φ45)、52mm(Φ52), 60ιηιη(Φ60)。S卩,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直径优选45 60mm左右。此外,在图IlB和图12B中,凹曲面6j的弯曲半径和山脊状 突部6i的高度的组合分别是弯曲半径5mm和高度6mm(R5/6mm)、弯曲半径5mm和高 度8mm (R5/8mm)、弯曲半径40mm和高度8mm (R40/8mm)。 S卩,凹曲面6j的弯曲半 径优选5 40mm,山脊状突部6i的高度优选6 8mm。通过使用具有以上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一边抑制通气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 集尘率,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另外,在以上的例子中,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引 导面6d从正面看是圆形。另一方面,若使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引导面6d的正面形状为 与集尘袋100的形状相对应的相似形状,则能够以与到侧周袋壁4的距离成正比的长度进 行对吸入风3的分流。而且,也能够使引导面6d的正面形状为横宽的四边形、椭圆形。 此外,还能够使引导面6d朝向吸入口 1侧向下方倾斜。由此,吸入风3被分流之后掉转 而成的掉转气流3a偏向集尘袋100内的吸入口 1侧的下方。其结果,充分地确保侧周袋 壁4上部的通气。以上,关于气流控制引导件6,说明了引导面6d的正面形状为具有图6B 图 6E所示的各截面的左右对称的正面形状,即具有中心线对称的正面形状的情况。另一方 面,引导面6d的正面形状也可以是旋转对称。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图6B 图6E所示的 各截面的旋转对称的形状。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另一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 集尘袋100的透视立体图。在图8中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引导面6d具有图6D所示的 截面形状。即,引导面6d具有朝向顶点6η去倾斜度变大,另一方面,朝向作为底部的 周围去,倾斜度变缓的大致圆锥形状。利用该形状,引导面6d具有在整周上均勻的分流 特性,吸入风3被均勻地分流。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再一形状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集尘袋100的透视立 体图。在图9中的引导面6d与图8中的引导面6d相同地具有具有顶点6η的大致圆锥形 状。图9中的引导面6d在沿着大致圆锥形状的倾斜面还形成有作为螺旋槽的凹条螺旋结 构6dd。由此,吸入风3被引导面6d分流并且一边旋转一边掉转。即,对吸入风3施加 有旋转成分。利用旋转成分,吸入风3的分流和掉转时的离心力变小。由此,抑制在被 抽吸侧袋壁2侧的尘埃38的分离。此外,利用旋转成分,吸入风3向侧周袋壁4碰撞的 角度变小。由此,抑制由于尘埃38向侧周袋壁4的碰撞而造成的尘埃38的分离。此外,由于吸入风3掉转后一边旋转一边流动,所以到达吸入口侧袋壁5之前的 路径变长。相应于吸入风3到达吸入口侧袋壁5之前的路径变长,集尘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即使是在具有图6B、图6C、图6E所示的各截面的旋转对称的形状的引导面6d设 有凹条螺旋结构6dd的情况下,吸入风3也在掉转后一边旋转一边流动。S卩,同样地, 吸入风3到达吸入口侧袋壁5之前的路径变长,集尘率提高。在此,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正面形状是圆形的情况下,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直 径是在吸入口 1的直径的基础上士 15 %。由于吸入口 1的直径标准是52mm,所以气流 控制引导件6的直径是45 60mm。另一方面,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直径可以为小于吸入口 1的直径,即吸入口 1的 直径85%以上且小于100%。在该情况下,如图IB所示,在袋构件IOOa和袋构件IOOb 处于紧密贴合的折叠状态下,气流控制引导件6位于吸入口 1的内侧。由此,即使在气 流控制引导件6具有立体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将集尘袋100折叠成较薄状。由于集尘袋100被折叠成较薄,所以能缩小集尘袋100的包装尺寸。如上所述,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直径小于吸入口 1的直径的情况下,能够在熔 接袋构件IOOa和袋构件IOOb之后安装气流控制引导件6。S卩,能通过后安装作业安装气 流控制引导件6。