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钢复合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906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铝钢复合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铝钢复合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锅领域,特别是一种锅底部具有钢铝渗透融合层的锅。
技术背景[0002]众所周知,金属的锅作为加热食品的主要工具,铝制锅的热传导功能远远大于钢 质锅,但是铝制锅体强度有限,而且不适用现在普遍使用的电感应加热的方法,因此大家非 常热衷于设计各种铝钢复合锅底。例如中国专利CN201227154Y涉及的是一种铝锅复合锅 底,铝锅的锅底上复合固定有导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锅的锅底上设有凸筋,凸筋 将锅底分成若干区域,导磁材料通过高温金属喷涂固定于各区域中。由于锅底上复合固定 有导磁材料,其可实现在电磁灶使用。这种结构的最大缺点是导磁材料为凸筋,不是整片 的结构,因此存在受磁面积小且分散,造成加热能力差的问题。[0003]又如中国专利CNlO 1(^8668A公开的一种制造复合底钢-铝锅的方法及其产品。先 由钢-铝复合板制成钢-铝锅,内壁一面为钢片;以铝-导磁金属板叠合再与锅底的铝片 叠合,点焊,连接成一体,高温加热后置于大吨位的摩擦压力机上进行高温高压的压焊, 获得钢-铝-铝-导磁金属四层复合的复合底钢-铝锅,其底厚大于锅壁厚。其特点是将 各种金属的复合体焊接后同温度加热,再进行高温压焊,这个专利解决了受热面积小的问 题,但由于铝与钢的热涨系数不同,压实冷却后可能导致各层金属不能有效地熔合,影响复 合锅体牢固度的问题。[0004]还有中国专利CN101352305A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底铝合金压铸锅。它包括铝 合金压铸锅锅体、不锈铁复底片,其特点是不锈铁复底片直接与锅体底部平贴复合为一 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上述复合底铝合金压铸锅的复合工艺。该复合工艺是经过压铸、表 面清洁、涂敷复合剂、贴片、预压、复合、保压冷却、表面后续处理等步骤制得复合底铝合金 压铸锅。这种工艺比较合理,它是在复合的过程中通过感应线圈,把铝加热到450-630°C,持 续时间为40-4 ,使得铝与不锈铁复底片结合,这样的工艺流程时间太长,不利于大批量生 产;由于每一件锅体都是单独加热,因此能源消耗高,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设备复杂;大 家都知道铝的熔融温度为660°C,因此热到450-630°C铝离子的活性不足,影响铝离子的扩 散速度,产品的牢固度不够高。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传统工艺钢铝复合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铝钢复合锅,其钢 铝复合面钢铝离子可以充分熔合,牢固度更强。[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质锅底的铝钢复合 锅包括铝质的锅体、钢质锅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质的锅体和钢质锅底片的接触面有 钢铝渗透熔合层。把铝质锅体加热到400 500°C,钢质锅底片加热到780-820°C,将两者在 摩擦压力机或油压机上轧制结合,轧制结束后自然冷却。780-820°C的钢质锅底片与400 500°C的铝质锅体的表面在压力机下接触,由于二者有300-400°C度的温差,而铝的导热性能很好,这样在接触面铝离子的温度马上升到660°C度的熔点温度以上与800°C的活性钢 离子迅速结合,形成了接触面的钢铝渗透合金膜;由于钢质锅底片厚度较薄,热容量有限, 加上铝的散热性能好,铝表面超过660°C的高温,只是在局部形成,且作用的时间很短,因此 不会对铝质锅体产生影响;轧制结束后自然冷却,由于钢的温度高,可以降低锅体铝件的冷 却速度,减少收缩变形;经过这种加工工艺成型的钢铝复合锅底,其牢固度更高,由于加工 速度快,更适合大批量生产。[0007]对于经过拉伸的铝质锅体,所述加热温度为450-500°C。因为铝质锅体经过拉伸, 其刚度有所提高,所以加热温度选择上限比较好。[0008]对于经过压铸的铝质锅体,所述加热温度为400-450°C。因为压铸的铝质锅体刚度 相对较低,所以加热温度选择下限为佳。[0009]作为优选,钢质锅底片的上表面为喷丸或磨砂。粗糙的钢表面,更有利于铝离子的 渗透结合。[0010]作为优选,铝质锅体的下表面采用喷丸或磨砂或加工成环形波纹或螺旋纹。粗糙 表面的铝离子更有利于熔融。[0011]作为优选,钢质锅底片为盆形台体。这样钢质复合底片可以充分环绕包住在压制 过程中容易变形的铝质锅底,从而保证了轧制后锅体的形状,提高了锅底外表的刚度和强度。[0012]作为优选,铝质的锅体为平底炒锅。[0013]作为优选,铝质的锅体为蒸煮锅。[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铝质的锅体与钢质的锅底复合牢固且工艺过程简 单,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更符合环保要求。