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的精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03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的精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缝制好的窗帘悬挂起来的状态下,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多个波纹板状的褶裥精加工用的窗帘精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通过热处理将窗帘精加工成波纹板状的精加工装置,提供了一种在将缝制好的窗帘悬挂起来的状态下,在顶部以外的下方部分形成波纹形褶裥,在窗帘的制造的最后工序施行精加工的窗帘的精加工装置(专利文献1)。更详细地说,该窗帘精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将由含有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编织物构成的、在顶部以规定的间隔配备一个隆起部以上的缝褶的窗帘悬挂起来,将比该窗帘的上述缝褶靠下的部分弯曲成横截面为之字形,在该窗帘的表面侧及背面侧的至少其中的一侧,一面沿着窗帘的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移动蒸气喷嘴,一面向窗帘喷射过热蒸气,在上述之字形弯曲部的外侧上,将凸出的褶裥隆起部分及该褶裥隆起部分中间的褶裥低谷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固定成该弯曲形状,将窗帘精加工成波纹板状。另外,提供有一种提高生产率的窗帘精加工方法及装置,通常,如果在折叠成三折等的状态下缝制窗帘的下摆部并对下摆部进行精加工的话,由于纵向褶裥一直形成到窗帘的中间(顶部所带的缝褶与下摆部之间),所以,过热蒸气的喷射在窗帘的下摆部或在下摆部附近进行,可以高效率地进行窗帘的精加工作业(专利文献2)。另外,提供有一种窗帘的热定形方法,所述热定形方法不使用过热蒸气,将顶部挂钩挂到勾搭件上,同时,将缝褶的中间部位向前或后压入,将顶部的横截面保持成之字形, 将下摆部的左右边缘部固定到定位销上,同时,使下摆部通过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前销和后销的前后间隙,相对于后销移动前销,沿前后方向牵引下摆部,将下摆部的横截面约束成和顶部同样的之字形,同时,在下摆部的上侧,将纵向的隧道状的通路保持成沿宽度方向前后交互地突出的状态,之后给予下摆部热风,该热风从下摆部经由通路上升到顶部,调整窗帘的形状(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第观6076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9956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607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2中,在喷射过热蒸气时,因为不是完全保持下摆部分, 由于热收缩,某些布料会收缩,没有在使窗帘的横截面弯曲成之字形时的边缘部的定位机构,所以,为了使之字状的形状(褶裥深度)均勻,存在着操作者不得不进行保持或者牵引边缘部等并进行修正的课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在使下摆部形成横截面为之字形时,前销相对于后销相对地向后方移动,从下摆线为直线状态起向前后方向牵引下摆部,所以,在窗帘布料上施加强迫力,会拉伸或损伤布料,另外,虽然热风通过隧道状的通路调整窗帘的形状,但是,实际上,热量会跑到外部,因此,有必要使用包围壳体,并且,即使使用包围壳体,因为每次卸下窗帘时都要打开包围壳体,所以,壳体内的温度下降,为了上升到加工温度需要花费时间,存在着作业效率差的问题。另外,窗帘的褶裥的间隔和褶裥的深度由相对于布料原来的宽度(形成褶裥之前的宽度)的精加工的宽度(形成褶裥之后的宽度)以及褶裥的个数等决定,其条件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不得不将外径不同的外筒重新插入后销,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精加工装置,所述窗帘精加工装置可以进行没有热收缩的热处理,不需要操作者进行修正,容易形成均勻的之字形(褶裥深度),并且,在形成之字形时,不会向窗帘布料上施加强迫力,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作业,进而,能够适合于各种窗帘的样式(褶裥间距、褶裥深度、褶裥形状、附属物等), 简单地对窗帘布料进行精加工。