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69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2、背景技术目前烧水或加热液体的容器如人们一般在家庭用的烧水壶和餐厅、 食堂使用的桶状容器的内腔都是空的。如要用燃料将容器内的水或液体加热,只有用燃料 加热容器的底部和侧壁后,温度以通过水或液体自身的热传导由外向内递增加温。由于水 和许多液体的导热系数较低,这样烧开容器内的水或液体就需要较多的能源和较长的时 间,造成能源和时间的双重浪费。为节约能源有发明提出在容器内设置一个与容器底部相 接可以让火通过的管道,但此发明对于一般在家庭用的烧水壶和餐厅、食堂用的桶状容器 来说,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清洗不方便、占用容器内空间大,实用性较差,很难推广使 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节约能源、节省时间、制作简单、成 本低、便于清洗的有多导热体的烧水和液体的容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导热体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底壁是一个凹凸 状的面或者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弧面,在容器内有至少一片导热片,其中的一端附着或 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或者有至少三根导 热杆,每根的一头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各导热杆的另一头位 于容器内的空间中;有至少一片横向导热片或者一根导热杆位于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之 间,横向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的两端与相邻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的侧面相接触固定;在底 壁是凹凸状的面上至少有一圈或一块平面,在底壁上或者在底壁是凹凸状上的平面上附着 或紧密相接触固定有至少一个卡槽;一端位于容器内空间中的导热片的另一端有至少一块 与该端垂直或倾斜紧密相接固定的导热片,该导热片插接在卡槽内。本多导热体的容器,在保证容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导热片或导热杆将容器 底部燃料产生的的热传导到装有水或液体的容器中间,使容器的底壁,侧壁和容器中间的 部分同时加热,节约了能源和时间;该容器相对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容器内空间小, 由于导热片和导热杆很容易取下来,清洗方便,实用性较强,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1是多导热体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导热体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多导热体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列1、容器,2、导热片或导热杆,3、侧壁,4、平面,5、横向导热片或导热杆,6、卡 槽,7、底壁,8、导热片,9、洞眼,10、侧壁低端,11、凹槽或凹孔,12、凸出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 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3所示,多导热体的容器,所述容器1的底壁7是一个凹凸状的面 或者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弧面,在所述容器1内的底壁7或侧壁3上设置有导热片或者
3导热杆2,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内有至少一片导热片2,其中的一端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 在容器内的底壁7或侧壁3上,另一端位于容器1内的空间中或者有至少三根导热杆2,每 根的一头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7或侧壁3上,各导热杆的另一头位于容 器1内的空间中,有至少一片横向导热片或者一根导热杆5位于各导热片2或者导热杆2 之间,横向的导热片5或者导热杆5的两端与相邻的导热片2或者导热杆2的侧面相接触 固定,在底壁7是凹凸状的面上至少有一圈或一块平面4,在底壁7上或者在底壁是凹凸状 上的平面4上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有至少一个卡槽6。一端位于容器1内空间的导热片 2的另一端有至少一块与该端垂直或倾斜紧密相接固定的导热片8,该导热片8插接在卡 槽6内。在容器1内底壁上面有至少一圈或一条向下凹的凹槽11,导热片2的一端插接固 定在凹槽11内,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在容器1内底壁上面有至少三个向下凹的孔 11,各导热杆的一头插接固定在向下凹的孔11内,另一头位于容器1内的空间中。在容器 1底壁上面有至少一圈或一条中间有凹槽的凸出体12,导热片2的一端插接固定在凸出体 12的凹槽内,导热片的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在容器内底壁有至少3个每个中间有 孔的凸出体12,各导热杆2的一头插接固定在凸出体12的孔内,另一头位于容器内的空间 中。容器的底壁7高于侧壁的低端10,在位于底壁7与侧壁低端10之间的侧壁上有至少一 个洞眼9。多导热体的容器在制作时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在容器1的底壁7上固定好卡槽6, 在一端位于容器1内空间的导热片2的另一端焊接或铆接一块或多块与该端垂直或倾斜紧 密相接固定的导热片8,在平时使用时导热片8插接在卡槽6内并且紧帖服在底壁7上,燃 料产生的热量通过底壁7和导热片8传导到导热片2上,加速容器内的水和液体温度的提 高。当容器需要清洗时,将导热片8从卡槽6内退出来,导热片2也随之退出,方便清洗。在 容器1的底壁7上模压或焊接上孔或槽11,将导热片或导热杆2插接在孔或槽内,在平时使 用时,燃料产生的热量通过底壁7传导到导热片或导热杆2上,加速容器内的水和液体温度 的提高。清洗时将导热片或导热杆取出,便于清洗。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 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权利要求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底壁是一个凹凸状的面或者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弧面,在所述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设置有导热片或者导热杆,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内有至少一片导热片,其中的一端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或者有至少三根导热杆,每根的一头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各导热杆的另一头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有至少一片横向导热片或者一根导热杆位于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之间,横向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的两端与相邻的导热片或者导热杆的侧面相接触固定,在底壁是凹凸状的面上至少有一圈或一块平面,在底壁上或者在底壁是凹凸状上的平面上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有至少一个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一端位于容器内空间中的 导热片的另一端有至少一块与该端垂直或倾斜紧密相接固定的导热片,该导热片插接在卡 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内底壁上面有至少 一圈或一条向下凹的凹槽,导热片的一端插接固定在凹槽内,导热片的另一端位于容器内 的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内底壁上面有至少 三个向下凹的孔,各导热杆的一头插接固定在向下凹的孔内,另一头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底壁上面有至少一 圈或一条中间有凹槽的凸出体,导热片的一端插接固定在凸出体的凹槽内,导热片的另一 端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内底壁上有至少3 个每个中间有孔的凸出体,各导热杆的一头插接固定在凸出体的孔内,另一头位于容器内 的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的底壁高于侧壁的低 端,在位于底壁与侧壁低端之间的侧壁上有至少一个洞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导热体的容器,在容器内有导热片或导热杆,其中的一端或一头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在容器内的底壁或侧壁上,另一端或一头位于容器内的空间中,在底壁上附着或紧密相接触固定有卡槽,一端位于容器内空间中的导热片的另一端有至少一块与该端垂直或倾斜紧密相接固定的导热片,该导热片插接在卡槽内。通过导热片或导热杆将容器底部的燃料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容器的中间,使容器内的水或液体能尽快的加热。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容器内空间小,导热片和导热杆很容易取下来,清洗方便,实用性较强,便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1767759SQ20102021124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王东明 申请人:王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