由此,在制造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形状不同的集尘袋100时,不需要大 幅度改变制造步骤。另外,气流控制引导件6利用形成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上的附着部6c,附着地 设于被抽吸侧袋壁2的内表面2b上。附着部6c不是遍及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整周形成 的,而是例如断续地形成有多个。因此,气流控制引导件6交替地具有利用附着部6c附 着于被抽吸侧袋壁2上的附着区域6a和在多个附着部6c之间且不附着于被抽吸侧袋壁2 上的非附着区域6b。利用该结构,能够将至少1个非附着区域6b做成通气部7。在气 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的相对区域2a之间遍及大致整个区域地形成有浮起空 间46。浮起空间46通过被抽吸侧袋壁2的内表面2b朝向外侧具有凹形状而形成。或 者,浮起空间46通过气流控制引导件6具有从被抽吸侧袋壁2的内表面2b浮出那样的形 状而形成。利用浮起空间46,来自集尘袋100外部的抽吸力通过通气部7作用于集尘袋 100的内部。另外,气流控制引导件6是对吸入风3进行规定的引导的构件,其材质和成形 方法能适宜选择。例如,在通过塑料片的真空成形等热成形制造气流控制引导件6时, 简单且廉价。此外,由热成形所制造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能够通过超声波熔接、热熔接 简单地附着在由聚丙烯等无纺布构成的集尘袋100的被抽吸侧袋壁2上。另外,气流控 制引导件6向被抽吸侧袋壁2的附着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能够使用粘接、缝合、铆接等。 在图IB和图6A 图6E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形状的各例子中,气流控制引导件6 具有从附着部6c立起的与引导面6d连接的立起周壁6e。该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形状通 过真空成形的一次加工制造。具体而言,对通过真空成形制造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一 次加工品进行冲切(卜A / > )加工。在冲切加工中,作为轮廓整形,对附着部6c和立 起周壁6e的与附着区域6a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与非附着区域6b相对应的区域进行切 除。通过将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作为未被切除的部分的附着部6c熔接在被抽吸侧袋壁 2上,作为被切除的区域的非附着区域6b成为通气口,形成从被抽吸侧袋壁2浮起的通气 部7。因此,即使被抽吸侧袋壁2的与气流控制引导件6相对的相对区域2a是平坦面, 通气部7、浮起空间46也不与被抽吸侧袋壁2紧密贴合。在此,说明通气部7的从被抽吸侧袋壁2浮起的浮起高度。浮起高度是指在图 6A 图6E中的高度H。图IlC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的、浮起高度和 通气压力损失的说明图。图12C是表示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较佳的形状的、浮起高度和风 量降低率的说明图。在图IlC和图12C中,浮起高度分别是1mm、2mm、3mm。艮口, 浮起高度优选是1 3mm左右。另外,若浮起高度小于1mm,则由于通过通气部7的 通气阻力高,所以产生通气不足。此外,若浮起高度超过3mm,则通过通气部7的通过 气体由于吸入风3的风压而向外部排出,所以产生相对区域2a的早期堵塞。另外,浮起 空间46的浮起高度可以为通气部7的浮起高度以上。在此,在图10所示的集尘袋100的立体图中,气流控制引导件6具有从与引导 面6d(参照图1B)相反侧突出的脚肋6f。脚肋6f附着在被抽吸侧袋壁2的内表面2b(参照图1B)上,从而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之间始终形成浮起空间46。该 浮起空间46在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侧方向抽吸袋100内开放,形成通气部7。因此,通 气部7与被抽吸侧袋壁2的抽吸方式无关,不会被关闭。另外,不会对气流控制引导件 6的引导面6d的形状造成影响,不易真空成形脚肋6f。因此,脚肋6f通过被后安装在气 流控制引导件6上、或者通过注塑成形树脂材料而形成。脚肋6f的突出量Hl优选与上 述浮起高度H相同,1 3mm左右。说明使用了如以上那样的集尘袋100的电动吸尘器。如图3A 图5所示,电动 吸尘器主体300在后部(在图3A中的右侧)具有内置电动鼓风机21的鼓风机室22。此 外,电动吸尘器主体300在前部(在图3A中的左侧)具有安装集尘袋100的集尘室23。 如图4所示,打开电动吸尘器主体300的上部盖26,向集尘室23安装集尘袋100或自集 尘室2卸下集尘袋100。在鼓风机室22和集尘室23之间设有分隔壁22a。