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包括挂钩部,所述挂钩部保持窗帘的顶部;熨斗部,所述熨斗部内部装有加热器,所述熨斗部一边形成窗帘的褶裥一边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下摆保持部,所述下摆保持部由内侧折入部和外侧折入部构成,并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所述内侧折入部并列地等间隔配置有折入工具,所述外侧折入部以与内侧折入部啮合的方式错开半个节距地配置有折入工具;边缘固定部,所述边缘固定部用于固定窗帘的边缘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的内外折入部在前端具有内装了加热器的柱状体,在下摆保持部下降到窗帘下摆部的时刻,前述柱状体的下端从除柱状体之外的下摆保持部本体的底部向下方突出。第二,其特征在于,熨斗部包括具有加热工具的熨斗单元、以及折入工具,该折入工具与前述加热工具对向,以与加热工具啮合的方式错开半个节距并能够前进后退地配置。第三,其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通过强力地保持窗帘下摆部,能够向窗帘的纵向方向施加张力,在长度方向上伸展。第四,其特征在于,为了对在任何一方的边缘部具有带状物的窗帘进行精加工,使对应于边缘部的部位的外侧折入部的长度形成为不与带状物接触的长度。第五,其特征在于,作为勾挂返回部的挂钩用的可自由拆装的返回式窗帘用夹具, 形成与返回式窗帘的返回部对应的部位的内侧折入部。第六,其特征在于,熨斗部及下摆保持部的各个加热器能够独立地调节温度。第七,其特征在于,熨斗部以及下摆保持部的各个内装了加热器的柱状体以及加热工具的前端截面形状形成为锐角。第八,其特征在于,熨斗部的折入工具在前端具有内装了加热器的柱状体。第九,其特征在于,加热工具的喷射单元包括能够用于使勾挂部通过的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以及与窗帘的褶裥深度相匹配并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第十,其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的内侧折入部具有与窗帘的褶裥的深度相匹配并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外折入部具有将开闭状态固定的摆动机构。
第十一,其特征在于,边缘固定部具有在原点位置固定窗帘边缘部的固定边缘保持机构、以及与窗帘的褶裥数相匹配并能够调整固定位置的移动边缘保持机构。进而,第十二,其特征在于,挂钩部可升降地设置在设于本体框架上的内侧支柱上,熨斗部及下摆保持部可升降地设置在外侧支柱上。第十三,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支柱下部设置检测窗帘下摆的下端的下端检测传感
ο根据本发明,由于窗帘的两个边缘部分被边缘保持机构固定,所以,窗帘下摆部均勻地形成之字状,保持在具有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下,由窗帘下摆部被卷曲整理到一定程度的状态而使褶裥形成之字形,由此,不会在布料上施加强迫力,不必担心伸长或损伤,不需要操作者的修正,能够容易地形成均勻的之字形褶裥,另外,可以根据窗帘的样式,简单地对窗帘布料进行精加工。另外,窗帘下摆部被下摆保持部保持成之字形,上述下摆保持部具有内装了加热器的内、外折入工具,在高效率地重点热处理下摆部的同时,通过强力地保持窗帘下摆部, 以具有适度张力的状态保持下摆部,所以,可以防止由于热处理而在长度方向上引起的收缩。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熨斗部、下摆保持部的各个内装加热器的柱状体或加热工具、内外折入工具的形状调整或可自由拆装的返回式窗帘用夹具的向挂钩的设置,可以顺滑地进行各种类型的窗帘的精加工。另外,由于将下摆保持部设定为如下长度,即,在其下降并停止到窗帘下摆部附近时,安装到内外折入工具的前端的柱状体的下端从除去柱状体之外的下摆保持部本体的底部向下突出,所以,操作者可以用手工作业调整窗帘下摆部的褶裥形状。此外,由于熨斗部、下摆保持部连动,能够进行低谷侧及隆起侧的定位,能够相对于窗帘的褶裥的深度配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且,利用温度调节器对熨斗部的熨斗单元、折入工具、内装在下摆保持部的内外折入单元中的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总是将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所以,不需要将窗帘的温度上升到定形温度的时间,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作业。


