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8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快壶的热管。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1010583782.8的中国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节能快壶,该节能快壶在壶底设置多根热管(加热管),用于提高热效率。但是,各热管相互独立,热管之间有空档,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布满热管的壶底直径大于火头直径,火焰和热气流比空气轻, 向上流动,遇到壶底阻挡,就会展开成蘑菇形,上端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从热管之间的空档向外流出,这样使位于壶底外侧、不在火头上方的热管下端不能受热,造成热损失,二是将节能快壶放置在锅架上,锅架的爪子会卡在空档里,影响使用,并使节能快壶倾斜,壶水流出,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管,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而且使用方便、安全。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热管,位于节能快壶壶底,热管为多根,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挡圈是通气的。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通气的挡圈,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流动的热气流从通气的挡圈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小,圆片状的热气流薄,从位于通气的挡圈靠上部分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大,圆片状的热气流集聚变厚,从通气的挡圈靠上部分和靠下部分同时通过,火焰和热气流越大,圆片状的热气流就越厚,就会从通气的挡圈越靠下部分通过,通气的挡圈可适应厚度不同的热气流通过,自动控制热气流向外流出。这样,由于热气流的升力和空气的浮力,热气流在流动状态、在挡圈内自动增压(微压),“窝”在挡圈内、壶底下、热管之间,达到热气流既能全部从通气的挡圈内向外流出、又不从挡圈下端溢出、在挡圈内形成最高压力的临界点,这时热气流温度最高,将热量传给热管和壶底。挡圈下端将锅架的爪子挡住,防止爪子卡进热管之间的空档。挡圈可以设置通气孔,通气孔为多只且位于挡圈的不同高度,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相应高度的通气孔通过。这种结构可多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分布均勻,挡圈强度较大。挡圈可以设置条形通气孔,条形通气孔为多只,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的上端和下端,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相应的高度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小,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靠上的部分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大,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靠上和靠下部分的同时通过,火焰和热气流越大越厚,从条形通气孔越靠下的部分通过。采用条形通气孔的挡圈结构比较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强度也较大。挡圈也可以设置通气的下缺口,下缺口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下端边缘连通。和条形通气孔相比,其区别在于切除条形通气孔下方阻挡热气流的部分,使挡圈内热气流的厚度增加至挡圈下端边缘,热气流的厚度与挡圈和热管的高度相等,提高热效率。为防止下
3缺口卡住锅架爪子,下缺口的宽度小于锅架爪子的宽度。挡圈还可以设置通气的上缺口,上缺口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上端边缘连通。和条形通气孔相比,其区别在于切除条形通气孔上方阻挡热气流的部分。由于火焰和热气流紧贴壶底向外流动,遇到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阻挡,就会提前(而不是紧贴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内侧)向下从条形通气孔流出,窝在壶底的热气流呈截头的锥形,在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内侧附近、壶底下形成热气流达不到、整体呈环形、截面呈倒置直角三角形的受热死角。采用上缺口使挡圈内、壶底下的热气流成为圆柱形,清除受热死角,提高热效率。利用金属的弹性,挡圈套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即可使用。作为优选,挡圈内侧壁连接最外侧的一圈热管,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热管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内侧壁与最外侧的一圈热管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作为另一优选,挡圈上端连接壶底,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壶底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上端与壶底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本发明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使用方便安全,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热管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热管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热管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热管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4四种实施方式所示,这种热管1位于节能快壶壶底2,热管1为多根, 在多根热管1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挡圈3是通气的。图1所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在多根热管1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挡圈3设置通气孔4,通气孔4为多只且位于挡圈3的不同高度,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相应高度的通气孔4通过。挡圈3下端将锅架的爪子挡住,防止爪子卡进热管1之间的空档。挡圈3内侧壁连接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有利于挡圈3吸收的热量传到热管1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3内侧壁与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的连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挡圈3上端连接壶底2,有利于挡圈3吸收的热量传到壶底2且使两者连为一体。 当然,挡圈3上端也可以连接节能快壶的外侧壁,可起到相同作用。挡圈3上端与壶底2的连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第二、三、四种实施方式,这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挡圈3的通气部分形状和/或位置不同,其他部分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图2所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挡圈3设置条形通气孔5,条形通气孔5为多只,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3的上端和下端。
图3所示为第三种实施方式,挡圈3设置通气的下缺口 6,下缺口 6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3下端边缘连通。下缺口的宽度小于锅架爪子的宽度。图4所示为第四种实施方式,挡圈3设置通气的上缺口 7,上缺口 7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3上端边缘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1),位于节能快壶壶底O),所述热管(1)为多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根热管(1)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所述挡圈( 是通气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 设置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为多只且位于所述挡圈(3)的不同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 设置条形通气孔(5), 所述条形通气孔(5)为多只,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所述挡圈(3)的上端和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C3)设置通气的下缺口(6), 所述下缺口(6)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所述挡圈( 下端边缘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C3)设置通气的上缺口(7), 所述上缺口(7)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所述挡圈( 上端边缘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内侧壁连接所述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C3)上端连接所述壶底O)。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内侧壁与所述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的连接是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上端与所述壶底的连接是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位于节能快壶壶底,热管为多根,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挡圈是通气的。本发明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使用方便安全,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47J27/21GK102440690SQ20111027231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孙如兰, 孙时泽, 朱人杰 申请人:孙时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