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4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是涉及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
背景技术
基于传统技术的容器中,涂料印刷形式部分上,仅采用了抑制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发泡的材料,由于该印刷模型的整个表面上没有进行任何遮光处理,因此印刷效果较差,且作为纸容器的耐热效果也有所降低。因此,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以上传统产品的各种问题,在纸容器上添加白色效果,提高印刷效果,且与传统产品相比,耐热性显著提升,提供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冷耐热性效果和保持冷冻性、 保温性效果好的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用作咖啡、果汁等纸杯、冰淇淋容器、桶面容器、汤容器、薯条容器等糖果容器及其他各种食品用纸容器,提高耐冷耐热性效果和保持冷冻性/ 保温性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纸质本体,该纸质本体构成杯身和杯底;一位于该纸质本体内侧的内面冷热阻隔层;一位于纸质本体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及一位于外面冷热阻隔层外侧的印刷层。
所述印刷层外侧设有天然层。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内侧设有天然层。所述纸质本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80g/m2 500g/m2。所述内面冷热阻隔层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制成,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 15微米 30微米。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为加入5% 10%的白钛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5微米 75微米。所述天然层采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微米 25微米。所述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选用低密度的聚乙烯(LDPE)或者聚丙烯或者聚氯化乙烯或者尼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或者酰胺纤维或者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天然层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为加入10% 20%的白钛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的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的制作中,在纸质本体外侧设置外面冷热阻隔层之后,需要进行脱型加工,然后再进行发泡处理,使得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发泡。
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上配合的白钛与纸容器本身构成一体,通过加热发泡处理形成泡沫冷热阻隔层时,可以抑制热可塑性合成树脂自身的过度发泡。
本发明的杯身和杯底的结构完全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可以给纸容器本身增添白度效果,与传统产品相比,进一步提高了印刷效果;(2)本发明中的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是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制作成80g/ m2 500g/m2的基材,通过加热发泡处理成型为泡沫冷热阻隔层,在其表面上附有印刷层, 这样,利用白钛的效果,给予纸容器以足够的白度效果,从而提高印刷效果和白度效果。热可塑性合成树脂中添加白钛后,其白钛可以抑制过度发泡,提高纸容器的冷热阻隔性,显著提升印刷效果;(3)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为低密度的聚乙烯(LDPE),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廉价的纸容器;(4)在印刷层的表面上,有基于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的原版(天然)层,在其中加入热水,作为桶面、汤容器、咖啡、红茶、绿茶等纸容器使用时,用手拿起纸容器时可以大幅降低容器的热感。并且,纸容器中加入冷饮、冰淇淋时,可以大幅减少纸容器外壁面上结露现象的发生;(5)此外,泡沫冷热阻隔层的里面,有基于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的原版(天然)层, 作为桶面、汤容器、咖啡、红茶、绿茶等纸容器使用时,用手拿起纸容器时可以大幅降低容器的热感。并且,纸容器中加入冷饮、冰淇淋时,可以大幅减少纸容器外壁面上结露现象的发生;(6)在本发明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的制造方法中,结构层的表面配合白钛5 1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层,厚度加工成30 75微米,在该层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进行脱型加工,加工成型为纸容器后,进行加热发泡处理,使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发泡,并形成泡沫冷热阻隔层。这样可以提高白度效果、印刷效果、冷热阻隔效果,能够容易、廉价地制作出纸容器;(7)纸层的表面配合白钛5 1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层, 在该层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再在该印刷层的表面上,形成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层,厚度加工成10 20微米的原版层(天然),进行脱型加工,加工成型为纸容器后,进行加热发泡处理,使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发泡,并形成泡沫冷热阻隔层。这样可以提高白度效果、印刷效果、冷热阻隔效果,能够容易、廉价地制作出纸容器;(8)此外,纸层的表面形成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厚度10 20微米的原版层(天然),在该层的表面上配合白钛10 2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层,在该层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进行脱型加工,加工成型为纸容器后,进行加热发泡处理,使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发泡,并形成泡沫冷热阻隔层。这样可以提高白度效果、 印刷效果、冷热阻隔效果,能够容易、廉价地制作出纸容器。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的泡沫冷热阻隔纸杯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包括纸质本体22,一位于该纸质本体 22内侧的内面冷热阻隔层21 ;—位于纸质本体22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23 ;及一位于外面冷热阻隔层外侧的印刷层对。所述内面冷热阻隔层21内侧即为由杯身2和杯底3围护而成的并且设置开口的非密闭容纳咖啡、果汁、冰激凌、薯条等物品的空间1。如图2所示,为杯身2的结构层详图,所述纸质层22作为杯体的基层架构,其单位面积的重量为80 500g/m2。所述内面冷热阻隔层21的厚度为约15 30微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23,由聚乙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加入5 10%的白钛制成,其厚度取值范围为15 75微米。所述印刷层M采用苯胺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的1 7色的印刷层。待最外侧的印刷层等所有结构层设置完毕之后,整个纸容器进行脱型加工,再进行加热发泡处理,使得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发泡,印刷层M内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23形成多孔的发泡状冷热阻隔层。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印刷层M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 10 20微米范围或者15 25微米范围的天然层25,其由聚乙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纸质层22和外面冷热阻隔层23 之间设置天然层25,此时,外面冷热阻隔层23由加入了 10 20%白钛的低密度聚乙烯 (LDPE)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以上仅仅示出低密度的聚乙烯(LDPE)作为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但并不限于这一种形式,还可选用聚丙烯、聚氯化乙烯、尼热可塑性合成树脂、酰胺纤维、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等材料。本发明的杯身和杯底的结构完全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发明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纸质本体,该纸质本体构成杯身和杯底; 一位于该纸质本体内侧的内面冷热阻隔层; 一位于纸质本体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及一位于外面冷热阻隔层外侧的印刷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外侧设有天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内侧设有天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纸质本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80g/m2 500g/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冷热阻隔层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制成,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5微米 3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为加入5% 10%的白钛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5微米 75微米。
7.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层采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微米 25微米。
8.如权利要求6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选用低密度的聚乙烯(LDPE)或者聚丙烯或者聚氯化乙烯或者尼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或者酰胺纤维或者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层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为加入10% 20%的白钛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 3所述的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的各层结构设置完毕之后,需进行脱型加工,经过该步骤之后再进行加热发泡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冷热阻隔纸容器,包括一纸质本体;一位于该纸质本体内侧的内面冷热阻隔层;一位于纸质本体外侧的外面冷热阻隔层;及一位于外面冷热阻隔层外侧的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外侧或者外面冷热阻隔层内侧还可设置一道天然层,所述纸质本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80g/m2~500g/m2。所述内面冷热阻隔层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制成,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5微米~30微米。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为加入5%~10%的白钛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外面冷热阻隔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5微米~75微米。所述天然层采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该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微米~25微米。本发明具有造价低、保温性强、提高印刷效果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G19/22GK102327025SQ2011101846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重高允, 顾晓次郎, 鹤冈清 申请人:重高允, 顾晓次郎, 鹤冈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