图1 (a)是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的俯视图,(b)是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的主视图,(c)是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的左侧视图,(d)是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的右侧视图。图2(a)是挂钩部的放大主视图,(b)是侧视图。图3(a)是熨斗部的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图4(a)是外侧折入单元关闭状态下的下摆保持部俯视图,(b)是其主视图,(C)是外侧折入单元打开的状态的下摆保持部主视图,(d)是表示外侧折入单元关闭的状态的侧视图,(e)是表示外侧折入单元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A)是表示在精加工褶裥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窗帘的情况下合适的内外折入工具的形状的下摆保持部俯视图,(B)是通常的内折入工具的概略的剖视图,(C)是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内折入工具的概略剖视图,(D)是采用截面为V字形的加热工具及折入工具的熨斗部的俯视图,(E)是采用前端的半径(R)小的内外折入工具的下摆保持部的俯视图。
图6(a)是边缘固定部的放大俯视图,(b)是其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7(a)是折入工具,(b)是熨斗单元的放大侧视图。图8(a) (b)是下摆保持部的动作说明图。图9(a) (b)是挂钩部、折入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0(a) (f)是下摆保持部的动作说明图,上方的图是俯视图,下方的图是侧视图。图11(a) (e)是熨斗部的动作说明图,上方的图是俯视图,下方的图是侧视图。图12是表示在边缘部设置有带状物的窗帘的图示。图13是表示未被熨斗处理的部分的概略图。图14是表示挂钩部的圆管能够左右移动并伸缩的结构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图1 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的整体图,图2(a)是挂钩部的放大主视图,(b) 是侧视图,图3(a)是熨斗部的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图4(a)是外侧折入单元关闭状态的下摆保持部(形成部)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外侧折入单元打开状态下的下摆保持部俯视图,(d)是表示外侧折入单元关闭状态的侧视图,(e)是表示前述单元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5(A)是表示在精加工褶裥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窗帘的情况下合适的内外折入工具的形状的下摆保持部俯视图,(B)是通常的内折入工具的概略的剖视图, (C)是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内外折入工具的概略剖视图,(D)是采用截面为V字形的加热工具及折入工具的熨斗部的俯视图,(E)是采用前端的半径(R)小的内外折入工具的下摆保持部的俯视图,图6 (a)是边缘固定部的放大俯视图,(b)是其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7 (a) 是折入工具,(b)是蒸气单元的放大侧视图,图8(a) (b)是下摆保持部(下摆形成部)的动作说明图,图9(a) (b)是挂钩部、折入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0(a) (f)是下摆保持部的动作说明图,上方的图是俯视图,下方的图是侧视图,图11(a) (e)是熨斗部的动作说明图,上方的图是俯视图,下方的图是侧视图,图12是表示在边缘部设置有带状物的窗帘的图示。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窗帘精加工装置由以下四个单元构成能够在设于本体框架1的左右的外侧支柱2a、2b之间自由升降地安装设置的熨斗部5和下摆保持部(形成部)6、可自由升降地安装设置在内侧支柱3a、北之间的挂钩部7、设置在本体框架1的下部的边缘固定部8。熨斗部5和下摆保持部6可沿着设于外侧支柱2a、2b上的同一导轨2c自由升降地安装,通常,熨斗部5配置在比下摆保持部6更靠上方处。