在分隔壁22a 上形成有用于使来自电动鼓风机21的抽吸力作用于集尘室23侧的抽吸口 24。抽吸口 24 形成在与安装在集尘室23中的集尘袋100的抽吸侧袋壁2相对的位置。另外,为了表示 在集尘室23中安装有集尘袋100的情况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图示集尘袋100的气流控 制引导件6。利用该结构,来自抽吸口 24的抽吸力作用于集尘袋100的被抽吸侧袋壁2 和侧周袋壁4的外周。另外,在电动吸尘器主体300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将来自电动鼓风 机21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 8。在集尘室23中形成有与集尘袋100的吸入口 1连接的软管连接口 25。集尘袋 100在吸入口 1的周围具有厚的口纸(为了堵住开口而使用的处于折叠状态的纸)28。口 纸28通过粘接等贴合于集尘袋100的吸入口侧袋壁5。在集尘室23的内表面的软管连 接口 25开口的部分的两侧形成有用于从上方插入口纸28的口纸插入部29。在口纸插入 部29中插入口纸28时,口纸28被压接在设于软管连接口 25内侧的密封构件31的密封 唇31a上。由此,借助压接在密封构件31的密封唇31a上的口纸28,吸入口 1和软管连 接口 25以不漏出空气的方式连接。另外,通过关闭上部盖26,形成在上部盖26内侧的 压片30按压口纸28。由此,压片30从上方保持口纸28的同时,将口纸28按压在密封 唇31a—侧,确保紧密贴合。电动鼓风机21从抽吸口 24抽吸空气,将抽吸的空气从排气口 8排出。此时,电 动鼓风机21抽吸空气的抽吸力从抽吸口 24通过集尘室23作用于集尘袋100的周围和吸 入口 1。作用于集尘袋100的吸入口 1的抽吸力从软管连接口 25抽吸空气。在此,如图 5所示,在电动吸尘器主体300的软管连接口 25经由连接管33连接软管32,软管32经 由前端管34连接吸入构件35。这样地构成电动吸尘器200。利用该结构,电动鼓风机 21的抽吸力作用于吸入构件35的吸入口 35a。即,空气与尘埃38 —起从吸入口 35a被 吸入,被吸入集尘袋100。之后,尘埃38被集尘袋100捕捉,且空气从排气口 8排出。被吸入集尘袋100内部的吸入风3朝向设于集尘袋100与的吸入口 1相对的被抽 吸侧袋壁2上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流动。气流控制引导件6成为通气阻力阻止吸入风3, 吸入风3根据引导面6d的形状从中央向侧周袋壁4侧被分流。这样,如上所述,能提高 集尘率,并且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抽吸口 24比吸入口 1靠上。S卩,吸入风3从吸入口 1 朝向抽吸口 24向斜上方流动。气流控制引导件6在集尘袋100折叠的状态下位于与吸入口 1大致同心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集尘袋100的侧周袋壁4是柔软的,所以在将集尘 袋100安装在集尘室23中时,能将气流控制引导件6配置在接受从吸入口 1向上方流动 的吸入风3的位置。另外,在抽吸口 24形成有通气支承部27(参照图3B、图4),该通气支承部27 用于不损害通气地从抽吸侧支承被吸入风3按压的集尘袋100的被抽吸侧袋壁2,由格子 状等构成。此外,利用设于上部盖26上的肋42,在集尘袋100的上方和集尘室23之间 确保用于空气通过的抽吸通路41。另外,也可以在集尘袋100左右、下方设有用于确保 抽吸通路41的肋。图7是表示集尘袋100的另一形状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集尘袋100在静止状 态即未利用电动鼓风机21进行抽吸的状态下,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紧密 贴合,通气部7处于封闭的状态。在此,在由电动鼓风机21进行抽吸时,被抽吸侧袋壁 2的与气流控制引导件6相对的相对区域2a由于抽吸力而变形。相对区域2a与抽吸口 24 的通气支承部27和作为通气支承部27的格子间的非支承部27a的形状相对应,如图7所 示,呈波浪型变形。由此,通气部7打开,空气通过。S卩,利用该结构,能与形成有通 气部7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和被抽吸侧袋壁2之间紧密贴合的集尘袋100相对应。此外,在图6F所示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第6形状中,具有呈立体形状的引导 面6d的气流控制引导件6附着在被抽吸侧袋壁2的外表面上。被抽吸侧袋壁2通过被引 导面6d支承而成为浮起的状态,形成有浮起空间46。此外,用于确保被抽吸侧袋壁2的 相对区域2a的通气性的通气部7形成于气流控制引导件6。利用通气部7,浮起空间46 和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背面侧连通。在此,被抽吸侧袋壁2的相对区域2a比引导面6d先接受吸入风3。被抽吸侧 袋壁2的相对区域2a由引导面6d从背面侧支承,所以在吸入风3的风压的作用下,如图 6F所示,成为山形的形状。吸入风3沿着相对区域2a的山形的形状流动,使尘埃38随 着分流。