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体剖视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体底部的局部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质锅底片剖视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钢复合锅底平底炒锅的剖视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钢复合锅底平底炒锅的俯视图;[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钢复合锅底蒸煮锅的剖视图;[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钢复合锅底蒸煮锅锅体底部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23]实施例1[0024]一种铝质锅的铝钢复合底炒锅,包括铝质锅体10和钢质锅底片20组成,铝质锅体 10为带有圆角的方形拉伸锅体,底部为突出的圆台体,圆台体的外表面有细小的螺旋状波 纹11,铝质锅体10锅底的内表面有波浪状突起,铝质锅体10的外侧面安装有把手;钢质锅 底片20为凹形拉伸圆台体,圆台体的内部形状与铝质锅体10的圆台体匹配,圆台体的内表 面经过磨砂处理层21,参见附图1、2、3 ;[0025]一种铝质锅底的铝钢复合工艺包括[0026]1)对铝质锅体10预热至480°C ;[0027]2)对钢质锅底片20预热至810°C ;[0028]3)把加温好的钢质锅底片20放在铝质锅体10的底部,在1000吨的摩擦压力机上 轧制结合,上模同时压制出锅底的内表面有波浪状突起,提高锅底铝合金的密度,轧制结束 后在室温自然冷却。在高温高压下铝质锅体10与钢质锅底片20表面渗透熔合,形成渗透 熔合层30,达到铝质锅体10与钢质锅底片20不脱落的效果,参见附图4、5。[0029]实施例2[0030]一种铝质锅的铝钢复合底蒸煮锅,包括铝质锅体40和钢质锅底片20组成,铝质锅 体40为柱状筒形压铸锅体,底部的外表面有细小的环形波纹13 ;钢质锅底片20为凹形拉 伸圆台体,圆台体的内部形状与铝质锅体40的柱状筒形压铸锅体匹配,圆台体的内表面经 过喷丸处理层21,参见附图6、7;[0031]一种铝质锅底的铝钢复合工艺包括[0032]1)对压铸的铝质锅体40预热至430°C ;[0033]其它工序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0034]这种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可以通过冷热测试将加工好的复合底炒锅在明火上 烧到200°C度,马上放入水温20°C度的冷水中冷却,反复25次不脱落。[00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铝钢复合锅,包括铝质的锅体、钢质锅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质的锅体和钢 质锅底片的接触面有钢铝渗透熔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钢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质锅体的下表面为 喷丸或磨砂或环形波纹或螺旋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钢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质锅底片的上表面 采用喷丸或磨砂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钢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质锅底片为盆形台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铝钢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质的 锅体为平底炒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铝钢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质的 锅体为蒸煮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钢复合锅包括铝质的锅体、钢质锅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质的锅体和钢质锅底片的接触面有钢铝渗透熔合层。非常有益的是这种铝质的锅体与钢质的锅底复合牢固且工艺过程简单,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更符合环保要求。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814368SQ20102056448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徐红卫, 谢伟城 申请人:宁波卡特马克炊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