挂钩部7将内侧支柱3a、3b的内面作为导轨使用以进行升降,能够挤过熨斗部5 之间进行升降,可以在熨斗部5的上方、下方移动。挂钩部7、熨斗部5、下摆保持部6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架设在内侧支柱、外侧支柱内的左右链条9a、9b、10a、10b上,借助设于本体框架1下部的驱动马达11、12、13进行升降。下面,对挂钩部7、熨斗部5、下摆保持部6、边缘固定部8的各个单元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挂钩部7由挂钩部15构成,所述挂钩部15设置在撑条14上,该撑条14连接到架设于内侧支柱3a、!3b上的左右链条9a、9b上,该挂钩部15为了保持窗帘的顶部并列地设置有多个挂住窗帘钩的圆管15a,所述钩挂部15能够简单地从撑条14上拆下。16是升降导向辊。如图3、图7 (b)所示,熨斗部5由熨斗单元17和折入单元18构成,其中,所述熨斗单元17内装加热器19,并列地配置有多个加热工具17a,所述加热工具17a内装配备有根据需要喷射过热蒸气的喷射口 17b的蒸气喷射机构,所述折入单元18与该熨斗单元17相对向,并且,以与加热工具17a啮合的方式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半个节距地配置有多个折入工具18a。另外,如图7(a)所示,在安装于折入工具18a的前端的柱状体20中也内装有加热器19。如图3(c)所示,熨斗单元17具有双重结构,该双重结构能够借助左右的缸体21 前进后退(为了能够穿过挂钩部),进而,借助前进后退马达22的驱动能够前进后退(为了与褶裥深度相匹配地进行调整)。由此,可以根据窗帘的样式自由地调整隆起侧的褶裥深度,在现有技术装置的熨斗单元中,由于只有摆动动作而没有前进后退功能,所以,隆起侧的褶裥深度是一定的,通过调整低谷侧的深度进行对应,因此,有时依据窗帘的不同,存在难以调整褶裥的深度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能够根据窗帘的样式自由地调整隆起侧的褶裥深度。折入单元18可以借助左右的缸体21c前进后退。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但是,可以在折入单元18的上部安装冷却用的风扇47,在折入工具的根部安装蒸气吸引口。如图4所示,下摆保持部6由内侧折入单元M和外侧折入单元25构成,其中,所述内侧折入单元M等间隔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内侧(隆起侧)折入工具Ma,所述外侧折入单元25与之对向、并以和内侧折入工具2 啮合的方式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半个节距地排列配置有多个外侧(低谷侧)折入工具25a。在安装于内外折入工具Ma、25a的前端的柱状体20中内装加热器19。内侧折入单元M能够借助马达的驱动而前进后退(为了根据褶裥的深度进行调整),进而,只有内侧折入工具2 能够借助左右缸体23相对于内侧间隔壁24b后退。如图8所示,外侧折入单元25可以借助左右的支承杆沈整体摆动。另外,如图 4 (d)的放大图所示,通过设置由手动设定成5个级别的位置调整孔^a,可以调整前后位置。进而,只有外侧折入工具2 能够借助左右缸体21b相对于外侧间隔壁2 后退。另外,在图4(d)所示的下摆保持部6下降并停止到窗帘的下摆附近时,安装在内外折入工具Ma、2fe前端的柱状体20的下端部形成从除柱状体20之外的下摆保持部6本体的底部及窗帘的下摆向下突出的长度。借此,操作者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调整窗帘下摆部的褶裥的形状。如图6所示,边缘固定部8由固定的一个边缘保持机构27a和三个能够左右移动的边缘保持机构27b构成。固定的边缘保持机构27a位于右端原点,可移动的边缘保持机构27b具有定位用的柱塞^b,通过置于定位块四的定位孔^a内,可以根据窗帘的褶裥数进行左右位置调整。另外,边缘保持机构27a、27b能够前后移动,能够按照窗帘的样式放松定位旋钮28a而简单地调整前后位置。另外,挂钩部7的圆管15a、熨斗部5的加热工具17a、下摆保持部6的内侧折入工
具Ma的宽度方向位置全部配置在同一线上。如图1所示,操作盒30以操作者容易操作的高度配置在外侧支柱2a、2b侧。窗帘下端检测传感器31配置在外侧支柱2b侧的前表面,通过检测由配置在外侧支柱加前表面的反射板31a反射的光束,检测窗帘的下端,以与窗帘的长度无关地使窗帘下摆部总是停止在一定的位置的方式起作用。该停止位置是适合于利用边缘固定部8的边缘保持机构27a、27b保持边缘的位置。在左右的外侧支柱h、2b的上端,分别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中空的第一上部轴如以及通过该第一上部轴如的中心的第二上部轴4b,第一链条IOa卷绕安装到固定于第一上部轴如的两端的第一上部链轮32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第一下部链轮33上,下摆保持部6被链条连接板34连接到该左右第一链条IOa上,可以借助配置在外侧支柱2a (右)后方的下摆保持部升降马达13自由升降。