被分流的吸入风3成为沿着被抽吸侧袋壁2朝向吸入口侧袋壁5去的掉转气流 3a。这样,能提高对尘埃38的集尘率,并且防止被抽吸侧袋壁2的堵塞。此外,利用 被抽吸侧袋壁2内外的静压差,吸入风3从相对区域2a通过浮起空间46和通气部7向抽 吸口 24侧排出。由此,抑制由气流控制引导件6造成的通气阻力的增大。在此,说明集尘袋100的制造步骤。首先,连续地输送作为袋构件IOOa和袋构 件IOOb的材料的长条片。在输送的中途,在长条片上以恒定的间隔开设吸入口 1,在吸 入口 1的周围粘贴口纸28,并且气流控制引导件6以与吸入口 1相对应的恒定的间隔粘贴 在长条片上。之后,一边进行吸入口 1和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位置对合,一边熔接袋构 件IOOa和袋构件100b。之后,通过分别切断或冲切呈长条片连续形成的集尘袋100而制 造集尘袋100。在该制造步骤中,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正面形状、大小与吸入口 1的形 状、大小的关系不受限制。在此,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引导面6d的通气性比集尘袋100特别是被抽吸侧袋 壁2的通气性低。由此,对吸入风3的分流性能增强。另一方面,即使在引导面6d是 立体形状的情况,引导面6d稍微具有通气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吸入风3的通气,且 分流吸入风3。因此,气流控制引导件6不限于不具有通气性的塑料成形品,能由致密 或厚度较厚的无纺布等而构成。由此,能将形成集尘袋100的被抽吸侧袋壁2的袋构件IOOb做成2层构造,在内侧的层上形成气流控制引导件6,并且提高气流控制引导件6的 部位的通气阻力地制造集尘袋100。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袋,由具有吸入口的吸入口侧袋壁、与上述吸入口侧袋壁相对的被抽吸 侧袋壁、在上述吸入口侧袋壁和上述被抽吸侧袋壁之间形成的侧周袋壁构成,该集尘袋具有气流控制引导件,设于上述被抽吸侧袋壁,通过使从上述吸入口被吸入的吸入风朝 向上述侧周袋壁分流,产生沿着上述侧周袋壁朝向上述吸入口侧袋壁的掉转气流;通气部,形成在上述气流控制引导件和上述被抽吸侧袋壁之间,用于从上述集尘袋 的外部向内部作用抽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袋,上述气流控制引导件利用断续形成的多个附着部附着于上述被抽吸侧袋壁,将处在 上述多个附着部之间的非附着区域中的至少1个作为上述通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袋,上述气流控制引导件具有朝向上述被抽吸侧袋壁的内表面突出的脚肋,通过上述脚 肋附着在上述被抽吸侧袋壁的内表面上,在上述气流控制引导件和上述被抽吸侧袋壁之 间形成浮起空间,将上述浮起空间作为上述通气部。
4.一种电动吸尘器,使用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袋,上述电动吸尘器包括电动吸尘器主体;用于吸入尘埃的吸入构件;连接上述电动 吸尘器主体和上述吸入构件的软管,上述电动吸尘器主体在后部具有内置有电动鼓风机的鼓风机室,并且在前部具有用 于收纳上述集尘袋的集尘室,在上述集尘室中形成有用于连接所收纳的上述集尘袋的上述吸入口和上述软管的软 管连接口,在上述鼓风机室的与上述集尘室分隔开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抽吸口, 通过来自上述鼓风机室的上述抽吸口的抽吸力作用于上述集尘袋的上述被抽吸侧袋 壁和上述侧周袋壁的外周,经由上述吸入口和上述软管连接口,从上述吸入构件吸入尘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上述鼓风机室的抽吸口具有通气支承部,该通气支承部不损害通气地从抽吸口侧支 承收纳于上述集尘室的集尘袋的被抽吸侧袋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尘袋和使用了该集尘袋的电动吸尘器,该集尘袋由具有吸入口的吸入口侧袋壁、与吸入口侧袋壁相对的被抽吸侧袋壁、在吸入口侧袋壁和被抽吸侧袋壁之间形成的侧周袋壁构成,且该集尘袋在被抽吸侧袋壁具有气流控制引导件,该气流控制引导件通过使从吸入口被吸入的吸入风朝向侧周袋壁分流,产生朝向吸入口侧袋壁的掉转气流。而且,本发明的集尘袋具有形成在气流控制引导件和被抽吸侧袋壁之间,用于从集尘袋的外部向内部作用抽吸力的通气部。利用掉转气流,尘埃在吸入口侧袋壁侧高效率地被抽吸,并且,成为掉转气流的吸入风通过通气部向集尘袋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被抽吸侧袋壁的堵塞,并且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大。
文档编号A47L5/22GK102008269SQ20101027589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伊藤健二, 吉川达夫, 小立彻, 恩田雅一, 黑木义贵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