第二链条IOb卷绕安装到固定于第二上部轴4b的两端的第二上部链轮35及下方的第二下部链轮36上,熨斗部5被链条连接托架37连接到该左右的第二链条IOb上,可以借助配置在外侧支柱2b (左)侧面的熨斗部升降马达12自由升降。下部轴38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左右的内侧支柱3a、3b的下端,第三链条9b卷绕安装到固定于下部轴的两端的第三下部链轮40及上方的第三上部链轮39上,挂钩部7 被链条连接配件3 连接到该左右第三链条9b上,可以借助配置在内侧支柱3b (左)后方的挂钩部升降马达11自由升降。在挂钩部7、熨斗部5、下摆保持部6的两端,分别设置升降导向辊16,挂钩部7以内侧支柱内3a、!3b的内表面作为导轨,熨斗部5及下摆保持部6沿着设置在外侧支柱2a、2b 内的升降导轨2c能够没有晃动地升降。在熨斗部5的左右设置滑轨41,熨斗单元17及折入单元18能够在该滑轨41上前进后退。在熨斗部5的折入单元18上设置前盖42,防止过热蒸气向操作者飞散。上下方向长的支承链托架43朝上固定到图4所示的下摆保持部6两端的链条连接板34的前方,上下方向长的支承杆沈可前后自由摆动地从该左右支承托架43的上端下垂,该左右支承杆沈的下端连接到外侧折入单元25上。气体阻尼器45安装到下摆保持部6的两端,对使外侧折入单元25摆动的缸体23 进行辅助。在支承托架43上配置滑轨41,外侧折入单元25可以在该滑轨41上前进后退。如图7所示,靠近内装在蒸气加热工具17a及柱状体20内的加热器19配置温度传感器17d,连接到操作旋钮30的温度调节器上。接下来,对使用本装置的窗帘的热处理步骤进行说明。从熨斗部5处于上限位置(原点)、下摆保持部6位于下限位置的状态开始,对热处理操作进行说明(参照图1)。挂钩部7位于操作者的眼睛的高度的位置(窗帘定形位置),使下摆保持部6上升到挂钩部7近前。利用左右缸体23使下摆保持部6的外侧折入单元25摆动并打开,在上方加以固定(参照图 4 (e),图 8 (a) (b),图 10 (a))。图8 (b)是省略外侧折入单元25的挂钩部的挂钩部15的概略图。将窗帘顶部a的窗帘挂钩挂到挂钩部7的挂钩部15的圆管1 上(参照图9(a)), 用手将褶裥与褶裥的中间部位(低谷部)向后方压入(参照图10(a))。这时,为了在窗帘定形时防止操作者与利用限幅加热器19加热的柱状体20接触, 在柱状体20借助缸体21a、21b后退的状态下,内外折入工具Ma、2fe变成只有内外间隔壁 24b、2 突出的状态。利用摆动缸体23使外侧折入单元25摆动,在关闭的状态下将其固定(参照图 9(b))。这时,借助外侧间隔壁2 和内侧间隔壁Mb,窗帘顶部a附近以具有余量的状态形成之字形(参照图10(b))。(所谓具有余量的状态指的是,后面描述的内侧折入单元M 借助马达的驱动前进,与窗帘下摆部b施加适度的张力而被保持的状态相对,窗帘顶部a以下摆保持部6能够下降的方式不施加张力的状态。)然后,利用设置成5个级别的位置调整孔^a通过手动调整外侧折入单元25的前
后位置。通过将安装到外侧折入单元25的前端的圆柱形的铝块20调整到轻轻触及窗帘的低谷部分的程度,决定低谷侧的位置(基准)(参照图10(c))。然后,内外侧折入工具Ma、2fe借助缸体21a、21b前进到比内外间隔壁24b、2^ 稍稍突出的位置(参照图10(d))。接下来,使挂钩部7、下摆保持部6上升,使之停止到适合于窗帘长度的合适的位置,借助边缘保持机构27a、27b将边缘固定(具体地说,将板插入到下摆部b的筒状卷边部)。首先,利用边缘保持机构27a固定原点侧的边缘,根据褶裥数左右调整可移动的边缘保持机构27b的位置,将另一个边缘固定。在窗帘是两个的情况下,重复同样的作业。接下来,下摆保持部6—边对窗帘进行卷曲整理(梳理成纵向纹理)一边下降,当下摆保持部6下降到窗帘的下摆附近时自动停止(停止时的下摆保持部6的外内折入工具的状态参照图10(e))。通过马达驱动使内侧折入单元M前进。由于窗帘的两个边缘部分被边缘保持机构27a、27b固定,所以,窗帘下摆部均勻地形成之字形,被以具有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保持 (参照图10(f))。在进行该动作时,由于窗帘下摆部b从卷曲整理成一定程度的状态形成之字形, 所以,不会对布料施加强迫力,不会拉伸或损伤布料。在下摆保持部6的内侧折入单元M前进,熨斗部5的熨斗单元17也同步前进,且后面描述的熨斗单元17借助缸体21前进时,可以相对于窗帘的褶裥适度配置到合适的位置(参照图11 (b))。(预先将熨斗单元17的前端配置在比内侧折入单元M的前端稍稍靠后3mm左右的后方,确保下降时的余量)。
熨斗部5下降,停止在窗帘顶部a。折入单元18借助缸体21c前进,在碰到低谷部分的位置停止。(参照图11(c))。熨斗部5再次下降,在下降10 20cm的地点(参照图11 (d)),熨斗单元17借助缸体21前进(参照图11 (e)),利用加热器19加热窗帘,并且开始过热蒸气的喷射。可以根据需要对过热蒸气的喷射进行控制,也可以不喷射过热蒸气。这时,窗帘下摆部b被内装了加热器19的内外折入工具Ma、Mb的柱状体20保持成之字形,在有效并且重点地对下摆部b进行热处理的同时,下摆部b被以具有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保持,所以,可以防止由于热处理引起的长度方向上的收缩。当熨斗部5下降到紧靠下摆保持部6附近时,下降停止,停止喷射蒸气。熨斗部5的熨斗单元17及折入单元18借助缸体21、21c后退,上升到上限位置 (原点)(参照图11(a))。这时,熨斗单元17不后退,不喷射蒸气,一边使窗帘干燥一边上升。另外,也可以一边利用冷却风扇47冷却窗帘一边上升。接下来,下摆保持部6的内外折入工具Ma、2fe借助缸体21a、21b后退。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自然放置进行冷却,也可以借助冷却风扇进行下摆部的冷却。内外折入单元M、25通过马达驱动而后退,完成一系列的热处理。另外,在上述动作中,当熨斗部5下降到下摆保持部6附近并停止时,可以认为在熨斗部5与下摆保持部6之间残留有未被熨斗处理的部分d(参照图13)。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设置图中未示出的转换开关,将上述动作作为通常模式,将除此之外的动作作为全处理模式,进行以下动作的切换。全处理模式的动作为,当熨斗部5下降到紧靠下摆保持部6附近时,停止下降,下摆保持部6的外折入工具Ma、2fe后退,在解除下摆的保持之后,通过使挂钩部7以低速上升,在对未被热处理的窗帘布料进行热处理之后,熨斗部5上升。由于利用温度调节器对熨斗部5的熨斗单元17、折入工具18a及内装于下摆保持部6的内外折入单元M、25中的加热器19进行温度控制,从而总是保持在设定温度,所以, 不需要使温度上升到将窗帘定形的程度的时间,可以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加热工具17a同时具有加热器19和由喷射口 17b及蒸气通路17c构成的蒸气喷射机构并作为根据需要喷射蒸气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如下形式,即,不设置蒸气喷射机构,在利用加热器19对加热工具17a进行加热的状态下,在熨斗部5下降时等,不使用过热蒸气对窗帘进行热处理。此外,也可以只对窗帘下摆部进行热处理,可以进一步缩短作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马达驱动使内侧折入单元M前进并保持窗帘下摆部时, 采用操作者在任意位置使内侧折入单元停止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使用张力检测传感器等, 在具有适当的张力的状态下自动地使之停止。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例如,为了精加工图12所示的设有带状物的窗帘,可以将对应于图4(a)所示的外侧折入部25a的边缘部的部位的形状较短地设定成不与带状物接触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将通常的外侧折入部25a的一部分卸下。另外,在窗帘是返回式窗帘的情况下,可以在对应于图2所示的挂钩部15的返回部的部分中安装返回式窗帘用夹具,该返回式窗帘用夹具用于勾挂图中未示出的返回窗帘的返回部分的挂钩。该返回式窗帘用夹具可以自由装卸。此外,如图5(A)所示,通过使下摆保持部6的内折入工具25d、外折入工具25c以及熨斗部5的加热工具的前端的截面形状形成锐角,可以对褶裥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窗帘进行精加工。上述前端的截面形状通常是图5(B)所示的U字形,前端的截面形状的半径为RlO 以上。与此相对,在使前端的截面形状形成锐角的情况是图5(C)所示的V字形的情况,前端的截面形状的半径为R5以下。例如,可以形成使图3(b)所示的熨斗部5的加热工具17a的形状如图5(D)所示形成上述V字形的加热工具,另外,折入工具18a也可以形成相同的V字形。另外,也可以将图4(a)的下摆保持部6的内折入工具25d、外折入工具25c变更成图5(E)所示的前端的半径(R)小的折入工具。另外,可以形成挂钩部7的圆管1 能够左右移动、伸缩的结构。如图14所示,这种结构通过牵引金属丝1 而使锁定构件15c转动,锁定被解除。由于圆管1 设置为能够在细的轴或稍粗的金属丝上左右滑动移动的状态,并且圆管1 彼此之间利用细的链条或不伸缩的金属丝等将相邻的圆管1 相互连接起来,所以,即使在锁定状态下,当拉紧未进行单侧的锁定的一侧时,能够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圆管 15a0另外,对于熨斗部5也可以采用使上述挂钩部7的圆管1 左右移动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窗帘精加工装置,包括挂钩部,所述挂钩部保持窗帘的顶部;熨斗部,所述熨斗部内装有加热器,所述熨斗部一边形成窗帘的褶裥,一边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下摆保持部,所述下摆保持部由内侧折入部和外侧折入部构成,并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所述内侧折入部并列地等间隔配置有折入工具,所述外侧折入部以与内侧折入部啮合的方式错开半个节距地配置;边缘固定部,所述边缘固定部用于固定窗帘的边缘部,其中,下摆保持部的内外折入部在前端具有内装了加热器的柱状体,在下摆保持部下降到窗帘下摆部的时刻,前述柱状体的下端从除了柱状体之外的下摆保持部本体的底部向下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熨斗部包括熨斗单元,该熨斗单元由加热器或者内装了加热器和蒸气喷射机构的加热工具构成;折入工具,该折入工具与所述加热工具对向,以与加热工具啮合的方式错开半个节距并且能够前进后退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通过强力地保持窗帘下摆部,能够向窗帘的纵向方向施加张力并在长度方向上伸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对在任何一个边缘部具有带状物的窗帘进行精加工,使与边缘部对应的部位的外侧折入部的长度形成为不与带状物接触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可自由拆装的返回式窗帘用夹具,形成与返回式窗帘的返回部对应的部位的内侧折入部,所述返回式窗帘用夹具用于勾挂返回部的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熨斗部及下摆保持部的各个加热器能够独立地进行温度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熨斗部以及下摆保持部的内装有各个加热器的柱状体以及加热工具的前端截面形状形成锐角。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熨斗部的折入工具在前端具有内装了加热器的柱状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工具的喷射单元包括为了能够使勾挂部通过而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以及与窗帘的褶裥深度相匹配地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的内侧折入部具有与窗帘的褶裥的深度相匹配地前进后退的驱动机构,外折入部具有将开闭状态固定的摆动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边缘固定部包括在原点位置固定窗帘边缘部的固定边缘保持机构、以及能够与窗帘的褶裥数相匹配地调整固定位置的移动边缘保持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挂钩部可升降地设置于设于本体框架的内侧支柱,熨斗部及下摆保持部可升降地设置于外侧支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帘精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支柱的下部设置有检测窗帘下摆的下端的下端检测传感器。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没有热收缩的热处理,操作者没有必要进行修正,能够容易地形成均匀的之字形(褶裥深度),并且,在形成之字形时,不对窗帘布料施加强迫力,能够高效地作业,另外,按照各种窗帘的样式(褶裥间隔、褶裥深度、褶裥形状、附属物等)简单地进行窗帘布料的精加工。本窗帘的精加工装置包括挂钩部,所述挂钩部保持窗帘的顶部;熨斗部,所述熨斗部内部装有一面形成窗帘的褶裥一面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的加热器;下摆保持部,所述下摆保持部由并列地等间隔地配置折入工具的内折入部以及以与内侧折入部啮合的方式错开半个节距地配置的外侧折入部构成,并在窗帘的顶部与下摆部之间升降;边缘固定部,所述边缘固定部用于固定窗帘的边缘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下摆保持部的内外折入部在前端具有内装加热器的柱状体,在下摆保持部下降到窗帘下摆部的时刻,前述柱状体的下端从除柱状体之外的下摆保持部本体的底部向下方突出。
文档编号A47H13/14GK102245064SQ2010800007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井口雅敏 申请人:极东产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